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51章 郑成功:孤臣沥血守孤忠,十年征战十年功!

赤嵌城边浪拍空,孤臣沥血守孤忠。

挥师北伐惊清庭,跨海东征震荷戎。

一寸山河一寸泪,十年征战十年功。

至今台岛怀英烈,犹忆当年国姓公。

公元1624年,日本平户的一座海边宅邸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啼哭。郑芝龙看着襁褓中皮肤白皙的婴儿,心里又喜又愁——喜的是自己终于有了儿子,愁的是眼下局势复杂,这孩子未来怕是难得安稳。他不会想到,这个名叫郑森的婴儿,几十年后会被南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成为世人敬仰的“国姓爷”;更不会想到,他会率领船队横渡海峡,把荷兰殖民者赶出台湾,在历史上留下“开台圣王”的不朽名号。

郑成功的童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跨文化混搭风”。他爹郑芝龙是福建南安人,早年在海上闯荡,既是富可敌国的海商,也是让明朝头疼的“海盗头目”,后来还娶了日本平户藩士的女儿田川松——也就是郑成功的妈。所以郑成功从小就会说汉语、日语,还跟着母亲学了不少日本文化,妥妥的“国际化人才”。

不过郑成功的童年并不全是风光。他六岁之前跟着母亲在日本生活,虽然衣食无忧,但父亲常年在海上奔波,聚少离多。直到公元1630年,郑芝龙接受明朝招安,当了“五虎游击将军”,才把郑成功接回福建南安老家。刚回到中国的郑成功,一口流利的日语,却不太会说闽南话,还因为混血的长相被小伙伴们围观,差点成了“社恐现场”。

但郑成功天生就是“学霸”料子,很快就适应了中国的生活,不仅学会了闽南话,还一头扎进书本里,跟着当地的名儒钱谦益(没错,就是后来投降清朝的那位,但当时还是明朝的文坛领袖)读书。钱谦益特别喜欢这个聪明又刻苦的学生,还给他取了个号叫“大木”,希望他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郑成功也没辜负钱谦益的期望,十五岁就考中了秀才,二十一岁又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在南京的时候,他不仅苦读儒家经典,还特别关注军事,经常跟同学讨论兵法战术,妥妥的“文武双全”。当时有人跟他开玩笑:“你爹是海上大佬,你以后直接继承家业当‘海贼王’多好,何必苦读圣贤书?”郑成功却严肃地说:“我要当的是保家卫国的将军,不是打家劫舍的海盗!”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公元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随后清军入关,很快就占领了北方,接着又向南推进。郑芝龙虽然手握重兵,却打着“保存实力”的小算盘,跟清军暗通款曲。而郑成功则坚决反对投降,多次劝说父亲:“爹,咱们是明朝的臣子,怎么能投降满清?要是您不打,我来打!”

公元1645年,南明隆武帝在福州登基,郑芝龙带着郑成功去拜见隆武帝。隆武帝一见郑成功就喜欢得不行,觉得这小伙子身材魁梧、眼神坚定,不像他爹那样油滑。隆武帝握着郑成功的手说:“可惜我没有女儿,要是有,一定嫁给你!现在我赐你姓‘朱’,改名‘成功’,以后你就是我的御营中军都督,跟着我一起抗清!”(《南明史》)

从那以后,“郑森”成了过去式,“朱成功”横空出世,世人都尊称他为“国姓爷”。这一年,郑成功才二十一岁,就已经成了南明的高级将领,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抗清生涯。

刚当上“国姓爷”的郑成功,其实没啥实权——兵权都在他爹郑芝龙手里,隆武帝赐给他的“御营中军都督”,更像是个“荣誉头衔”。但郑成功没抱怨,而是主动请缨,去招募士兵、训练军队。他知道,光有“国姓爷”的名号没用,得有自己的队伍,才能真正抗清。

