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臣在郑国边境取得的小胜,如同在阴郁天幕中撕开的一道短暂亮光,却未能驱散笼罩在晋国上空的战争阴云。捷报尚未在绛都捂热,西线传来的急报便如冰水般浇透了晋国君臣刚刚升起的一丝暖意。秦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这三个在崤山侥幸逃生、对晋国怀有切齿之恨的败军之将,竟趁晋国主力被楚军牵制于南境、国内空虚之际,悍然起兵,突破边境要塞,连下数城,兵锋直指晋国腹地,威胁故都绛邑。
消息传到南线伊洛大营时,栾枝正在与胥臣及诸将商议下一步如何利用小胜之威,进一步稳固防线并伺机削弱楚军。信使踉跄闯入,呈上染着烽火气息的羊皮军报。栾枝展开一看,脸色骤然变得灰白,捏着军报的手指因用力而关节发白。他沉默了片刻,将军报递给身旁的胥臣,声音干涩地对满帐期待的将领们说道:“诸位,西线急报。秦军……大举入寇,边城已失数座,兵锋……直指绛邑。”
帐中瞬间一片死寂。空气仿佛凝固,先前因小胜而带来的些许振奋被一股更深的寒意彻底吞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栾枝和胥臣脸上,震惊、愤怒、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慌。南线楚军未退,强悍的秦军又从背后捅来一刀!晋国真正陷入了自文公称霸以来最严峻的生死考验。
胥臣快速扫过军报,猛地抬头,眼中几乎喷出火来:“孟明视!崤山漏网之鱼,安敢如此猖獗!将军,绛邑乃我晋国宗庙所在,万不容有失!”他跨前一步,声音激昂,“末将请命,愿率一部精锐,星夜兼程,回援西线,定要将秦军阻于绛邑之外!”
其他将领也纷纷请战,群情汹涌。南线对峙本就胶着,此刻后院起火,谁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若绛邑有失,晋国根基动摇,前方将士军心必将崩溃。
栾枝抬起手,压下了帐中的喧哗。他的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作为主帅,他必须权衡全局。他走到粗糙的军事地图前,目光在南线的楚军标记和西线的秦军入侵路线上来回移动。楚军主力仍在虎视眈眈,斗椒连日挑战不成,正憋着一股邪火,若此时晋军主力分兵西调,楚军必定趁虚猛攻,南线防线很可能瞬间瓦解,郑国立刻不保。届时,即使能暂时击退秦军,却丢了中原门户,晋国霸业同样难以为继。
“不可!”栾枝的声音低沉而坚决,打断了众将的请战,“胥臣将军,诸位同僚,我等此刻绝不能自乱阵脚!楚军主力未退,我大军若动,正中楚人下怀!南线若溃,纵使保住绛邑,我晋国亦将失去中原,霸业倾覆只在旦夕之间!”
“难道就坐视秦人肆虐我国土,威胁宗庙吗?”一员年轻气盛的将领忍不住喊道。
栾枝的目光扫过他,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宗庙安危,重于泰山!但退敌之道,需谋定后动!”他指向地图上的西线,“秦军新胜,士气正旺,且怀崤战之耻,来势凶猛。然其长途奔袭,利于速战,不利久持。我国内虽兵力空虚,但绛邑城防坚固,留守大夫阳处父老成持重,必能组织抵抗,坚守待援。”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胥臣,语气缓和了些,却带着更深的托付:“胥臣将军,南线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军主力必须在此稳住阵脚,继续与楚军对峙,绝不可给斗椒任何可乘之机。然而西线之危,亦不可不救……此重任,非你莫属。”
胥臣一怔,立刻明白了栾枝的意图。这是要他在不严重影响南线战力的情况下,以一支偏师驰援西线。任务极其艰巨,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栾枝继续部署,思路逐渐清晰:“我给你战车两百乘,精锐步卒一万五千。你即刻出发,昼夜不停,驰援西线。你的任务,并非与秦军正面决战,而是协同阳处父大夫,依托城池险要,阻滞秦军攻势,消耗其锐气,待其师老兵疲,或南线战事出现转机,再图反击。切记,稳守为上,寻隙击之,万不可浪战!”
他又看向其他将领:“传令全军,严密封锁西线消息,绝不可让楚军探知我国内变故!各营加强戒备,多设疑兵,做出我军即将大举反攻的态势,震慑楚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这是一次极其冒险的分兵。栾枝在赌,赌胥臣能以劣势兵力挡住秦军的兵锋,赌阳处父能守住绛邑,赌南线的楚军会被他的虚张声势所迷惑,不敢全力进攻。
胥臣深知此去千难万险,但国难当头,义不容辞。他单膝跪地,抱拳领命:“末将遵命!必竭尽全力,阻秦军于绛邑之外!纵肝脑涂地,亦不负将军重托,不负国家之恩!”
军情如火,刻不容缓。胥臣当即点齐兵马,趁着夜色掩护,悄然离开伊洛大营,如同一条暗流,急速向西北方向的晋国腹地奔涌而去。栾枝站在营垒高处,望着消失在黑暗中的军队背影,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期盼。晋国的命运,此刻系于南线的坚持与西线的阻击,系于他这步险棋能否成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