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凡人吴普同 > 第17章 大年初一

凡人吴普同 第17章 大年初一

作者:亲王府的北魏孝武皇帝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2 05:35:34 来源:全本小说网

1986年,农历丙寅年,正月初一。

夜色如同浓稠的墨汁,尚未被完全稀释。西里村还沉浸在除夕狂欢后的短暂沉寂里,只有零星的、仿佛意犹未尽的鞭炮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偶尔炸响,留下短促的回音和更深的寂静。

吴家的小屋里,李秀云已经轻手轻脚地起身。灶膛里的火苗被她重新拨旺,舔舐着冰冷的锅底。锅里添上水,盖上沉重的木头锅盖。她没有开灯,借着灶膛里跳跃的火光,从院子里冻得硬邦邦的盖帘上,取下码放整齐的白胖饺子。饺子落入渐热的水中,发出轻微的“扑通”声。

堂屋的炕上,吴普同和妹妹小梅在暖和的被窝里睡得正香。弟弟家宝蜷缩在母亲睡过的位置,小脸睡得红扑扑。吴建军也醒了,他没有立刻起身,只是睁着眼睛,望着被新糊白纸过滤后、显得格外幽微的晨光,听着灶房里妻子忙碌的细微声响。又一年开始了。他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那叹息沉重得仿佛能压垮这新年的第一缕空气。

当锅里的水彻底沸腾,饺子在滚水中沉沉浮浮,散发出熟悉的麦香和馅料香气时,天边终于透出了一丝极其微弱的鱼肚白。李秀云端着煮好的第一盘饺子走进堂屋,放在擦得锃亮的炕桌上。

“都起了!吃饺子了!大年初一吃元宝,一年都旺!”李秀云的声音带着刻意拔高的喜庆,试图驱散屋内的清冷和丈夫眉宇间的阴霾。

吴普同和小梅被食物的香气和母亲的呼唤叫醒,揉着眼睛坐起来。家宝也被吵醒,咿咿呀呀地要吃的。新年第一天,孩子们的脸上还带着睡意,但更多的是对新衣服、压岁钱和外面世界的期待。

吴建军也坐起身,默默穿上厚厚的棉袄。他没有立刻上炕吃饭,而是拿起放在柜子顶上的一挂用红纸包着的、一百响的小鞭炮(这是昨晚年夜饭时省下来没放的),又拿起一盒火柴,推门走进了院子。

清晨的空气凛冽刺骨,像无数细小的冰针扎在裸露的皮肤上。院子里昨天扫得干干净净的地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白霜。整个村庄还沉浸在灰蓝色的朦胧中,只有零星几家的烟囱冒出了淡淡的炊烟。

吴建军走到院子中央,找了一根比较长的枯树枝,将那挂小鞭炮挑起来,尽量举得离地面高些。他划燃火柴,微弱的火苗在寒风中颤抖着。他深吸一口气,将那跳动的火焰凑近鞭炮的引信。

“嗤——”

引信被点燃,迅速燃烧起来,发出急促的嘶响,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

紧接着——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一串密集、响亮、带着浓烈硝烟味的炸裂声骤然响起,瞬间撕裂了村庄的宁静!红色的鞭炮纸屑如同无数细小的蝴蝶,在灰白的晨光中四散纷飞,又纷纷扬扬地落在冰冷的霜地上。刺鼻的硝烟味迅速弥漫开来,带着一种宣告和驱邪的仪式感。

这挂小小的鞭炮,是吴家新年的第一声呐喊,是对旧岁最后的驱逐,也是对未来一年微茫的祈愿。它短暂而激烈,像一道转瞬即逝的红色闪电,照亮了吴建军被硝烟熏得微眯的眼睛,也映红了站在门口、裹着棉袄、又兴奋又有点害怕的吴普同和小梅的脸。

鞭炮声很快停歇,只剩下袅袅的青烟和满地刺目的红纸屑,在清冷的晨光中显得格外鲜艳,也格外脆弱。

“同同,小梅,家宝!进屋吃饭!”吴建军的声音在硝烟余味中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释放后的轻松。

一家人围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就着窗外熹微的晨光,开始享用新年的第一顿饭——饺子。依旧是猪肉白菜馅,依旧是熟悉的味道。李秀云特意在几个饺子里包了洗干净的一分钱硬币(代替铜钱),图个“咬到钱,财运到”的彩头。吴普同吃得格外小心,每一口都仔细咀嚼,希望能咬到那硬硬的“财富”,可惜运气似乎还没到。小梅则吃得飞快,心思早已飞到了外面。

