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奋斗在激情岁月 > 第36章 麻雀战术

奋斗在激情岁月 第36章 麻雀战术

作者:秦蜀一书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7:50: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腊月的寒风裹着碎雪,在光秃秃的杨树林里打旋。王卫国趴在雪堆后,棉帽耳罩里积满了霜花,却不敢抬手擦——前方五十米处,日军的补给车正慢悠悠地过来,三匹老马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开,像一团团棉絮,四个步兵扛着步枪走在两侧,枪托在冻硬的土路上磕出“笃笃”的闷响。

“按计划来,等粮车过了石桥,二柱你扔石雷,小桃发信号,俺打马惊敌。”王卫国压低声音,手指扣在土制步枪的扳机上。枪身是赵老栓上个月刚锻打的,枪管上还留着铁匠炉的黑痕,他特意在枪托缠了两层布条,防止后坐力硌得肩膀疼——这是昨天王破军教他的“护枪小窍门”,老道士说“武器是第二生命,得护着”。

二柱攥着两颗石雷,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这石雷是他和王卫国一起做的,青石外壳里塞满了硝石和碎铁片,引信是用棉线泡的煤油,能烧三分钟——足够他们躲到安全地方。“放心吧卫国哥!俺准头好,一扔一个准!”他咧嘴笑,小虎牙在雪光下闪了闪,可眼神里藏着一丝紧张,这是他第一次扔石雷炸鬼子。

小桃把麻线编的“信号结”系在手腕上,另一只手攥着个哨子。她的棉袄袖口磨破了,露出里面的棉絮,却把“暗号录”揣得紧紧的——那是王破军给的,上面画着“撤”“攻”“等”的简易符号,刚才出发前,她还特意跟王卫国核对了三遍,怕记错了误事。

不远处的松树林里,武工队的张连长正举着望远镜观察。他身边的老吴少了条左臂,却用右手稳稳端着步枪,目光锁在日军的步兵身上:“这麻雀战能不能成,就看这几个娃的了。卫国那小子脑子灵,应该能把鬼子耍得团团转。”

张连长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他心里其实有点悬——麻雀战是武工队的老战术,靠“打了就跑、分散袭扰”耗鬼子,可让几个半大孩子当主力,还是头一回。但昨天王卫国画的补给路线图,还有他提出的“分点袭扰、引敌分散”方案,又让他觉得这孩子靠谱——那方案里“利用地形设伏、用信号结传信”的细节,比老兵想的还周全。

粮车慢慢靠近石桥。这石桥是补给线上的必经之路,桥面只有两米宽,下面是冻住的小河,冰面厚得能走人。王卫国的空冥天赋悄然展开,眉心的发烫感像细密的电流,他能“听”到日军步兵的脚步声变缓了——他们在警惕石桥两侧,却没注意到雪堆后的三个身影;能“闻”到粮车上散发的玉米面味,混着日军身上的烟油味,格外刺鼻;还能“感觉”到石雷引信的温度,比手心里的汗还凉。

“来了!”王卫国低声喊。

粮车刚过石桥中段,二柱猛地站起来,胳膊抡圆了把石雷扔出去。两颗石雷在空中划出两道弧线,“咚”地落在粮车后面,正好挡住日军的退路。引信“滋滋”地烧着,日军步兵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炸弹,刚想喊“卧倒”,石雷就炸了。

“轰隆!轰隆!”

两声巨响在山谷里回荡,碎石和雪块像暴雨一样砸下来。粮车后面的两个日军被气浪掀翻,摔在冻地上半天没爬起来,老马受惊扬起前蹄,嘶鸣着往回跑,粮车上的玉米面口袋“哗啦”掉了一地。

“吹哨!”王卫国喊。

小桃立刻吹响哨子,“嘀嘀——嘀”的节奏在树林里传开——这是“袭扰成功,引敌东撤”的信号。她同时把手腕上的信号结解下来,扔在雪地上,红色的麻线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格外显眼,像一根指引方向的红绳。

王卫国举起步枪,瞄准最前面那匹老马的屁股,“砰”地开了一枪。子弹擦着马皮飞过,老马吓得更疯了,拖着粮车就往东边的山沟跑,剩下的两个日军赶紧去追,嘴里叽里呱啦地骂着,完全没注意到松树林里的武工队。

