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29章 公孙瓒:白马银枪震胡羌,空留堡垒映残阳!

曾率白马破敌,威震幽冀边疆。

筑垒屯粮图霸业,却陷骄狂意气扬。

易京终覆亡。

本是英雄好料,奈何短视偏刚。

错斩贤才失众望,困守孤城泪两行。

功过任评章。

东汉末年,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有个叫公孙瓒的少年,家里不算大富大贵,但也是当地的望族。不过公孙瓒命不太好,因为母亲出身低微,他年轻时只能在郡里当个体制内小吏——类似现在的基层公务员,干着收发文件、跑腿打杂的活儿。

要是换作别人,可能就安安稳稳混日子了,可公孙瓒不是一般人。这哥们长得帅,声音洪亮,脑子还特别灵光,跟郡守聊天时,总能说到点子上,把郡守哄得特别开心。郡守一高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还推荐他去跟当时的大儒卢植学习——卢植可是刘备、公孙瓒的老师,东汉末年的学术大牛。公孙瓒这波职场逆袭 抱得美人归 名校深造的操作,直接从基层小吏跃升到了士族预备役,搁现在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模板。

学业结束后,公孙瓒回到辽西,正式开启了军旅生涯。当时的辽西边境,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经常来骚扰,朝廷急需能打仗的将领。公孙瓒天生就是块打仗的料,第一次跟鲜卑人交手,就展现出了狠辣的风格——他带着几十名骑兵巡逻,遇到几百名鲜卑骑兵,手下人都吓得想跑,公孙瓒却拔出刀大喊:大丈夫当为国捐躯,怎么能当逃兵!然后带着人冲上去,杀了几十名鲜卑人,自己也受了重伤。

这一战让公孙瓒名声大噪,朝廷提拔他为辽东属国长史。此后,公孙瓒每次跟少数民族打仗,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冲在最前面,还专门挑选了几千名精锐骑兵,让他们都骑着白马,号称白马义从。这支白马义从战斗力爆表,鲜卑人只要看到白马,就吓得扭头就跑,还互相告诫:当避白马长史!(《后汉书·公孙瓒传》)意思是遇到骑白马的公孙瓒,赶紧跑,别硬碰硬。

靠着白马义从和自己的狠劲,公孙瓒在边疆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官职也一路飙升,从涿县县令升到骑都尉,再到中郎将,封都亭侯。到了黄巾起义的时候,公孙瓒又率军镇压黄巾军,在青州、徐州一带大败黄巾军,斩杀几万人,缴获的粮草、武器堆成了山。此时的公孙瓒,已经成了东汉末年数一数二的边疆猛将,手里有兵有粮有地盘,距离诸侯霸主只有一步之遥。

公孙瓒能快速崛起,除了自己能打,还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袁绍。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名声大、人脉广,公孙瓒一开始跟袁绍合作,想借助袁绍的名声扩张势力,袁绍也想借助公孙瓒的兵力对抗其他诸侯,两人一度是黄金搭档。

可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公元191年,冀州牧韩馥被袁绍逼得退位,袁绍成了冀州牧,掌控了冀州的富庶地盘。公孙瓒觉得自己帮了袁绍不少忙,袁绍应该分点地盘给他,可袁绍根本没把公孙瓒放在眼里,不仅不分地盘,还暗中收买公孙瓒的部下。公孙瓒气得不行,觉得袁绍就是个白眼狼,两人彻底翻脸,从盟友变成了死敌。

公孙瓒率先动手,派弟弟公孙越率军去攻打袁绍的部下,结果公孙越中箭身亡。公孙瓒借着为弟报仇的名义,率领大军攻打袁绍,双方在界桥(今河北威县东)展开了一场巅峰对决。

当时公孙瓒有三万大军,还有白马义从这样的精锐骑兵,而袁绍只有两万多人,骑兵也远不如公孙瓒。公孙瓒觉得自己稳赢,亲自率领白马义从冲锋,想一举击溃袁绍的军队。可他没想到,袁绍手下有个叫麴义的将领,特别擅长对付骑兵——麴义率领八百名精锐步兵,拿着盾牌和长矛,趴在地上假装投降,等白马义从冲过来时,突然站起来,用长矛刺马,白马义从瞬间乱作一团。

