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112章 【纷纷到位】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112章 【纷纷到位】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3-12-21 01:22:29 来源:就是看

第112章【纷纷到位】

长江置业的办公室,林志超正在和律师周建勋、市场部经理胡兆煦交谈。

由于林志超并不认识卜内门洋行的人,所以双方的沟通甚至只能书信往来,唯一确定的是,卜内门洋行有意出售百德新街的大片货仓,总计面积达21.2万平方尺。

所以,林志超就委托胡兆煦、周建勋来完成这笔交易,而卜内门洋行也是派一名管理层和律师,来负责这笔交易。律师主要的作用是办理买卖手续,更是让老板心安是存在。

胡兆煦讲道:“卜内门的意思是15.5港币平方尺的价格,便全部出售给我们,一共是21.22万平方尺,即六个货仓。但他们需要继续使用其中三个货仓一年时间,给他们搬离的时间。”

按照这个价格,就是328万港币,算得上非常不错的价格了。若不是现在形势不明,卜内门也不会如此便宜出售。

要知道,在今年上半年,铜锣湾的地皮都已经涨至35港币每平方尺了。而在二战后,北角地皮才9元每平方尺,宁波商人王宽诚当年便靠着炒北角地皮,而大发横财。

林志超预估,在1950~1953年,港九的住宅地皮普遍在20多港币每平方尺左右,这个地价便宜得廉价。

“这个价格不错,可以下手!”林志超斩钉截铁的说道。

他担心有报纸报道类似香港稳定的的消息,在很快的时间出现;届时,地价可能会恢复一些。所以,价格合理就得快速决定,以免错失行情。

当然了,就算‘港岛危机’消弭,但进出口被封锁,这个百德新街的地皮也就是20港币左右,贵不到哪里去。

关键是,林志超看中了这幅地皮,觉得一起发展商住楼,一定很有钱途,还能为他带来绝大的声势。

“好的,我们继续和他们沟通交易细节的事情!”胡兆煦认真的说道。

这时候,周建勋笑着说道:“林生是不出手则以,一出手一鸣惊人啊!如此大的一笔地皮交易,香港有几个商人可以做得到呢!”

他说得很正常,这个时候敢买300多万的地皮,香港还真找不出几个人。至于老牌家族,他们手中本来就有大量地皮,比如利希慎家族、何东家族、嘉道理家族等,自然也不会去买地皮。

林志超谦虚的说道:“说实话,这幅地皮买下来,我压根没有实力开发,所以只能腌起来,将来再规划,可能五年都不会开发。”

周建勋似有所悟,说道:“林生并不是没有实力开发,而是在等待地产旺盛的机会。林生可能不知道,由于你发明了分层、分期,最近几年香港不少置业商人在地产上大展手脚,而最近因为地价暴跌,房价也小幅下跌,造成一些置业商人周转困难。”

林志超顿时有些关心道:“要不要紧,会不会影响到港府对这方面进行制约?”

周建勋摇摇头,说道:“倒是不要紧,投资都不算大,应该惊动不了港府。更何况,一般银行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就是利息高,楼还得抵押给银行。”

这样还行!

主要是市场需求还在,所以楼价不可能跌到25港币美元以下,还是25~30港币左右。而目前香港并没有什么实力地产商,毕竟这几年在炒黄金,后面几年要搞走私。等这些人赚到钱了,再加上港府允许建高楼,资金变化陆续蜂拥而至。

“感谢周律师的告知!我这几年确实没打算再开发住宅项目,等形势稳定,香江形成新的购买力后,我再大举介入。”

周建勋是林志超的地产律师,高露云律师事务所和长江置业合作很愉快,双方这几年都得到了更多。

一个礼拜后。

长江实业和卜内门的代表,坐在了签约席上,在双方律师的监督下,完成这笔大型物业交易。

在支付58万美金(328万港币)的购地款,以及少量税款后,百德新街的西边都将属于长江置业,至少可以修建8~9幢商住大厦,即下面的是商业性质,上面的则是住宅性质。

仅凭这幅地皮,基本上就可以媲美——前世50年代的廖宝珊(西环地王)、飞艇泰、陈德泰、李康节(北角地王)巅峰时期;不过,这四人当中后来都没有成气候,廖宝珊差点破产、飞艇泰被打压、陈德泰差点破产、李康节破产。

“林先生果然勇气可嘉,能逆市购买物业,让人佩服!”卜内门的洋人代表约翰逊,笑眯眯的说道。

当长江置业提出收购他们在铜锣湾货仓的时候,总部给出的指示就是尽快处理,因为他们对失去大陆的市场后,连带对香港都不看好来。

更何况,这个货仓只是卜内门洋行在香港的一处物业,卜内门还有一些香港物业。当然,总部的意见是降低风险,并不是全部退出香港。

约翰逊的口吻并不是真佩服,而是觉得林志超有些犯傻,这个抄底地皮的人,香港怕是只有林志超一人。

确实,后世就没有听说过这个时候敢抄底地皮的人。这个时候抄底香港地皮的人,恐怕和当初抄底沪市的商人,是一个类型。

最后谁笑道最后,后世自有评论!

