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奋斗在激情岁月 > 第80章 新的起点

奋斗在激情岁月 第80章 新的起点

作者:秦蜀一书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7:50: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斜斜地落在西直门城楼的灰砖上,将那些深浅不一的弹孔照得格外清晰。王卫国扶着城垛上的斑驳砖雕,指尖抚过一道深约寸许的凹痕——这是 1937年日军攻城时留下的炮弹擦痕,边缘的城砖已经风化,却依旧顽固地嵌在城墙主体上,像一道永远不会愈合的伤疤。

他身上还带着昨夜义诊时的草药味,怀里揣着三样东西:母亲绣着“卫国”二字的手帕、养父送的桃木吊坠、周小燕借给他的物理课本。空冥天赋没有刻意收敛,却异常平静地铺展开来——不是为了感知危险,而是像一张温柔的网,兜住了整座北平城的气息:城墙下集市的吆喝声、远处军营的晨号声、什刹海畔的洗衣声,还有更远处美军驻地隐约的吉普车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 1945年胜利后北平最真实的模样。

“在想什么?”王破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提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那本泛黄的《玄真子兵要》,道袍的下摆沾着露水,显然是从军营一路步行过来的。他走到王卫国身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向远处的钟楼,“在看这座城?还是在想过去的事?”

“都想。”王卫国的声音有些沙哑,空冥状态里突然闪过异时空的画面——2023年的北京,高铁从城下呼啸而过,摩天大楼与钟楼遥遥相对,广场上的人们笑着拍照,孩子们举着五星红旗奔跑。那画面太过清晰,与眼前的景象形成刺眼的对比:此刻的钟楼墙面还留着日军的涂鸦,城墙下的集市里,穿补丁衣服的百姓正围着粮摊抢购,远处的美军吉普车依旧横冲直撞。

“俺刚才好像看到了……很多年后的北平。”他犹豫着开口,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那跨越时空的震撼,“没有弹孔,没有乞丐,有跑得比马车快十倍的铁盒子(高铁),有能飞到天上的铁鸟(飞机),还有比咱们学堂电灯亮十倍的灯,晚上跟白天一样。”

王破军没有惊讶,只是轻轻翻开《玄真子兵要》,指着扉页上的道观插画:“我师父当年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都在变,城也一样。你看到的,不是幻觉,是‘道’——是这座城本该有的样子,是咱们要去实现的样子。”

王卫国的心脏猛地一跳。他低头看着怀里的物理课本,封面上的“力学”二字突然变得滚烫。异时空的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来:课本里的牛顿定律变成了高铁的轨道设计,课堂上的电磁学原理变成了发电站的涡轮机,实验室里的化学方程式变成了工厂的新材料——原来那些他此刻拼命学习的知识,正是搭建起未来强盛中国的基石。

“俺以前学数理化,是为了造好土炮、修好发电机。”他摸了摸母亲的手帕,声音渐渐坚定,“现在俺知道了,俺要学更多,要造能跑遍全国的铁盒子,要造能飞到天上的铁鸟,要造比美军更好的武器,让中国再也不会被人欺负。”

“好小子,总算把‘小格局’打开了。”王破军笑了,从布包里拿出一张折叠的图纸,“这是我根据《玄真子兵要》里的‘城防篇’画的,结合了你说的‘未来城’的样子。你看,这里可以建学堂,这里可以建工厂,这里可以建医院——不是空想,是要一步步画出来、做出来的。”

王卫国接过图纸,指尖抚过那些稚嫩的线条:学堂的窗户很大,工厂的烟囱冒着白烟,医院的屋顶画着红十字。他突然想起在学堂里做的物理实验,想起陈老根修不好的发电机,想起 731遗址里那些因为没有医疗设备而死去的受害者——原来“未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梦,是从每一道公式、每一次实验、每一次修缮开始的。

“爹,俺能做到吗?”他突然有些不确定,异时空的强盛太过辉煌,让此刻的自己显得渺小,“俺才刚学会方程,刚看懂简单的电路,离造铁盒子、铁鸟还差得太远。”

