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凡人吴普同 > 第25章 鸡毛茸茸的奇迹

西里村的春天,是被老母鸡们焦灼的“咕咕”声唤醒的。吴建军家的鸡圈里,四只老母鸡和一只威风凛凛的大红公鸡,是家里除了几亩薄田外,最稳定的“活钱罐子”。平日里攒下的鸡蛋,李秀云会小心地收在垫了麦草的篮子里,攒够一篮子,要么让吴建军去镇上粮站找二姨夫赵志刚时捎带着卖了,要么就留着自家改善伙食。那金黄喷香的炒鸡蛋,是孩子们眼巴巴的念想,也是偶尔待客的体面。

更重要的,是每年开春的“鸡生鸡”大计。家里每年都会精挑细选一只抱窝意愿最强烈、性子也最沉稳的老母鸡,让它担当起孵化新生命的重任。等到年底,新鸡长大,老鸡们除了留下最会下蛋的一两只,大部分都会被吴建军捆了腿脚,带到镇上的集市卖掉,换来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或者给孩子们添件过冬的衣裳。如此年复一年,鸡群生生不息,虽挣不了大钱,却也像那汩汩流淌的溪水,细碎地滋养着这个清贫却坚韧的家。

“鸡孵鸡二十一,鸡孵鸭二十八。”这句古老的农谚,像烙印一样刻在西里村每个孩子的心头。今年春天,家里那只最敦实的花母鸡——小普同叫它“麻团”——又一次尽职尽责地趴进了墙根下那个用破筐、稻草和旧棉絮精心布置的“产房”里。麻团身下,是李秀云数了又数、用铅笔轻轻在蛋壳上做了记号的二十个鸡蛋。其中十八个是自家母鸡下的,还有两个特别圆润、个头稍大的青壳鸭蛋,是前天吴建军去村头豆腐坊老杜家买豆腐时,老杜媳妇塞给他的:“建军,听说你家麻团抱窝了?正好,俺家鸭子新下的,新鲜着呢,拿去试试!鸭蛋香!”

麻团进入了神圣的“母亲”角色。它蓬松起全身的羽毛,把自己变成一个温暖厚实的毛球,严严实实地覆盖着身下那些圆滚滚的希望。那双原本滴溜溜转、时刻警惕着地面有没有虫子的眼睛,此刻变得异常专注和温和,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平静。除了每天清晨被李秀云强行抱出来,喂点小米、喝点清水,顺便清理一下窝里可能被它压碎的蛋壳,麻团几乎寸步不离它的“宝座”。它用尖喙轻轻翻动着身下的蛋,确保每一面都能均匀受热。有时,小普同放学回来,会看到麻团闭着眼睛,喉咙里发出低沉而满足的“咕噜咕噜”声,仿佛在给未出世的小生命哼唱着安眠曲。那份专注和忍耐,连小普同看了都觉得肃然起敬——它真的能好几天不怎么吃喝,只为守住那一窝温热。

小普同的心,也随着麻团身下的蛋一起,被悬在了半空,充满了热切的期盼。自从麻团正式“上岗”,他每天从幼儿园一回来,书包都来不及放稳,就一溜烟跑到鸡窝边,蹲下来,小心翼翼地凑近那个破筐。

“麻团,麻团!”他压低了声音,像在分享一个巨大的秘密,“今天乖不乖?蛋蛋热乎不?”他不敢伸手去碰麻团,生怕惊扰了它神圣的工作,只敢把眼睛凑得近近的,观察着麻团身下偶尔露出的蛋壳边缘,或者它翻动时露出的那一点点缝隙。麻团通常只是懒懒地抬起眼皮,瞥一眼这个熟悉的小主人,喉咙里咕噜一声算是回应,便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每天临睡前,小普同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仪式:扳着手指头数日子。他坐在堂屋昏黄的煤油灯下,小梅已经蜷在母亲身边睡着了,弟弟家宝也在里屋的炕上发出均匀的呼吸。小普同就摊开自己肉乎乎的小手,一根一根手指头用力地按下去。

“一、二、三……”稚嫩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带着一种郑重的仪式感。数到“二十一”,他小小的脸上就会焕发出光彩,仿佛那一天就是盛大的节日。“鸡孵鸡二十一!”他低声而有力地重复着这句农谚,像是在给自己鼓劲,也给麻团加油。有时李秀云在一旁纳鞋底,听到他认真的数数声,会忍不住抿嘴一笑,心里也暖暖的。

