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56章 孝康敬张皇后:相夫辅政定朝纲,恭俭贤德誉满堂

正是因为张氏的“拎得清”,朱佑樘才能专心搞改革,没用几年就把明朝的局面盘活了——吏治清明了,百姓生活改善了,国家财政也充实了,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弘治中兴”。

很多人都说,“弘治中兴”是朱佑樘一个人的功劳,但其实张氏的“贤内助”作用,一点也少不了。就像现在的夫妻创业,男主外女主内,缺了谁都不行。

弘治四年(1491年),张氏给朱佑樘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老来得子(朱佑樘当时21岁,在古代不算太老,但因为他身体不好,所以很看重这个孩子)的朱佑樘高兴得快疯了,不仅大赏群臣,还亲自给儿子取名“厚照”,希望他能“光照后世”。

有了儿子,张氏的地位更稳固了。但她没有像别的后妃那样,把儿子宠成“熊孩子”,而是从小就严格管教朱厚照。朱厚照小时候调皮,不爱读书,张氏就亲自盯着他上课,要是逃课,就罚他抄《论语》;朱厚照想跟宫里的小太监一起玩“打仗游戏”,张氏就跟他说:“玩可以,但不能耽误学习,更不能学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可谁也没想到,朱厚照长大之后,还是成了个“叛逆少年”。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佑樘病逝,15岁的朱厚照继位,张氏从皇后变成了皇太后。这时候的朱厚照,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整天想着怎么玩——建“豹房”养猛兽,跟太监刘瑾等人四处游猎,还偷偷跑出宫去“微服私访”(其实就是去吃喝玩乐)。

朝堂上的大臣们急坏了,纷纷上奏劝朱厚照“收心”,可朱厚照根本不听。这时候,只有张氏能管住他。有一回,朱厚照想带着刘瑾等人去江南游玩,大臣们跪在宫门口哭谏,朱厚照恼羞成怒,要把带头的大臣抓起来。张氏知道后,直接把朱厚照叫到自己宫里,劈头盖脸一顿骂:“你爹当年辛辛苦苦把江山交给你,你就是这么糟蹋的?大臣们是为了你好,你要是敢抓他们,我就去你爹的灵前跪着,让你爹看看你这个不孝子!”朱厚照从小就怕他妈,被这么一骂,只好取消了江南之行,还跟大臣们道了歉。

除了管儿子,张氏还得帮朱厚照“收拾烂摊子”。刘瑾是朱厚照身边的大太监,仗着皇帝的宠信,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还想谋反。大臣们多次弹劾刘瑾,但朱厚照都护着他。张氏知道刘瑾是个祸害,就暗中收集他的罪证。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以“清君侧,诛刘瑾”为名谋反,张氏趁机跟朱厚照说:“刘瑾现在都敢逼反王爷了,要是再留着他,下次谋反的就是他自己了!”朱厚照这才醒悟,下令把刘瑾凌迟处死。

不过,张氏也有“头疼”的时候。朱厚照虽然调皮,但对他妈还是很孝顺的,可他有个致命的缺点——没儿子。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照在“豹房”里玩的时候,不小心掉进水池里,受了惊吓,加上之前长期纵乐,身体早就垮了,没过多久就病逝了,年仅31岁。

朱厚照一死,麻烦就来了——他没有子嗣,皇位该传给谁?朝堂上瞬间分成两派,一派说要找朱厚照的堂弟们继位,另一派说要找远房的宗室子弟。就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张氏站了出来,拍板决定:“按祖制,兄终弟及,让兴献王朱佑杬的儿子朱厚熜继位。”

这个决定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张氏早就考虑过,朱厚熜不仅是朱厚照的堂弟,而且当时才14岁,相对来说更容易“引导”,能避免出现宗室争位的混乱。事实证明,张氏的眼光很准——朱厚熜顺利继位,就是后来的明世宗嘉靖帝。而张氏,也从皇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地位再上一个台阶。

