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 > 第7章 朱楼引道,大罗见真

朝歌的秋,总带着股温吞的软。槐树叶从深绿慢慢褪成浅黄,风一吹,就打着旋儿落在青石板路上,被往来行人的脚步轻轻碾过,留下点碎碎的香。巷口张婶的胡辣汤摊子,从清晨五点就冒着热气,铁锅在炭火上“咕嘟”冒泡,辣椒和花椒的香混着骨头汤的醇厚,飘得满巷都是。孩童们背着布包上学,路过时总忍不住停脚,仰着小脸喊:“张婶,给我舀半勺汤!”张婶就笑着用小勺子盛点,“慢点儿喝,别烫着舌头!”

陈玄的茶肆就在巷口第二家,黑木招牌上“陈记茶肆”四个字,被岁月磨得有些发亮。此刻他正蹲在柜台后,整理案上的腌金橘陶罐。陶罐是粗陶的,表面刻着简单的缠枝纹,是他前几年从乡下收来的,据说已经用了几十年。他指尖捏着油纸的边角,小心翼翼地揭开,一股酸甜气瞬间漫开来——金橘颗颗饱满,裹着层薄薄的糖霜,还沾着点盐粒,是他三月初摘的,晒了两天太阳,腌了半个月,又封在罐里存到现在。

可他的动作却有些心不在焉,油纸揭了一半,就停下了手,目光不自觉地往巷尾扫。巷尾百余步远,就是朱楼食肆,黑木牌匾上“朱楼食肆”四个字,是朱成碧亲手写的,笔锋算不上娟秀,却透着股实在的暖。他琢磨着,这会儿阿朱该在忙什么?是在门口的石磨旁磨新泡的黄豆?还是在三楼用那口紫铜锅炖骨汤?

他想起前几天去朱楼,看见阿朱磨豆浆的模样——她穿着素色粗布裙,裙摆刚及小腿,青布布鞋踩在磨盘旁的小石子上,手里推着磨杆,慢慢转着。黄豆是前一天泡好的,颗颗饱满,白浆顺着磨盘流进木桶里,带着股清甜的香。她时不时停下来,用小碗舀出点豆浆尝尝,眉头轻轻皱着,“还差一点,再磨会儿就浓了”,那认真的模样,让他看得有些发怔,连手里的茶碗凉了都没察觉。

“先生。”

一声沉稳的呼唤,把陈玄的思绪拉了回来。他抬头,就见帝辛站在茶肆门口,手里提着个布包,布包里装着刚抄好的《太上感应篇》和一本翻得有些卷边的教员语录。今日的帝辛换了身玄色旧布袍,是前些日子陈玄陪他去布店选的料子,颜色耐脏,布料也厚实,领口处有块小小的缝补痕迹,是帝辛自己缝的,针脚不算整齐,却透着股细致。他腰间系着的还是那块旧玉佩,是他刚来时带的,玉质不算好,却被他盘得温润发亮。

最让陈玄在意的,是帝辛周身的气息。不再是往日凡人的沉滞,而是透着股清透的灵动,像是刚被春雨浸润的竹林,每一次呼吸都与周遭的风、光、叶影隐隐相合。陈玄指尖下意识掐了个淡诀,一缕极细的灵韵顺着指尖探出去,刚碰到帝辛的气息,就觉出一股熟悉的道韵——不是他在混沌中见过的苍茫灵韵,而是带着人间烟火气的、踏实的道韵。

这道韵虽未完全圆融,却已足够清明,像是隔着一层薄纱看见里面的光。陈玄心里一动,瞬间便看透了帝辛的境界:是闯过了“望、观”两境,刚摸到“闻、触、入”三道门槛的“闻道”之境。要知道,在此方世界,“闻道”境的表现力几乎与大罗金仙无异,更别说帝辛还身负人皇气运,那道韵里藏着的统御万物的厚重,比寻常大罗金仙还要扎实几分。

“倒是没白费功夫。”陈玄放下手里的油纸,站起身,转身从货架上取了个白瓷杯,捏了几片桃花瓣泡进去。桃花是三月初晨露未干时采的,用山泉水泡过再晒干,花瓣还带着点浅粉的活色,热水一冲,香气瞬间漫开。他把茶杯递给帝辛,指尖递茶时,还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欣慰,“‘望、观、闻、触、入’五道,你能闯过前两境,摸到‘闻道’的边,还把人皇气运跟道韵融得这般妥帖,不容易。”