日子在小普同的指头缝里一天天溜走。当数到第十五天时,麻团身下的蛋开始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小普同像往常一样放学后蹲在窝边,他忽然听到一声极其轻微、极其清脆的“笃”!声音来自麻团暖烘烘的腹下。他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紧接着,又是一声细微的“笃笃”,像是里面有个小生命在用尖尖的小嘴轻轻叩击着坚硬的蛋壳壁垒。

“娘!娘!”小普同激动得小脸通红,像阵风似的冲进屋里,“蛋蛋在响!里面有小鸡在敲门了!”

李秀云正在灶膛前烧火,闻言也放下火钳,跟着儿子走到鸡窝边。她侧耳听了听,果然捕捉到了那细微的啄壳声。她笑着摸摸儿子的头:“嗯,是快到时候了。小鸡在里面使劲呢,想出来见见天日。”

这啄壳声仿佛打开了小普同心里的闸门,让他本就高涨的期待更加汹涌澎湃。他蹲在窝边的时间更长了,几乎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麻团身下偶尔露出的蛋壳。他甚至开始幻想蛋壳里小鸡的样子:是黄色的绒毛?还是黑色的?或者像麻团一样带点花?它们的小嘴是不是粉粉嫩嫩的?叫声是不是“叽叽叽”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凡人吴普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十七天,啄壳声明显多了起来,此起彼伏,像一场微型的交响乐。麻团也显得格外忙碌和警惕,它不停地挪动着身体,用喙轻轻触碰那些发出声响的蛋,喉咙里发出安抚性的咕咕声,仿佛在鼓励里面的孩子再加把劲。

终于,在小普同扳着手指数到第十九天的下午,他放学回来,刚放下书包冲到鸡窝边,就看到了让他心跳几乎停止的一幕:一只湿漉漉、粘着些许蛋壳碎片的小脑袋,正颤巍巍地从麻团翅膀边缘的一个蛋壳破口处探出来!那小小的脑袋上覆盖着稀疏的、浅黄色的绒毛,眼睛还紧紧闭着,嫩黄的小嘴微微张开,发出极其微弱、却充满生命力的“叽——”的一声!

“出来了!出来了!”小普同激动得跳了起来,声音都变了调,“娘!快来看!小鸡!第一只小鸡出来了!”

李秀云和正在院子里收拾农具的吴建军闻声都围了过来。吴建军那张被风霜雕刻得棱角分明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一丝柔和的笑意。李秀云更是满眼欣喜:“哟,是个小黄鸡崽儿!麻团真能干!”

麻团低头,用喙温柔地梳理着这只小雏鸡湿漉漉的绒毛,把它往自己温暖的腹下藏了藏。那只小雏鸡依偎在母亲温暖的羽毛里,很快就不再颤抖,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这第一声鸡雏的啼鸣,如同吹响了冲锋号。接下来的两天,啄壳声、破壳声变得更加密集和有力。一只又一只毛茸茸的小生命,挣扎着、努力着,啄破坚硬的蛋壳,湿漉漉、颤巍巍地来到这个阳光和煦的世界。它们有的像第一只那样是嫩黄色,有的是浅褐色,还有一只特别神气,绒毛是黑黄相间的条纹,像个小老虎。每成功一只,小普同都要欢呼雀跃一番,比过年得了压岁钱还高兴。麻团则像个经验丰富又充满爱意的统帅,不停地调整位置,用身体温暖着新出壳的、还站不稳的小家伙们,用喙帮它们清理掉身上的蛋膜碎片,喉咙里始终响着那低沉而满足的咕噜声。

到了第二十天的傍晚,窝里已经有十五只毛茸茸的小鸡崽在麻团身下钻来钻去了,它们叽叽喳喳,活力十足。小普同数了一遍又一遍,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成就感。但还有五个蛋,静静地躺在窝的角落里,纹丝不动,没有任何啄壳的迹象。其中就包括老杜家给的那两个青壳鸭蛋。

小普同蹲在窝边,眉头皱了起来,小脸上满是担忧:“娘,这几个蛋怎么不动啊?小鸡是不是没力气了?睡着了?”

