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42章 西晋末帝司马邺:大厦将倾时的无力挣扎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用文天祥这句诗来形容晋愍帝司马邺的一生,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他就像西晋王朝这艘破船上最后一位掌舵者,在狂风巨浪中,虽拼尽全力,却依旧无法改变船毁人亡的命运。

司马邺,这位西晋的末代皇帝,生于公元300年,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他的童年,本应是在皇宫中享受着荣华富贵,接受着皇家的优质教育,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西晋王朝早已陷入了“八王之乱”的泥沼,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这场西晋皇族间的权力争斗,就像是一场疯狂的闹剧,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把整个国家搅得乌烟瘴气。朝政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百姓们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司马邺就在这样混乱的环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亲眼目睹了这个曾经辉煌的王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的。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司马邺被过继给了伯父秦献王司马柬,承袭了秦王爵位。虽然拥有了尊贵的身份,但在乱世之中,这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八岁那年,他被封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看似手握一定权力,实则只是各方势力眼中的一个棋子,随时可能被利用,也随时可能被抛弃。

公元311年,对于西晋王朝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年份。这一年,匈奴汉国的刘聪率军攻破了西晋的都城洛阳,晋怀帝司马炽被掳走,史称“永嘉之乱”。洛阳的沦陷,标志着西晋的统治核心受到了致命打击,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年仅十一岁的司马邺,也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他和舅父荀藩、荀组等人一起,逃往荥阳密县。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山贼的打劫、缺衣少食的困境,让他们的生活苦不堪言。侍从们死的死、逃的逃,司马邺也只能靠着挖野菜来勉强维持生命,曾经的皇家尊严早已荡然无存。

然而,命运似乎还不想这么轻易地放过司马邺。在逃亡的路上,他遇到了豫州刺史阎鼎等人。这些人商议着,要拥戴司马邺前往长安,试图在那里重建西晋的统治。对于司马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够重新恢复晋室荣光的机会。于是,他跟着阎鼎等人,继续踏上了艰难的西行之路。一路上,他们多次遭到山贼的袭击,士兵们几乎都逃散了,但阎鼎并没有放弃,他带领着剩余的部众,奋勇抵抗,斩杀了百余名山贼,终于抵达了蓝田。

当时的长安,虽然还在西晋的控制之下,但也早已是满目疮痍。此前不久,刘聪的军队曾经攻打长安,虽然被雍州刺史贾疋打退,但长安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阎鼎派人告诉贾疋司马邺在蓝田的消息后,贾疋立刻派遣兵马将司马邺迎回了长安,并派遣辅国将军梁综帮助他守护长安。就这样,司马邺在长安暂时安定了下来。

公元312年,在阎鼎等人的拥立下,司马邺成为了皇太子。他登上祭坛祭天,大赦天下,试图向天下人展示晋室的复兴之志。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此时的西晋,已经是名存实亡,各地的割据势力纷纷崛起,中央政府的号令几乎无法传达出去。司马邺虽然成为了皇太子,但他手中的权力却十分有限,真正掌握实权的是那些拥兵自重的大臣和地方势力。

公元313年,晋怀帝司马炽被刘聪杀害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司马邺为晋怀帝举行了葬礼,随后在四月二十七日,他正式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建兴。这位年仅十三岁的少年皇帝,就这样在风雨飘摇中,接过了西晋王朝的烂摊子。他任命梁芬担任司徒,曲允为使持节、领军将军、录尚书事,索綝为尚书右仆射兼京兆尹。之后,又任命琅琊王司马睿担任侍中、左丞相兼任大都督,总管陕东所有的军政要事;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总管陕西所有的军机要事。后来,军政大事又全部委交给索綝。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司马邺这样的人事安排,其实是在试图平衡各方势力,希望能够借助这些大臣的力量,共同挽救西晋的危局。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大臣们各自心怀鬼胎,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团结的核心,反而在权力的争斗中,不断消耗着西晋仅存的力量。

司马邺登基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抵御匈奴汉国的进攻。当时的匈奴汉国,在刘聪的统治下,势力日益强大,对西晋的领土虎视眈眈。公元313年六月,司马邺下令让司马睿率军北伐,试图收复失地。然而,司马睿却以江东还没有平定为由,拒绝了北伐。这就好比公司的老板下达了一个重要任务,而手握重兵的大区经理却找借口推脱,这让司马邺十分无奈。《晋书》记载:“六月,帝使琅邪王睿等大举讨刘聪,檄至,睿辞以方平定江东,未暇北伐。”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西晋中央政府对地方势力的控制力已经非常薄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同年九月,汉赵中山王刘曜、司隶校尉乔智明准备率军进攻长安城,汉赵平西将军赵染率领大军同他们一起。司马邺下诏命令曲允率军驻扎在黄白城阻挡汉赵的军队。然而,曲允同刘曜、赵染多次对战均被击败。赵染认为,曲允率军在外,长安城防守空虚,便向刘耀建议,率军偷袭长安城。刘曜采纳了他的建议,令其率领五千兵马奇袭长安。赵染去往长安时经过渭阳,在渭阳打败了西晋的军队,西晋将领王广战死。赵染带着兵马趁着夜色进攻长安的外城,司马邺连忙跑到射雁楼躲避。赵染便将附近的军营全部焚烧,斩杀了数千人,等到早晨的时候才退兵驻扎在逍遥园。不久后,曲允率军偷袭刘曜,将其击败,并且斩杀乔智明,于是刘曜便退军到平阳。这一战,虽然最终曲允取得了胜利,但也让司马邺看到了长安的脆弱,以及西晋军队战斗力的不足。

