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奋斗在激情岁月 > 第40章 在社区诊所坐诊,积累临床经验

1949 年 11 月初,初冬的薄霜给绒线胡同的青石板镀了层冷白,却没能冻住社区诊所里的暖意。王卫国坐在靠窗的木头桌前,手里握着一个磨得发亮的铜药碾,正顺时针碾着晒干的紫苏叶 —— 叶片在碾槽里渐渐碎成粉末,混着之前碾的陈皮,散发出清苦又带点辛香的味道。空冥感知里,他 “闻” 到药碾缝隙里残留的甘草味,“触” 到桌面边缘的细小划痕(是街坊们来抓药时,小孩用指甲划的),连窗外挂着的 “社区诊所” 木牌,都在寒风里轻轻晃,牌上的红漆虽然掉了点,却透着 “有人看病” 的踏实。

这是他在社区诊所坐诊的第一周。上周跟着养父王破军 “出诊” 时,胡同居委会的刘主任找到他们,说 “现在街坊看病太难,城里医院远,咱们胡同得有个自己的诊所”,还把胡同口的旧杂货铺改造成了诊所 —— 一张木头诊桌、两组红木药柜、一个铜药碾、两个熬药砂锅,就是全部家当。王破军怕他单独坐诊紧张,前三天都陪着,昨天才放心把诊所交给他:“医道要在实践里练,别怕出错,有不懂的随时回来问,街坊们都信你。”

“卫国小哥,俺家小芳又咳嗽了,你给看看呗?” 李大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怀里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小芳,手里还拎着一个布包,里面是刚煮好的红薯,“这孩子昨天吹了点风,夜里咳得睡不着,俺不敢再用捂汗的法子了。”

王卫国赶紧放下铜药碾,让李大妈把小芳放在诊床上。空冥感知立刻聚焦在小芳身上 —— 他 “看到” 孩子的喉咙有点红肿,肺部气息有点急促,却没有发热,是风寒引起的咳嗽;还 “闻” 到小芳衣服上沾着的煤烟味(是胡同里取暖的煤炉飘的),心里大概有了判断。

“小芳,张嘴让哥哥看看喉咙。” 王卫国拿出一根干净的筷子,裹上纱布,轻轻压住小芳的舌头。孩子虽然有点怕,却还是听话地张开嘴,喉咙里的红肿清晰可见。他又伸出手,搭在小芳的腕上 —— 空冥状态下,指尖的触觉格外敏锐,能摸到脉象浮而有力,正是风寒咳嗽的典型脉象。

“大妈,小芳是风寒咳嗽,不严重。” 王卫国站起身,走到药柜前抓药,“俺给您抓紫苏、陈皮、生姜,回家用砂锅煮水,放少许红糖,让小芳温着喝,一天三次,明天就能好。” 他一边说,一边用小秤称药:紫苏三钱、陈皮二钱、生姜三片,都是家常能找到的草药,煮起来也方便。

李大妈接过药包,笑得眼睛都眯了:“还是你靠谱!上次城里医生让俺给孩子打针,俺怕疼,没敢去。你这草药又安全又方便,俺这就回去煮!” 她把布包里的红薯放在桌上,“这是给你留的,熬药费神,你得补补。”

王卫国推辞不过,只能收下。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李大妈抱着小芳往家走,脚步比来时轻快,心里突然暖暖的 —— 这就是社区诊所的意义,不用让街坊跑远路,不用花冤枉钱,用简单的草药就能解决病痛,比什么都实在。

刚送走李大妈,胡同里的张大爷拄着拐杖走了进来,脸色有点发白,额头上渗着汗。“卫国,俺这腿又疼了,昨天扛柴火的时候闪了一下,现在连路都走不利索了。” 张大爷坐在诊椅上,慢慢抬起右腿,裤腿挽起来,能看到膝盖处有点肿。

王卫国蹲下身,空冥感知里 “看到” 张大爷的膝关节有点积液,周围的肌肉紧绷着,是老伤复发 —— 张大爷年轻的时候在工地干活,摔过腿,后来没好好治,一到天冷或劳累就会疼。他想起养父教的推拿手法,还有玄真派的 “活血膏” 配方,对张大爷说:“大爷,俺先给您推拿放松肌肉,再贴张活血膏,明天您再过来,俺给您扎两针,很快就能好。”

