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0章 齐宣王:问政孔孟儒法道,西摧强魏扬威名!

稷下学宫客似云,滥竽充数也容身。

问政孟子空嗟叹,见颜斶始悟贵民。

西摧强魏扬威名,北救燕邦显义仁。

一生功过谁评说?留与青史笑或颦。

齐宣王田辟疆,这名字听着就挺有气势,跟他那一辈子跟魏国死磕的老爹齐威王比,开局可算有点惊险刺激。

齐威王晚年,齐国宗室跟菜市场抢摊位似的,都盯着那把龙椅。按说田辟疆是嫡子,继位本该顺理成章,可架不住他那几个兄弟跟打了鸡血似的,天天在老爹面前表现。有回齐威王生病,老三田婴愣是抱着药罐子在床边守了三天三夜,差点把自己熬成药渣,那演技,放现在高低得拿个影帝。

田辟疆呢?他没跟着凑这热闹,天天要么去稷下学宫跟老头们唠嗑,要么带着人在临淄城外打猎,活脱脱一个佛系皇子。有人劝他:公子,再不上点心,龙椅就成别人的了!他倒好,摆摆手说:该是我的跑不了,不是我的抢不来,急啥?

没想到这招以静制动还真管用。齐威王看着几个儿子为了皇位快打起来了,反而觉得田辟疆沉稳。临死前,老爷子拉着田辟疆的手说:齐国这摊子交给你,别学你那几个兄弟,眼睛就盯着眼前这点东西。公元前320年,齐威王驾崩,田辟疆顺利继位,成了齐宣王。

刚坐上龙椅那会儿,满朝文武都在嘀咕:这新老板看着不像能打架的,怕是镇不住场子。毕竟当时的战国江湖,秦国正忙着扫黑除恶(扩张领土),魏国虽然刚被齐威王揍过,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更是仗着人多势众,天天在南边耀武扬威。齐宣王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自己得干点实事,不然这的头衔,可能还没捂热就得易主。

齐宣王干的第一件漂亮事,就是把稷下学宫打造成了战国版双一流大学。

这稷下学宫是他爷爷齐桓公田午创办的,相当于齐国的人才储备库。到了齐威王时期,虽然也招了些人,但规模不大。齐宣王一上台,直接下了道命令:天下有本事的人,不管你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只要来齐国,管吃管住还给钱,想骂我两句只要有道理,绝不追究!

这政策一出来,各国学者跟赶庙会似的往临淄跑。孟子来了,荀子来了,就连整天琢磨白马非马的公孙龙,也带着弟子投奔过来。最多的时候,稷下学宫光级别的学者就有上千人,学生更是不计其数。齐宣王每天处理完政务,就往学宫跑,跟这帮人天南海北地聊,有时候聊到兴头上,还会留大家在宫里吃饭,场面那叫一个热闹。

有回孟子跟他聊,说:大王要是能施行仁政,天下诸侯都会来朝拜您。齐宣王听得眼睛发亮,赶紧问:那您说说,这仁政具体咋搞?孟子掰着手指头说:少打仗,轻赋税,让老百姓好好种地,学校里多教点孝悌忠信......齐宣王越听越觉得有道理,拍着大腿说:先生说得对!回头我就安排!可转头一碰到打仗的事,早把孟子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不过齐宣王也不是来者不拒。有个叫淳于髡的学者,一天之内给他推荐了七个贤士。齐宣王有点怀疑:你这一天就找七个能人,怕不是糊弄我吧?淳于髡嘿嘿一笑:大王您看,鸟要是同类,总能聚到一块儿;兽要是同类,也总在一块儿跑。我淳于髡就是个贤人,找几个 fellow 还不容易?齐宣王一听乐了,全给安排了官职。

这稷下学宫不仅帮齐国网罗了人才,还成了齐国的文化名片。别的国家一提齐国,都说:人家那儿不光有钱有兵,还有文化,得敬重着点。齐宣王这波操作,算是把软实力玩明白了。

齐宣王这人,优点不少,缺点也挺明显,比如有点爱面子,还喜欢搞点形式主义。

最有名的就是滥竽充数这事儿。他特别喜欢听吹竽,还得是三百人一起吹,觉得这样才有排面。有个叫南郭先生的,压根不会吹竽,见有机可乘,就混进了乐队。每次演奏,他都装作很投入的样子,鼓着腮帮子晃脑袋,混在人群里滥竽充数。齐宣王也没细看,反正人多热闹,工资照发不误。直到后来齐湣王继位,人家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这才露了馅,连夜卷铺盖跑路了。这事儿后来成了笑话,不过也说明齐宣王有时候确实有点抓大放小,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但你要说他完全糊涂,也不对。有回一个叫颜斶的隐士被请到宫里,齐宣王坐在龙椅上,大大咧咧地说:颜斶,过来!换作别人,早就颠颠地跑过去了,可颜斶站在原地没动,反而说:大王,您过来!

旁边的大臣们吓坏了,指着颜斶骂:你胆子也太大了!大王叫你过来,你还敢叫大王过去?颜斶不急不慢地说:我要是过去,那是我趋炎附势;大王要是过来,那是他尊重贤士。您说,是让大王落个尊重贤士的名声好,还是让我落个趋炎附势的名声好?

