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108章 【拭目以待】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108章 【拭目以待】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3-12-21 01:22:29 来源:就是看

第108章【拭目以待】

星岛,南益集团。

秘书走进董事长的办公室,汇报道:“董事长,香港的长江实业老板林志超先生,希望和你进行一次会面,不知道您的意思是?”

李光前(李玉昆)抬起头,思考一番后,才说道:“长江实业是不是生产拉链的?”

似乎听说过这号人物,但他又不确定。

秘书随即说道:“对,他们的拉链畅销全球,并在亚洲占据着绝对份额。据联系我们的长江实业高管讲,他们公司在一年前便在武吉路修建工厂,如今就快要进行投入生产。”

李光前恍然大悟,说道:“对,就是他,我想起来了,年轻的拉链大王,好像还是全球首创分层、分期购买住宅的有想法的年轻人。不过,他约我做什么呢?”

年龄越大,他也越不想交际太广,他现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星岛重建中,即政务上面。

秘书说道:“您是星岛的中华总商会会长,他现在要在星岛开工厂,自然想着拜会你一下。”

李光前点点头,这个秘书跟着自己很久了,能替自己分析一些事情,很是符合自己的心意。他仔细想想,虽然林志超不是同乡,但别人好歹也有拿得出手的好成绩,又如此年轻,自己还是给个面子吧!

有时候,年轻就是巨大的潜力。

“行吧,你安排一个时间,就我的办公室,但伱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时间。”李光前说道。

要么提出拒绝,要么就要照顾一下别人,这是他的作风。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当选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

“好的,我再沟通一下。”

香港至星岛的飞机上,林志超在思考着此次之行。

在约定好见面后,他立马启程,前往星岛,会见李光前先生。

这一趟没有太大的利益之心,纯粹是林志超觉得既然在星岛开分厂,如果能拜访一下星岛中华总商会会长,能显得他投资星岛的决心。

当然,星岛只是林志超的一个布局,暂时不会投资太多,以后视情况而定(政客欢不欢迎)。

比如对于乌节路,林志超虽然知道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大,但他也不会去吃独食或者垄断;他最多在乌节路投资一家五星级酒店,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综合体(含写字楼部分),便已经满足。

抵达星岛以后,林志超直接来到长江实业的工厂。这处工厂占地面积七万二平方尺,上盖两幢建筑物,一幢为三层高的工厂大厦,一幢为一层高的仓库。

整个工厂投资约50万港币,即不到25万坡币。

“很漂亮的工厂!”林志超高兴的说道。

布局合理,厂内环境也很好,现在已经有人在里面值班和管理。

鲍春来笑着说道:“确实!像长江实业这样的工厂,在星岛是首屈一指的工厂,这边的工业比香港还是差远了。”

这不是废话嘛,香港最近几年承接了沪市的制造产业,能不发达嘛!

而且,就是论在伦敦眼中的地位,星岛也远比不上香港的;英国人只是将星岛视为一个贸易港,但在香港确确实实有在用心发展,像是怡和、太古、黄埔船坞等,都可以说是制造大型企业了。

“对了!如果在星岛招聘工人,你可千万不要都招一个省籍的工人,要各省均匀招聘;与此同时,每个省籍的工人,要打散分配在各岗位。你明白我的意思嘛?”

到了星岛,就没有香港那么容易,万一这边的人抱团特别厉害,这个工厂就有大麻烦。

鲍春来顿时被惊醒,连忙说道:“老板提醒的对,我没有想得如此深远,实在惭愧。”

林志超点点头,并没有对鲍春来有什么不满,人无完人,他也是根据后世的经验,来制定的这个策略。在后世的很多工厂,更是某些地方的人不要,特别是喜欢喝酒闹事的地区。

鲍春来还是有不少优点的,比如擅长人际关系、工厂管理也不错,所以胜任星岛工厂还是可以的。

“总之,我会给这个工厂一段适应时间,发现什么问题,就及时纠正。”

“好的”

几乎不会有问题,林志超是这样认为的,香港那边至少会派50名熟练工人,再加5名管理层,前往星岛。

下午3点,林志超来到南益集团,见到了李光前先生(别名李光前)。

“真是年轻啊!我像你这样年轻的时候,才刚刚因为一战的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工作。”李光前笑着迎了上来,和善的说道。

林志超连忙伸出双手,恭敬的握着李光前的手,姿态放得很低,他毕竟是晚辈。

“你过谦了!虽然您才刚刚工作,但据我所知,你已经加入同盟,也当过老师,履历比我的经历有意义多了。”

“哈哈,你很有趣。来,我们坐下讲!”

