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奋斗在激情岁月 > 第72章 雄赳赳气昂昂过江

奋斗在激情岁月 第72章 雄赳赳气昂昂过江

作者:秦蜀一书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7:50: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1950 年 11 月 23 日,腊月的寒风裹着雪粒,像无数把淬了冰的小刀子,刮在脸上又疼又麻。王卫国站在鸭绿江畔的土坡上,棉帽的帽檐压得很低,却依旧挡不住风雪往脖子里灌,他把半旧的灰布棉服裹得更紧,指尖攥着步枪背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空冥感知里,他 “闻” 到空气中混杂的气味:江风带来的腥冷水汽、远处物资站飘来的煤烟味、还有战士们棉服上的汗味与雪水融化的潮气;“听” 到脚下冰层的 “咯吱” 声(鸭绿江江面结着半米厚的冰,却仍有暗流在冰下涌动)、远处传来的 “雄赳赳,气昂昂” 的歌声、还有临时物资站里炊事员的吆喝声。

李大勇站在他左边,肩上扛着两箱压缩饼干,脸冻得通红,却依旧咧嘴笑:“卫国哥,你看!那就是过江的部队!” 他指着江面,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王卫国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鸭绿江的江面上,一支志愿军部队正沿着冰面行军 —— 战士们穿着灰布棉服,棉帽上积着雪,有的背着步枪,有的扛着炸药包,有的抬着担架(上面绑着医疗物资),队伍排得整整齐齐,像一条灰色的长龙,在白茫茫的冰面上缓缓移动。最前面的战士举着一面红旗,红旗上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七个字在风雪中格外醒目,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像是在向对岸的敌人宣告着中**人的决心。

“俺还是头一次见这么整齐的队伍!” 孙二牛站在右边,手里攥着一个温热的搪瓷缸(装着炊事员给的姜汤),黝黑的脸上满是敬畏,“你看他们,棉服都冻硬了,却没一个人缩脖子,脚步声都齐得很!”

空冥感知里,王卫国 “看到” 队伍里每个战士的细节:走在最前面的老兵,棉服袖口磨破了,露出里面的旧毛衣,却依旧把步枪扛得笔直;中间的年轻战士,脸冻得发紫,却还在小声跟着喊口号,嘴唇冻得开裂,渗着血丝;后面抬担架的战士,脚步踩在冰面上,每一步都格外稳,生怕颠坏了物资。他还 “感知” 到战士们的呼吸 —— 虽然粗重,却节奏一致,显然是经过了严格的雪地行军训练,连呼吸都练出了默契。

“他们是 38 军的先头部队,昨天从沈阳过来的。” 旁边一个戴着棉帽的老兵开口,他是负责引导渡江的联络员,左胳膊上缠着红色袖章,“听说美军已经到了江对岸的朝鲜新义州,他们这是去抢时间,赶在美军之前守住德川防线。”

王卫国心里一紧 —— 他想起魂穿前历史课本里的 “德川战役”,38 军正是在这场战役中穿插迂回,打垮了美军的 “土耳其旅”,创造了志愿军的 “万岁军” 传奇。此刻看着眼前这支正在过江的部队,他不再是课本上的 “旁观者”,而是即将加入他们的 “参与者”,那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震撼,让他心脏 “砰砰” 直跳,眼眶也有些发热。

“美军真的到对岸了?” 孙二牛小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他把搪瓷缸抱在怀里,像是想从姜汤的暖意里找点底气。

“快了!” 联络员点点头,语气严肃,“昨天还有美军侦察机在江面上空飞,被咱们的高射炮打跑了。你们过江的时候要注意,尽量压低身子,别让侦察机发现动静。”

王卫国的空冥感知瞬间展开 —— 专注度提升三倍后,他 “捕捉” 到远处江面上空的微弱声响(像是飞机引擎的轰鸣,却很遥远,应该是美军侦察机在远距离侦查),赶紧提醒身边的人:“大家往土坡下躲躲,远处好像有飞机声!”

战士们立刻蹲下身子,往土坡下的避风处挪。孙二牛没注意脚下的冰,差点滑倒,王卫国赶紧伸手扶住他:“小心!冰面滑,踩着前面人的脚印走!”

空冥感知里,那股飞机声渐渐远去,显然侦察机没有发现他们。联络员松了口气,拍了拍王卫国的肩膀:“小伙子,你这感知真敏锐!到了朝鲜,这本事能救不少人!”

