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27章 袁绍:四世三公讨董起,官渡一败尽烟消!

四世三公名望高,少年英气震中朝。

讨董盟起称盟主,据冀吞幽势若潮。

谋不断,祸先招,官渡一败尽烟消。

可怜河北千军锐,付与秋风作寂寥。

东汉末年,汝南袁氏是响当当的red N代——从袁绍的曾祖父袁安开始,袁家连续四代人都做到了(东汉最高官职,太尉、司徒、司空的统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四代都当过大领导,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绍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妥妥的官N代,含着金汤匙长大。

不过袁绍的童年有点小插曲:他是父亲袁逢的庶子(小妾生的),一开始过继给了早死的叔叔袁成。在讲究嫡庶有别的古代,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可架不住袁家势力大,再加上袁绍长得帅、会来事,从小就被当成家族继承人培养。《后汉书·袁绍传》里说他姿貌威容,爱士养名。宾客辐凑,莫不争赴其庭,意思是袁绍长得英俊威严,还喜欢招揽人才、树立名声,各地的人才都争先恐后地去投奔他,放到现在就是顶流网红级别的人气。

年轻时候的袁绍,那可是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他二十岁就当了濮阳县令,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口碑特别好;后来因为母亲去世,他辞官回家守孝,一守就是六年——这在当时是的表现,让他的名声更响了。守孝结束后,袁绍本来可以回朝廷当官,可那会儿正是宦官专权的黑暗时期,他看不上那些宦官的所作所为,干脆拒绝当官,躲在家里招揽天下名士。

当时的宦官头子张让、赵忠等人,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还迫害正直的官员和名士,史称党锢之祸。袁绍虽然没当官,却暗中给那些被迫害的名士提供帮助,比如偷偷给他们送钱送粮,帮他们躲避宦官的追捕。久而久之,袁绍就成了反宦官阵营的精神领袖,天下的名士都把他当成,觉得他能带领大家推翻宦官的统治。

不过袁绍也不是傻子,他知道宦官背后有皇帝撑腰,硬碰硬肯定不行。他一边暗中积蓄力量,一边等待时机。直到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大将军何进(汉少帝的舅舅)想趁机消灭宦官,派人邀请袁绍和他的弟弟袁术来洛阳帮忙——袁绍等待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袁绍接到何进的邀请后,立刻动身前往洛阳。他一到洛阳,就给何进出了个主意:将军,宦官专权这么多年,早就天怒人怨了,咱们不如趁机把他们全杀了,永绝后患!何进觉得袁绍说得有道理,可他的妹妹何太后(汉少帝的母亲)不同意——何太后当年能当上皇后,多亏了宦官的帮忙,她不想忘恩负义。

何进犹豫不决,袁绍又给他出了个馊主意将军要是怕太后反对,不如召外地的军阀进京,用武力逼迫太后同意杀宦官!何进觉得这个主意好,就下令让董卓、丁原等军阀率军进京。袁绍的这个主意,简直是引狼入室——他只想到了用军阀逼迫太后,却没料到董卓是个野心家,进京后会把洛阳搞得天翻地覆。

果然,董卓还没到洛阳,何进就被宦官杀了。袁绍和袁术一看何进死了,立刻率军冲进皇宫,把宫里的宦官杀了个精光,连那些没长胡子的官员都被当成宦官杀了,《后汉书·袁绍传》里记载:绍遂闭北宫门,勒兵捕诸宦者,无少长皆杀之,凡二千余人——一口气杀了两千多人,可见当时的混乱程度。

就在袁绍忙着杀宦官的时候,董卓率领大军进了洛阳。董卓一看洛阳群龙无首,就想趁机掌控朝政。他先是废掉了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汉献帝),然后自封为相国,独揽大权,还纵容士兵在洛阳城里烧杀抢掠,老百姓苦不堪言。袁绍看不惯董卓的所作所为,当面跟董卓吵了起来。

董卓生气地说:天下的事,难道不是我说了算吗?你敢反对我?袁绍毫不示弱,说:天下的英雄好汉,难道就你一个人吗?说完,袁绍拔出剑,横着向董卓作了个揖,转身就离开了洛阳。董卓想杀袁绍,可又怕袁绍的家族势力大,杀了他会引起天下人的反对,只能眼睁睁看着袁绍逃走。

袁绍逃出洛阳后,跑到了冀州(今河北一带)。他利用自己四世三公的家族名望和反董卓先锋的身份,号召天下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各地的诸侯早就看不惯董卓了,纷纷响应袁绍的号召,组成了关东联军,推举袁绍为。袁绍一下子从一个逃亡的官员,变成了统领几十万大军的联军盟主,达到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峰。