“撤!往北边的山洞跑!”王卫国拽着二柱和小桃,往雪堆后面的山沟钻。刚跑没几步,就听见身后传来日军的枪声,子弹“嗖嗖”地从耳边飞过,打在旁边的杨树上,树皮碎渣溅了他一脸。

“俺的石雷没炸着鬼子?”二柱有点慌,脚步慢了半拍。

“炸着了!你看后面那俩鬼子,爬都爬不起来!”王卫国回头瞥了一眼,空冥状态里能“看”到两个日军还躺在地上哼哼,“咱们的任务是袭扰,不是硬拼,把鬼子引开,武工队才能搬粮食。”

他这话没说错。松树林里的张连长见日军分了散,立刻挥手:“上!把粮食搬回根据地!动作快,别让鬼子反应过来!”十几个武工队员从树林里冲出来,有的扛粮食口袋,有的扶着受伤的日军俘虏——那两个被石雷炸伤的,刚想反抗就被按在了地上。

王卫国带着二柱和小桃跑到山洞时,才发现小桃的棉鞋跑丢了一只,脚在雪地里冻得通红。“你咋不早说?”王卫国赶紧把自己的毡嘎达鞋脱下来,塞给她——这鞋是赵老栓家的遗孀给的,里面絮了厚厚的羊毛,暖和得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俺怕耽误事……”小桃小声说,把冻得发紫的脚伸进鞋里,眼眶有点红。她从怀里掏出个烤土豆,递给王卫国,“这是俺娘早上给俺的,还热着,你吃。”

二柱也凑过来,从口袋里摸出半块炒面:“俺也有!咱们分着吃,垫垫肚子。”

三人坐在山洞里,分享着土豆和炒面。土豆烤得焦黑,咬一口却满嘴香甜;炒面有点发潮,却能抗饿。王卫国咬着土豆,突然想起前世历史课上学的“麻雀战”——课本里说,这种战术能以少胜多,靠的就是“分散、灵活、袭扰”,现在他亲身体验了,才明白这战术背后的不容易:要算准鬼子的路线,要做能用的武器,还要有敢拼的勇气。

“刚才俺扔石雷的时候,心都快跳出来了。”二柱嚼着炒面,含糊地说,“不过听到鬼子喊疼,俺又觉得特别解气!以前鬼子抢俺家粮食,现在轮到咱们抢他们的了!”

小桃点点头,把“暗号录”拿出来翻了翻:“卫国哥,你咋知道鬼子会往东边追?要是他们往北边来,咱们不就被堵了?”

王卫国笑了,指了指山洞外的地形:“你看,东边是山沟,路窄,老马受惊了肯定往宽点的地方跑;北边是松树林,树密,鬼子怕有埋伏,不敢轻易进。这是‘趋利避害’,不管是人还是马,都一样。”他没说,这是前世生物课上学的“动物应激反应”,现在用来预判鬼子和马的动向,正好合适。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二柱赶紧抓起步枪,王卫国却按住他的手——空冥状态里,他能“闻”到熟悉的草药味,是王破军来了。

果然,老道士掀开门帘走进来,道袍上沾着雪,手里还提着个布包。“没受伤吧?”他先摸了摸王卫国的肩膀,又看了看二柱和小桃的脚,才松了口气,“张连长让俺来送点东西,你们肯定饿了。”

布包里是三个玉米面饼,还有一小罐草药膏。王破军把草药膏递给小桃:“这是治冻伤的,你脚冻了,赶紧抹上。俺们玄真派的‘百草经’里记的方子,管用。”

小桃接过药膏,赶紧往脚上抹。王卫国拿起玉米面饼,咬了一大口,饼里还掺了点芝麻,香得他眯起眼睛。“王叔,俺们成功了!石雷炸了,马惊了,武工队把粮食都搬回去了!”他兴奋地说,把刚才的经过讲了一遍,连自己打马惊敌的细节都没落下。

王破军点点头,从怀里掏出《玄真子兵要》,翻到“分战篇”:“你这法子,跟老祖宗说的‘分而击之’一模一样。麻雀战的精髓,就是不让鬼子抱团,你把他们引去东边,武工队才能在西边得手——这就是‘声东击西’,比硬拼强多了。”

他顿了顿,看着王卫国:“不过下次要注意,打马的时候别太近,子弹要是真打中马,鬼子说不定会疯了追你,太危险。你是空冥天赋,要学会‘预判风险’,不是‘赌风险’。”

王卫国脸一红,点了点头。他刚才确实有点急,想赶紧把马惊走,没考虑那么多。现在听王破军一说,才明白“勇猛”和“鲁莽”的区别——真正的战术,是既要打鬼子,又要护着自己和战友。

傍晚时分,三人跟着王破军回到马家堡。村口挤满了乡亲,看到他们回来,都围了上来。赵老栓家的遗孀手里端着碗热粥,往王卫国手里塞:“快喝口暖暖身子!张连长说你们立大功了,搬回来的粮食够咱们吃半个月!”