嘉靖帝登基后,张氏又帮他熟悉朝政,教他怎么处理君臣关系。那时候,嘉靖帝一口一个“皇伯母”(因为张氏是朱厚照的妈,朱厚熜得叫伯母),对她毕恭毕敬。

可没过多久,嘉靖帝就开始“搞事情”了——他要给自己的亲爹朱佑杬追封“皇帝”的称号。这在当时可是个大问题,因为按照祖制,嘉靖帝是“过继”给朱厚照当儿子的,他的爹应该是朱佑樘,亲爹朱佑杬只能算“皇叔”。大臣们纷纷反对,史称“大礼议之争”。

张氏一开始没太在意,觉得嘉靖帝只是想尽孝心,可后来她发现,嘉靖帝这么做,其实是想摆脱“过继”的身份,树立自己的权威,顺便打压那些反对他的大臣。更让张氏不舒服的是,嘉靖帝为了抬高自己的亲妈蒋氏(后来的蒋太后),开始有意无意地冷落她。

有一回,张氏生病,嘉靖帝不仅没去看望,还把她宫里的几个老太监调走了,换成了自己的人。张氏身边的宫女劝她跟嘉靖帝“掰扯掰扯”,张氏却叹了口气说:“现在他是皇帝,我只是个太皇太后,胳膊拧不过大腿,算了吧。”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张氏虽然聪明,但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也只能选择妥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更倒霉的是,张氏的两个弟弟张鹤龄、张延龄,还在这时候给她“添乱”。这俩兄弟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平时就有点飞扬跋扈,嘉靖帝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

“大礼议之争”后,嘉靖帝为了报复张氏(虽然没明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找了个借口,把张鹤龄和张延龄抓了起来,说他们“贪污受贿,图谋不轨”。

张氏知道后,急得不行,她亲自跑到嘉靖帝的宫里,跪在地上求他放了自己的弟弟。要知道,张氏这辈子从来没向人低过头,这次为了弟弟,竟然放下了太皇太后的尊严。

可嘉靖帝根本不买账,还说:“他们犯了法,就得受罚,皇伯母您就别管了。”张氏没办法,只好又去找嘉靖帝的妈蒋氏说情,蒋氏表面上答应帮忙,暗地里却跟嘉靖帝说:“张氏现在已经没什么权力了,正好借这个机会把她的势力清除掉。”

最后,张鹤龄被关在牢里病死了,张延龄被判了死刑(后来一直没执行,直到嘉靖二十九年才被处死)。弟弟的下场让张氏深受打击,加上嘉靖帝的冷落,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嘉靖二十年(1541年),张氏在孤独和落寞中病逝,享年71岁。

张氏死后,嘉靖帝的做法更过分——他不仅没按照太皇太后的规格给她办葬礼,还把她的陵墓选在了朱佑樘陵墓的旁边,而不是跟朱佑樘合葬。

大臣们觉得不妥,上奏劝嘉靖帝“按规矩来”,嘉靖帝却反驳说:“张氏只是朕的伯母,不是朕的亲祖母,没必要合葬。”这话要是让朱佑樘知道了,估计得从棺材里爬出来跟他理论。

回顾张氏的一生,她算不上完美——她有私心,会护着自己的弟弟;她也有软弱的时候,在嘉靖帝的压力下选择妥协。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合格后妃”,甚至可以说是“优秀政治家”。

在弘治朝,她是朱佑樘的“贤内助”,帮他稳定后宫,支持他改革,为“弘治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正德朝,她是朱厚照的“掌舵人”,多次帮他纠正错误,避免明朝陷入更大的危机;在嘉靖朝初期,她是朝堂的“定海神针”,顺利解决了皇位继承问题,让明朝得以平稳过渡。

《明史》评价她“孝诚渊懿,化行宫壸,弼成弘治之治”,意思是她孝顺真诚,品德高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后宫,还辅助成就了弘治盛世,这个评价,张氏当之无愧。

参考《明史》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