关东联军虽然声势浩大,可诸侯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不想真的跟董卓拼命,只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所以联军成立后,除了曹操、孙坚等人主动率军攻打董卓,其他人都按兵不动,天天在军营里喝酒吃肉,等着坐收渔翁之利。袁绍作为盟主,虽然想带领大家讨伐董卓,可也管不了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最后关东联军只能不了了之。

联军解散后,袁绍开始为自己谋划未来。他知道要想在乱世中立足,必须有自己的地盘。当时的冀州牧韩馥是袁绍的老熟人,而且性格懦弱,袁绍就想夺取冀州。他先是派人说服韩馥,让韩馥把冀州让给自己,韩馥一开始不同意,可后来被袁绍的势力吓得没办法,只能把冀州牧的位置让给了袁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袁绍接管冀州后,立刻开始扩张势力。他任命田丰、沮授、审配等人为谋士,招募了大量的人才;又任命颜良、文丑为大将,训练军队,增强实力。当时冀州一带还有很多割据势力,比如公孙瓒、张燕等人,袁绍花了几年时间,先后打败了这些势力,占据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山东、山西、辽宁等省份),成为了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被称为河北霸主。

袁绍占据河北后,实力达到了顶峰——他有几十万大军,手下有田丰、沮授这样的顶级谋士,有颜良、文丑这样的猛将,还有广袤的土地和充足的粮食,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袁绍会是最后统一天下的人,就连曹操都得对他客客气气的。

不过袁绍也有自己的烦恼:他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这三个儿子都想继承他的家业,互相明争暗斗。袁绍的谋士们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袁谭,一派支持袁尚,内部矛盾越来越深。沮授等人多次劝袁绍早点确定继承人,解决内部矛盾,可袁绍优柔寡断,一直没下定决心,这也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公元200年,袁绍觉得自己的实力足够强大了,就决定率军攻打曹操,夺取中原地区。当时曹操占据了兖州、豫州等地,实力比袁绍弱很多,很多人都觉得曹操肯定会输。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劝他:曹操虽然实力弱,但他很会打仗,而且手下的军队纪律严明,咱们不能轻敌。不如先坚守不出,跟曹操打持久战,慢慢消耗他的实力,等他粮草耗尽了,再趁机攻打他。

可袁绍觉得田丰的主意太保守,他觉得自己人多势众,只要一鼓作气,就能打败曹操。他不仅拒绝了田丰的建议,还因为田丰多次劝他,把田丰关进了监狱。然后,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曹操的根据地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进发,官渡之战正式爆发。

一开始,袁绍的军队占据了优势。他派颜良率军攻打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曹操亲自率军去救白马。曹操知道颜良勇猛,就采用了谋士荀攸的计策,假装要攻打袁绍的后方,引诱颜良分兵,然后派关羽率军突袭颜良的军队。关羽在万军之中斩杀了颜良,袁军大乱,曹操趁机率军打败了袁军,解了白马之围。

袁绍听说颜良被杀,气得火冒三丈,又派文丑率军去追击曹操。曹操知道文丑也是一员猛将,就故意把粮草和武器丢在路边,引诱袁军抢夺。袁军士兵看到粮草和武器,都争先恐后地去抢,乱作一团。曹操趁机率军发起进攻,杀了文丑,又一次打败了袁军。

连续损失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军的士气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可袁绍依然没有醒悟,他还是觉得自己人多势众,能打败曹操。他率军继续向官渡推进,跟曹操的军队对峙了几个月。曹操的军队粮草越来越少,士兵们也很疲惫,很多人都想投降袁绍,曹操甚至都想放弃官渡,退回许昌。

就在曹操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因为跟袁绍闹矛盾,背叛了袁绍,投靠了曹操。许攸给曹操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袁绍的粮草都囤积在乌巢(今河南封丘西),而且防守很薄弱,只要派人去烧掉袁绍的粮草,袁军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一听,大喜过望,立刻亲自率领五千精兵,冒充袁军,连夜赶往乌巢。曹操的军队到达乌巢后,立刻放火烧粮,袁军的粮草瞬间变成了火海。袁绍听说乌巢被烧,不仅没有派大军去救乌巢,反而觉得这是攻打曹操大营的好机会,他派张合、高览率军去攻打曹操的大营,结果被曹操的守军打得大败。