小石头拽着王卫国的衣角,眼睛亮得像星星:“卫国哥,你炸鬼子粮车了?快给俺讲讲!俺以后也要跟你一样,当侦察兵炸鬼子!”

孩子们围着他叽叽喳喳,乡亲们的笑脸在夕阳下格外温暖。王卫国喝着热粥,心里像被暖流裹住。他想起早上趴在雪堆里的紧张,想起石雷爆炸的巨响,想起小桃冻红的脚——这一切都值了,因为他们不仅抢回了粮食,还让乡亲们不用再饿肚子,不用再怕鬼子的补给车。

武工队的院子里,张连长正指挥战士们卸粮食。看到王卫国,他赶紧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好小子!你这麻雀战玩得比俺们老兵还溜!刚才周司令来电话,说要给你们小队记功,还要把你们的‘分点袭扰法’推广到其他村!”

老吴也走过来,少了条左臂的他,用右手拍了拍王卫国的头:“以后你就是小队的‘战术参谋’,有啥好点子,尽管说!俺们跟着你干!”

王卫国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不是俺一个人的功劳,是二柱扔石雷准,小桃信号传得快,还有武工队的叔叔们帮忙。”

“知道不贪功,这才是好样的。”张连长更满意了,从怀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五发子弹,“这是给你的奖励!你那把土枪,有了这子弹,下次能更准地打鬼子!”

王卫国接过子弹,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子弹壳是黄铜的,在夕阳下泛着光,他突然觉得,这子弹比任何东西都珍贵——这是对他的认可,是对小队的认可,更是对“麻雀战”的认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晚上,王卫国躺在地道的安全屋里,手里攥着那五发子弹,空冥状态悄然展开。他能“听”到乡亲们在地道外煮玉米粥的“咕嘟”声,能“闻”到草药膏的清香,还能“感觉”到怀里的子弹传来的冰凉触感。

他想起前世历史课上,老师说“晋察冀的麻雀战,是人民战争的奇迹”。以前他不懂“奇迹”是什么,现在懂了——奇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像二柱这样敢扔石雷的孩子,像小桃这样细心传信号的姑娘,像张连长这样指挥作战的战士,像赵老栓家遗孀这样支持子弟兵的乡亲,一起拼出来的。

王破军走过来,坐在他身边,手里拿着那根北斗七星铜簪:“明天还要去袭扰鬼子的补给线,今天早点睡。记住,麻雀战靠的是‘巧劲’,不是‘蛮劲’,要保存体力,才能跟鬼子耗下去。”

王卫国点点头,把子弹放在枕头边,又把铜簪握在手里。铜簪的星纹硌着手心,像在提醒他“方向别错”。他闭上眼睛,心里默念着:娘,俺今天用麻雀战炸了鬼子的粮车,抢回了粮食,乡亲们都很高兴。俺会越来越小心,越来越厉害,早点找到你,早点把鬼子打跑,让咱们的家,再也不用饿肚子。

窗外的风还在刮,可地道里很暖。王卫国能听到身边二柱的呼噜声,小桃翻身子的动静,还有远处武工队战士们的谈笑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歌,在冬夜里轻轻流淌。

他知道,明天还有新的任务,还有更多的鬼子要袭扰。可他一点都不觉得累——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有小队的战友,有武工队的叔叔,有乡亲们的支持,还有前世的知识和母亲的念想。这些力量合在一起,像一把锋利的刀,能一点点削掉鬼子的气焰,能一点点拼出胜利的希望。

天快亮时,王卫国终于睡着了。梦里,他看到母亲笑着递给她一个玉米面饼,看到二柱扔石雷炸得鬼子乱跑,看到小桃的信号结在雪地里飘,像一面小小的红旗——那是胜利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是属于他们的颜色。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