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寒雾总在清晨弥漫,把志愿军集结地的指挥部裹成一片朦胧的灰白。王卫国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战术草图,站在指挥部门口,指尖冻得发僵,却把草图护在怀里,生怕被寒雾打湿。空冥感知里,他 “闻” 到指挥部内飘来的浓茶味,“听” 到沙盘推演的讨论声,还有钢笔在纸上快速书写的 “沙沙” 声,每一个细节都透着 “大战将至” 的紧张。
“进来。” 张兆军的声音从指挥部内传来,低沉却有力,像冬日里的惊雷,瞬间驱散了王卫国心里的局促。
他推门进去,指挥部里的景象让他愣了一下 —— 墙上挂着巨大的朝鲜地图,上面用红蓝色大头针标注着志愿军和 “联合**” 的部署,地图边缘被烟头烫出几个小洞,显然是张连长熬夜时不小心烫的;中央的木桌上摆着一个沙盘,里面堆着压实的黄土和积雪,模拟着朝鲜德川地区的山地地形,红蓝两色的小旗插在沙盘上,代表着双方的兵力;张兆军坐在桌前,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肩章上的连长军衔有些褪色,左胳膊上还留着一道长长的伤疤,手里拿着一根细木棍,正对着沙盘上的 “美军据点” 比划。
“把你画的草图给俺看看。” 张兆军头也没抬,声音里没有多余的客套,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沉稳。
王卫国赶紧把草图递过去,心里有点紧张 —— 这是他第一次把自己画的战术图给连长看,生怕有漏洞。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张兆军的目光落在草图上,眉头先是皱了皱,随即渐渐松开,手指在 “伏击点” 的位置轻轻点了点:“你这伏击点选得不错,卡在美军补给线的隘口,两侧是陡坡,他们的坦克开不上去;但你忽略了一点 —— 美军的侦察机早上会低空巡逻,你在这里设伏,雪地里的伪装要是不到位,很容易被发现。”
他拿起细木棍,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弧线:“应该把伏击点往后挪五十米,这里有一片松树林,能挡住侦察机的视线;另外,你得在隘口两侧的雪地里埋上‘雪钉’---用树枝削尖埋在雪里,能扎破美军卡车的轮胎,拖延他们的速度,给伏击争取时间。”
王卫国的眼睛瞬间亮了 —— 张连长的建议正好补上了他草图的漏洞!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调整后的伏击方案:松树林掩护伏击部队,雪钉拖延美军补给车,两侧陡坡上的战士从高处往下打,美军既无法突围,又无法呼叫支援,简直是 “瓮中捉鳖”。“谢谢连长!俺之前没考虑到侦察机的巡逻路线,也没想到用雪钉拖延时间。”
“不是没想到,是缺实战经验。” 张兆军放下细木棍,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喝了口浓茶,“你有天赋,空冥能帮你预判危险、找准战术节点,但战场比草图复杂得多 —— 美军的侦察机不是按固定路线飞的,他们会绕着补给线转圈;他们的卡车司机也不是傻子,看到不对劲就会弃车跑,你得把这些‘意外’都算进去。”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牛皮本,封面已经磨破,里面的纸页泛黄,上面用蓝黑两色笔写满了战术笔记,还有不少手绘的草图,有的旁边还标注着 “解放北平实战总结”“太原战役修正方案”。“这是俺从参军到现在的战术笔记,里面记了不少实战教训,你拿去看,每天给俺交一篇心得,俺给你改。”
王卫国接过笔记,指尖触到粗糙的牛皮封面,心里突然沉甸甸的 —— 这不是普通的笔记,是张连长用鲜血和经验换来的 “战场教科书”。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张连长在解放北平的战场上,趴在断墙后,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敌人的火力点;在太原战役的坑道里,借着煤油灯的光,修改伏击战术;甚至在受伤住院时,还在病床上画着战术草图,每一页都写满了 “为战友少流血” 的决心。
“连长,这太贵重了……” 王卫国的声音有点发涩。
“贵重啥?笔记再好,没人用也是废纸。” 张兆军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沧桑,“俺看了你的考核成绩 —— 蒙眼射击全优,战术考核全优,还能带着孙二牛和李大勇进步,是块好料子。现在部队缺懂战术、有脑子的兵,俺不培养你,培养谁?”
接下来的几天,张兆军果然把王卫国带在身边,手把手教他战场指挥。早上,两人一起在雪地训练场看新兵训练,张兆军会指着训练中的战士,问王卫国:“你看李大勇的射击姿势,问题在哪?”
王卫国开启空冥状态,专注度提升三倍后,李大勇的动作细节变得格外清晰:“他的左肩没顶住枪托,后坐力会让枪口偏移;还有他的呼吸,开枪时没屏住气,子弹容易打偏。”
“说得对。” 张兆军点点头,拿起一根细木棍,走到李大勇身边,亲自示范:“左肩要顶住枪托,像这样,把枪当成自己的胳膊;开枪前深吸一口气,屏住,扣扳机要轻,别用蛮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