张合、高览一看袁绍大势已去,就率军投降了曹操。袁军听说粮草被烧,又失去了张合、高览两员大将,顿时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逃跑。曹操趁机率军发起总攻,袁军大败,十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袁绍带着残余的士兵逃回了河北。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胜利、袁绍的失败而告终。

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的实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手下的很多谋士和将领都投降了曹操,各地的割据势力也趁机反叛,袁绍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更让袁绍伤心的是,他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不仅没有团结一致,反而因为争夺继承权,互相攻打起来,把河北搞得鸡犬不宁。

袁绍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河北霸业渐渐崩塌,又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心里又气又急,很快就病倒了。公元202年,袁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病逝,享年四十六岁。袁绍死后,他的三个儿子继续互相攻打,曹操趁机率军北上,先后打败了袁谭、袁熙、袁尚,夺取了河北四州,彻底消灭了袁家的势力。

袁绍的一生,堪称一手好牌打稀烂的典范。他出身顶级豪门,有四世三公的家族名望,有几十万大军,有顶级的谋士和猛将,本来有机会统一天下,可最后却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导致了官渡之战的失败,最后落得个兵败病逝、家业覆灭的下场,实在让人惋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后汉书·袁绍传》里评价袁绍:袁绍初以豪侠得众,遂怀雄霸之图,天下胜兵举旗者,莫不假以为名。及临场决敌,则悍夫争命;深筹高议,则智士倾心。然矫情任算,不由雅度,内怀贰志,外示相从,故不能遂兼天下也。这段话很客观——既承认了袁绍早期的威望和能力,也指出了他的缺点,解释了他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对于袁绍,历史上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他是,手握一手好牌,却因为自己的无能,最后打输了官渡之战,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也有人说他是悲情英雄,他虽然失败了,但他在汉末乱世中,凭借自己的家族名望和能力,建立了强大的河北霸业,也曾为了反抗董卓的暴政,做出过贡献,只是因为运气不好和一些失误,才导致了失败。

袁绍的失败,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他自己的缺点,导致了官渡之战的失败;客观原因是曹操确实很有能力,曹操的谋士和将领也很厉害,而且曹操能团结内部,不像袁绍那样内部矛盾重重。所以,袁绍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说他是。

袁绍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教训,这些教训直到现在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第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袁绍手下有田丰、沮授这样的顶级谋士,他们多次给袁绍提出过正确的建议,可袁绍却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不听他们的建议,最后导致了失败。这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那些有经验、有才华的人的意见,不能一意孤行。

第二,团结就是力量。袁绍的内部矛盾很严重,他的三个儿子互相攻打,谋士们也分成了两派,不能团结一致。而曹操的内部则很团结,谋士和将领们都能齐心协力,为曹操出谋划策。这告诉我们,不管是一个家庭、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团队,团结都很重要,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第三,不要轻视对手。袁绍因为自己实力强大,就轻视曹操,觉得自己能轻松打败曹操,结果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得大败。这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对手,不管对手的实力有多弱,都要认真对待,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很可能会因为轻视对手而失败。

第四,要学会果断决策。袁绍在很多事情上都优柔寡断,比如在是否发动官渡之战、是否确定继承人等问题上,总是犹豫不决,错过了很多好机会。比如,在官渡之战前,田丰劝他打持久战,他却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选择了贸然进攻;在确定继承人的问题上,他因为偏爱小儿子袁尚,又不想得罪大儿子袁谭,一直没下定决心,导致儿子们互相残杀。这告诉我们,在面对重要选择时,要学会果断决策,不能拖拖拉拉,否则很可能会因为犹豫而错失良机,甚至引发更大的问题。

第五,要懂得管理团队。袁绍虽然招揽了很多人才,却不懂得如何管理他们。他手下的谋士们因为支持不同的继承人,互相排挤、互相拆台;将领们也因为袁绍的偏心,心生不满。而曹操则懂得如何管理人才,他能根据谋士和将领的特长,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还能平衡各方利益,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他效力。这告诉我们,不管是管理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团队,都要懂得如何识人、用人、留人,要能平衡各方利益,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否则再优秀的人才也发挥不出作用。

袁绍死后,他的故事并没有被遗忘。在民间,人们会用他的例子告诫后人:不要学袁绍,一手好牌打稀烂;在史书里,他被写成一个有野心却无能力的军阀,但也承认他在汉末乱世中曾经的辉煌。

一千多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没人能否认,他是那个动荡时代里,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参考《三国志》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