王卫国笑了笑,没说话 —— 他知道,这是空冥天赋的功劳,也是养父教他 “心斋” 静功的结果,能在混乱中捕捉到危险的信号。他想起养父在集结地说的 “空冥不是用来炫耀的,是用来保护战友的”,此刻才更懂这句话的意义。

过了一会儿,江面上的先头部队已经走了一半,队伍中间突然传来一阵歌声 ——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的歌声穿透风雪,在江面上回荡,引得土坡上的战士们也跟着小声唱起来。

李大勇唱得最响,他放下手里的压缩饼干箱,跟着节奏挥着拳头:“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俺们到了朝鲜,一定要把美军赶回去,让俺娘在北平能安稳种地!”

孙二牛也跟着唱,声音虽然有点跑调,却格外认真,唱到 “就是保家乡” 时,他偷偷摸了摸贴胸的家书,眼里闪过一丝坚定 —— 他的家乡在吉林,去年被美军飞机炸过,他要为家乡而战,为娘而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卫国也跟着唱,歌声里带着他的心事:他想起北平绒线胡同的四合院,李大妈熬的柏叶粥,张大爷做的木盒,小芳递来的小红旗;想起养父在集结地的嘱托,“活着回来,建设国家”;想起赵老栓为了掩护他牺牲的场景,想起母亲留在 731 部队的遗物 —— 这些人,这些事,都是他 “保家乡” 的理由,是他跨过鸭绿江的底气。

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江面上的战士们唱得更响亮了,有的还举起了步枪,对着天空挥舞;“看到” 远处物资站的百姓们也跟着唱,有的举着 “胜利归来” 的牌子,有的往过江的战士手里塞鸡蛋;“看到” 医疗站的医护人员推着担架车,随时准备接应受伤的战士 —— 这些画面像一幅鲜活的 “军民同心图”,没有豪言壮语,却比任何口号都更让人热血沸腾。

“该咱们领物资了!” 联络员的声音打断了歌声,他指着远处的物资站,“每个人领一件棉大衣、两双棉鞋、三天的压缩饼干,还有一包防冻膏,都拿好,到了朝鲜可没这么全的补给了!”

三人跟着队伍往物资站走,雪地里的脚印越来越密,有的地方还留着战士们掉落的棉线(从棉服上磨下来的),有的地方沾着几滴姜汤(应该是有人没拿稳搪瓷缸洒的)。物资站是用帆布搭的临时棚子,里面堆着小山似的物资,几个穿着工装的百姓正在帮忙分发,他们的棉服上沾着雪,却依旧手脚麻利。

“小伙子,拿好!这棉大衣是俺们厂连夜赶做的,里面絮了三层棉花,抗冻!” 一个中年百姓递给王卫国一件深蓝色的棉大衣,大衣上还留着缝纫机的线头,显然是刚做好的,“到了朝鲜,别冻着,多杀美军,给俺们中国人争光!”

王卫国接过棉大衣,温热的布料贴着掌心 —— 是百姓们用体温焐热的,怕战士们拿到冷大衣冻着。他对着百姓敬了个军礼:“谢谢大叔!俺一定好好打仗,活着回来!”

孙二牛领物资时,百姓还多塞了他一包红糖:“俺看你年纪小,这红糖你拿着,饿了就吃一点,能补力气。”

孙二牛赶紧推辞:“不行不行,俺不能多要!”

“让你拿你就拿!” 百姓把红糖塞进他手里,“你们去朝鲜打仗,是为了俺们,这点东西算啥!”

李大勇也领了物资,他把自己的棉鞋换了双新的,还帮王卫国和孙二牛也检查了棉鞋的鞋底:“这鞋底加了麻线,防滑,到了冰面上走得稳!”

领完物资,三人回到鸭绿江畔的土坡上,江面上的先头部队已经快到对岸了,红旗的影子在风雪中越来越小,却依旧像一团不灭的火。联络员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渡江名单:“你们班排在下午三点渡江,到时候会有老兵引导,跟着队伍走,别掉队,冰面上有暗坑,踩着前面人的脚印走就没事。”

王卫国接过名单,上面写着 “王卫国、李大勇、孙二牛,隶属 9 兵团 20 军 58 师 172 团 3 营 8 连”,字迹是用铅笔写的,还带着点水汽,显然是刚登记的。他把名单小心地放进贴胸的口袋里,和养父给的道观瓦片、母亲的手帕放在一起 —— 这些东西,是他的 “护身符”,是他在朝鲜战场上的精神支柱。

“俺有点紧张。” 孙二牛小声说,他把红糖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俺怕到了朝鲜,冻得握不住枪,或者打不准敌人,拖你们后腿。”

“不会!” 王卫国拍了拍他的肩膀,从背包里掏出一小包柏叶粉,塞到他手里,“这是李大妈给的,煮水喝能驱寒,你过江前喝一碗,保证你到了对岸也能握稳枪。俺们之前练的雪地射击,你不是也打了 8 环吗?比俺第一次练的时候强多了!”