帝辛双手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杯壁的温意,眼里多了几分郑重。他说话的语气,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诚恳,没有半点虚浮:“全靠先生传的吐纳法跟《太上感应篇》。前几日夜里,我睡不着,就去了城楼上。后半夜的风裹着城外庄稼的香吹过来,我按着先生教的法子闭眼吐纳,先是‘望’见城外稻田的浪,一波一波的,连稻穗上的露水都看得清楚;再是‘观’见土里蚯蚓钻的痕迹,还有草根往地下扎的劲儿;最后闭着眼,忽然‘闻’见露水落在稻穗上的轻响,那声音特别清,一下子就通了,再睁眼时,就觉出身上的气息不一样了——后来才知道,是入了‘闻道’境。”

他顿了顿,身子微微前倾,眼神里满是恳切,连声音都比刚才低了些,像是怕打扰到谁:“只是这‘道’终究隔着层雾,我虽摸着了‘闻道’的边,却碰不到真切的东西。先生常说,道在身边,可我总觉得抓不住。想请先生引我入门,真正见一次道的模样,哪怕就一次。”

陈玄看着帝辛眼里的期待,想起自己当年在混沌中摸索道途的日子。那时候,只有苍茫的灵韵围着他,没有烟火气,没有暖,连时间都像是静止的。他摸索了几百年,才摸到道的边,而帝辛凭着凡人之躯,还有人皇的责任,能走到这一步,已是难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轻轻点头:“好。正好今日带你见个人,顺路去个地方,或许能让你真真切切碰一次道。”说完,他转身拿起搭在椅背上的素色外套。外套是棉的,洗得有些软,他叠了叠又放下,又重新拿起——方才总觉得这外套颜色素了些,怕去朱楼时让阿朱看着不精神,转念又觉得自己矫情,不就是去见个朋友吗?怎么还这么多心思?他暗自咳了两声,把外套搭在胳膊上,才迈步出门。

两人往城西走,秋风吹过,槐树叶簌簌落在青石板上,被帝辛的袍角轻轻扫开。巷里很热闹,卖糖人的张大爷正用竹签挑着个孙悟空,引得一群孩童围着看;修鞋的李叔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拿着针线,正给一双布鞋缝鞋底;还有卖菜的王婶,挑着担子走过,看见陈玄,笑着喊:“陈店家,今天没开店?要不要买点青菜?刚从地里拔的,新鲜!”

陈玄笑着摆手:“下次吧王婶,今天有事。”

王婶眼尖,看见陈玄身边的帝辛,又笑着说:“这位是上次来你店里的小伙子吧?看着就踏实!你们这是要去哪儿?是不是去城西朱娘子的食肆?”

陈玄耳尖一热,赶紧说:“是,去那儿有点事。”说完,他加快了脚步,怕王婶再问下去,说出什么让他脸红的话。

帝辛在旁边看着,忍不住笑了。他跟陈玄学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先生这么窘迫,以前不管是面对修行上的难题,还是面对凡间的琐事,先生都很沉稳,唯独提到朱楼的朱掌柜,先生就会变得不一样——眼里有暖,还有点藏不住的紧张。

快到朱楼食肆时,就闻见一股熟悉的骨汤香混着桂花甜飘过来。门口的石磨旁,摆着盆刚摘的黄花,青瓷盆沿沾着点露水,是阿朱惯有的细致。石磨旁边,还放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刚磨好的豆浆,用布巾盖着,布巾角上绣着朵小小的白梅,是阿朱阿娘教她绣的。

“以后在茶肆找不到我,就来这儿。”陈玄指着“朱楼食肆”的黑木牌匾,语气不自觉软了些,连眼神都比刚才暖了,“这是朱楼食肆,掌柜的叫朱成碧,你喊她朱掌柜就行。里头的骨汤加了金橘,解腻,还有她做的桂花糕,甜得正好,你要是有空,也能来尝尝。”

帝辛抬头看了眼牌匾,又瞥了眼陈玄眼底藏不住的浅暖,忽然笑出声,声音压得低,带着点年轻人的活络:“先生,这朱掌柜,是不是师娘?”

