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奋斗在激情岁月 > 第31章 算术奇才

奋斗在激情岁月 第31章 算术奇才

作者:秦蜀一书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7:50: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晨霜把战地小学的土坯墙裹了层白霜,破庙门框上挂着的玉米芯门帘被风掀得“啪嗒”响,每一下都像敲在王卫国的心上。他踩着结了冰的麦茬地往庙里跑,棉鞋底沾着的雪粒在门槛上蹭出一道白痕,刚进门就被一股混着木炭烟和小米粥的暖气息裹住——可这份暖,没驱散他心里的慌。

“卫国,快来烤烤手!”李老师坐在庙中央的土灶旁,手里攥着根烧黑的木炭,正在一块平整的青石板上写“1 1=2”。她是根据地派来的扫盲老师,二十出头的年纪,棉袄袖口磨得发亮,却总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发梢别着朵晒干的野菊花——那是上个月孩子们在山坡上采给她的,她说“看着就有精神”。

王卫国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凑到火灶边。灶膛里的松枝烧得“噼啪”响,火星子溅到石板上,把“2”字的尾巴燎得发黑。他低头盯着石板上的数字,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棉袄下摆——不是他笨,是脑子里的“账”太乱。

他的灵魂是“拼”出来的:原主强子是晋察冀的农家娃,长到十三岁只跟着爹认过几个字,算术全靠“数手指”,分红薯、记柴禾还行,一沾“加减乘除”就懵;而穿越前的“王卫国”,是 21世纪的高中生,数学虽不算顶尖,却也学过代数几何——可灵魂融合时,现代知识像被摔碎的玻璃,只剩下些模糊的碎片,平时藏在脑子里,想用的时候根本抓不住。

昨天李老师教“10以内加减”,他盯着石板上的“3 5”看了半节课,脑子里一会儿蹦出穿越前课本上的“加法交换律”,一会儿又跳回强子记忆里“3个土豆不够分”的慌乱,最后还是小石头蹲在他耳边小声说“3颗石子加 5颗石子,堆在一起就是 8颗”,他才勉强把“3 5=8”刻进脑子里。

“今天咱们学‘分配题’,跟咱们过日子紧挨着,学好了能帮乡亲分粮食,帮武工队算弹药。”李老师拍了拍石板,把围过来的孩子往跟前拢了拢,“咱们马家堡有 20户人家,昨天乡亲们从山里挖了 40斤红薯,每家能分多少?谁算出来,中午多喝半碗小米粥。”

孩子们立刻炸开了锅。小石头蹲在地上用树枝划圈,圈一个就数“1户、2户”;丫蛋掰着冻得发紫的手指,嘴里念叨着“40斤、20户”;只有王卫国盯着石板上的“20”和“40”,脑子里的碎片又开始“打架”——穿越前好像学过“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叫什么来着?是“分”?还是“除”?

“俺知道!俺知道!”小石头突然跳起来,把树枝举得老高,“40斤红薯分给 20户,每家 2斤!俺爹说‘双数碰双数,直接对半劈’!”

李老师笑着点头,刚想夸他,却看见王卫国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不是没算出答案,是想不起“为什么这么算”。她走过去,蹲在他身边,声音放轻:“卫国,是不是记不住算法?咱们慢慢来,1户分 2斤,2户就是 4斤,……20户就是 40斤,对不对?”

王卫国点点头,可脑子里还是像塞了团乱麻。他想起王破军教他“心斋”时说的“放空则明,澄心见性”,下意识地闭上眼睛,双手放在膝盖上默念口诀。没过多久,眉心的发烫感慢慢涌上来,空冥状态悄无声息地铺开——周围的喧闹声渐渐淡了,石板上的“20”和“40”仿佛活了过来,像两堆红薯摆在眼前,每 2斤往一个“户”的标记里放,正好放满 20个标记。

更奇妙的是,空冥状态像块“磁石”,突然吸住了脑子里的碎片——穿越前课本上“除法”的定义、老师讲“平均分”的声音,还有强子记忆里“分粮食”的场景,突然拼在了一起!他猛地睁开眼,伸手抓过李老师手里的木炭,在石板上写下“40÷20=2”。木炭头太粗,“÷”号写得像个歪歪扭扭的十字,可“40”“20”“2”这三个数字,却比刚才李老师写的还工整。

李老师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了:“卫国,你咋会写除法算式?俺昨天没教这个啊!你跟谁学的?”

