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224章 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三副铠起辽城,一生征战为兴京!

长白山巅承朱果,少年忍辱吞声。

十三副铠起辽城。刀光开霸业,铁血筑王庭。

九部兵来谈笑破,八旗初定威名。

一生征战为兴京。功过留青史,谁解此中情?

其实到大明朝,我们通俗意义上说的“二十四史”已经结束,后面清王朝的《清史稿》并没有列在其中,这一点,在开篇之前必需给您说清楚。我们这本书叫《原来二十四史这么有趣》,其实到大明朝也就结束了,但后面综合考虑还是将大清写了进来,一方面,清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是辽东大地的努尔哈赤老哥早就磨刀霍霍,战马嘶嘶,申请出站了,废话不多说,咱们继续!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这一年的辽东大地还没到千里冰封的季节,却有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正站在一片血泊里思考人生。他叫努尔哈赤,爱新觉罗氏,按《清史稿》的说法,是“其先盖金遗部”,通俗点讲就是金朝皇族的后代——可惜这身份在当时连暂住证都不如,毕竟大明朝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经营了两百多年。

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原本是明朝建州卫的小官,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干部,按理说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可偏偏赶上明朝总兵李成梁打古勒城,爷俩好心去劝架,结果“没於兵间”,稀里糊涂当了炮灰。这就好比你去邻居家劝架,结果被双方一起揍了,换谁都得憋屈。

更戏剧性的是,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也被抓了,眼看就要人头落地,李成梁的老婆却“奇其貌,阴纵之归”。史书上没说他长得多特别,估计是不像一般的关外汉子那样满脸络腮胡,反而有点清秀,毕竟后来他儿子皇太极也是个帅哥。不管怎么说,这桃花运(或者说颜值红利)救了他一命。

放归后的努尔哈赤,没像一般人那样回家哭爹喊娘,而是直接找明朝边官理论:“我先人何罪而歼於兵?”这话问得有理有据,明朝官员也觉得理亏,就给了他三十匹马、三十道敕书,还封了个指挥使的虚职——相当于给了点抚恤金,让他自己看着办。

这时候的努尔哈赤,手里既没兵也没钱,就像创业初期的老板,只有一个idea(报仇)和两个员工(弟弟舒尔哈齐、亲信额亦都)。但他运气不错,很快就有三个城主带着人马前来加盟:萨尔虎城主诺米纳、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思虎、沾河城主常书。为了拉拢这几位,努尔哈赤也是下了血本,“与之盟,并妻以女”——把女儿都嫁出去了,这招在古代叫联姻,在现代叫股权激励,效果立竿见影,“於是有用兵之志焉”。

不过创业路上总有坑,第一个坑就是诺米纳。努尔哈赤决定先拿仇人尼堪外兰开刀,约定好一起出兵,结果诺米纳“兵不至”,害得尼堪外兰跑了。更过分的是,诺米纳还泄露了出兵时间,典型的吃里扒外。努尔哈赤是什么人?能忍得了这个?转头就把诺米纳和他弟弟奈喀达杀了,顺便收编了他们的部众。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创业团队里,人品比能力重要,不然分分钟给你捅刀子。

努尔哈赤起兵时,手里只有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十三副铠甲,这点家当要是放在明朝正规军面前,连塞牙缝都不够。但他有个优点:会算账,还会鼓舞士气。

万历十二年正月,他要打兆佳城,理由是城主李岱“我同姓兄弟,乃为哈达导”,也就是帮外人欺负自己人。开打前他跟手下说:“咱们这是清理门户,不是侵略,打赢了战利品大家平分。”结果“卒下其城”,首战告捷。

同年六月,他又为噶哈善哈思虎报仇,去打萨木占。噶哈善哈思虎是最早投靠他的城主,却被龙敦唆使的人杀了,努尔哈赤“收其骨归葬”,还亲自哭丧——这招叫收买人心,比发奖金还管用。接下来打马儿墩寨,打了四天四夜才攻下来,“歼之”,彻底清除了敌对势力。

最惊险的一次是打翁克洛城。当时他“乘屋而射”,相当于现在的狙击手蹲楼顶,结果被敌人鄂尔果尼一箭射穿头盔,“贯胄中首”。换一般人早就吓尿了,努尔哈赤却“拔箭反射,殪其一人”——把箭拔出来射回去,还弄死了一个敌人。更绝的是,另一个敌人罗科又一箭射穿他的铠甲,“穿甲中项”,血流得跟喷泉似的,他居然“拔箭镞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饮水数斗”,跟没事人一样。后来伤好了,又回去把城攻下来,还把鄂尔果尼和罗科这两个差点杀了他的人找来,“授之佐领,户三百”——给了他们官做,每人管三百户人家。

这操作放在现在,相当于把差点刺杀自己的人招进公司当部门经理,一般老板还真没这魄力。但努尔哈赤明白,辽东这地方缺的不是仇人,是人才。你越能容人,就越有人来投奔你。

万历十三年四月,他又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当时他征哲陈部,遇到大水,就让大部队先回去,自己带八十个人继续前进。结果在浑河边遇到八百个敌人,“凭河而阵”,摆好了阵型等着揍他们。手下有个叫紥亲桑古里的,吓得“解甲与人”,想跑路。努尔哈赤当场就骂:“尔平日雄族党间,今乃畏葸如是耶!”——你平时在部落里不是挺牛的吗?怎么现在跟怂包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骂完之后,他也不指望别人,就跟弟弟穆尔哈齐、近侍颜布禄、武陵噶四个人冲了上去,“杀二十馀人,敌争遁”。打完之后他还挺谦虚,说“今日之战,以四人败八百,乃天佑也”——这是老天爷帮我,不是我厉害。这话既给自己留了余地,也给手下人提了气:连老天爷都帮咱们,还怕什么?

