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62章 忠王李秀成:两破清营意气扬,忠骨含泪千秋叹!

乱世烽烟起四方,投身义旅志高昂。

屡扶危局功勋着,两破清营意气扬。

无奈天京倾大厦,犹思后主保残疆。

狱中自述千秋叹,忠骨含冤泪几行。

在那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晚清时代,有一个名字熠熠生辉,他便是李秀成。李秀成,这位从广西藤县贫苦农家走出的汉子,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赤诚的忠义之心,在太平天国的舞台上,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生,也书写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823年,李秀成出生在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一家老小,每日为了那一口吃食,在土地里苦苦刨食,生活的艰辛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他们。幼年的李秀成,虽然对读书识字充满渴望,但家境贫寒,仅仅在私塾勉强读了三年书,便不得不辍学回家,帮着父母操持农活、做些零工,以维持生计。那时候的他,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今后会踏上一条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道路。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19世纪40年代末,洪秀全、冯云山等人创立的拜上帝教如春风野火般在广西大地传播开来。拜上帝教宣扬众生平等、人人皆可通过信仰上帝摆脱苦难,这些充满希望的教义,深深触动了在苦难中挣扎的李秀成一家。1848年左右,李秀成和家人毅然加入了拜上帝教,从此,他的人生便与这个新兴的宗教组织紧密相连,也为他日后投身太平天国运动埋下了伏笔。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的号角划破长空,太平天国运动正式拉开帷幕。这一年,李秀成28岁,他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改变命运的决心,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太平军,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圣兵”。

初入太平军的李秀成,深知自己出身平凡,想要出人头地,唯有凭借不懈的努力。训练场上,他总是最刻苦的那一个,无论是刀枪剑戟,还是骑马射箭,他都用心练习;战场上,他更是奋勇当先,毫不畏惧敌人的刀枪炮火。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李秀成逐渐崭露头角,得到了上司们的赏识和提拔。

1853年,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都城。这一年,李秀成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经东王杨秀清的保举,他被任命为后四军帅,不久后又升任后四军监军,负责把守凤仪门外高桥。这看似平凡的职位,却是李秀成走向更高军事舞台的起点。此后,他跟随翼王石达开前往安庆安抚平民,凭借着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亲民的作风,成功稳定了当地局势,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秀成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官职也不断升迁。从殿右二十指挥到殿右二十一检点,再到地官副丞相,短短几年时间,他便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太平军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在一次次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1856年,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对于李秀成而言,同样如此。这一年,清军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如两把利刃,紧紧地扼住了天京的咽喉,太平天国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

为了解除天京之围,李秀成奉调东下,与燕王秦日纲共同援救镇江。然而,清军早有防备,双方在镇江城外僵持不下,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关键时刻,李秀成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果敢的决断力。他仔细观察战场形势,发现清军后方空虚,于是决定冒险一试,移营于汤水山边,趁着夜色,率领精锐部队突袭清军后方,成功切断了清军的后路。

秦日纲得知消息后,立刻率军出击,前后夹击之下,清军大败,连破清军营盘十六座,直抵镇江。这一战,不仅解了镇江之围,也让李秀成声名鹊起。

然而,战斗并未就此结束。为了解决大军的粮食问题,李秀成又随秦日纲渡江北攻扬州取粮。在扬州城下,李秀成再次展现出了他的勇猛和智谋。他亲自率领部队冲锋陷阵,大败清军江北大营钦差大臣托明阿军,踏破清军大营一百二十余座,顺利占领扬州,为太平军获取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

紧接着,李秀成又马不停蹄地返回天京,参与了翼王石达开领导的大破孝陵卫清军江南大营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李秀成身先士卒,带领太平军将士奋勇杀敌,一举摧毁了清军苦心经营多年的江南大营。向荣率领残军一路逃窜,李秀成则率军穷追不舍,最终逼得向荣自杀于丹阳城中。

这一系列的胜利,让李秀成成为了太平天国的英雄,他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令清军闻风丧胆。

就在太平天国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内乱,几乎将这个新兴的政权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也因受到洪秀全的猜忌,率领数万精锐部队出走,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人心惶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这危急存亡之秋,李秀成临危受命,被洪秀全任命为地官正丞相,晋封合天侯,负责镇守桐城,阻挡清军东下。李秀成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一面安抚军心,一面积极组织防御,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857年1月,李秀成联合陈玉成,率领太平军主动出击,先后攻占无为、巢县,直逼桐城。2月,太平军在桐城大败清军提督秦定三,连克桐城、舒城、六安州。随后,在捻军的协助下,李秀成继续北进,占领霍邱县,成功稳住了太平军在淮南的根据地。