王卫国也愣了——他刚才根本没刻意想“算式”,只是空冥状态里,碎片拼好的“除法”概念自己冒了出来,手跟着就写了。他挠了挠头,指着石板上的数字:“俺……俺闭着眼想的时候,就看见 40斤红薯分成 20堆,每堆 2斤,然后脑子里突然蹦出‘40除以 20等于 2’,就想这么写了。”

“这孩子,是个算术天才!”蹲在门口补窗户的赵老栓家的遗孀突然开口,她手里拿着针线,布上缝着的补丁还没对齐,“老栓活着的时候就说,卫国这孩子眼神亮,学东西快,没想到算术也这么灵!”

孩子们都围了过来,丫蛋拽着王卫国的衣角:“卫国哥,你再算一个!俺家有 8个窝窝头,分给俺、俺娘、俺弟 3个人,能分多少?还剩多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卫国又闭上眼睛,空冥状态再次铺开。这次,他清晰地“看”到穿越前学的“有余数除法”——8个窝窝头平均分成 3份,每份 2个,还剩 2个。他睁开眼,在石板上写“8÷3=2……2”,连“余数”的点都标得清清楚楚。李老师凑过来,又出了道更难的:“咱们武工队有 36颗手榴弹,要分给 4个班,每个班分多少?要是每个班再分给 3个战士,每个战士能拿到几颗?”

这次王卫国没闭眼。空冥状态像层薄纱罩在眼前,脑子里的碎片自动拼接:先算“36颗分给 4个班”,是“36÷4=9”;再算“9颗分给 3个战士”,是“9÷3=3”。他拿起木炭,一笔一划把步骤写在石板上,连“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都标了出来。李老师看着石板上的算式,又看了看王卫国冻得发红却格外专注的脸,突然想起上个月去根据地开会时,干部说的“要培养能算会写的革命接班人”——眼前这孩子,不就是吗?

“卫国,你跟俺来。”李老师把他拉到庙后的柴房,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本翻得卷边的《算术课本》,封面上印着“晋察冀边区教育厅编”,纸页糙得磨手指,有的地方油墨晕成了黑团。她把书递给王卫国:“这是俺的课本,你拿去看。你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你脑子里好像藏着‘巧劲’,得多学、多练,以后能帮大忙。”

王卫国接过课本,翻开第一页,正好是“除法应用题”,例题里写着“某部八路军有 120名战士,每 30人编成一个连,可编几个连?”——这不就是上次王破军跟他说的“部队整编”吗?穿越前学的“三位数除法”碎片又被触动了,他突然明白:算术不是纸上的数字,是能帮战友分弹药、帮乡亲分粮食的真本事,是穿越者的“优势”,哪怕记忆残缺,只要能拼起来,就能比别人学得快。

“谢谢李老师!”他把课本紧紧抱在怀里,像抱着块宝贝。柴房外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还有李老师教大家认数字的声音,混着灶膛里的松枝燃烧声,格外让人安心。他摸了摸心口的手帕,母亲绣的“卫国”二字隔着棉袄传来温热的触感——要是母亲知道,他能用穿越前的知识帮着根据地,肯定会高兴的。

中午喝粥的时候,王破军也来了。他刚从地道那边回来,道袍下摆沾着泥土,手里还拿着张画着地道图纸的草纸。“听说你成了算术奇才?”老道士坐在王卫国身边,接过李老师递来的粥碗,笑着说,“昨天还跟俺抱怨‘数字比鬼子的刺刀难对付’,今天就开窍了?”

王卫国有点不好意思,把课本拿给王破军看,又小声说了自己的“秘密”:“王叔,俺好像……记起一些以前学过的算术法子,刚才算题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就蹦出来了,再加上您教的‘心斋’,就能算得快了。”

王破军翻了翻课本,手指在“部队整编”的例题上停住,眼神里闪过一丝了然——他早就觉得王卫国“不一样”,学“七星步”比常人快,记草药图谱过目不忘,现在才明白,这孩子心里藏着“旧东西”。他没追问,只是从怀里掏出半截炭笔,在草纸背面写了道题:“咱们地道有 3层,每层有 8个射击孔,每个射击孔要配 5颗手榴弹,一共要多少颗?”

