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64章 梁武帝萧衍:一半圣主,一半昏君

袈裟难掩帝王身,四十年来梦未真。

曾执吴钩平四海,终抛玉玺礼空门。

台城泪尽饥寒骨,寺宇香浮虚幻尘。

最是荒唐青史笑,江山换得几声佛。

南朝宋齐梁陈的更迭速度,快得像街头杂耍的翻跟头——前一个还在龙椅上喘粗气,后一个已经提着刀在宫门口候着了。萧衍就是在这么个乱糟糟的时代里,踩着前辈的尸骨,给自己挣了顶龙帽。

这位爷的出身相当体面,兰陵萧氏,正经的门阀贵胄,按《梁书》说法是汉相国何之后也,虽然隔着八竿子打不着,但门阀时代讲究这个,拼祖宗比拼政绩还重要。他爹萧顺之是齐高帝的堂弟,官至领军将军,相当于首都卫戍区司令,家里的银子和人脉,够普通人做梦笑醒三回。

可萧衍偏不躺平,史载他少而笃学,洞达儒玄,意思是这哥们不仅能舞刀弄枪,还能吟诗作对,搁现在就是文武双全的学霸校草。更绝的是他眼光毒,早年在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当,跟沈约、谢朓这帮文坛大佬混得风生水起,暗地里却盯着齐朝那把摇摇欲坠的龙椅。

齐朝皇帝一个比一个能作,齐明帝萧鸾杀起宗室来眼都不眨,临终前还拉着儿子萧宝卷的手说:作事不可在人后。结果这萧宝卷把这话听成了作死要赶早,在位三年杀了六个辅政大臣,连萧衍的哥哥萧懿都给剁了。《南史》里记这哥们的爱好很清奇:在宫尝夜捕鼠达旦,以为笑乐,放着国家大事不管,天天夜里打老鼠玩,也是没谁了。

萧衍一看机会来了,公元501年在襄阳起兵,带着几千人就敢北伐。这仗打得堪称魔幻,齐军将领要么临阵倒戈,要么望风而逃,萧衍的军队跟旅游似的进了建康。萧宝卷还在宫里醉生梦死,直到叛军杀到宫门口,才慌慌张张喊人抵抗,结果被自己的宦官砍了脑袋,死时才十九岁。

公元502年,萧衍逼着齐和帝禅位,改国号为梁,史称梁武帝。登基那天,他穿着衮龙袍站在南郊祭天,估计心里得默念三遍:老子可算熬出头了!

刚当上皇帝的萧衍,活脱脱一个励志模范。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办公,《梁书》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帽子戴三年不换,被子盖两年不扔,搁现在能评上感动南朝十大人物。后宫嫔妃加起来不到十个,比起宋孝武帝三千粉黛的排场,简直是苦行僧。

他还特爱管闲事。有回建康城发生火灾,烧毁了几千家民房,他愣是光着脚跑到太极殿上自责,说都是自己没当好皇帝,吓得大臣们集体磕头劝他穿鞋。这种表演型勤政虽然有点刻意,但在那个皇帝普遍摆烂的时代,已经算相当靠谱了。

治国上,萧衍玩的是儒法兼用。他亲自给太学生讲课,把儒家经典讲得唾沫横飞,还制定了《梁律》,首创制度——犯人不招供?那就站在水里挨饿,饿到招为止。这招虽然缺德,但比之前的严刑拷打文明多了。

文化领域更是他的主场。他组织人编《通史》,自己写序;还创立制度,把婚丧嫁娶、朝廷大典全给规范了一遍。当时的建康城,文人雅士扎堆,沈约的诗、谢朓的赋、范缜的《神灭论》,撑起了南朝文学的半壁江山。连北方的北魏孝文帝都羡慕,说江南多好臣,想抄作业都抄不来。

军事上他也没闲着,派韦睿打赢了钟离之战,把北魏军队杀得尸横遍野,淮河都快堵上了。这仗之后,梁朝成了南朝疆域最广的朝代,东起大海,西到巴蜀,南抵交趾,北接淮河,萧衍站在城楼上往下看,估计得哼起小曲儿:咱老百姓,今儿真高兴。

要是剧情照这么发展,萧衍妥妥是千古一帝的苗子。可谁也没想到,这哥们晚年突然迷上了佛学,人生轨迹直接拐到沟里去了。

大概是当皇帝太无聊,萧衍中年突然迷上了佛教,而且迷得相当上头。普通八年(527年),他干了件震惊朝野的事——跑到同泰寺当和尚,把龙袍一脱,换上袈裟就去给佛祖当服务生了。大臣们懵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只好凑了一亿钱把他回来,这才算结束了三天的和尚生涯。