郑成功练兵特别严格,甚至到了“魔鬼训练”的程度。每天天不亮,士兵们就得起来跑步、练刀、射箭;要是有人偷懒,轻则打板子,重则开除;但他对士兵也特别好,士兵们吃的饭,他都会亲自检查,确保有肉有菜;士兵受伤了,他会亲自去探望,还会给家属送抚恤金。很快,郑成功就练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被称为“郑家军”。

可就在郑成功摩拳擦掌准备抗清的时候,他爹郑芝龙却掉链子了。公元1646年,清军逼近福州,郑芝龙竟然不顾郑成功和隆武帝的反对,带着自己的主力部队撤回南安,还派人去跟清军谈判投降。隆武帝没办法,只能带着少数随从逃往汀州,结果在路上被清军俘虏,后来壮烈牺牲。

郑成功得知隆武帝遇难的消息,当场就哭晕了过去。醒来后,他穿上丧服,跑到南安的孔庙,对着孔子像发誓:“我朱成功,今生今世,定要抗清复明,为隆武帝报仇!要是违背誓言,天打雷劈!”(《台湾外记》)随后,他率领自己训练的几千士兵,在南澳岛举起了抗清的大旗。

一开始,郑成功的力量很弱小,跟清军比起来,简直就是“小虾米对抗大鲸鱼”。有次他跟清军打仗,因为兵力太少,差点被清军包围,幸亏他的部将甘辉拼死突围,才把他救了出来。但郑成功没气馁,他知道“打不过就跑,跑了再打”的道理,利用自己熟悉闽南沿海地形的优势,跟清军打游击——清军来了,他就躲进海岛;清军走了,他就出来收复失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郑成功还特别会“搞钱搞粮”。他继承了他爹郑芝龙的海上贸易网络,控制了从福建到日本、东南亚的海上航线,向过往的商船收“保护费”(当然,名义上是“抗清军费”),还派人去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很快,他的军队就从几千人发展到了几万人,还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水师,成了南明抗清的主力。

公元1652年,郑成功在江东桥大败清军。当时清军的将领是固山额真金砺,他率领的清军是精锐的八旗兵,装备精良,号称“无敌之师”。金砺根本没把郑成功放在眼里,觉得“一个毛头小子,还想跟我斗”。结果郑成功利用江东桥的地形,设下埋伏,等清军一进入埋伏圈,就下令开火。这场战斗,清军伤亡惨重,金砺差点被俘,只能狼狈地逃回福州。

江东桥之战后,郑成功的名声彻底打响了。不仅南明的官员百姓都把他当成“抗清希望”,连清军都对他头疼不已。顺治皇帝在朝堂上发脾气说:“郑成功这小子,怎么就这么难打?你们谁能把他给朕灭了,朕重重有赏!”(《清世祖实录》)

随着实力越来越强,郑成功不再满足于在福建沿海打游击,他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北伐南京,收复明朝的故都,重建明朝政权。这个想法在当时看来,简直就是“疯狂冒险”——南京是清军在南方的重镇,防守严密,而且从福建到南京,要经过浙江、江苏,一路上都是清军的据点。

但郑成功就是敢想敢干。公元1659年,他联合南明的另一位抗清将领张煌言,率领十七万大军、三千多艘战船,从厦门出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北伐一开始特别顺利,郑成功的军队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上攻克了乐清、台州、镇江等重镇,很快就打到了南京城下。

当时南京的清军守将是两江总督郎廷佐,他见郑成功的军队来势汹汹,吓得差点弃城逃跑。但郎廷佐是个老狐狸,知道硬拼肯定打不过,就想出了一个“缓兵之计”——他派人去跟郑成功谈判,说:“国姓爷,我们愿意投降,但南京是大城市,需要时间准备,请您给我们三十天时间,三十天后我们一定开城投降。”