“咳咳——”陈玄刚吸进的一口气差点呛着,耳根瞬间热了,赶紧摆着手往后退了半步,像是被烫到似的,连话都说不利索了,“别乱说!什么师娘,就是……就是街坊,我常来这儿喝汤而已,没别的!”

帝辛忍着笑,没再追问。他知道先生脸皮薄,再逗下去,先生该真的生气了。

两人走进朱楼,一楼的老木桌旁坐满了客人。靠门口的桌子上,三个汉子正围着一锅骨汤,手里拿着馒头,吃得满头大汗,“朱掌柜的汤就是鲜,比我家婆娘炖的还香!”“下次我要带俺娃来,让他也尝尝!”

靠窗边的桌子上,两个妇人正小声聊天,面前摆着碗绿豆汤和一碟酱菜,“你说朱娘子这么好的手艺,怎么还没找婆家?”“谁说不是呢,我上次想给她介绍我娘家侄子,她笑着说现在只想好好开食肆,不想这些。”

陈玄的目光下意识往楼梯口扫,没看见阿朱的身影,又抬头往三楼窗台望——三楼的窗户开着,能看见里面的柴火炉,还有个素色衣角一闪而过。他知道,阿朱肯定在三楼炖汤。

他清了清嗓子,对着三楼喊:“阿朱啊!跟我来一趟,带你去个地方!”

声音刚落,就听见三楼传来清脆的应和声,带着点刚忙完的轻快:“好嘞!等我把柴火炉的火压下去!”

没一会儿,就听见楼梯“吱呀”响,朱成碧从楼上走下来。她还是穿那件素色粗布裙,裙角沾了点柴灰,像是刚才蹲在炉边添柴时蹭到的;发间的木簪缠着的棉线松了缕,垂在颊边,被风吹得轻轻晃;手里还攥着块擦锅铲的粗布,布上沾了点骨汤的油星子,却洗得很干净。

她走到陈玄面前,眼里闪过点疑惑,目光在帝辛身上停了停,却没多问,只笑着说:“要去什么地方?我刚炖的骨汤还温在紫铜锅里,用布巾盖着,回来晚了该凉了——凉了就不好喝了,骨汤得热着喝才鲜。”

“耽误不了多久,回来再热也一样。”陈玄赶紧接过她手里的粗布,顺手叠好递回去。他的动作很自然,像是做过千百遍,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递布的时候,他的手稍微抖了一下,怕碰着她的手,又怕没递稳掉在地上。

他指着帝辛,给两人介绍:“这位是人皇帝辛,我徒弟。他跟着我学些东西,人很踏实,也懂规矩。”又转向帝辛,语气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像是怕帝辛说错话,“这位是朱成碧,朱楼的掌柜。你喊她朱掌柜就行,她做的骨汤和桂花糕,都是一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成碧率先伸出手,指尖带着点刚握过锅铲的薄茧,却很温暖,透着股实在的劲儿:“你好,常听陈店家提起你,说你是个踏实人,心里总装着百姓,还说你学东西很快,是个好徒弟。”

帝辛赶紧伸手回握,他的手比朱成碧大些,握着她的指尖,只觉得很暖。他想起刚才先生的窘迫,又想起街坊们的话,顺口就喊:“师娘好!”

“咳咳!”陈玄猛地咳嗽两声,伸手拍了下帝辛的胳膊,力道不大,却带着点急,“别乱叫!阿朱还没……还没应呢!你这孩子,怎么没大没小的!”他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连脖子都透着点红,手忙脚乱地摆头,差点碰倒旁边桌子上的醋瓶。

朱成碧愣了愣,随即笑出声,眼里满是笑意,连眼角的浅纹都透着暖。她收回手,指尖轻轻碰了碰帝辛的手背,又很快收回,语气坦荡得像是在说寻常事:“你这孩子,倒会说话。不过先别急着叫师娘,我跟陈店家就是朋友——他常来我这儿喝汤,我也常去他那儿蹭桃花茶,没别的。陈店家是个好人,就是脸皮薄,你别逗他了。”