林志超笑着说道:“我们已经无路可逃,香港就是我们的终点站,所以,就赌一把了。而且,我相信”

约翰逊眼皮子跳了一下,合着卜内门出售货仓物业,是对驻军没有信心,对伦敦没有信心啊!

还没有这个华人有信心呢!

“好吧,那我在这里祝贺你抄底成功!”

卜内门毕竟不是地产商,所以出售货仓地皮合情合理。

这幅地皮到手后,林志超松了一口气,接下来他暂时没有资金抄底了。不过在1953年前,他肯定还会凑出钱,继续购买地皮。

毕竟20多港币每平方尺的地皮,简直就是捡到的一样。

林志超来到长江实业,先是在工厂溜达了一圈,顿时心情非得的不错,足足66.66亩土地(45万平方尺)都已经属于长江实业。

而这些土地,长江实业一共花了180万港币不到,合到4港币每平方尺;林志超相信,到了1950年,这些地皮的价值将是300万左右。再过三十年,其价值将是30亿港币;到了九十年代,这些地皮将值百亿。

就好比前世香港的‘钢铁大王’庞鼎元,在将军澳购买一幅80亩的地皮,到了八十年代末,钢铁公司开倒闭了,但地皮却卖出80亿。

这就是香港!

林志超迅速挥去脑中的想法,区区百亿,用不着多想,又不是此时退休。

偌大的66.66亩土地上,只有两幢新工厂,占地只有七分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德古公司留下的旧厂,大概有1万多平方尺的面积,其余都是破旧的仓库,已经无法使用。

回到工厂大厦,此时布局也发生了改变。

拉链生产车间,搬进了三层厂房的一二楼,按照工艺分到两层楼;三楼则为行政区,以及空着大片的面积。

环球海事学院搬进了一层厂房的一个区域,即原来长江实业的行政区;原来的生产车间则改为仓库,存放原材料及拉链产品。

“老板,星岛工厂投入生产后,长江实业人手多出不少,我想辞退一部分人。”王良走进林志超的办公室,汇报一个工作。

星岛长江实业拥有近300名员工,其中有50多位是香港派过去的熟练工人和管理层。

而荃湾工厂则又淘汰六台自动拉链机器,目前还有400个工人左右(不含行政人员),确实多了不少人。

“别急着辞退!现在香港这么难,你还辞退工人,别人该怎么办呢?”林志超立即说道。

先不说他是不是发善心,就是辞退大量工人,对风水、气运都不好。

王良坚持说道:“但我们要多聘用100个员工,每月薪水就是五六千不止,白白浪费。”

在他看来,两地20台自动拉链机器,差不多能应付明年的订单增长;所以,不可能多养100多号人那么久。

“目前伱们是怎么处理的?”

林志超并没有责怪王良反驳自己,毕竟他也是为公司好。

王良说道:“目前每个工人上9~10个小时班左右,通过排班来安排的。不过这样肯定不行,上习惯了,大家以后不好改,又都是熟练工人。”

林志超点点头,并没有反驳,至少也得基本上12个小时才像话。

若是上9~10个小时,岂不是比林志超前世车螺丝的阶段,还舒服!

岂有此理!

“这样,你安排准备辞退的100名工人,然后让他们去清理那边旧工厂。仓库那些破烂都给清理了,再将工厂给我修理一下。这些事情,你可以去想长江置业工程部借人来管理。”

“与此同时,长江实业打算成立长江塑胶厂,就聘用这些工人。购买塑胶机器,聘请技术工人,带领大家生产塑胶水桶、胶凳、花洒、喷头、玩具等。”

“塑胶产业还是有前景的,不过我们就暂时算学习阶段吧。”

王良虽然想说,学习阶段不用那么多人,但他知道老板是铁了心不裁人,自然也不会再做恶人。

“好,我马上去安排!”

“多交给手下去做做,你只要组织一下就行!”

“是,我明白了!”

长江实业好歹也是一个大型制造公司了,一个副总理当然不能小事都要亲力亲为。

目前来说,林志超一直有在管理长江实业的方方面面,但航运事业即将开始,他精力也会分走一些。

王良离开后,林志超露出一丝笑容。

长江塑胶厂!

显然是有意为之。

这个时候进入塑胶产业,很难有所大作为,生产些水桶、花洒、玩具能赚多少钱,养活那么多工人都够呛。

不过,林志超有妙招,那就是囤原材料,大赚一笔。

据说,在1950年下半年,连塑胶原料都被列为战略物资,被禁止运输。而香港的原材料,可能要涨上一倍。既然如此,就囤一批物资,赚一笔再说。

长江实业旗下有个长江贸易,专门从事原材料采购,而长江实业又资金雄厚、厂房充裕,所以小赚一把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长江塑胶厂一边做原材料批发,一边做塑胶产品制造,撑到50年代中期没有问题。