李秀云看了看,说:“再等等,兴许是慢些,还没到时候呢。鸭蛋本来就要晚几天,二十八天呢。”

然而,又焦急地等了一天,到了第二十一天的正日子,那五个蛋依旧毫无动静。窝里的小鸡崽们已经能踉踉跄跄地跟在麻团身后,好奇地啄食李秀云撒在地上的小米碎粒了。这五个沉默的蛋,在活泼的鸡雏群里显得格外突兀和可怜。

小普同的心揪紧了。他想起麻团为了孵蛋,那么多天不吃不喝的辛苦;想起自己每天扳着手指数日子的期盼;想起那清脆的第一声啄壳带来的狂喜……他无法接受有生命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这坚硬的壳里。

“娘!它们肯定出不来了!它们被壳卡住了!我们帮帮它们吧!”小普同拉着李秀云的衣角,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急切和哀求。他脑海里浮现出小鸡在黑暗的蛋壳里无助挣扎的画面。

李秀云有些犹豫:“这……不好吧?老辈人都说,小鸡得自己啄开壳,那是练力气呢,剥出来的小鸡容易养不活……”

“它们都没力气啄壳了!再不帮就憋死了!”小普同急得直跺脚,眼圈都红了,“娘,求你了!就帮一点点!就剥开个小口子!它们自己就能爬出来!”

看着儿子那副快要急哭的样子,李秀云终究心软了。她叹了口气:“唉,你这孩子……那行吧,就试试,动作一定要轻,千万不能伤了里面的小鸡。”

得到母亲的允许,小普同立刻像得了圣旨。他小心翼翼地挪开麻团——麻团似乎也察觉到什么,不安地咕咕叫了几声,但并未强烈反抗。小普同屏住呼吸,伸出因为激动而有些微微颤抖的手指,轻轻拿起一个毫无动静的鸡蛋。他学着麻团翻蛋的样子,把鸡蛋贴在耳边仔细听了听,里面一片死寂。

他找来了父亲刮胡子用的、磨得极薄的小刀片(被李秀云严厉警告只能由大人操作),李秀云接过刀片,在煤油灯昏黄的光线下,极其小心地在蛋壳最钝的一端,划开一个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的孔。一股温热的气息混合着淡淡的腥味散逸出来。借着灯光往里瞧,能隐约看到一层薄薄的膜,膜下似乎有东西在微微蠕动!

“动了!娘!它还活着!在动!”小普同激动得声音都劈了叉。

李秀云也松了口气,用指尖极其轻柔地、一点一点地剥开那层脆弱的膜。一个湿漉漉、紧闭着眼睛、绒毛沾在皮肤上的小脑袋露了出来!那小脑袋极其轻微地晃动了一下,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叽”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凡人吴普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快!放到麻团肚子底下暖和暖和!”李秀云赶紧把这个脆弱的小生命放回麻团温暖的腹下。

初战告捷!小普同信心大增。在他的强烈要求和“指导”下(“娘,这里!轻轻剥开一点点!”“小心它的脖子!”),李秀云又小心翼翼地剥开了另外两个鸡蛋。一个剥开后,里面的小鸡雏已经成型,却毫无生气,显然是早已胎死蛋中。小普同看到那个蜷缩着、冰冷的小身体时,小脸一下子垮了下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李秀云默默地把那个坏蛋拿走处理掉了。另一个则像第一个一样,剥开小口后,露出了微弱的生命迹象,被迅速送回了麻团的羽翼之下。

最后,轮到那两个青壳鸭蛋了。小普同犹豫了一下,还是坚持:“鸭蛋也要剥!它们也憋坏了!”他记得那句“鸡孵鸭二十八”,现在才二十一天,但他已经等不及了,他怕这两个鸭蛋也像刚才那个坏蛋一样,永远沉寂下去。

李秀云拗不过儿子,也如法炮制。鸭蛋的壳似乎更硬一些。当第一个鸭蛋被剥开小口,露出里面同样湿漉漉、闭着眼睛、但明显比鸡雏嘴巴更扁平的灰色小脑袋时,小普同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呀!它的嘴巴……好扁!”

李秀云笑了:“傻孩子,这是小鸭子呀!”