她说得直白,没半点扭捏,倒让陈玄心里有点发空。他原本以为,帝辛这么一闹,阿朱多少会有点脸红,没想到她竟全然没当回事,还笑着打圆场,只把两人的关系归为“朋友”。他暗自攥了攥手,又很快松开,强装镇定地说:“行了,别耽误时间,咱们走。再晚了,那地方就不好去了。”

他走到门口,停下脚步。指尖在身前轻轻画了个圈,动作很轻,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一圈清光瞬间散开,像水波似的,落在三人脚下。地面轻轻一颤,原本熟悉的巷景忽然像被雾罩住似的,晃了晃,随后便被一片白茫茫的光取代。

帝辛和朱成碧都愣住了,下意识闭了闭眼。等再睁开时,已经站在一片奇异的空间里——

脚下是云,却比凡间的云更实,踩上去像踩在晒过太阳的棉絮上,暖得人脚心发轻,还带着点阳光的香;四周没有天,没有地,只有漫无边际的柔光,不是刺眼的亮,而是像刚融的春雪,裹着股温润的质感,顺着毛孔往身体里钻,每一个细胞都觉得舒服;更奇的是空气里的气息——不是香,不是暖,而是一种能让人从骨子里静下来的“道韵”,一呼吸,就能觉出这气息里藏着的规律:风的流动、光的明暗、云的聚散,甚至连自己的心跳、呼吸,都与这股道韵隐隐相合。

帝辛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往前走了两步,脚下的云跟着他的脚步动,像怕他摔着似的。他伸手摸了摸身边的光,指尖刚碰到,就觉得一股暖流顺着指尖传遍全身,比晒在太阳下还暖,连之前在“闻道”境里感受到的道韵,都比现在淡了千万倍。

朱成碧也很好奇,她伸出手,轻轻碰了碰身边的光。指尖像碰着刚煮好的米汤,温温的还带着点滑,没有一点凉意。她深吸一口气,竟闻见了熟悉的香气——是稻子灌浆的甜,是骨头炖烂的香,甚至连盐粒落在汤里的轻响,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里是我的大罗天道场。”陈玄的声音在空间里回荡,比平时多了几分缥缈,却藏着不易察觉的紧张。他其实很少带旁人来这里,混沌里的道场太冷,只有这里,是他用自己的道韵凝成的,带着点人间的暖。今日带阿朱来,是想让她看看自己真正的世界,也想让她知道,自己不是普通的茶肆老板,能给她安稳,能护着她。

他走到帝辛身边,抬手对着他虚引,目光却不自觉往朱成碧那边飘,怕她害怕,怕她不适应这里的环境:“所谓‘道’,不是摸不着的虚物。你看这云,它跟着你的脚步动,这就是道;你闻这光,它藏着你熟悉的气息,这也是道。道是天地间最根本的规律,是风动、花开、人生老病死,也是你我呼吸间的气脉流转,更是你炖骨汤时等的火候,帝辛管百姓时尽的责任。”

他顿了顿,看着帝辛,语气更温和了些:“你既摸到了‘闻道’的边,就试着用‘望’‘观’的底子,去‘闻’这道韵的动静。别用眼睛看,也别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感受这道韵里藏着的,你熟悉的东西。”

帝辛依言闭眼,深吸了一口气。刚一凝神,就觉出一股清透的道韵顺着眉心钻进体内。他先是“望”见脚下的云随着自己的呼吸起伏,像城里的炊烟,一波一波的;再是“观”出光里藏着的天地纹理,像地里的庄稼,一行一行的,整整齐齐;最后,他的“望”穿透了这片光,清晰地“见”到了城外那片无垠的稻田——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秆,风一吹,就掀起层层浪,从田埂这头,一直漫到天尽头,连空气里都裹着稻子的甜香。