而且更有一个深层的意思:长江塑胶厂凭借设备、管理的优越性,一定可以占据市场很大的份额,这样一来,自然给对手挤压了生存空间

12月中旬,《香港华侨报》头版头条的报道一个‘惊天’秘密:已保证香港地位安全,伦敦年内承认新政权。

消息一出,虽然没有完全打消香港人的顾虑,但也算是寒冷的冬天得到一丝温暖。港岛危机,虽然没有完全消弭,但风险性至少也是降低了一些。

当然了,这个消息可不可靠,官方绝不会给出明确消息;因为就算是伦敦,也没有信心保证。

而这个信号,更像是媒体的一种猜测;亦或者对面主动在释放一种信号,就看你英国人懂不懂事。

上午,林志超来到东方纺织厂内的‘长江制衣厂’参观新型电动车衣。

来到三楼的生产车间,里面有差不多几十个工人,正在熟悉新机器。而长江制衣厂目前有120多位工人,因为制衣产业和纺织产业都是用工密度很高的产业,所以120多工人的成衣厂,也只能算是小厂。

当然,香港也没有大型成衣厂。

唐仲源介绍道:“各式新型缝纫机只拿出三成,剩下的封存在仓库,随时可以扩展制衣厂。这些工人也只迁过来一半,下个月再全部迁来。至于深水埗那边,留一个门市作为展示和销售。”

长江制衣厂足足购买了50万的新型缝纫机,如果全部投入使用,将成为香港的大型成衣工厂。

林志超满意的说道:“岳父安排得很合理!”

唐仲源却不敢领功,笑着说道:“只有做了成衣产业这一行,才知道其难度。香港毕竟主要是你们粤籍人,打入市场非得本地人来做。”

这一点确实如此,本地市场零售老板,几乎不会信任你一个江南人。而长江制衣厂之所以能打开局面,是因为林志超参与了开拓市场,以及副总经理周肇辉也是粤人。

当然了,没有林志超,唐仲源也不会进入成衣产业。

至于东南亚市场,同样是香港本地人(含粤)占据着主动优势,江南商人没有几年熟悉市场,是不可能在成衣领域有作为的。

随后,林志超拿起一件样品衬衣,仔细的参观质量。

“你放心吧,我们的工人都是熟练工人,机器又是新型电动车衣,代工中高档恤衫等,肯定没有问题!”唐仲源笑着说道。

对于女婿要做服装品牌,他一直记在心中,所以对工人自然要求也高。

林志超放心的点点头,他如果要做鳄鱼恤,不仅会采用欧洲的纺织面料,以会对代加工提出高质量要求。

“好,如此我便放心了!”

周肇辉心里有些好笑,合着这对翁婿的地位,此刻倒是像是手下和上司。当然,他也明白,林志超做生意处处带着自己的岳父,显然才是真正的原因。

随后,林志超高兴的离开,朝着长江实业驶去。

两家工厂不算远,都在荃湾青山道附近,大概也就三分钟的车程。

长江实业再增加1.2万平方尺的工厂,即原来德古公司的旧厂;如今刷新一番后,倒也有模有样,至少比前世李超人进入塑胶产业时,租的一千多平方尺工厂好。

足足十倍的物业面积呢!

说实话,若不是‘港岛危机’压迫,德古公司就是售出100万以上,也有人要。而如今,林志超仅用不到五十万,就拿下了。

这1.2万平方尺的厂房,如今正在筹备‘长江塑胶厂’。

目前香港的塑胶厂,大家普遍使用的是美国淘汰下来的二手塑胶机器,产品就是玻璃腰带、水桶、花洒、胶凳等,市场主要是香港和东南亚。

新任长江塑胶厂的经理陶德荣,立马迎了上来。

他原本是拉链车间的管理,一周前紧急被林志超委以重任。这就是长江实业的长期坚持储备人才的策略,随时可以有人可以用。

“老板,下个月,长江塑胶厂便可以正式投入生产。”陶德荣高兴的说道。

在总公司长江实业的雄厚资金下,塑胶机、技术工人很快便到位,只要材料则是长江贸易直接从美国进口,都无需在香港本土购买。

林志超一边浏览摆设好的机器,一边说道:“嗯,不过你们得拿出‘不做则已,一做鸣人’的准备,质量依旧是我们最重要的。”

他就好比一个‘事后诸葛亮’,因为知道前世李超人因为质量问题,差点公司倒闭,所以他要吸取教训。

陶德荣说道:“至少要做到香港顶尖水平的产品,我们才算对得起‘长江’的招牌。”

从长江实业走出来的人,都对质量和管理有一个严格的要求。

林志超拍拍陶德荣的肩膀,说道:“给你透露个底,我对赚钱不是最大的兴趣,但我对质量是有最大的认真。所以,质量第一,赚钱第二。养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时机成熟,我们再开发出经典产品,便可以大赚特赚。”

陶德荣顿时佩服起自家的老板来,老板的意思是,眼下不是赚钱为目的,目的是拿出好产品给客人,赚钱是以后的事情。

“嗯,我明白了!”

林志超这才满意的继续考察工厂,并和塑胶技术工人聊起来,以及打量着厂房内的机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