齐宣王脸一下子就红了,心里有点不爽,但又觉得这话有道理。他叹了口气说:先生说得对,是我错了。您要是肯留下来辅佐我,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出门还有车坐,咋样?颜斶摆摆手:我还是回我的乡下吧,晚吃不如早吃踏实,步行不如坐车自在,清静日子过着舒坦。说完,真就转身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齐宣王愣在那儿半天,后来对大臣们说:这颜斶是个有骨气的人啊,咱们以前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从那以后,他对有本事的人,确实多了几分尊重,不像以前那样只看重排场了。

光有文化不行,战国江湖,拳头硬才是硬道理。齐宣王在打仗这事上,虽然不如他爹齐威王那么猛,但也干了几件露脸的事。

当时魏国虽然元气大伤,但还霸占着赵国的邯郸,时不时欺负一下周边小国。赵国打不过魏国,就来齐国求救。齐宣王召集大臣开会,有人说:别管闲事,免得得罪魏国。田忌(就是跟孙膑搭档的那位)说:必须管!魏国要是太强了, next 就该欺负咱们了。齐宣王拍板:

他派田忌和孙膑率军救赵。孙膑这老狐狸,不直接去邯郸,反而带着人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主帅庞涓一听老家被围,赶紧从邯郸撤军回援,结果在桂陵被齐军打了个埋伏,输得一塌糊涂。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围魏救赵。齐宣王接到捷报,高兴得在宫里摆了三天宴席,连平时舍不得喝的好酒都拿出来了。

后来魏国又跟韩国掐了起来,韩国也来求齐国帮忙。齐宣王又派孙膑出马。孙膑故技重施,先是按兵不动,等魏韩两国打得两败俱伤了,才率军出击。这一次,齐军在马陵道设下埋伏,不光打败了魏军,还把魏国太子申给俘虏了,庞涓也自杀了。经此一役,魏国彻底失去了霸主地位,齐国成了东方的扛把子。

最让齐宣王得意的,是救燕国那回。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燕王哙脑子一抽,居然把王位禅让给了大臣子之,太子平不服,带着人造反,燕国一下子乱成了一锅粥。旁边的中山国趁机占了燕国不少地盘,齐国大臣们都劝齐宣王:燕国乱了,正是咱们扩张的好机会!

齐宣王一开始有点犹豫,怕落下趁火打劫的名声。后来孟子劝他:燕国老百姓现在正受苦呢,您去讨伐乱臣贼子,就像救他们于水火,他们会欢迎您的。齐宣王一听,觉得有道理,派匡章率军讨伐燕国。

齐军一到燕国,还真跟孟子说的似的,燕国老百姓提着酒肉来迎接,有的还主动给齐军带路。齐军没费多大劲就平定了燕国之乱,杀了子之和燕王哙。齐宣王这下飘了,想把燕国并入齐国版图。孟子劝他:大王还是把燕国还给人家,立个新国君吧,不然人家会恨你的。齐宣王不听,结果没过多久,燕国人就起来反抗齐军,其他诸侯国也准备联合起来打齐国,齐宣王这才赶紧下令撤军,到手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齐宣王在位十九年,说他是明君吧,他干过不少糊涂事,比如差点吞并燕国弄巧成拙,听不进孟子的劝告搞仁政;说他是昏君吧,他又把齐国的国力推向了顶峰,稷下学宫成了文化圣地,军事上也打了不少胜仗。

他就像个天赋很高但不够勤奋的学生,有时候能考全班第一,有时候又会因为粗心大意掉链子。他知道人才重要,就把稷下学宫办得红红火火;知道军事重要,就重用田忌、孙膑这样的名将;可他又改不了爱面子、好排场的毛病,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诱惑。

有回他问孟子:我跟周文王比,咋样?孟子说:大王要是能施行仁政,就能超过周文王。齐宣王叹了口气:难啊,这世上的诱惑太多了。其实他心里清楚,啥是对啥是错,就是有时候忍不住想走捷径。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儿子齐湣王继位。他留给儿子的,是一个强大但也危机四伏的齐国——西边的秦国越来越强,南边的楚国虎视眈眈,燕国因为之前的事,跟齐国成了死对头。后来齐湣王瞎折腾,把齐国搞得差点亡国,人们这才想起齐宣王在位时的好,至少那会儿齐国不管是文化还是军事,都让人不敢小瞧。

总的来说,齐宣王算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甚至比一般的守成之君做得好。他没有像秦孝公那样彻底变法,也没有像楚威王那样一味扩张,但他懂得发挥齐国的优势,把文化牌军事牌打得有模有样。虽然有缺点,但在那个乱世,能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

就像有人评价的:齐宣王这人,可爱又可气。可爱的是他真性情,不装;可气的是他有时候明明知道该咋做,偏不按常理出牌。或许,这就是真实的齐宣王——一个在战国乱世里,努力想做好大王,却又难免犯错的普通人。

参考《史记》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