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后的北平,连风里都带着 “建设” 的热气。王卫国站在前门大街的宣传墙前,指尖轻轻抚过刚刷好的标语 ——“自力更生,建设新中国” 八个白漆大字,在秋阳下亮得刺眼。墙面上还贴着层层叠叠的公告:有政府招募工业学徒的通知,有农业互助组的倡议书,还有扫盲班的报名启事,每张纸都沾着新鲜的糨糊味,被风吹得轻轻颤动。
空冥感知里,他 “闻” 到公告纸上油墨的清香(是印刷厂连夜赶印的),“听” 到路过百姓的议论(“俺想报名学徒,学门手艺”“俺家娃该去扫盲班,不能当睁眼瞎”),“触” 到墙面上未干的漆料(是工人凌晨起来刷的),甚至能 “感知” 到字里行间的急切 —— 那是一个刚从战火里站起来的国家,对 “强大” 的渴望,对 “安稳” 的执念。
他魂穿前的浅薄记忆里,只知道 “建国后要搞建设”,可此刻站在这面宣传墙前,才真正明白 “建设” 不是一句口号:是让没饭吃的人有粮,让没学上的人读书,让造不出枪的工厂造出机床,让受欺负的国家挺直腰杆。
“卫国,你也来看公告?” 小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拿着一叠刚领的《建设手册》,军装上别着的 “人民公安” 徽章擦得发亮,“军区刚通知,要发动青年参与建设,你这么有本事,肯定能派上大用场!”
王卫国接过手册,指尖划过封面的 “建设” 二字,突然想起开国大典时收音机里的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站起来” 只是开始,“站得稳”“站得直”,得靠建设。他翻到手册里的 “工业篇”,里面画着简陋的机床图纸,旁边写着 “急需机械人才,修复旧设备,制造新工具”,这让他瞬间想起兵工厂里那些老掉牙的机床,每次启动都 “哐当” 响,还总出故障。
“俺去兵工厂看看,说不定能帮上忙。” 王卫国合上手册,心里有了一丝模糊的方向 —— 他在学堂学过物理,在兵工厂画过零件图纸,或许能用这些本事,帮着修机床、造工具,这也是建设。
往兵工厂走的路上,秋阳把胡同里的灰瓦晒得发烫。王卫国看到不少街坊都在忙:李大妈带着小芳在院里翻修鸡窝,说 “要多养鸡,给国家多交鸡蛋”;老木匠蹲在街角,正给隔壁村做农具,锯子 “沙沙” 响,木屑堆了一地;连平时爱下棋的张大爷,都扛着铁锹去胡同口的空地,说 “要种上红薯,明年给工厂送粮”。
空冥感知里,这些细碎的行动像星星,凑成了 “建设” 的模样 —— 不是只有大工厂、大工程才叫建设,百姓们盖鸡窝、做农具、种庄稼,都是在为新中国添砖加瓦。他突然想起赵老栓在晋察冀教他做石雷时说的 “俺们农民,守好地就是帮大忙”,原来不管是战争还是和平,普通人的坚守,从来都是国家最稳的根基。
到了兵工厂,车间里的轰鸣声比平时更响。周厂长正蹲在一台老机床旁,手里拿着扳手,额头上渗着汗,身边围着几个工人,都皱着眉。“卫国,你来得正好!” 周厂长看到他,赶紧招手,“这台德国造的机床又坏了,齿轮卡得死死的,修了半天都没好,再坏下去,新步枪就没法造了!”
王卫国走过去,空冥感知立刻聚焦在机床内部:齿轮咬合处沾着铁屑,有的齿牙已经崩裂,传动轴也有些变形,难怪会卡住。他想起在学堂学的 “机械传动原理”,又回忆起之前改良步枪防尘盖的经验,蹲下身说:“俺试试,先把齿轮拆下来,用锉刀磨平崩裂的地方,再给传动轴涂层润滑油,说不定能好。”
“好!俺们听你的!” 周厂长立刻让工人找工具。王卫国戴上手套,接过扳手,空冥状态悄然开启 —— 专注度提升三倍,机床的每个细节都变得清晰:齿轮的齿数、传动轴的直径、螺丝的松紧度,都像刻在脑子里一样。他先松开固定齿轮的螺丝,小心地把齿轮拆下来,用锉刀一点点磨掉崩裂的边角,动作又快又稳;然后给传动轴涂上新的润滑油,再把齿轮装回去,调整好咬合的位置。
“试试启动!” 王卫国退到一边。工人按下开关,机床 “嗡嗡” 响了起来,比平时顺畅不少,齿轮转动的声音也没了之前的 “咯吱” 杂音。“成了!” 车间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周厂长拍着他的肩膀,激动地说:“卫国,你真是俺们厂的福星!这机床要是修不好,俺们这个月的生产任务就完不成了!”
空冥感知里,王卫国 “看到” 工人们脸上的笑容,比开国大典时还真切 —— 对工人来说,能让机床转起来,能造出更多步枪,就是他们响应建设号召的方式。他突然明白,自己的机械知识,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是能让工厂运转、让国家变强的活本事。
“周厂长,俺想跟您学更多机械知识。” 王卫国认真地说,“俺想帮厂里改良设备,造更好的机床,让咱们兵工厂能造更多、更好的武器,也能造农具支援农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