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40章 岐王李茂贞:曾执金戈护帝銮,凤翔烟雨葬龙颜

曾执金戈护帝銮,敢凭孤镇抗强藩。

紫禁门前兵戈起,谁记?当年博野一营官。

鼎祚倾颓身是客,何择?称孤道寡亦求安。

青史是非谁与判,笑看,凤翔烟雨葬龙颜。

公元880年的长安,堪称晚唐版末日求生现场——黄巢带着起义军一路开挂,把唐僖宗吓得打包行李就往四川跑,长安城里乱成一锅粥。这时候,没人会注意到护驾队伍里一个叫宋文通的年轻人,就像没人会想到,这个河北博野出身的普通士兵,将来能在关中大地当几十年话事人。

宋文通的起步剧本其实很常规:农村青年参军谋出路,靠着体格好、胆子大混上博野军队长,日常工作就是巡逻放哨,属于军队里的基层员工。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龙尾坡一战成了他的职场转折点。当时黄巢麾下大将尚让带着部队杀来,宋军长刀挥舞如闪电,硬是把叛军杀得落荒而逃。《旧五代史》里那句败尚让于龙尾坡,以功迁神策军指挥使,翻译过来就是因业绩突出,破格提拔为中央警卫团干部,这波逆袭堪称晚唐版士兵突击。

真正让宋文通逆天改命的是护驾之功。光启元年(885年),军阀朱玫联合李克用跟宦官田令孜火拼,唐僖宗又开启逃亡模式,从长安一路跑到兴元(今陕西汉中)。宋文通带着部下死死顶住追兵,堪称僖宗的贴身保镖。皇帝感动得不行,直接给了个大礼包:封武定军节度使,赐姓名李茂贞,字正臣。这操作相当于不仅给升了高管,还赐了集团姓氏,瞬间从编外人员核心骨干,宋文通自此正式解锁李茂贞这个伴随一生的。

光启三年(887年),李茂贞迎来职场天花板突破战。护送僖宗回长安途中,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突然叛变,放火烧了行宫,摆明了要皇帝。僖宗急得直跺脚,当即任命李茂贞为陇州招讨使平叛。李昌符大概没把这个新晋高管放眼里,结果被李茂贞一顿胖揍,兵败身亡。《新五代史》记载李昌符反,茂贞击斩之,短短七个字背后,是李茂贞一战定关中的霸气。战后论功行赏,他直接接掌凤翔、陇右节度使,手握凤翔这处关中咽喉,正式从打工仔一方诸侯。这一年,李茂贞刚满31岁,比同时期的朱温、李克用少走了十年弯路。

成为凤翔节度使的李茂贞,立刻展现出超强的经营头脑。凤翔这地方太关键了,离长安就一百多公里,相当于守在皇帝家门口,进可干预朝政,退可据险自守。李茂贞深知地盘是硬道理,刚上任就搞起区域扩张计划,把凤翔打造成了晚唐版独立王国。

大顺二年(891年),机会送上门来:宦官杨复恭得罪唐昭宗,带着养子杨守亮跑到兴元搞叛乱。李茂贞眼睛一亮,这可是吞并山南西道的绝佳借口。他立刻给朝廷上表,申请当山南西道招讨使,嘴上说为陛下除贼,心里早就把那块地盘划进自己版图了。昭宗不傻,知道这是驱虎吞狼,果断拒绝。但李茂贞根本不吃这一套,直接先斩后奏,带着兵就打了过去。

这场仗打得相当漂亮,李茂贞的军队堪称特种部队——常年守边疆的老兵油子,比朝廷新募的市井少年能打十倍。《资治通鉴》里说他连克凤州、洋州、泾原三州,不到半年就拿下兴元,把杨复恭叔侄赶得四处逃窜。打下来之后,李茂贞玩起了管理学套路:把新占领的地盘全派自家子弟镇守,相当于安插亲信高管,然后才慢悠悠上表朝廷要接管权。昭宗没办法,只能任命他为山南西道兼武定节度使,等于默认了这波违规扩张。此时的李茂贞,已经手握十五个州以上的地盘,从关中小诸侯升级为西北一霸。

李茂贞的管理哲学很接地气:对军队搞绩效激励,打胜仗就给赏钱给地盘;对百姓搞轻徭薄赋,毕竟乱世里留住人口就是留住生产力。有史料说他辖境内民赖以安,这在军阀混战的晚唐简直是一股清流。相比之下,朱温在河南搞三光政策,李克用在河东天天打仗,李茂贞这波民心工程确实玩得溜,为他后来能守凤翔几十年打下了基础。

但权力这东西就像毒品,一旦沾上就停不下来。随着地盘扩大,李茂贞的心态开始飘了,对朝廷的态度从变成。昭宗想任命宰相徐彦若当凤翔节度使,把他调走,李茂贞直接上表怼回去:如果我走了,军心不稳出乱子,陛下您还能去哪避难?这话翻译过来就是离了我你玩不转,把昭宗气得直拍桌子。君臣之间的矛盾,就此埋下导火索。