**踏霜拜年:恭敬与期许**

天光渐渐放亮,灰蓝色褪去,村庄的轮廓清晰起来。屋顶的积雪、光秃的树枝、家家户户门楣上崭新的红对联,都沐浴在一种清冷的、充满希望的晨光里。

“走,拜年去!”李秀云给三个孩子穿戴整齐。吴普同和小梅都换上了年前做的新衣服——吴普同是那件仿军装款式的绿上衣,小梅是红底白花的罩衫,虽然洗过一次有些发旧,但依然是最体面的行头。家宝也被裹成了一个圆滚滚的棉球。

吴建军和李秀云也换上了自己最干净、没有补丁的衣裳。一家人锁好门,踩着地上薄薄的霜花和残留的鞭炮红屑,踏上了新年的第一次“征程”——给村里的长辈们拜年。

拜年的路线和顺序是约定俗成的。先去本家(同姓血缘较近的长辈),然后是邻居,再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

1. **三爷爷家(本家):** 这是吴建军父亲(已故爷爷)的亲兄弟,住在村东头。一进门,三爷爷三奶奶已经坐在堂屋的炕上等着了。吴建军和李秀云领着孩子,一进门就恭敬地作揖(或鞠躬):“三叔三婶儿,过年好!给您拜年了!”吴普同和小梅也学着父母的样子,奶声奶气地说:“三爷爷三奶奶过年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凡人吴普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爷爷笑得满脸皱纹,三奶奶则赶紧从炕头的笸箩里抓出早就准备好的瓜子、花生,不由分说地塞进孩子们的衣兜里,嘴里还念叨着:“好孩子,快拿着!又长高了!”没有糖果,只有这些自家产的山货,但在孩子们眼里已是莫大的欢喜。

2. **邻居赵大娘家:** 赵大娘孤寡一人,平时对吴家孩子多有照顾。进门拜年,赵大娘更是热情,除了瓜子花生,竟然还破例给每个孩子塞了一小块用粗糙黄纸包着的、硬邦邦的水果糖!这可把吴普同和小梅高兴坏了,攥在手心里像得了宝贝。

3. **村西头的老支书家:** 老支书在村里很有威望。吴建军带着家人进去拜年,态度更加恭敬。老支书乐呵呵地坐在太师椅上,说了几句“新年新气象”、“好好过日子”之类的吉祥话,也给了孩子们一把炒得喷香的花生。

一家家拜过去。村路上拜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穿着新衣的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在大人腿边穿梭嬉闹,衣兜里塞满了瓜子花生,小脸冻得通红却兴奋异常。大人们则互相抱拳作揖,说着“过年好”、“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脸上洋溢着笑容,尽管这笑容背后可能也藏着各自的不易。空气里混杂着鞭炮的硝烟味、新衣服的浆糊味、以及各家各户飘出的饺子香气,形成一种独特的新年气息。

吴普同跟着父母,机械地重复着拜年的动作和话语。他的心思,早已不在这些流程上。衣兜里沉甸甸的瓜子和那块珍贵的水果糖让他满足,但更吸引他的,是地上那些散落的、没有炸响的**鞭炮残骸**。他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仔细搜寻着每一处放过鞭炮的地方,尤其是自家门口和那些看起来比较富裕、鞭炮放得多的人家门口。

**硝烟余烬:童趣的火花**

拜完一圈年,太阳已经升得老高,驱散了清晨的寒意,给村庄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吴建军和李秀云带着家宝回家了,准备收拾一下,可能还会有小辈来家里拜年。而吴普同和小梅,则如同获得了特赦,立刻奔向早已约好的小伙伴——张二胖(村东头张有福的儿子)、铁蛋、栓柱他们。

“快!捡炮仗去!”张二胖手里已经攥着几个红彤彤的“战利品”,兴奋地招呼着。一群半大孩子像撒欢的小狗,在村子的房前屋后、犄角旮旯里展开了地毯式搜索。

目标:那些引信被点燃但没完全烧完就熄灭的“哑炮”(捻子炮),或者引信完好但受潮没响的“瞎炮”,以及炸开后剩下半截、里面可能还有火药的“半截炮”。

“这儿有一个!”吴普同眼尖,在一堆红纸屑里发现了一个引信还比较完整的“瞎炮”,赶紧宝贝似的捡起来,吹掉上面的灰土。

“看这个!捻子还在呢!”小梅也兴奋地举着一个。

张二胖则炫耀地从兜里掏出几个“半截炮”:“看,这里面火药多!”

捡到“宝贝”的孩子们聚集到村头打谷场一个背风的草垛后面,这里成了他们的秘密“军火库”和实验场。真正的乐趣,不在于听响,而在于“拆解”和“制造火花”。

工具: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根从家里偷拿出来的、燃烧缓慢的线香(祭祖用的)或者一小段点燃的麻杆。

操作:

1. **拆解:** 小心翼翼地捏住捡来的小炮仗(主要是小鞭儿),找到引信和炮体连接的地方,用指甲或者小树枝,极其耐心、极其轻柔地将红色的炮纸一点点剥开。动作不能大,否则里面的火药会撒出来;也不能太用力扯,容易把引信扯断。这是一个需要高度专注和精细操作的过程。

2. **获取火药:** 当炮纸被剥开一个口子,露出里面灰黑色的、颗粒状的火药时,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小心地将里面的火药倾倒出来,聚拢在平整、干燥的地面上,形成一小堆或一小条。

3. **点燃火花:**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用手里燃烧的线香或麻杆,对准那一小堆火药——

“嗤……嗤啦——!”