然而,洪秀全却在此时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对石达开的出走心有余悸,开始大肆任用自己的亲信,排挤异己。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在朝中飞扬跋扈,独揽大权,李秀成等将领受到了严重的打压。

李秀成冒着被罢官的风险,向洪秀全直言进谏,要求他撤换洪仁发、洪仁达,整顿朝纲。然而,洪秀全却被权力蒙蔽了双眼,不仅没有采纳李秀成的建议,反而将他罢官。一时间,太平天国上下人心惶惶,局势更加危急。

好在,朝中还有许多有识之士,他们纷纷为李秀成求情。在众人的努力下,洪秀全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将洪仁发、洪仁达降级削权,并重新起用李秀成,让他留守天京,负责长江以南的防务。

李秀成不计前嫌,再次挑起了挽救太平天国的重担。他与陈玉成紧密合作,共同抵御清军的进攻,成为了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

1858年,清军再次集结兵力,对天京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清军先后攻陷了溧水、句容、瓜州、镇江、浦口等地,直逼天京。

面对清军的步步紧逼,李秀成深知,想要解天京之围,必须先破江北大营。于是,他在8月邀约陈玉成等各路将领至安徽枞阳共商救援天京之计。

在枞阳会议上,李秀成与陈玉成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会后,陈玉成、李世贤、吴如孝等按照计划攻占庐州,而后吴如孝一部留在庐州东北一带活动牵制清军。

9月17日,陈玉成率主力到达乌衣镇,与李秀成会师。此时,德兴阿统帅的江北大营清军有一万五千余人。26日,太平军与清军在乌衣镇遭遇,李秀成和陈玉成指挥若定,带领太平军将士奋勇杀敌,一举歼敌四千余人。次日,又击败由江南来援的清军总兵冯子材部五千余人。

随后,陈玉成攻击德兴阿前军,李秀成攻打后军,前后夹击,清军大败,一万余人被歼灭,副都统乌尔恭额、台斐音保和总兵安勇、副将陈升等被杀,太平军顺利攻占浦口,再破江北大营。

浦口之战的胜利,让天京与江北的联系得以恢复,大大缓解了天京的紧张局势。然而,李秀成和陈玉成还来不及庆祝,又一场危机悄然降临。

此时,湘军李续宾和江宁将军都兴阿乘机进犯安徽。都兴阿进逼安庆,李续宾攻打庐州。安庆是太平天国在长江上游的重要据点,一旦失守,天京将危在旦夕。李秀成和陈玉成深知安庆的重要性,他们火速带兵救援。

11月15日,李续宾企图乘太平军立足未稳,派兵偷袭陈玉成军。陈玉成将计就计,设下埋伏,大败偷袭之敌。李续宾见势不妙,亲自带兵来援,却又遭李秀成率兵夹击。李续宾大败而归,逃回大营后被太平军四面包围。最终,走投无路的李续宾自缢而死。

李秀成和陈玉成乘胜收复舒城、桐城、潜山、太湖,从后包抄进攻安庆的清军。清军腹背受敌,被迫从安庆撤兵,安庆之围得解。这一战,不仅保住了安徽根据地,也保证了天京的安全,为太平天国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安庆之围被解后,太平天国的局势暂时得到了稳定。然而,滁州守将李昭寿、江浦守将薛之元两名重要将领却突然降清,这让太平军的形势急转直下。

由于李昭寿和薛之元都是李秀成的部将,洪秀全对李秀成产生了猜忌,一度不让他的部队过江作战。但李秀成始终坚定地站在太平天国这一边,他不顾洪秀全的猜忌,坚持与清军激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心。

李秀成的忠诚和努力最终得到了洪秀全的认可。为了表彰他的忠心,洪秀全晋封李秀成为忠王,并亲自用红缎书写“万古忠义”四个大字送给他。从此,李秀成成为了天京事变后继洪仁玕、陈玉成第三个被封王的太平军将领。

1860年,清军再次加强了对天京的围困,江南大营的清军同时封锁了天京东、南、西三个方向及江面。为了解救天京,李秀成依照洪仁玕“围魏救赵”之策,率军于3月19日攻占杭州。清廷得知杭州失陷,大惊失色,急令江南大营调兵救援。

李秀成见清军中计,迅速撤出杭州,回军救援天京。太平军集结了十余万大军,兵分五路,在李秀成的指挥下对江南大营发起总攻。天京城内守军也同时出击,内外夹攻,一举将围困天京七八年之久的江南大营摧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