在之后的几年里,刘曜又多次率军进攻长安,虽然都被西晋的军队击退,但长安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百姓们生活困苦,粮食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而此时的司马邺,就像是一个陷入困境的创业者,面对重重困难,却始终没有放弃。他不断地发布诏书,号召各地的勤王之师前来救援,但响应者寥寥无几。那些地方势力,要么是自身实力不足,不敢与匈奴汉国的军队正面交锋;要么是心怀异心,想趁着乱世割据一方,根本不愿意为了挽救西晋王朝而出力。

比如,南阳王司马保控制了秦州地区,陇西的氐、羌部族皆依附于他。315年,司马邺任司马保为相国,多次向其征召军队,司马保考虑一番后,打算等各军集中后再出发。麹允提议,护送司马邺至司马保的势力范围,索綝却认为司马保得到了皇帝,私欲会膨胀,没有同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西晋内部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大臣们之间互相猜忌,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这也让司马邺的处境更加艰难,他就像是一个孤独的船长,在茫茫大海上,驾驶着一艘千疮百孔的船,却得不到任何支援。

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刘曜再次进攻长安,这一次,他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长安城内外断绝,粮食无法运进来,城内的粮食很快就消耗殆尽。十月,长安城内饥荒严重,一斗米价格二两黄金,城中大半人被饿死。太仓中有酿酒用的曲饼几十块,曲允将曲饼掰碎熬粥给司马邺喝,没多久,曲饼也快要吃完了。此时的司马邺,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继续坚守,等待那不知何时才会到来的救援,还是出城投降,以换取百姓的平安?最终,他选择了后者。他认为自己身为君王,应当为社稷而死,但如果自己一死,将士们和百姓们将会遭受残酷的折磨。不如趁着城池还没有被攻陷,想一个可以保全众人的方法,或许可以使百姓免遭屠戮。于是,他决定投降。

同年十一月十一日,司马邺派遣宋敞向刘曜送投降文书,自己乘坐在羊车上,脱掉了上衣,嘴里含着玉璧,命侍从抬着棺材,出城投降。这是一种极其屈辱的投降方式,羊车比马车低级,象征着自己的卑微;**上身,表示自己有罪;口含玉璧,是古代君主亡国投降的一种仪式;而抬着棺材,则是表示自己甘愿受死。大臣们看到这样的场景,都忍不住哭泣,有的拉住司马邺的车,有的拉住司马邺的手,司马邺也很悲伤难过,御史中丞吉朗甚至因此自杀。汉赵刘曜烧了棺材,接受了玉璧,接受了司马邺的投降,派遣宋敞送司马邺回宫。

十七日,司马邺被刘曜送往平阳,曲允和其他大臣们都跟随司马邺到了平阳。刘聪将愍帝司马邺封为光禄大夫、怀安侯。然而,这所谓的“侯”,只不过是一个虚名,司马邺实际上成为了刘聪的阶下囚,受尽了屈辱。刘聪对他百般羞辱,外出打猎时,让他穿着戎服,手执戟矛,在前面开路;宴会上,又让他帮自己倒酒、洗酒杯;上厕所时,还让他帮自己提着马桶盖。同被掳至平阳的西晋遗臣看后,大多暗自垂泪。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如今却沦为了别人的奴隶,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司马邺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屈辱。

建兴五年(317年),司马邺被刘聪杀害,年仅十八岁。这位西晋的末代皇帝,就这样结束了他短暂而又悲惨的一生。他的死,标志着西晋王朝的彻底灭亡。而在江南,琅琊王司马睿则在同年即晋王位,改元建武,建立了东晋政权。

《三国志》中所说:“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西晋王朝的覆灭,岂是一个少年皇帝所能挽救的?司马邺,这个在历史长河中匆匆而过的名字,他的故事充满了无奈与悲哀。他是西晋王朝的末代皇帝,也是那个乱世的牺牲品。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首悲歌,让人在感叹命运无常的同时,也不禁为他的遭遇而感到惋惜。

参考《晋书》《资治通鉴》《三国志》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