仿佛说到李光前的心坎上,气氛立马好了起来。

坐下后,李光前随即说道:“这次你主动约我,是有什么事情吗?”

先切入主题,如果这个年轻人不是利益熏天之人,才可继续接触下去。因为他的年龄大了,所以不喜欢利益心太重的人。

林志超随即说道:“就是正常的拜访一下您!当然,香港和星岛都是华人为主的地区,我有种天然的亲近感,所以决定在星岛开设分厂,建设我们华人的家园。来拜访您,没有任何目的!”

李光前随即释然,心情非常的不错。

“你能想到我,这是我的荣幸,星岛欢迎你这样的实业家,来投资。”

见面之前,李光前又了解了一下林志超,发现这个年轻人很了得,长江实业工人就是500多人;重要的是,长江实业是实业当中比较‘科技’的企业。还有其它的出彩的履历,显然这个年轻人前景非常好。

随后,李光前将自己的名帖递给林志超一张,林志超连忙又将自己的名帖交换。

这样一来,算是初步在星岛的社交圈有一个落脚点。

两人的交谈时间很快,大概半个多小时,随后林志超便提出告辞。实际上,两人初次见面,有这个交谈时间,说明已经互相比较重视对方了。

再加上没有合作机会,自然是适可而止。

在星岛,林志超最重视的不是李光前这个人际关系,而是那位律师出身的政要。所以等那位回到星岛,说什么也得交往一下,看看能不能打好关系。

在东南亚经商,最重要的便是政商关系要搞好,这边不是自由贸易港,所以关系特别重要。当然,林志超也不是要做多大的企业在东南亚,纯粹是来占个坑位而已,以后若是有儿子愿意移民星岛,自然就有事业可继承。

香港。

长江实业的副总经理王良,来到林志超的办公室。

王良沉稳的说道:“老板,香港出现一家拉链工厂,正在抢占我们香港的市场。”

他并不急,因为长江实业可以轻松的击垮这家新兴工厂。

林志超笑了一声,随即说道:“这不是羊闯狼窝——找死嘛!对方是什么来头?”

虽然一个产业,香港就一家(机器生产),但这个并不是不能理解。

王良也笑着说道:“沪市纺织大亨王统元,据说投资很大,出手便是3台美国进口自动排米机。”

“是他!”

林志超和这个王统元在东方纺织搬入新厂时,两人还友好的交流过几句,没想到这么快,他就盯上自己的生意了。

这可谓商场入战场,瞬息万变!

王良马上说道:“他们给香港的厂家0.85~0.9港币一条拉链,一下子有很多厂家被他们拉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王统元也是犯傻,只调查香港市场和东南亚市场,我们供应的拉链是老式机器生产的,以及价格稍高。却不知道,我们是因为没有竞争者,所以暂时如此的。”

确实,这个王统元压根调查得不仔细,只是从别的地方听说,长江实业很赚钱,便非常眼热。当然想调查得更仔细,也是比较困难,毕竟他一个沪市籍贯的人,不懂本地行情。

说实话,上次看到王统元,林志超想的就是关嘉慧,可惜还没有出生。

没关系,他可以等,甚至可以养,就是不能替别人生。

“你觉得该如何做?”林志超反问道。

稳赢的棋,看看王良如何下。

王良认真的思考一番后,说道:“我们先按兵不动,等新机器在星岛工厂装好后,再给予他重重一击。以老式排米机、手工冲压拉头,再加上材料进口贸易等,他们的成本在0.6毛,质量又不及新机器,所以毫无竞争力可言。到时候,我们先将淘汰下来的机器,丢给一个熟悉的贸易商,随后可以以每台1.5~1.8万美金一台处理给他们。”

有点银币,不过林志超很喜欢。

“这个方法不错!总之不管他们会不会购买我们淘汰下来的机器,只要我们用新机器生产的拉链供应给香港长江,价格就是以8毛算,王统元的拉链厂也没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2毛一条,王统元确实还有利润,但是厂家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是会选择质量更好的产品。当然这样的话,还不至于倒闭,可以苟延残喘一阵。

“对!而且,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他们的产品都不可能打开东南亚市场多少,所以影响不是很大。至于购买机器这种事,我觉得成功的希望很大,再不行1.5万美金都可以丢给他,他还不得乖乖的上当!”