李大勇也凑过来,把自己的防冻膏递给孙二牛:“俺火力壮,用不上这个,你拿着,晚上睡觉前抹在手上脸上,能预防冻伤。咱们是战友,互相帮衬,到了朝鲜,俺掩护你,你帮俺扛弹药,肯定能打胜仗!”

孙二牛看着两人,憨厚地笑了,眼里的紧张渐渐散去:“好!俺听你们的,到了朝鲜,俺一定好好打仗,不拖你们后腿!”

空冥感知里,王卫国 “看到” 江面上又有一支小部队开始渡江,这次是医疗队,女战士们背着药箱,脚步轻快地走在冰面上,有的还在给前面的战士递姜汤;“看到” 物资站的百姓们还在忙碌,有的在往过江的战士手里塞干粮,有的在帮受伤的战士包扎;“看到” 了望哨的战士正用望远镜观察对岸的动静,眉头紧锁,显然是在警惕美军的动向。

他抬头望向对岸的朝鲜土地,虽然被风雪笼罩,却能隐约看到远处的山峦,那是即将展开战斗的地方。他想起养父在《玄真子兵要》里批注的 “长津湖地形险要,可设伏击点”,想起誓师大会上赵首长说的 “保家卫国,不怕死得值”,想起自己在北平城墙上刻下的 “还我河山”—— 这些画面在他脑海里交织,让他握紧了手里的步枪,心里的决心越来越坚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时间差不多了,咱们去集合点吧!” 李大勇提醒道,他扛起压缩饼干箱,率先往集合点走。

王卫国和孙二牛跟在后面,踩着雪地里的脚印,一步步往集合点挪。鸭绿江的江风还在吹,雪粒还在打在脸上,可他却觉得心里暖暖的 —— 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是中国,是千千万万个像四合院街坊、像物资站百姓一样的中国人,是他们的期盼,支撑着他跨过这条江,走向朝鲜的战场。

集合点的战士们越来越多,大家排着队,整理着装备,有的在互相检查步枪,有的在最后写一封家书(托百姓帮忙寄回北平),有的在小声讨论过江后的战斗。王卫国看到一个年轻战士正在给家里写信,信纸上写着 “娘,俺要过江了,您别担心,俺会好好活着,等胜利了就回来陪您”,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格外认真。

“俺也想给俺娘写封信。” 孙二牛小声说,眼里满是想念。

“等咱们到了朝鲜的第一个阵地,就找机会写,让通讯员帮忙寄回去。” 王卫国拍了拍他的肩膀,“俺也想给李大妈和张大爷写,告诉他们俺安全过江了。”

这时,联络员的声音传来:“各班注意!准备渡江!跟着引导员,保持秩序,别慌!”

战士们立刻站成整齐的队伍,王卫国、李大勇、孙二牛排在队伍中间,跟着前面的战士,一步步走向鸭绿江的冰面。冰面在脚下 “咯吱” 作响,像是在为他们奏响出征的序曲;江风里的歌声还在回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的旋律,成了他们最坚定的步伐节奏。

王卫国回头望了一眼祖国的方向,土坡上的百姓还在挥手,物资站的炊烟还在飘,了望哨的红旗还在扬 —— 这些都是他要守护的东西。他握紧手里的步枪,摸了摸贴胸的道观瓦片,心里默念着:“爹,俺过江了,俺会好好打仗,好好活着,等胜利了,就回来跟您一起建设国家。李大妈,张大爷,小芳,俺会活着回来,喝您熬的柏叶粥,看您做的木工,教您练本领

鸭绿江的冰面很长,却挡不住志愿军前进的脚步;风雪很大,却吹不散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王卫国跟着队伍,一步步走向对岸,走向朝鲜的战场,走向血与火的考验。他知道,前面的路很苦,很险,可他不怕 —— 因为他有战友的陪伴,有百姓的支持,有养父的嘱托,更有一颗 “保家卫国” 的赤子之心。

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对岸的山峦越来越近,看到先头部队的红旗在远处飘扬,看到自己和战友们的身影在冰面上拉得很长,像一道钢铁长城,守护着身后的祖国,也守护着千千万万个渴望太平的家。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