郑成功一开始还挺警惕,觉得郎廷佐可能在耍花招。但他手下的将领们都劝他:“国姓爷,南京城这么大,硬攻肯定会伤亡惨重,不如就等三十天,反正他们也跑不了。”郑成功一想,觉得有道理,就答应了郎廷佐的请求,下令军队在南京城外驻扎,等待清军投降。

可郑成功没想到,这一等,就等出了大麻烦。郎廷佐根本不是想投降,而是在拖延时间,等待清军的援军。他一边跟郑成功谈判,一边派人快马加鞭去北京求援。顺治皇帝得知南京危急,赶紧派安亲王岳乐率领十万大军,日夜兼程赶来支援。

而郑成功的军队,因为长时间驻扎在城外,军纪开始涣散。有的士兵觉得马上就要攻克南京了,开始放松警惕,喝酒、赌博;有的士兵甚至偷偷去南京城里抢东西。郑成功虽然多次下令整顿军纪,但效果并不好——毕竟军队里大多是农民出身,没见过南京这么繁华的城市,难免会心动。

三十天很快就过去了,郎廷佐不仅没有开城投降,反而率领清军发起了突然进攻。当时郑成功的军队正在准备攻城,根本没料到清军会来偷袭,一下子就乱了阵脚。更糟糕的是,岳乐率领的清军援军也到了,对郑成功的军队形成了夹击之势。

这场战斗打得特别惨烈。郑成功的部将甘辉、张英等战死,军队伤亡惨重,十七万大军最后只剩下几万人。郑成功见大势已去,只能率领残兵败将,撤回福建。北伐南京的壮举,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撤回福建后,郑成功特别沮丧,他坐在厦门的总兵府里,看着窗外的大海,叹了口气说:“都怪我太轻敌了,才让兄弟们白白牺牲。”(《台湾外记》)但他没有放弃抗清的决心,而是开始思考新的出路——既然在大陆很难打败清军,不如去收复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把台湾当成抗清的根据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时叫夷洲)。但在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内乱,占领了台湾的南部地区,在赤嵌城(今台南)建立了据点,还对台湾的老百姓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荷兰人不仅向老百姓征收重税,还强迫老百姓种植鸦片,要是老百姓反抗,就会被处死。

郑成功早就想收复台湾了。他小时候就听父亲郑芝龙说过,台湾是个“宝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地理位置重要,是“抗清的天然堡垒”。北伐失败后,郑成功更加坚定了收复台湾的决心。他说:“台湾是我们中国的土地,荷兰人凭什么占领?我一定要把他们赶出去,让台湾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为了收复台湾,郑成功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先是派人去台湾侦查,摸清了荷兰人的布防——荷兰人在台湾有两支军队,一支驻扎在赤嵌城,一支驻扎在热兰遮城(今安平),还有几艘战船在海上巡逻。郑成功还找到了一个名叫何斌的人,何斌原本是荷兰人的翻译,因为不满荷兰人的统治,偷偷跑回厦门,给郑成功带来了台湾的地图和荷兰人的军事机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率领二万五千大军、三百多艘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横渡海峡的过程并不顺利,船队遇到了台风,有的战船被吹翻,有的士兵掉进海里淹死。但郑成功没有退缩,他亲自站在旗舰的船头,指挥船队前进,还鼓励士兵们说:“兄弟们,再坚持一下,到了台湾,咱们就能打败荷兰人,收复咱们的土地!”

经过几天的航行,郑成功的船队终于到达了台湾的鹿耳门。鹿耳门是台湾的重要港口,荷兰人在这里设置了防线,还沉了很多船,堵塞了航道。但何斌早就告诉郑成功,鹿耳门有一条狭窄的航道,只有在涨潮的时候才能通过,而且荷兰人没有在这里设防。

郑成功抓住涨潮的机会,下令船队从鹿耳门的狭窄航道进入台湾海峡。荷兰人根本没料到郑成功会从这里进来,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郑成功的军队已经在台湾的滩头登陆了。台湾的老百姓见郑成功的军队来了,都高兴得不得了,纷纷拿着食物和水来迎接,还主动给郑成功的军队当向导。