就在这时,陈玄的声音轻轻响起,带着点对这片景象的感慨,也带着点对人间烟火的珍视:“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帝辛猛地睁开眼,眼里瞬间涌上熟悉的光,连声音都带着点激动:“先生!这是《七律·到韶山》里的句子!我之前读语录的时候,特意背过这首诗!”他指着光里的稻浪,语气里满是共鸣,“以前读‘稻菽千重浪’,只觉得是写庄稼丰收的热闹,现在‘望’着这真真切切的稻浪,才懂‘遍地英雄’不是说披甲的将士,是那些在地里种庄稼、在家里煮热饭的百姓——他们守着这片土地,把日子过踏实了,就是最了不起的英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玄看着他眼里的亮,笑着点头:“你能懂这个,就没白来。这诗里藏的暖,跟道里藏的暖是一样的——都在百姓的日子里,在这烟火气里。”

帝辛重重点头,再次闭眼。这一次,他不再刻意去“望”去“观”,而是任由道韵顺着呼吸钻进体内。他“闻”见了田埂上百姓的笑——老张头在跟邻居算今年的收成,李嫂子在喊孩子回家喝玉米粥,连刚学会走路的娃娃,都在田边揪着稻穗玩;他“触”到了泥土的软,稻穗的沉,还有风里裹着的、阳光的温度;最后,他竟“入”了这片景象——仿佛自己也站在田埂上,手里握着镰刀,跟着百姓一起收割稻子,汗水滴在泥土里,却觉得比任何时候都踏实。

暖流顺着指尖传遍全身,周身的道韵瞬间沸腾起来,像是干涸的河床遇上春雨,每一个毛孔都在贪婪地吸收着这股道韵。之前隔着的那层“雾”,好像一下子散了——原来“道”真的不远,就是百姓手里的镰刀,锅里的热粥,就是这漫无边际的稻浪,和浪里藏着的、踏实的笑。

“这就是……道的真模样?”帝辛猛地睁开眼,眼里满是震撼,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它不是飘在天上的,是落在地上的;不是摸不着的,是能握在手里的!”

陈玄拍了拍他的肩,眼里满是欣慰:“你能摸到这个,就算真的‘闻道’了。”

他转身走到朱成碧身边,语气不自觉放软,比刚才对帝辛说话时,多了点小心翼翼:“你也试试。你对‘食’最敏感,万物的生机都藏在食物里,或许能从道韵里,闻见跟食物相关的东西。”

朱成碧点了点头,闭上眼睛。她没有像帝辛那样去“望”去“观”,而是凭着自己对食物的敏感,去“闻”这道韵。刚一静下心,就闻见了熟悉的香气——

先是稻子的香,是刚从地里收割的稻子,还带着点泥土的气;再是黄豆的香,是刚泡好的黄豆,颗颗饱满,透着股清甜;然后是骨头的香,是刚炖烂的骨头,连骨髓的香都能闻见;最后是金橘的香,是刚腌好的金橘,酸里带着甜,甜里带着咸。

这些香气混在一起,不是杂乱的,而是有规律的——稻子要晒够太阳才香,黄豆要泡够时辰才软,骨头要炖够火侯才烂,金橘要腌够日子才鲜。她忽然明白,原来这些就是道!她炖骨汤时等火侯,火大了糊,火小了不鲜,这就是道;她磨豆浆时等浓度,磨轻了稀,磨重了粗,这也是道;她腌金橘时等日子,腌短了涩,腌长了酸,这还是道!

“原来煮好一碗汤,也是在往‘道’上走。”朱成碧猛地睁开眼,眼里亮得像藏了星子,手里还不自觉地攥着那块擦锅铲的粗布,“我以前总觉得,煮食就是凭经验,凭心意,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道理。这道韵里的‘鲜’,跟我炖骨汤时加金橘后的味道有点像,回去我得再试试,看能不能把这‘鲜’炖得更真些——对了,我还得把这个记下来,以后炖汤的时候照着试试。”

她说着,就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个小本子和一支铅笔。小本子是粗纸做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里面记满了她煮食的心得:“炖骨汤要泡三天血水”“磨豆浆要磨三遍”“腌梅子要埋在土里三个月”。她翻开本子,在空白的一页上,认真地写下:“道韵与煮食的关系:炖骨汤时加两颗金橘,火侯要适中,与道韵相合,汤更鲜。”

陈玄看着她的样子,心里又暖又涩。暖的是,她能从道韵里找到跟食物相关的东西,能明白煮食里的道;涩的是,她的注意力全在食物上,全在煮食的心得上,没注意到他藏在细节里的心意——没注意到他带她来这么重要的地方,没注意到他看她时眼里的暖。

