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乃是齐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蔡吉自然不可能轻易将晒盐之法公之于众。
司马徽用如此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蔡吉,明显就是要让林飞知难而退。
林飞此刻业已明白就算他今日磨破嘴皮子怕也难见着墨门众长老。
深感愤慨的他当即不再理会司马徽,转而将视线投向了竹帘道,“吾家君上入主青州至今,既未哄抬盐价,也未以盐要挟众诸侯。
相反经吾家君上指点,盐场出盐连翻数倍,令齐国百姓得享廉价之盐。
至于其它各国盐价高悬,乃是诸侯征收盐税之故。
岂可怪罪于吾家君上。”
林飞这席话俨然就是说给黄月英听的。
除了反驳司马徽的诛心之问外,林飞也想向黄月英证明自己未曾违背墨家思想。
果然,这次黄月英听罢林飞所言,终于忍不住出声附和道,“月英有幸拜读齐主所著《齐民辑要》,其中所载东莱水车、翻车、独轮车、风车等皆是利国利民之器。
讲武堂《数学》、《形学》、《化学》、《物理》等著作更是精妙绝伦,令月英眼界大开。”
黄月英提到的书籍有些是林飞所赠,有些则是她慕名托人购买所得。
由此可见墨门方面也在吸收学习东莱的杂学。
可林飞却知光靠关起门来看书墨门根本无法跟上东莱杂学发展的速度。
所以他旋即又语重心长地向黄月英坦言道,“格物万象,究理天人。
格,至也。
物,物理也。
吾家君上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广纳能人异士于讲武堂探究万物原理。
如此方有《齐民辑要》、《数学》、《形学》、《化学》、《物理》等著作接连问世。”
“格物致知?可是出自《礼记.大学》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黄月英追问道。
“正是。”
林飞点头应答道。
其实《大学》文中仅在黄月英所引用的这段提及过“格物致知”
之后便再没有作出任何解释,同时并没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
与“致知”
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
到目前为止也就东汉鸿儒郑玄将这段话注解为,“格,来也。
物、犹事也。
其知于善深。
则来善物。
其知于恶深。
则来恶物。
言事缘人所好来也。
此致或为至。”
而在两千年后人们对“格物致知”
的解释则是,“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两者显然有着极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