机器本来就打算放在仓库,以后让李高福卖到内地去也行。

林志超笑了起来,他也认为王统元肯定上当,毕竟美国进口一台得需要3.5~4万美金,成本很高。而现在半价不到,就可以拿到机器,何乐不为呢!

六台拉链机器,才两年时间左右呢!

“没关系!就算这些都没有彻底将他的拉链事业打垮、破产,我后续还有招!”

王良笑着回应道:“老板真是高看他了!”

仅凭贸然进入拉链领域,王统元这一步就失算了。为什么香港没有其它厂家跟风,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这个市场不大(香港),而长江实业又已经做大,其实没有其它工厂的生存空间了。

而这个王统元实力确实好,1948年就投资300多万港币建立香港纺织工厂,是香港纺织业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纺织厂;比第二名南洋纺织厂投资都高50%,第三名则是唐炳源的南海纺织厂。

而林志超为什么笃定,就算今年不搞垮王统元的拉链工厂,明年也可以搞垮,而且是一定可以搞垮其拉链厂。

拭目以待!

香港纺织厂。

王统元看着从美国进口回来的机器,源源不断的吐出拉链,顿时感觉这门生意很不错,利润比纺织业高多了。

利润如此高,为什么那些人不跟风?

纺织业利润那么低,大家却一窝蜂挤进来。

担心和长江实业竞争,那只是没实力的人才会这样认为,王统元如是的想到。

在1940年的时候,王统元便已经出任家族纺织厂的董事长,当时其厂的规模已经达到雇员2000人。

而在1946年的时候,王统元便鉴于国内政局动荡,曾计划将一批英国订购的新纺布机和动力织机,运往香港。当时他在香港考察六个月,发现香港虽然是自由港,条件理想,但香港本土销量市场狭窄,缺乏足够的水和熟练工人(目前缺水也是问题,但很多厂家会从山上抽水),且天气炎热潮湿,很难进行棉纺,结果失望而归。

到了1947年2月,国民政府又告知王统元外汇不足,不准进口机器;王统元无奈,只能再次将机器选择让厂家送到香港,放在仓库里。

1948年国内局势再次恶化,王统元派遣80名熟练工人和技师从沪市来到香港,开办香港纺织公司,他本人则往返两地;直到1949年,王统元才带着一家人以及哥哥的子女,来到香港定居。

香港纺织厂投资巨大,又从沪市带来大量的技师和工人,自然很快打开局面。

王统元见长江实业做到如此规模,却无一个对手,顿时眼热得很。通过手下调查,他发现长江实业的利润率很高,这完全给了对手的发展空间。

这怎么行?

钱岂能让一个人赚,于是他很快决定购入三台美国自动拉链排米机。

“这个拉头生产出来怎么不一样?为什么长江实业的拉头工艺如此好?”王统元询问香港拉链厂的经理吴明成。

吴明成对比了一下,说道:“有些像是自动冲压机器生产的,不过这个厂家倒是不是很看重,更何况我们价格便宜一毛,大家又对长江实业长期高价销售有些不满,我相信很快就可以在香港占领一半的市场。”

王统元却皱皱眉,说道:“不行!你们还是的想办法打听这个拉头自动冲压机,那里有进口,我们不能在工艺上落后。毕竟,我们还要打开东南亚市场。”

既然要做,肯定就要做到最好,这就是他进入这一行的决心。拉链产业虽然小,但只是眼下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穿着将越来越现代化(西式),那么拉链市场将是成倍市场的增加。

如今香港的拉链市场,保守也得有40万条,仅这个小小的市场,就10万以上的利润,他干嘛不做;而且他让人去东南亚调查过,发现长江实业采取的代理商合作模式,长江拿到手的拉链也要0.9~1港币。

如此好的市场,他不争取才怪。

“好,我们一定尽快寻到机器渠道。”

王统元高兴的点点头,东南亚足足香港数十倍的市场,他若是分一杯羹,也算是多握一个事业。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王统元如是的想到。

晚上,林家、唐家在家里聚餐。

席间,唐仲源也告知林志超道:“那个王统元的香港纺织厂,又投资一家香港拉链厂,进口三台美国机器。”