他先让张大爷趴在诊床上,用手掌根部轻轻揉按大腿后侧的膀胱经,空冥状态下能精准控制力度,避开疼痛点,只按在僵硬的肌肉上。揉了大概十分钟,张大爷的肌肉渐渐放松,原本紧绷的腿也能稍微活动了。王卫国又从药柜里拿出一张自己熬的活血膏 —— 是用当归、川芎、牛膝熬的药膏,摊在纱布上,温热后贴在张大爷的膝盖上,用布条轻轻缠好。

“您试试动一下?” 王卫国扶着张大爷站起来。张大爷慢慢挪了挪腿,惊喜地说:“哎!不那么疼了!能走路了!” 他拄着拐杖走了两步,脸上的汗也干了,“卫国,你这手艺比城里的医生还好!俺以后再也不用跑远路了!”

空冥感知里,王卫国 “看到” 张大爷膝盖处的积液在药膏的作用下,慢慢被吸收,心里松了口气。他想起养父说的 “医道要接地气”,张大爷这样的老街坊,需要的不是复杂的检查,而是能缓解疼痛、方便实惠的治疗,这正是中医的优势。

中午的时候,诊所里稍微清闲了点。王卫国刚要坐下喝口水,就看到兵工厂的李大勇跑了进来,满头大汗,手里还扶着一个穿工装的年轻工人:“卫国,快帮帮他!他在车间里突然肚子疼,疼得直打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年轻工人脸色惨白,双手捂着肚子,额头上的汗把工装都浸湿了。王卫国赶紧让他躺在诊床上,空冥感知里 “看到” 工人的肠胃在痉挛,却没有出血的迹象,应该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引起的急性肠胃炎。他想起养父教的 “急救针法”,还有备用的藿香正气水,对李大勇说:“你按住他的胳膊,别让他乱动,俺给他扎针。”

他从药柜抽屉里拿出一套消毒过的银针,在酒精灯上烤了烤(建国初期没酒精,用酒精灯消毒),然后快速刺入工人的 “足三里” 和 “中脘” 穴 —— 空冥状态下,他能精准找到穴位,针刚刺入,工人的痉挛就缓解了不少。王卫国又拿出一瓶藿香正气水,让工人喝下去:“这是治肠胃的,喝了过会儿就不疼了。”

大概过了一刻钟,年轻工人的脸色渐渐好转,能坐起来了:“谢谢王医生!俺早上在路边买了个凉红薯,没想到吃坏了肚子,差点耽误下午的生产。”

“以后别吃凉的,车间里冷,吃凉的容易闹肚子。” 王卫国叮嘱道,“俺再给您抓点黄连,回去煮水喝,巩固一下,别再复发。”

李大勇在旁边笑着说:“卫国,你这诊所真是及时雨!俺们兵工厂的工人要是不舒服,不用请假去城里,来你这儿就行,不耽误干活!”

空冥感知里,王卫国 “看到” 年轻工人握着药包往兵工厂走,脚步轻快,心里突然明白 —— 诊所不仅是给街坊看病,还能支援兵工厂的生产,工人健康了,才能造更多机床,这也是在为建设新中国出力。就像养父说的,“医道也是建设道”,一点都没错。

下午的时候,东郊的农民老陈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坐着他的媳妇,匆匆赶来。“王医生,俺媳妇这两天总头晕,还恶心,您给看看呗?” 老陈把媳妇扶下来,她脸色蜡黄,走路都得靠人扶。

王卫国让老陈媳妇坐在诊椅上,先摸脉 —— 空冥感知里,脉象细而弱,是气血不足的症状;再看她的舌苔,淡白无血色,结合老陈说的 “最近忙着收秋,每天只睡三个时辰”,大概知道是劳累过度引起的血虚。

“大妈是太累了,气血跟不上,才会头晕恶心。” 王卫国对老陈说,“俺给您抓点当归、黄芪、红枣,回家煮水喝,每天喝一碗,再让大妈多休息,别太累,过几天就好了。” 他一边抓药,一边补充道,“收秋忙完了,让大妈歇几天,身体是本钱,要是累垮了,明年还怎么种地?”