“谁也不是一开始就会的。”王破军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城墙下一个正在学走路的孩子,“你看那孩子,刚会站就想跑,摔了跤再爬起来,总有一天能跑起来。中国也是一样,咱们这代人搭架子,你们下一代人添砖瓦,总有一天能建成你看到的样子。”

正说着,城墙下传来一阵熟悉的笑声。王卫国探头望去,只见周小燕、赵启明和林薇薇正举着“建设新中国”的标语牌,沿着城墙根走来,后面跟着小吴和几个道医队的战友,手里还提着刚买的笔墨纸砚。“卫国哥!王道长!我们来给城楼题字!”周小燕仰起脸,笑容比阳光还亮。

他们沿着马道爬上城楼,赵启明迫不及待地铺开宣纸:“我爹说,胜利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咱们得把这句话写下来,贴在城楼上,让所有人都看到!”林薇薇研着墨,补充道:“我已经跟学堂的老师说了,明天我们要组织‘建设宣讲队’,去街头发传单,告诉百姓们学好知识、搞好生产的重要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卫国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里的不确定渐渐消散。空冥状态里,他“看到”了十年后的他们:周小燕成了医生,在医院里救死扶伤;赵启明成了工程师,在工厂里设计机器;林薇薇成了教师,在学堂里教孩子们读书——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搭建着未来的中国。

“俺来写!”王卫国接过毛笔,蘸了蘸浓墨。手腕有些发抖,却异常坚定。在宣纸上写下“新的起点”四个大字时,他想起了马家堡的地窖、731的废墟、赵老栓的石雷模具,想起了异时空里的高铁、航母、空间站。这些画面在脑海里交织,最终凝聚成笔尖的力量,让那四个字虽稚嫩却苍劲。

“写得好!”王破军赞道,把《玄真子兵要》放在宣纸旁,“这典籍是过去的智慧,你的字是未来的希望,合在一起,就是‘传承’。”

正午的阳光升到头顶,城楼的阴影缩短,落在城墙下的集市上。王卫国站在箭垛旁,看着眼前的北平城,心里第一次没有了迷茫。空冥感知里,他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在学堂里啃完一本本数理化课本,在兵工厂里画出第一张机器图纸,在建设工地上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他还“看到”了子女们的未来:长子参军保家卫国,长女行医救死扶伤,次子研究半导体,三子从事反间谍工作——他们都在延续着“守护”与“建设”的使命。

“爹,俺明白了。”他轻声说,摸了摸怀里的物理课本,“新的起点,不是说胜利了就可以歇着了,是说要换一种方式战斗——用知识当武器,用建设当战场,为了那些牺牲的人,为了未来的中国,好好干。”

王破军点点头,望着远处的西郊军营:“玄真派说‘知行合一’,光有想法不够,得行动。你在学堂里学好知识,我在道医队里培养更多懂医术的人,咱们分工合作,总有一天能把图纸上的样子变成真的。”

离开城楼时,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布满弹孔的城砖上,像一道道正在生长的新芽。王卫国走在队伍中间,手里拿着那张“新的起点”的宣纸,身边是同窗和战友的笑声。他知道,第一卷的烽火岁月已经结束,第二卷的京华征程即将开始——等待他的,有学堂的书本、有潜伏的特务、有建设的艰难,但他不再害怕。

因为他站在北平的城头上,已经看到了未来。那些异时空里的强盛景象,不是幻觉,是使命;那些牺牲的亲人与战友,不是过客,是指引;那些握在手里的课本、典籍、手帕,不是物件,是力量。

“俺一定能做到。”王卫国在心里对自己说,也对母亲、赵老栓、小桃们说,“俺会让中国站起来、强起来,会让这座城、这个国家,变成你们期待的样子。”

西直门的城楼在阳光里沉默着,它见证过战火,见证过胜利,此刻正见证着一个少年的决心,见证着一个民族的新起点。而王卫国的脚步,正朝着那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坚定地走去。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