袁绍趁机率军冲锋,公孙瓒的军队大败,白马义从几乎全军覆没,公孙瓒只能带着残兵逃跑。界桥之战,不仅让公孙瓒损失了最精锐的部队,还让他的威望一落千丈——以前是白马一出,谁与争锋,现在成了界桥一败,人人敢欺。《后汉书·公孙瓒传》里记载: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段记载,把公孙瓒从嚣张到溃败的过程写得明明白白。

界桥之战后,公孙瓒和袁绍又打了好几年,互有胜负,但公孙瓒的实力越来越弱——他不仅失去了白马义从,还因为脾气暴躁,杀了很多有能力的部下和当地豪强,导致人心涣散。而袁绍则趁机拉拢人才,扩张势力,渐渐占据了上风。

公孙瓒的失败,除了界桥之战的损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杀了刘虞。刘虞是谁?他是东汉的宗室,时任幽州牧,不仅名声好,还特别会治理地方,在幽州的老百姓和少数民族中威望极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开始,公孙瓒和刘虞还能和平相处:刘虞负责治理地方,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公孙瓒负责率军打仗,抵御少数民族。两人分工明确,幽州被治理得井井有条,老百姓安居乐业。可随着公孙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开始不服从刘虞的管辖,还经常纵容士兵抢劫百姓,跟刘虞的矛盾越来越深。

刘虞觉得公孙瓒残暴嗜杀,迟早会给幽州带来灾难,就想削弱公孙瓒的兵权。公孙瓒得知后,不仅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甚至率军攻打刘虞的部下。公元193年,刘虞忍无可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公孙瓒。

刘虞虽然有十万大军,但大多是没经过训练的百姓,战斗力很弱,而且刘虞心地善良,下令士兵不准伤害百姓,不准烧毁民房。公孙瓒则不一样,他趁着夜色,率领精锐部队偷袭刘虞的军营,还故意烧毁民房,制造混乱。刘虞的军队本来就没什么战斗力,一看到火起,立刻四散逃跑,刘虞只能带着家人逃跑,最后被公孙瓒抓住。

公孙瓒抓住刘虞后,怕朝廷怪罪,就诬陷刘虞谋反,然后在蓟城(今北京)的闹市中,把刘虞和他的家人全部杀死。杀刘虞的时候,公孙瓒还玩了个阴招——他让士兵把刘虞绑在柱子上,说:如果刘虞是忠臣,老天就会下雨救他。结果当时天气晴朗,根本没下雨,公孙瓒就以此为借口,杀了刘虞(《后汉书·刘虞传》)。

杀刘虞,是公孙瓒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刘虞在幽州威望极高,老百姓都很爱戴他,公孙瓒杀了刘虞,就等于失去了幽州的民心。很多原本支持公孙瓒的部下和豪强,纷纷背叛他,投靠袁绍或其他诸侯;少数民族也不再跟公孙瓒合作,反而出兵帮助袁绍攻打公孙瓒。公孙瓒从一个掌控幽州、冀州部分地盘的霸主,变成了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失去民心和大部分地盘后,公孙瓒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变得更加多疑和胆怯。他觉得自己打不过袁绍,就想找个地方躲起来,于是选中了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开始了大规模的筑垒工程。

公孙瓒在易京修建了几十座高楼,每座高楼都有十几丈高,用石头和泥土砌成,楼与楼之间用地道连接。他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和金银财宝都放在最中间的高楼里,还在高楼周围挖了很深的壕沟,灌满水,防止敌人进攻。为了防止别人背叛自己,公孙瓒还规定:除了他的亲信,任何人都不能靠近中间的高楼,连他的部下想见他,都得通过地道传递消息。

公孙瓒的这套筑垒战术,看起来很安全,实际上就是鸵鸟战术——遇到危险就把头埋进沙子里,以为这样就能躲过敌人。他还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守着易京,袁绍就攻不进来,等袁绍的粮草耗尽,自然会退兵。可他没想到,袁绍是个有耐心的人,不仅没有退兵,反而率军把易京团团围住,开始了长达几年的围攻。