唐昭宗李晔堪称晚唐最憋屈皇帝,空有重振朝纲的野心,手里却没半点实权。面对李茂贞的职场霸凌,他终于忍不住要一把,结果把自己坑得更惨。

景福二年(893年),昭宗召来宰相杜让能开会,拍着桌子说:朕不能坐受凌辱!非要派兵讨伐李茂贞。杜让能赶紧劝阻:凤翔离长安太近,李茂贞的兵比咱们能打,这仗打不得啊!但昭宗铁了心要找回面子,硬是凑了三万禁军,让覃王李嗣周当主帅。这波操作简直是送人头——禁军全是新招的街溜子,连兵器都拿不稳,而李茂贞联合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凑了六万身经百战的边防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战斗结果毫无悬念,禁军一触即溃,李茂贞的军队直接杀到长安城外,上演了晚唐版兵临城下。李茂贞放出话来:这事儿不怪我,都是杜让能挑唆的,杀了他我就撤兵。昭宗这下慌了,只能牺牲宰相保自己,赐死杜让能等人。《新五代史》记载茂贞逼帝杀宰相杜让能,这一笔直接把李茂贞的忠臣人设撕得粉碎。经此一役,李茂贞彻底摸清了朝廷的底细:原来皇帝就是个软柿子,想捏就捏。

乾宁二年(895年),李茂贞又搞了波大动作。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去世,两个儿子争家产,李茂贞支持王珙,结果昭宗把职位给了李克用的女婿王珂。李茂贞气得跳脚,联合王行瑜、韩建两个刺头军阀,带着三镇兵马再次杀进长安,这次更过分,直接想废了昭宗,改立吉王李保。昭宗吓得从长安逃到南山,差点没饿死在山里。

关键时刻,李克用来了。李克用早就看李茂贞不顺眼,带着河东兵一路杀过来,先灭了王行瑜。李茂贞瞬间怂了,赶紧杀了自己的养子李继鹏当替罪羊,向昭宗谢罪。李克用本来想一鼓作气灭了李茂贞,结果朝廷大臣劝昭宗:杀了李茂贞,李克用更没人能治了,不如留着互相牵制。昭宗一想有道理,就放过了李茂贞。这波极限逃生让李茂贞捡回一条命,但也让他明白:跟李克用、朱温比,自己还是差点意思。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此一战,他反倒捡了河西不少州县,实力没降反升。

此时的李茂贞,已经从护驾忠臣彻底变成跋扈军阀。《旧五代史》评价他凌弱王室,颇有问鼎之志,说白了就是欺负皇帝,想当老大。但他的野心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真正的终极BOSS朱温,已经把目光投向了长安。

天复元年(901年),李茂贞晋爵岐王,达到了人生巅峰。但这时候的晚唐,已经变成了三国杀局面:河南的朱温是氪金大佬,地盘最大兵最强;河东的李克用是老牌玩家,战斗力爆表;李茂贞则是中路霸主,守着关中关键位置。三个人互相打,谁也吃不掉谁。

李茂贞的生存策略很明确:抱紧皇帝大腿,以唐朝忠臣自居,跟朱温对抗。这年十月,宦官韩全诲把昭宗劫持到凤翔,投靠李茂贞。李茂贞高兴坏了,这不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吗?赶紧把昭宗安置在凤翔行宫,好吃好喝伺候着,然后以皇帝名义发号施令。但他没想到,这波操作直接把仇恨值拉满,朱温带着大军就打过来了,把凤翔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场凤翔之围,堪称李茂贞的至暗时刻。朱温的军队是攻城专业户,天天在城外挖壕沟、架云梯,李茂贞只能闭城死守。更惨的是,凤翔被围了一年多,城里的粮草早就吃光了。《资治通鉴》里记载城中食尽,冻馁死者不可胜计,连昭宗都只能吃粥,宫女太监饿死一大堆。李茂贞的军队更惨,卖人于市,人直数百钱,简直是人间地狱。

雪上加霜的是,蜀地的王建趁火打劫,派兵攻占了李茂贞的山南西道。王建这波操作太损了,本来还跟李茂贞称兄道弟,结果趁人家被围,直接抢地盘。李茂贞气得跳脚,但也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西部门户丢了。

到了天复二年(902年)冬天,李茂贞实在撑不下去了,只能跟朱温议和,把昭宗交了出去。这波丢车保帅虽然保住了凤翔,但李茂贞的实力大损,从此退出了争霸赛,只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朱温带着昭宗回长安后,没多久就杀了昭宗,立了个傀儡皇帝,晚唐的已经快到结局了。

李茂贞经此一役,算是彻底想明白了:争霸天下不适合自己,能保住凤翔就不错了。他开始收缩战线,把精力放在内部建设上,重修法门寺就是这时候搞的形象工程。据《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记载,李茂贞前后花了二十多年,修了四百多间房舍,还铸铜炉、修佛塔,说白了就是想靠给自己积点德,也给老百姓找点精神寄托。这波操作倒是挺成功,法门寺后来能成为名寺,李茂贞功不可没。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终于忍不住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消息传到凤翔,李茂贞气得拍桌子,但也只能骂两句乱臣贼子,不敢真刀真枪跟朱温干。当时全国也就四个地方不服朱温:河东的李克用、凤翔的李茂贞、淮南的杨行密、西川的王建。王建干脆在成都称帝,建立前蜀,还劝李茂贞也称帝。