他是明白长江实业的实力,所以也不是很担心,只是提醒一下。

林志超笑着说道:“没关系,这个行业谁都可以投资!而且,我们最近在扩大欧美的市场,暂时顾忌不到香港市场,让他先得意一阵再说。”

唐仲源点点头,说道:“这一行虽然说谁都可以做,但其实又不是谁都能来做的,总之王统元这次要栽跟头。”

林志超不想在家人面前,表现得咄咄逼人、阴险狡诈,所以并没有多说什么。相反,表现出一种大度,却又非常自信。

“对了,岳父。长江制衣厂该换上最先进的电动车衣了,这个事情你负责吧,总之就是要先进一点的电动缝纫机,最好是美国胜家牌,而且品种要全,机器要多。”

唐仲源一愣,马上说道:“投资那么大,但香港的成衣产业并没有发展起来,就香港、东南亚的市场,又如此多的人做。是不是可以考虑慢慢的进口设备,这样可以节约一些?”

虽然是反驳林志超,却也是在征询林志的意见。

林志超却坚决的说道:“可以分为两批进口机器,但最好是在半年内完成。所以,我们要投资50万港币在购买设备上。至于市场,你不要急,我会收购一家服装品牌,我们再努力加强香港和东南亚的市场,以及将产品打入非洲(南非)。”

成衣产业,目前也只能在这些市场有所作为。打入欧美市场,得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届时又恰逢欧美对RB成衣市场进行贸易壁垒,才造成香港成衣业崛起。

当然,在半岛战役这几年,香港也因为进口不了新型电动缝纫机,在东南亚市场都显得不足,输给RB成衣产业。

唐仲源虽然怀疑,为什么连缝纫机(电动车衣)都会禁止进口,但他确是选择信任林志超的眼光;投资50万购买机器,他按照出资比例,也就是15万的额度。

给得起!这次炒美金,都赚了10万港币。

期间,宋巧玲插话道:“但现在香港这边人人自危,说是连香港一块收了。”

林志超笑着说道:“岳母放心就是了,买的是机器,我又有船,真要那个时候,我连工厂的设备,都一起给运走,我们再到新加坡去,过几年,我们再去欧美去。当然,我觉得不会收,毕竟香港就好比是连接西方的桥梁,真要收了,以后只能和北边的熊绑在一起了,这是很坏的情况。”

唐仲源一听,顿时觉得很有道理,说道:“我觉得也不会!”

“岳父不要出去乱说!大家都觉得港岛威胁,那荃湾的地皮还不变得廉价,你可以把工厂周围再扩大一点,将来用得着,而且也能很快升值。若是缺钱,长江实业可以借你一些。”

唐仲源眼前一亮,他的东方纺织每月也有六万港币的利润,现在债务也就60万,未到期。而他手中拥有40万港币,其实也不差多少钱。

“也不一定差多少,晚点争取再买个10万平方尺,稍微差点。”

“嗯,慢慢来,这次荃湾地价跌至4港币一下,也是很正常。”

当然,前提是有人肯出售。

晚餐聚完后,唐仲源和宋巧玲回到自己家,两口子回到卧室后。

“志超对我们家特别好呢?”宋巧玲说道。

唐仲源笑着说道:“很正常,他是我们女儿的丈夫;更何况,他对自己身边的人都好,他那个表哥,就因为他来港住在那里过,就将别人扶持成老板。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宋巧玲掐了一把唐仲源,说道:“我的意思是,他和彩英走得太近了,我不信他没有想法。”

唐仲源想了想,说道:“彩英还小!”

宋巧玲顿时目瞪口呆,丈夫如此说,岂不是说长大可以?

“睡觉吧,有些事情操心太早有什么用,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

宋巧玲顿时不服气,说道:“孩子们同意,我也不想同意,这.岂不是丢你们唐家的脸。”

唐仲源说道:“只要他事业做得足够大,又能让我两位女儿都不委屈,我们强加干涉,又能怎么办呢?彩英的模样,至少不讨厌志超;而彩芸的样子,又对志超很是依着。我们不鼓励,也不过分干涉。退一万步讲,我们还有两个儿子”

男人是看重事业的,唐仲源渴望在香港做一番事业,而林志超便是他的贵人。

所以,至少两个女儿不反对,他就不会干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