可他显然没玩够。大通三年(529年),萧衍又去同泰寺舍身,这次更绝,连宫里的仪仗、车马都捐给寺庙了。大臣们没办法,又花了两亿钱赎人。中大同元年(546年),他第三次舍身,在庙里住了三十七天,最后朝廷掏了一亿钱才把这位佛皇帝请回宫。

这三次舍身,光赎金就花了四亿钱,相当于梁朝好几年的财政收入。更离谱的是他为了弘法,下令全国僧人不用交税,还能免徭役。结果老百姓纷纷出家,寺庙占的土地越来越多,国家的劳动力和税源全跑庙里去了。《南史》里说当时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佛寺成了国中之国,皇帝成了最大的佛门赞助商。

他还搞出个断酒肉的规定,说和尚必须吃素,自己带头每天只吃一顿饭,菜里连点油星都没有。有次宫里设宴,他盯着满桌的鸡鸭鱼肉直皱眉,说:这些都是众生肉,吃了要下地狱的。搞得大臣们吃饭跟受刑似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要命的是他用治国,对亲戚和权贵那叫一个纵容。弟弟萧宏窝藏杀人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侄子萧正德叛逃北魏又跑回来,他不仅不罚,还封官许愿。大臣们劝他别太心软,他却说:我待人以诚,人必待我以忠。结果呢?这帮亲戚把他的话当耳旁风,该贪的贪,该反的反,把梁朝的家底都快败光了。

萧衍晚年干的最作死的事,就是收留了侯景。这侯景是北魏的叛将,长得歪瓜裂枣,右脚短,弓马非其长,但打仗狠得像疯狗。他先投西魏,又来降梁,大臣们都劝萧衍:这小子是个白眼狼,不能要!可萧衍偏信佛渡众生,说:朕收了他,能让他改邪归正。

结果刚过半年,侯景就反了。这哥们带着八千残兵从寿阳起兵,一路杀向建康,沿途的梁朝将领要么投降,要么逃跑,就跟约好了似的。为啥?因为萧衍把官爵当萝卜发,将军们大多是靠关系上位的草包,平时欺负老百姓还行,真见了叛军腿都软了。

叛军围城的时候,萧衍还在同泰寺讲经,听到消息居然说:侯景一小竖,何足为患?等叛军打到宫门口,他才慌了神,可这时候谁还肯卖命?他寄予厚望的侄子萧正德,早就和侯景勾结,里应外合打开了城门。

公元549年,侯景攻入台城,把八十多岁的萧衍软禁起来。这时候的萧衍才算看清人心——平时围着他念经的大臣跑光了,天天喊他菩萨皇帝的宗室躲起来了,只有一个老太监陪着他。

被软禁的日子相当凄惨。侯景不给吃的,萧衍想吃口蜂蜜都得不到。《梁书》记载他临终前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大概是在感叹自己这一生,像个笑话。八十六岁的老头,就这么活活饿死在宫殿里,临死前可能还在想:佛祖咋不显灵救我呢?

萧衍在位四十八年,是南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人生像坐过山车,前半生是励精图治的明君,后半生是糊涂透顶的昏君,连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都吐槽他:梁武帝之失,在于爱民而不用法,信佛而废政务。

他确实创造过盛世,梁朝的文化、经济在他手里达到顶峰,连李白都写过小邑藏万家,百室连阡陌来夸江南的富庶。可他晚年的迷之操作,亲手把这一切毁了。侯景之乱后,江南千里沃野变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梁朝也名存实亡,十几年后就被陈朝取代了。

有意思的是,萧衍到死都觉得自己没错。他曾对大臣说:朕于佛教,自谓无愧。或许在他眼里,当皇帝只是渡劫,当和尚才是归宿。可对天下百姓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能让大家吃饱饭的君主,不是整天念经的。

千年之后再看这位梁武帝,只能说人生太复杂,不能简单用或来评价。他是诗人,是学者,是虔诚的佛教徒,也是失败的政治家。就像他写的诗里说的: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他想靠佛法求长生,结果连口蜂蜜都没捞着;想靠慈悲留美名,结果成了青史笑柄。

参考《梁书》《资治通鉴》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