老陈接过药包,感激地说:“谢谢王医生!俺们农民不懂这些,总以为累了歇会儿就好,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您放心,俺回去就让她歇着,俺多干点!”

空冥感知里,王卫国 “看到” 老陈媳妇喝药后,气血慢慢恢复,脸色也会变得红润,心里踏实了不少。他想起建国初期,农民是建设的基础,只有农民身体健康,才能种出足够的粮食,支援工业、支援国家,所以给农民看病,也是在为国家的根基出力。

傍晚的时候,王破军来到诊所,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是刚采的新鲜柴胡。“今天看得怎么样?没遇到难办的病例吧?” 养父坐在诊桌前,拿起王卫国记病例的本子翻了翻,上面写着 “小芳,女,5 岁,风寒咳嗽,紫苏陈皮饮”“张大爷,男,60 岁,膝关节炎,活血膏 推拿”“工人小李,男,22 岁,急性肠胃炎,针灸 藿香正气水”,字迹虽然还有点歪,却记录得很详细。

“挺好的,都是常见病,用您教的方法都能治。” 王卫国给养父倒了杯热水,“就是下午遇到老陈媳妇的血虚,俺给她开了当归黄芪,不知道效果怎么样。”

“没错,农民劳累,最容易血虚,当归黄芪刚好对症。” 王破军点点头,眼里满是赞许,“你记得把病例分类记,以后遇到类似的病,就能更快判断。医道就是这样,看的病人多了,经验就有了,以后就算遇到复杂的病例,也不用怕。”

他从布包里拿出新鲜柴胡,递给王卫国:“这是俺下午在东郊采的,鲜品治发热比干品好,你留着备用,要是有街坊发烧,嚼服鲜品就能应急。”

王卫国接过柴胡,指尖触到新鲜的叶片,还带着点露水的湿气。空冥感知里,他 “闻到” 柴胡的清香,想起之前在晋察冀,养父就是用鲜柴胡给伤员治发热,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传承的感觉 —— 这不仅是草药,是养父的经验,是玄真派的医道,更是守护百姓的责任。

天黑的时候,王卫国关好诊所的门,跟着养父往四合院走。胡同里的灯渐渐亮了,有的人家在院里做饭,飘出饭菜的香味;有的人家在教孩子识字,传来读书声;还有的人家在缝衣服,准备过冬。空冥感知里,这些细碎的生活场景,都是他守护的对象 —— 只有街坊们身体健康,才能过好小日子,才能一起建设新中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回到四合院,李大妈已经做好了晚饭,还特意给王卫国留了一碗鸡蛋羹:“你在诊所忙了一天,肯定累了,快吃点补补。小芳喝了你的药,下午就不咳嗽了,晚上能好好睡觉了!”

王卫国接过鸡蛋羹,温热的瓷碗贴着掌心,心里暖暖的。他坐在老槐树下,一边吃,一边想起今天在诊所的经历:小芳的咳嗽、张大爷的腿疼、工人的肠胃炎、老陈媳妇的血虚,都是些常见病,却关系着街坊们的生活、兵工厂的生产、农民的收成。他突然明白,自己的诊所实践,不是简单的 “看病”,是在为建设新中国筑牢 “健康防线”—— 没有健康的百姓,就没有强大的国家。

夜里,王卫国躺在土炕上,手里拿着记病例的本子,借着煤油灯的光,把今天的病例又补记了一遍,还在旁边写了 “改进方法”,比如 “小芳的咳嗽可以加少量生姜,更驱寒”“张大爷的药膏可以再熬稠点,效果更好”。他的字迹越来越工整,心里的方向也越来越清晰 —— 他要把中医学好,把社区诊所办好,让街坊们不用再为看病发愁,让更多人能健康地参与建设,这就是他作为 “建设者” 的责任。

窗外的寒风还在吹,却吹不散四合院的暖意,吹不散王卫国心里的坚定。他知道,诊所实践的路还很长,会遇到更多复杂的病例,会有不懂的地方,但他不怕。因为他有养父的教导,有街坊的信任,有建设国家的目标,更有一颗想救死扶伤、守护和平的心。

就像诊所门口的木牌上写的 “社区诊所,服务街坊”,他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在诊所坐诊,继续积累经验,用中医的智慧,为新中国的建设添一份温暖、坚实的力量。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