在围困期间,公孙瓒也曾想过突围,还派人去联系黑山军(一支农民起义军),想跟黑山军联手对抗袁绍。可公孙瓒的使者被袁绍抓住,袁绍故意把使者的信交给公孙瓒,信里说黑山军会在某个时间进攻袁绍的后方,让公孙瓒率军接应。公孙瓒信以为真,按时率军出城接应,结果中了袁绍的埋伏,损失惨重,只能退回易京,再也不敢出城。

此时的公孙瓒,已经成了困在孤城里的笼中鸟——外面被袁绍的大军包围,里面没有援军,粮草也越来越少,士兵们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很多士兵开始偷偷逃跑,甚至有人背叛公孙瓒,给袁绍打开城门。公孙瓒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易京堡垒,心里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快要到了。

公元199年,袁绍觉得时机成熟,决定对易京发起总攻。他派人挖地道,一直挖到公孙瓒中间高楼的下面,然后用木头支撑地道,再放火烧毁木头,地道塌陷,高楼也跟着倒塌。公孙瓒的易京堡垒,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看着倒塌的高楼,公孙瓒知道自己再也逃不掉了。他不想被袁绍活捉,受辱而死,就决定先杀了自己的家人,然后自杀。他把妻子、儿女叫到身边,哭着说:我这辈子征战沙场,没想到最后会落得这样的下场。我不想让你们被袁绍俘虏,受他们的欺负,就让我们一家人一起上路吧。说完,公孙瓒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然后放火焚烧宫殿,自己也跳进火里自杀了。

袁绍的士兵冲进易京后,找到了公孙瓒的尸体,把他的头颅砍下来,送到了许昌(东汉都城),向汉献帝邀功。公孙瓒的部下,要么战死,要么投降,曾经威震边疆的白马义从统帅,就这样落得个身死族灭的悲惨结局。

《后汉书·公孙瓒传》里记载了公孙瓒自杀前的情景:瓒自知必败,尽杀其妻子,乃自杀。绍兵遂入,尽诛其族党。短短几句话,却充满了悲凉——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猛将,最后只能用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实在让人唏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评价公孙瓒: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多被其害。意思是公孙瓒依仗自己的才能和兵力,不体恤百姓,只记别人的过错,不记别人的好处,一点小事就报复别人,州里的好人大多被他害死。这个评价很客观,既指出了公孙瓒的才能,也批判了他的残暴和短视。

公孙瓒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启示,这些启示直到现在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第一,性格决定命运。公孙瓒的暴躁、猜忌、短视,注定了他的失败。他因为暴躁杀了刘虞,失去了民心;因为猜忌失去了赵云这样的人才;因为短视选择筑垒避敌,错失了翻盘的机会。这告诉我们,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听别人的意见,不能因为自己的性格缺陷,影响自己的人生。

第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公孙瓒一开始能在幽州立足,靠的是抵御少数民族、保护百姓的功绩,可他后来杀刘虞、纵容士兵抢劫百姓,失去了民心,最后众叛亲离,只能困守易京。这告诉我们,不管是古代的诸侯,还是现代的领导者,都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得到民心,才能长久地立足。

第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公孙瓒因为猜忌,不敢重用有能力的人,反而重用一些只会打仗的莽夫,导致自己身边没有能帮他出谋划策的人。而袁绍则不一样,他虽然也有缺点,但很会拉拢人才,重用麴义、田丰等有能力的人,最后打败了公孙瓒。这告诉我们,在团队中,要信任自己的下属,给他们发挥才能的机会,不能因为猜忌而错失人才。

第四,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反思。界桥之战失败后,公孙瓒没有反思自己的战术失误,反而选择逃避,筑垒避敌,最后只能走向灭亡。这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失败,遇到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避免再次犯错,走向成功。

公孙瓒死后,他的故事渐渐被人遗忘,只有白马义从的威名,还偶尔出现在史书和小说中。他的一生,就像一场短暂而激烈的烟火,曾经光芒万丈,最后却归于公孙瓒传:从白马义从统帅到易京孤魂,把一手好牌打烂的汉末暴躁老哥沉寂。或许他到死都没明白,自己明明凭本事打出了一片天,为何最后会落得如此下场——他只看到了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却没看懂人心向背的重要;只迷信武力的强大,却忽略了谋略与仁德的力量。

参考《后汉书》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