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元年二月二十,以功曹黄珍为首的黄县官吏联名推举蔡太守之子蔡吉为“孝廉”
并暂代太守一职。
话说“举孝廉”
乃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
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
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
而黄珍等人也正是以蔡吉继承父志抵御曹军这一事为由,将其标榜为孝子推举为孝廉。
此外蔡吉甚至都不用担心朝廷会派人来察孝廉。
因为时值汉末,察举孝廉早已成了地方官僚门阀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的工具。
故民间有童谣讥讽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然而就算如此,蔡吉被推举为孝廉的消息一经传出整个黄县还是为之沸腾了。
虽然蔡吉到黄县不过才五天的功夫。
但她在衙门口击鼓明志、在城门上舌战曹将、以及之后识破曹军奸计地种种表现早已使其成为了黄县百姓心目中的少年英豪。
因此人们在津津乐道东莱将出一个小蔡府君之余并没有人因蔡吉的年幼而提出异议。
毕竟在众人看来既然古时甘罗十二能拜相,那让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英豪出任太守又有何不可。
相比黄县城内百姓地翘首企盼,此时太守府内的气氛则明显要复杂得多。
由于黄珍事先已与段奎有了共识。
因此昨日蔡吉一回太守府便被安排住进了老蔡太守原来住的院子。
起先张清铃兰等人都没注意到这一变更意味着什么。
直到第二天得知黄珍等人联名推举蔡吉做太守。
一干人等这才意识到出大事了。
而这些个最亲近蔡吉的人也因此事分成了支持与反对两派。
“小……娘子,真……真的要做府君了吗?”
从未想过女子能做太守的铃兰以无尽仰慕地神情望着蔡吉,结巴结巴地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而同样兴奋得找不着北的李达则手舞足蹈地接口道:“请愿书都贴衙门口了。
这还会有假?啊,啊,小主公做了府君那张大哥就是都尉,我呐就做军侯。”
“诶?李哥儿想做军侯吗?”
铃兰扑闪着大眼睛对着眼前比她大五岁的少年好奇地问道。
“哥想当的是将军。
不过咱先从军侯做起这样才能保护小主公。”
李达大言不惭地拍胸脯道。
或许是受到了李达的激励,铃兰跟着握紧拳头信誓旦旦道:“恩,李哥儿说得是。
铃兰也要努力,这样才能配得上府君贴身侍婢的身份。”
“都给我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