王卫国盯着题目,空冥状态自然展开,穿越前学的“乘法结合律”碎片被唤醒:先算“3层×8个= 24个射击孔”,再算“24个×5颗= 120颗手榴弹”。他拿起炭笔,很快写出“3×8×5=120”。王破军点点头,又问:“要是咱们有 150颗手榴弹,分给这些射击孔,每个能多配几颗?还剩多少?”

“150-120=30颗,30颗÷24个= 1颗……还剩 6颗。”王卫国几乎没停顿,答案就出来了——这次,他不仅算出了结果,还想起了“减法在前、除法在后”的运算顺序。王破军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欣慰:“好小子,这才是‘学以致用’。你记着,不管是学算术,还是学打仗,‘懂道理’比‘记答案’重要——就像《玄真子兵要》里说的‘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下午的课上,李老师把王卫国算的“地道手榴弹分配题”当成例题讲给孩子们听。小石头听得眼睛发亮,凑到王卫国身边说:“卫国哥,你教俺算弹药呗!学好了,俺就能帮武工队数手榴弹,再也不让鬼子抢走咱们的东西!”

“俺也学!”丫蛋举着小拳头,冻得发紫的脸上满是认真,“俺要算清楚鬼子抢走了多少粮食,等打跑他们,咱们再一分一分要回来!”

孩子们围着石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王卫国蹲在中间,用木炭在地上画着算式。阳光从庙顶的破洞漏下来,在地上投下圆圆的光斑,落在“120颗手榴弹”的算式上,像给数字镀了层金。他突然觉得,那些曾经让他头疼的“碎片”,正在变成最有用的武器——刺刀能杀一个鬼子,可学会算术,能让弹药分得更匀、粮食守得更牢,能护着更多战友、更多乡亲活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傍晚放学时,李老师把王卫国叫到身边,递给他个布包:“这里面有两根新木炭,还有几张草纸,你晚上没事就多写写、多想想。等开春了,根据地要办‘速成班’,俺推荐你去,到时候能学更难的算术,还能学写字、学记账——咱们根据地,就缺你这样‘会算’的人。”

王卫国接过布包,手里沉甸甸的。他往家走的时候,看见乡亲们正在给小学补屋顶,有的扛着茅草,有的提着泥桶,赵老栓家的遗孀也在,正帮着把玉米芯编的垫子铺在漏雨的地方。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雪地上,像一群守护着希望的剪影。

回到地道口的住处,王卫国就着马灯的光,在草纸上写算式。空冥状态下,他的手不抖了,数字写得越来越工整,从“加减乘除”到“多步应用题”,一张草纸很快就写满了。遇到想不起来的算法,他就闭眼默念“心斋”,空冥状态总能帮他抓住那些零散的记忆碎片——比如算“多位数除法”时,突然想起穿越前老师教的“竖式计算”,一下子就通了。

王破军坐在旁边翻《玄真子兵要》,时不时抬头看他一眼,嘴角带着笑。夜深了,地道里的鼾声渐渐响起,王卫国还在借着马灯的光写题。草纸上的算式越来越多,像一条条通往希望的路,在他笔下慢慢铺展开来。

他摸了摸心口的手帕,又看了看草纸上的“120颗手榴弹”,突然明白:他的“天才”不是天生的,是穿越者的记忆碎片,加上空冥天赋的“拼接”,再加上这片土地上“要活下去、要打跑鬼子”的执念,才凑出来的。以后,他还要学更多、记更多,把脑子里的“碎片”拼得更完整,像王破军说的那样,用知识守护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守护那些还在等着胜利的乡亲,也守护那个还没找到的母亲。

窗外的风还在刮,可他一点都不觉得冷——因为他知道,这些歪歪扭扭的数字里,藏着打跑鬼子的力量,藏着母亲回来的希望,藏着这片土地重新站起来的未来。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