那只小鸭子似乎比小鸡更虚弱,被放回麻团身下后,好半天才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第二个鸭蛋剥开,里面的小鸭子情况稍好一些,还能发出一点细弱的“嘎”声。

最终,在人工干预下,又有两只小鸡和两只小鸭子加入了麻团的育儿大军。麻团似乎愣了一下,看着身下这几个明显更小、更虚弱、还带着人工痕迹的小家伙,但它很快接受了它们,用同样的温暖和咕噜声接纳了它们。那只最早被剥出来的小鸡,在麻团温暖的羽翼下,绒毛渐渐蓬松干燥,变成了和其他小鸡一样的嫩黄色,甚至开始尝试着迈开小爪子,跌跌撞撞地跟在麻团后面了!那两只小鸭子虽然动作更笨拙迟缓,但也顽强地活着。

小普同看着麻团带着一群毛茸茸、叽叽喳喳的小家伙在院子里蹒跚学步、啄食米粒,心里充满了巨大的满足感和一种亲手参与创造的喜悦。他觉得自己像个拯救了小生命的大英雄。

晚饭时,饭桌上难得地多了一小碟香喷喷的炒鸡蛋,庆祝新生命的诞生。昏黄的煤油灯光下,小普同兴奋地向父亲描述他如何“指挥”母亲剥蛋壳、如何“救活”了小鸡小鸭的过程,小脸因为激动而泛着红光。

吴建军默默地听着,扒拉着碗里的玉米面糊糊。等儿子兴奋的讲述告一段落,他才放下碗筷,拿起桌上一个煮熟的鸡蛋——那是李秀云特意煮给孩子们补充营养的。他用粗糙的手指捏着那个光滑的蛋壳,目光平静地看向儿子:

“普同,”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缓,像夜晚流淌的河水,“你看这蛋壳。”

小普同不解地看着父亲手里的鸡蛋。

“硬不硬?”

小普同点点头:“硬。”

“小鸡小鸭在里面,要出来,得靠啥?”吴建军问。

“靠它们自己啄!”小普同立刻回答,这是他从大人那里听来的道理。

“嗯。”吴建军把那颗煮鸡蛋在桌面上轻轻磕了一下,蛋壳裂开细纹,“自己啄开壳,那是长力气,练本事。你帮它剥开,”他用手指沿着裂缝,轻松地剥下一大片蛋壳,露出里面光滑的蛋白,“省了它的事,看着是帮了它,可它少练了一回力气,筋骨就软了一分。”

他把剥好的鸡蛋放到小普同的碗里,继续说道:“地里庄稼,你天天去薅它、拔它,盼它快点长高,它反倒长不好,根扎不深,风一吹就倒。日头到了,雨露到了,它自己就噌噌往上窜。啥事,都得赶个时辰,都有它自己的路数。”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儿子碗里那个光溜溜的煮鸡蛋,又看向院子里隐约传来的细弱鸡雏叫声,“你心急,怕它们憋死,剥开了壳,是救了几条小命,这没错。可你想想,要是它们自己个儿啄开了壳,是不是筋骨更壮实?叫声更响亮?那才是它该有的力气和活法。”

小普同看着碗里那个被父亲轻易剥去外壳、光滑柔嫩的煮鸡蛋,再想想院子里那几只靠自己挣扎出来、此刻正跟着麻团活蹦乱跳、叫声响亮的小鸡,又看看角落里那几只虽然活着、却明显更瘦弱、走路也更摇晃的“剥壳鸡”和小鸭子,心里忽然涌起一阵复杂的滋味。父亲的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他刚刚还满是自豪的心湖,荡开了一圈圈他似懂非懂的涟漪。剥开蛋壳,救活小鸡,他觉得自己做了件了不起的好事,可父亲的话,又让他隐约觉得,自己似乎也做错了什么,或者,至少是……不那么完美?

他低头咬了一口碗里的煮鸡蛋,蛋白细腻,蛋黄香糯。可这口滋味,却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香甜了。他小小的眉头微微蹙起,第一次模模糊糊地触碰到了“自然之道”与“人为干预”之间那道微妙的界限。

窗外,月光如水,静静洒在小小的院落里。麻团咕咕地叫着,把它那支毛色不一、活力各异的小队伍拢在自己温暖的羽翼下。夜风吹过,带来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也带来了新生命细弱的呼吸。那几只被小普同“救”出来的小生命,在母亲的庇护下,正努力地适应着这个被提前打开的世界,它们的未来,或许会多一分脆弱,但也同样充满了未知的可能。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凡人吴普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