槜李的战火虽暂熄,但硝烟未散,寒意已彻骨。楚军的后撤并非终结,而是将更汹涌的暗流推向各方。冬日的沉寂之下,是比刀兵更酷烈的博弈与更致命的杀机。
楚国郢都,章华台内,暖炉驱不散楚庄王眉宇间的凝重。子反的加急军报和请命书帛,静静地摊在案上。他没有立刻召集群臣商议,而是独自对着巨大的天下舆图,沉思了整整一夜。
地图上,晋国吞郑后,其势如虎兕出柙,锋芒直指中原腹心;齐国内部虽有顷公之庸,但田氏根基日深,且据东海之利;秦国虽新挫于西河,然穆公遗烈未泯,时刻觊觎东出;如今,东南的越国,这颗本以为能轻易碾碎的硬核,竟崩掉了楚国大军数颗牙齿。
“寡人……小觑了勾践,也高估了子反一击必杀之力。”楚庄王喃喃自语,声音在空旷的殿宇中回荡。他并非不能接受挫折,而是必须重新评估整个天下的棋局。
天明时分,他召来了心腹重臣令尹子重与太宰潘崇。
“越事,二位爱卿如何看?”楚庄王开门见山。
子重率先开口,语气依旧带着北进的急切:“王上,子反虽遇挫,然越国已元气大伤,如风中残烛。若此时增兵江东,一鼓作气,必能竟全功!岂可因一时伤亡而弃垂成之功?若让勾践缓过气来,凭借越地险阻,必成我楚国心腹大患!”
潘崇则持重得多:“令尹之言虽壮,然臣恐不妥。增兵江东,谈何容易?粮秣转运,千里迢迢,耗费国力几何?晋国赵朔虽暂受挫于内斗,然其吞郑之后,兵锋正盛,岂会坐视我大军久困东南?届时若晋联齐、秦,三面来攻,楚国危矣!臣以为,子反之请,老成谋国。越地贫瘠,得其地不足富国,制其民难以驯服。不若效仿中原霸政,令其称臣纳贡,削其爪牙,使之名义上臣属即可。如此,我可速速抽身,全力北向,应对晋国!”
楚庄王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两位重臣的意见,代表了楚国朝堂两种主流声音。他需要决断。
良久,他猛地睁开眼,眸中精光四射,已有了决断:“太宰之言,更合时宜。灭越,利在千秋,然危在当下。寡人不能以楚国国运,赌一时之痛快。”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声音斩钉截铁:“传令子反:准其所请。即日起,楚越停战。越王勾践需亲至楚军大营,奉表称臣,割让槜李以西所有土地,赔偿军费金帛十万,纳贡丝帛、葛布、良剑、舟船岁不绝。越国不得私自扩充军备超过五千人,太子需入郢为质!”
条件极其苛刻,旨在最大限度削弱越国,并将其牢牢捆缚。
“同时,”楚庄王目光北移,“令尹子重,由你总领北线军事,移镇叶邑,大张旗鼓,操练兵马,做出随时北上争郑的态势,给晋国施加压力。再派能言善辩之士,秘密出使秦国,陈说晋国吞郑后对秦之威胁,若能说动秦人再次东出,牵制晋国西河,则大局可定!”
“另,”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莫测的光芒,“派人盯住齐国。齐顷公志大才疏,其国内田氏与公室不和,或可……加以利用。”
一道道命令发出,楚国的国家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楚庄王以战略性的妥协处理越国问题,转而将重心投向决定天下归属的中原争霸战场。冬日的郢都,酝酿着一场针对晋国的更大风暴。
江东,楚军大营。
接到郢都王命的子反,长长舒了一口气,但心中并无多少喜悦。王上采纳了他的建议,证明了他的判断正确,但也意味着他未能完成最初的灭国目标,终究算不得全功。
他立刻派出使者,将楚国的停战条件送往已是断壁残垣的会稽城。
越国王宫,残破的大殿内,气氛比外面的寒冬更加冰冷。勾践看着那份屈辱到极致的条款,手指因用力而发白,身体剧烈颤抖,几乎要将那帛书撕碎。
称臣!割地!赔款!纳贡!限制军备!送质!
每一条都像一把尖刀,狠狠剜在他的心上。他仿佛能看到子反、楚庄王,乃至天下诸侯那嘲讽轻蔑的眼神。他卧薪尝胆,他隐忍多年,他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难道就是为了换来这比当年石室之囚更加不堪的屈辱?
“寡人……宁可与社稷同焚!”他低吼道,眼中是疯狂的火焰。
文种此刻不在身边(或许已被猜忌疏远),殿内只有寥寥几个历经劫难、面如死灰的老臣。他们跪伏在地,泣血劝谏:“大王!不可啊!楚军虽退,然锋刃犹在。我越国男丁十不存二三,仓廪空虚,城池残破。若再拒楚,则宗庙倾覆,百姓尽为齑粉矣!存社稷,保宗庙,方有来日!昔日汤囚夏台,文王拘羑里,皆忍一时之辱,而成万世之业!大王三思!”