他抬手一挥,身边的光与云渐渐淡了些,露出远处朝歌的虚影。虚影里,能看见他的茶肆,黑木招牌在风里晃;能看见朱楼的石磨,旁边摆着盆桂花;能看见张婶的胡辣汤摊子,还冒着热气;能看见巷里的孩童,正追着一只蝴蝶跑。

“道不在远,就在身边。”陈玄的声音温和下来,压下心里的涩意,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自然,“帝辛,你的道是护佑百姓,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这就是你最实在的道;阿朱,你的道是从食物里传递暖意,让吃的人感受到烟火气,感受到开心,这就是你最实在的道。今日带你们来这里,不是让你们求什么高深的境界,而是想让你们知道,道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在你做的每一件小事里,就在你对生活的每一份心意里。”

帝辛郑重地点头,双手握拳,眼神比刚才更坚定了:“弟子记下了。以后弟子定不负先生教诲,守住人皇的道,让朝歌的百姓都能安稳过日子,让他们的笑,都能藏在道韵里。”

朱成碧也点头,把小本子放进布包里,眼里还带着兴奋:“我也懂了!以后我煮食的时候,会更用心,会注意火侯,注意调料,注意食材的鲜老,把道韵藏在汤里,藏在糕里,让来朱楼的人,都能尝到道的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玄看着他们,心里忽然觉得,这大罗天道场虽好,却不如朝歌的巷景热闹,不如朱楼的骨汤香甜,不如帝辛护佑百姓的初心滚烫,更不如阿朱为一碗汤认真的模样暖。

他抬手再挥,清光再起,三人脚下的云渐渐散去。等再落地时,已经回到了朱楼门口。巷里的槐树叶还在响,桂花的香依旧飘在空气里,张婶的胡辣汤摊子,还能听见“咕嘟”的冒泡声。

朱成碧率先往店里走,脚步轻快得像阵风,手里还攥着那个小本子,一边走一边说:“我去热骨汤!刚才在道场里闻见的香味,现在还想着呢!你们先找张靠窗的桌子坐,能看见院里的老槐树,现在槐树叶黄了,落在地上很好看!”

帝辛看着陈玄望着朱成碧背影的眼神,凑过去小声说:“先生,师娘她……好像没太明白您的心思。她刚才一直在想煮食的事,没注意到您带她来这么重要的地方。”

陈玄耳尖一热,赶紧转身往店里走,嘴硬道:“什么明白不明白,就是朋友!带她来这儿,也是想让她明白煮食里的道,没别的意思!喝汤要紧,别瞎想!”

可走进朱楼,看见阿朱在灶台前弯腰热汤的背影,他又忍不住放慢了脚步。

阿朱正站在柴火炉前,用勺子轻轻搅动着紫铜锅里的骨汤。素色裙摆轻轻晃,发梢垂下来,挡住了半边脸,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的手上,连指尖的薄茧都透着暖。她时不时尝一口汤,眉头轻轻皱着,“再加点火,还差一点鲜”,那认真的模样,让陈玄看得有些发怔。

他忽然觉得,没关系,慢慢来就好。他活了两世,在混沌里修了那么久,有的是耐心等她慢慢发现,等她慢慢明白。哪怕现在她只把他当朋友,哪怕现在她只在意煮食,也没关系。

毕竟,能看着她为一碗汤认真的模样,能陪着她尝遍朝歌的烟火气,能在她需要的时候,带她去见一次道的真模样,对他来说,就已经是最好的时光了。

朱成碧好像察觉到了他的目光,抬头望过来,笑着说:“陈店家,快坐!汤马上就热好了,加两颗金橘,保证比刚才在道场里闻见的还香!”

陈玄点点头,在靠窗的桌子旁坐下。窗外的老槐树上,一片黄叶轻轻落下来,正好落在朱成碧的肩上。他想伸手帮她拂掉,却又没敢,只能看着那片黄叶,在她的肩上轻轻晃。

帝辛在旁边看着,忍不住笑了。他觉得,先生的道,或许就是这朱楼的骨汤,就是这巷里的烟火气,就是眼前这个认真煮食的朱掌柜。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