李茂贞心里痒痒的,但理智告诉他不行。自己就剩那么点地盘,称帝就是拉仇恨,朱温肯定第一个打他。于是他搞了个折中方案:不当皇帝,但享受皇帝待遇。他把凤翔王府扩建得跟皇宫一样,设置文武百官,妻子称皇后,部下上书叫,出入用天子仪仗。说白了就是过把皇帝瘾,但不捅破那层窗户纸,堪称晚唐版精致利己主义者。

虽然当不成真皇帝,但李茂贞把凤翔治理得还算不错。他搞精细化管理,减少赋税,鼓励农桑,还建了凤翔府学,培养人才。乱世里的凤翔居然有点世外桃源的意思,周边逃难的人都往这跑。有史料说他治岐垂四十年,境内稍安,这评价在军阀里算是相当高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过好日子没过多久,麻烦又找上门了。贞明元年(915年),李茂贞的养子李继徽的假子李保衡投降后梁,把邠宁给丢了。紧接着,王建又派兵打过来,抢走了秦州、阶州等几个地方。更倒霉的是,彰义节度使刘知俊打了败仗,居然投靠了王建。这波连环打击下来,李茂贞的地盘只剩凤翔、泾原两镇七个州,从西北一霸变成了关中小地主。

李茂贞倒是看得开,地盘丢了就丢了,只要凤翔还在就行。他每天在王府里礼佛听经,跟高僧聊天,活得像个退休老干部。不过他也没完全闲着,经常跟部下开会分析局势,说白了就是苟着等机会。这一等,就等到了后唐灭梁。

龙德三年(923年),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灭了后梁,建立后唐,定都洛阳。消息传到凤翔,李茂贞的心情很复杂:高兴的是朱温这个老对手终于没了,担心的是李存勖比朱温更能打,自己能不能保住凤翔还是个问题。

李茂贞先试探了一下,派人给李存勖送信,以的身份祝贺他灭梁。李存勖刚登基,不想树敌,就客气地回了信,没提投降的事。但李茂贞心里没底,又派儿子李继曮去洛阳进贡,实地考察后唐的实力。李继曮回来后,跟李茂贞说:后唐的军队太厉害了,咱们根本打不过。

李茂贞彻底死心了,决定主动投降保平安。他再次上表,请求去掉封号,当个普通藩臣。李存勖倒是挺给面子,下诏说:岐王是唐朝旧臣,不用去掉封号,就当秦王吧。这波操作给足了李茂贞面子,既收编了凤翔,又没动用一兵一卒。

其实李茂贞的选择很明智,晚唐的军阀里,能善终的没几个,朱温被儿子杀了,王建病死但儿子丢了江山,李克用壮志未酬早逝,只有李茂贞靠着审时度势,保住了自己和家族。这背后是他的生存智慧:该硬的时候硬,该怂的时候怂,从不跟大势对着干。

同光二年(924年)四月十一日,李茂贞在凤翔王府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谥号。这个谥号挺有意思,指他早年护驾有功,指他晚年俯首称臣,算是对他一生的概括。他的儿子李从曮袭爵,继续当凤翔节度使,李家在凤翔的影响力又延续了几十年。

李茂贞死后葬在宝鸡的大唐秦王陵,如今还保存完好。陵墓里的壁画和陪葬品,见证了这位末代岐王的辉煌与落寞。

李茂贞的一生,堪称晚唐乱世的。从一个草根士兵到一方诸侯,他的职场逆袭足够传奇;从护驾忠臣到跋扈军阀,他的人设反转足够唏嘘;从割据称王到俯首称臣,他的生存智慧足够现实。

后世对他的评价很分裂,有人骂他凌辱天子,实为奸臣,比如《新五代史》就说他劫迁车驾,贼害大臣;也有人夸他保境安民,颇有政绩,认为他在乱世里给了百姓一片安身之地。其实这两种评价都对,因为乱世里的人物本就没有绝对的黑白。

如果用现代的眼光看,李茂贞绝对是个优秀的区域管理者:他懂激励(军功赏罚分明),懂民心(轻徭薄赋),懂战略(审时度势苟着发育),但他不是个合格的天下霸主,缺少朱温的狠辣和李克用的雄心。他的最高追求从来不是统一天下,而是保住自己的凤翔地盘,这种小富即安的心态,注定了他只能是个割据诸侯,而不是开国皇帝。

如今的凤翔,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兵戈之声,但大唐秦王陵的残碑断碣,还在诉说着这位末代岐王的故事。正如他开篇那首词里写的,青史是非谁与判,或许乱世枭雄的功过,本就该留给时间去评说。

参考《新五代史》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