郑成功的军队很快就包围了荷兰人的赤嵌城。赤嵌城的荷兰守将是描难实叮,他见郑成功的军队来势汹汹,赶紧派人去热兰遮城求援。热兰遮城的荷兰守将是揆一,他派了几百名士兵和几艘战船去支援赤嵌城,但都被郑成功的军队打败了——郑成功的水师战斗力很强,荷兰人的战船根本不是对手,几艘荷兰战船被击沉,剩下的只能狼狈地逃回热兰遮城。

描难实叮见援军无望,又被郑成功的军队包围了几个月,粮食和淡水都快用完了,只能向郑成功投降。公元1661年五月,描难实叮打开赤嵌城的城门,向郑成功递交了投降书。郑成功特别高兴,他对描难实叮说:“你们荷兰人占领台湾这么多年,欺负我们的老百姓,现在你们投降了,我可以饶你们一命,但你们必须离开台湾,永远不许再回来!”

收复赤嵌城后,郑成功又率领军队包围了热兰遮城。揆一不愿意投降,还想负隅顽抗。郑成功采取了“长期围困”的策略,一方面派军队包围热兰遮城,不让荷兰人出来;另一方面派人去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他还颁布了《屯垦令》,鼓励士兵和老百姓在台湾定居,发展农业生产。

荷兰人在热兰遮城被包围了八个多月,粮食和淡水都用完了,很多士兵因为饥饿和疾病死去。揆一见大势已去,只能在公元1662年二月,向郑成功递交了投降书。至此,被荷兰人占领了三十八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建立了政权,设置了府县,还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台湾发展的政策——他鼓励老百姓开垦荒地,种植水稻、甘蔗;他还建立了学校,让台湾的老百姓子弟有机会读书;他还废除了荷兰人的苛捐杂税,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很快,台湾就从一个荒凉的岛屿,变成了一个“粮仓”,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就在郑成功致力于建设台湾的时候,坏消息传来了——他的父亲郑芝龙,因为多次劝说他投降清朝,被顺治皇帝下令处死了;他的母亲田川松,在福建南安老家,因为不愿意被清军侮辱,自杀身亡了。

郑成功得知父母的死讯,悲痛欲绝。他本来就因为常年征战,身体不太好,经过这双重打击,病情更加严重了。他经常一个人坐在总兵府里,看着大陆的方向,哭着说:“爹,娘,儿子不孝,没能为你们报仇,没能收复大陆!”(《台湾外记》)

公元1662年五月初八,郑成功在台湾的总兵府里病逝,年仅三十九岁。在他临死前,他还挣扎着站起来,穿上朝服,对着大陆的方向磕了三个头,说:“我朱成功,一生抗清复明,可惜没能完成大业,实在是遗憾!希望后人能继承我的遗志,早日收复大陆,恢复明朝!”说完,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继承了他的位置,继续在台湾推行他的政策,还多次派兵进攻大陆,试图完成他父亲的遗志。虽然郑经最终没能打败清军,但他保住了台湾,让台湾在清朝统一全国之前,一直是抗清的根据地。

公元1683年,清朝的康熙帝派施琅率领水师,进攻台湾。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因为年幼,无力抵抗清军,只能投降清朝。至此,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的版图。康熙帝虽然平定了台湾,但他并没有忘记郑成功的功绩,他说:“郑成功是个忠臣,他虽然抗清,但他收复台湾,有功于国家。”(《清圣祖实录》)后来,康熙帝还下令在台湾建立了“延平郡王祠”,纪念郑成功。

在台湾的延平郡王祠里,常年香火不断,前来祭拜的人络绎不绝。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子孙来感受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郑成功的雕像前宣誓,要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祠堂里的一副对联,精准地概括了郑成功的一生:“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参考《清史稿》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