一簇或大或小的、金黄色的火花瞬间喷射出来!伴随着轻微的爆裂声和一股浓烈的硝烟味!火花跳跃着,闪烁着,虽然短暂,却比鞭炮炸响更让孩子们着迷!这亲手创造出的、转瞬即逝的绚烂,充满了掌控感和创造的乐趣。

“看我的!”吴普同把剥出的火药摆成一条短线,用香火一点。

“呲——!”一条金色的火线瞬间向前窜去,像一条扭动的小金蛇!

“哇!”小伙伴们发出惊叹。

张二胖则把火药堆成一个小堆,点燃后火花喷得更高更猛。

小梅胆子小些,只敢放一点点火药,看着小小的火花“嗤嗤”冒几下,也开心得直拍手。

草垛后面,硝烟弥漫,笑声不断。孩子们的小脸被火药熏得有点黑,手指也被染上了灰黑色,但每个人都沉浸在制造“呲花”的纯粹快乐中。这原始的、略带危险的游戏,是80年代农村男孩(甚至一些胆大的女孩)过年时最热衷的娱乐之一,是硝烟年味里最生动的童趣注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凡人吴普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归途阴影:沉重的遗产**

玩得满头大汗,衣兜里塞满了捡来的“战利品”(主要是还能剥火药的半截炮和瞎炮),吴普同和小梅才心满意足地往家走。路过村口那棵老槐树时,正好看到父亲吴建军和村里的会计王叔站在避风处说话。两人都叼着烟卷,脸色却不像大年初一该有的轻松。

吴普同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拉着妹妹躲到树后。他并不是想偷听,只是本能地觉得父亲此刻的神情,和早晨放完鞭炮后一样,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沉重。

“……王会计,你看这开春……”吴建军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恳求,“开春的钱……能不能再缓缓?等这茬麦子下来……”

王会计吸了口烟,吐出一团白雾,摇摇头:“建军啊,不是我不通融。你也知道,村里有村里的规矩,欠款得按年头清。你这笔……拖得确实有点久了。”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再说,你家那笔……老太太当年看病欠下的‘饥荒’(外债)……一万三千多块呢!这在咱们村,可是头一份!信用社那边催得也紧,利息也在滚……我这当会计的,夹在中间也难办啊!”

“一万三千多”这个数字,像一把冰冷的锤子,重重敲在树后吴普同的心上!他懵懵懂懂,但知道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数字。奶奶?他印象里几乎没有奶奶的样子,只知道很早就去世了。原来,奶奶生病,欠了这么多钱?这些钱,现在要爹娘来还?

吴建军的头垂得更低了,他猛吸了几口烟,烟头的火光在寒风中明明灭灭:“我知道……我知道难为王哥了。老太太那病……拖得久,花钱跟流水似的……当时能借的都借遍了。这些年,我跟孩子他娘,省吃俭用,有点钱就填窟窿,可……利滚利,像座山啊……”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苦涩和无助,“老太太的债……砸锅卖铁,我们当小的也得认!只是……苦了孩子们……”

王会计叹了口气,拍了拍吴建军的肩膀:“唉,都不容易。建军,你也别太愁坏了身子。开春的钱,我想办法再给你拖一个月,最多了。老太太的债……慢慢来吧,总能还清的。大过年的,先回去,别让孩子们看出来。”

两人又低声说了几句,王会计转身走了。吴建军一个人站在老槐树下,把烟头狠狠摁灭在树干上,望着远处灰蒙蒙的田野,久久没有动弹。寒风吹乱了他花白的鬓角(尽管他还不到四十岁),那背影在正月初一明亮的阳光下,显得格外佝偻、孤独而沉重。

树后的吴普同,紧紧攥着衣兜里那些捡来的小炮仗和一块硬糖。刚才玩“呲花”的兴奋和快乐,如同被这寒风吹散的硝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债”这个字的冰冷重量,它像一条无形的锁链,缠绕着父亲疲惫的脊梁,也沉沉地压在了他刚刚因为新年和新衣而雀跃的心上。奶奶早已不在,但她留下的这笔巨额债务,却像一个无法摆脱的幽灵,笼罩着这个家,让新年的阳光都失去了温度。他默默拉着妹妹的手,绕开父亲站的地方,从另一条小路,沉默地向家的方向走去。兜里那些准备留着下午继续玩的炮仗,此刻仿佛也失去了魔力。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凡人吴普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