“存社稷……保宗庙……”勾践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眼中的疯狂渐渐被一种更深沉的、如同深渊般的黑暗吞噬。他想起范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暗示,想起槜李血战中那些为他而死的将士。死,很容易。但活着,忍受这屈辱,寻找复仇的机会,更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猛地抬起头,脸上所有的情绪都已收敛,只剩下一种令人心悸的平静。“备车驾。寡人……亲往楚营。”
数日后,在无数楚军士兵冷漠甚至鄙夷的注视下,越王勾践,身着素服,免冠徒跣,手捧降表国玺,一步步走入楚军大营,在子反面前,屈下了他曾发誓永不弯曲的膝盖。
“罪臣勾践,不识天威,冒犯上国……今情愿世世称臣,年年纳贡……乞望上国宽宥……”他声音平稳,甚至带着一丝卑微,每一个字却都像是从喉咙里呕出的血。
子反看着跪伏在地的勾践,心中并无多少胜利者的快意,反而有一种莫名的寒意。这个越王,能在那等绝境下爆发出如此力量,又能在此刻如此隐忍,其心性之坚韧狠厉,实属罕见。他隐隐觉得,今日未能彻底根除此人,或许是楚国未来的隐患。
但王命已下,局势如此。他代表楚庄王,接受了勾践的投降,完成了受降仪式。
当勾践重新站起身时,他低垂的眼睑掩盖了眸中那足以焚毁一切的怨毒与冰冷。屈辱的种子已深埋,只待未来某个时刻,破土而出,滋长成参天的复仇之树。
晋国新绛,赵朔府邸。
闭门思过的半月之期已满,赵朔并未立刻外出活动,反而更加深居简出。府邸内一片寂静,但了解他的人都清楚,这寂静之下,是比以往更加炽烈的意志在燃烧。
书房内,炭火噼啪。赵朔与匆匆从西河秘密赶回的魏颙对坐。
“主公,西河军心已安抚,君上派去的使者犒赏已至,将士们情绪稍定。然郤克党羽仍在暗中活动,不可不防。”魏颙低声道,脸上带着愤懑与忧虑。
赵朔缓缓摩挲着一柄冰冷的剑鞘,目光幽深:“郤克不过疥癣之疾。真正的关键,在于君心,在于大势。”他抬起眼,看向魏颙,“楚越消息,已知晓否?”
“略有耳闻。楚越似已议和,勾践屈膝称臣。”
“不错。”赵朔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楚庄王,雄主也。他舍越而北顾,意在中原,意在吾晋!接下来,晋楚之间,必有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萧瑟的庭院:“内部倾轧,徒耗国力。郤克之流,只知争权夺利,却不知大敌当前!我赵朔,蒙先君遗泽,掌晋国兵戈,岂能坐视晋国霸业毁于内斗与外患?”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绝:“君上猜忌,权臣构陷,此皆我砺剑之石!他们越是想将我困死于此,我越是要打出更大的功业,让所有人都看清楚,唯有我赵朔,能擎起晋国这片天!”
他转身,目光灼灼地盯着魏颙:“西河‘武卒’,乃我等根基。此次受辱,皆因实力不足!给我狠狠操练,汰弱留强,我要的是一支真正无敌于天下的铁军!粮秣、军械、赏赐,我会想办法,倾尽所有!待来年春暖,我要亲率大军,做一件让天下震动,让君上无言,让郤克辈胆寒的大事!”
他没有明说是什么大事,但魏颙从他眼中看到了熟悉的、甚至更加炽烈的野心与火焰。他深知,经历此次风波,主公非但没有消沉,反而将所有的屈辱与愤怒,都化为了淬炼意志、坚定目标的烈火。
“末将遵命!”魏颙肃然躬身,心中激荡。他仿佛看到,一头被暂时困于浅滩的蛟龙,正积蓄着力量,准备掀起更大的风浪。
茫茫东海之上,范蠡派出的快船,借着冬季的北风,悄然抵达了齐国海岸。经过一番秘密运作,那批来自海外“瀛洲”的“礼物”,被巧妙地送入临淄,通过一位深受齐顷公宠幸的弄臣之手,呈递到了齐宫深处。
彼时,齐顷公正因楚国逼迫、晋国势大而心烦意乱。当他看到那批寒光闪闪、工艺明显迥异于中原的刀剑,以及那些结构精巧、威力巨大的攻城器械图样时,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此……此乃何物?从何而来?”他惊疑不定。
那宠臣按照范蠡交代的说辞,神秘兮兮地低语:“禀君上,此乃海外异人所献,据说来自东海仙山。异人言,天下将有大变,齐据东海,有天命焉,特献此宝,助君上成就霸业……”
“海外异人?仙山?”齐顷公将信将疑,但手中兵器的锋锐和图纸的精妙是做不得假的。他抚摸着那冰冷的金属,感受着那超越时代的工艺,一股莫名的野心与虚荣涌上心头。
若齐军能装备此等神兵利器,何惧楚晋?
“好!好!重重赏赐来使!不,此事机密,不可声张!”齐顷公压下激动,下令道,“即刻召集宫中巧匠,秘密仿制这些器械!还有,探查海外仙山之事,也给寡人留心!”
他不知道这“礼物”背后藏着范蠡的身影,更不知道这超越时代的技术流入,将会给本就纷乱的天下,带来何等难以预料的变数与冲击。他只是本能地感觉到,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让齐国摆脱目前尴尬境地,甚至……一飞冲天的机会。
冬日的大地一片沉寂,但惊雷已潜藏于渊。楚国的战略转向,勾践的屈辱蛰伏,赵朔的意志淬炼,齐国的意外得宝……各方势力都在这个冬天,默默积蓄着力量,调整着方向。只待春雷一动,便是石破天惊,格局重塑之时。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