就这样,努尔哈赤用了五年时间,从十三副铠甲起家,先后征服了苏克苏浒河部、哲陈部、董鄂部,成了建州女真的“扛把子”。万历十六年,他“城虎阑哈达南冈,始建宫室,布教令於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开始建都城、定法律,从“个体户”正式升级为“地方龙头企业”。

努尔哈赤的崛起,很快引起了其他女真部落的警惕。当时辽东的女真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三大部,海西女真又有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四部,号称“扈伦四部”,就像五个大公司,都想吞并对方。

第一个送上门来的是哈达部。哈达贝勒扈尔干主动把女儿嫁给努尔哈赤,这叫政治联姻,双方暂时成了“亲家”。但努尔哈赤不满足于此,他要的是整个辽东市场。

万历十七年,他迎来了三个重要人才:苏完部的索尔果带着儿子费英东、雅尔古寨的扈拉虎带着儿子扈尔汉、董鄂部的何和礼,都“率所部来归”。这三个人后来都成了后金的开国功臣,费英东是“五大臣”之一,扈尔汉是努尔哈赤的养子,何和礼则娶了努尔哈赤的长女。努尔哈赤“皆厚抚之”,给了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死心塌地跟着自己干。

同年九月,他又娶了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的妹妹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慈高皇后,皇太极的生母。这门婚事看似风光,实则暗藏杀机——叶赫部一直想控制建州,把妹妹嫁过来,不过是想安个眼线。努尔哈赤心里清楚,但他还是娶了,因为他知道,在没有绝对实力之前,隐忍是最好的武器。

万历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93年,叶赫部终于忍不住了,联合哈达、辉发、乌拉、科尔沁等九部,凑了三万大军来打努尔哈赤,史称“九部联军伐建州”。这时候的努尔哈赤,兵力还不到一万人,双方实力悬殊。

但努尔哈赤一点都不慌。他先派武里堪去侦察敌情,武里堪“至浑河,将以夜渡河,逾岭驰以告”——连夜跑回来报告。努尔哈赤听完,只说了一句:“叶赫兵果至耶?其语诸将以旦日战。”——知道了,让大家明天准备打仗。

第二天早上,他先给士兵们做思想工作:“解尔蔽手,去尔护项,毋自拘絷,不便於奋击。”——把防护装备都卸了,别束手束脚的,不方便打架。然后又分析敌情:“乌合之众,其志不一,败其前军,军必反走,我师乘之,靡弗胜矣。”——他们是乌合之众,只要打败前锋,后面的肯定会跑,咱们趁机追击,一定能赢。

接着,他让额亦都带一百人去挑战。叶赫贝勒布斋不知是计,“策马拒战”,结果“马触木而踣”——马撞到树上摔了下来,被努尔哈赤的手下吴谈一刀砍死。科尔沁贝勒明安更惨,“马陷淖中,易〈马孱〉马而遁”——马陷进泥坑里,换了匹劣马就跑了。主帅一死一逃,九部联军瞬间崩溃,“敌大溃,我军逐北,俘获无算”,还活捉了乌拉贝勒的弟弟布占泰。

这一战,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彻底奠定了他在女真各部中的地位。就像《明朝那些事儿》里写的朱元璋鄱阳湖之战一样,有时候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兵力多少,而是脑子好不好使。

战后,努尔哈赤乘胜追击,“遣兵征朱舍里路,执其路长舒楞格,遣额亦都等攻讷殷路,斩其路长搜稳塞克什”——把帮着九部联军的两个部落也给灭了,用行动告诉所有人:跟我作对,就是这个下场。

打败九部联军后,努尔哈赤开始了统一女真的步伐,他的策略很简单:拉一个打一个,慢慢来,不着急。

首先是蒙古部落。万历二十二年,科尔沁贝勒明安、喀尔喀贝勒老萨“遣使来通好”,努尔哈赤热情接待,“自是蒙古通使不绝”。他知道,蒙古部落是明朝的盟友,把他们拉过来,就等于断了明朝的一条胳膊。

然后是辉发部。万历二十三年,他“征辉发,取多壁城,斩其城主”——先给辉发部一个教训。万历三十五年,辉发贝勒拜音达里反复无常,一会儿跟努尔哈赤结盟,一会儿又跟叶赫部勾结,努尔哈赤“亲征,克之,遂灭辉发”——彻底把辉发部从地图上抹去了。

接下来是乌拉部。万历二十四年,努尔哈赤把之前活捉的布占泰放回去,“会其贝勒为部人所杀,遂立布占泰为贝勒”——扶持了一个傀儡。但布占泰不甘心当傀儡,多次背叛努尔哈赤,还“以鸣镝射帝女”——用响箭射努尔哈赤的女儿。这就有点过分了,打狗还得看主人,何况是射人家的女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万历四十一年,努尔哈赤“亲征乌拉”,布占泰“以兵三万来迎”。努尔哈赤“躬先陷阵,诸将奋击,大败之,遂入其城”。布占泰想回城,结果城门关了,“单骑奔叶赫”,乌拉部就此灭亡。努尔哈赤派人去叶赫部要布占泰,叶赫部不给,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化。

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努尔哈赤还做了三件大事,为后金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第一件是“始制国书”。万历二十七年,他命额尔德尼和噶盖根据蒙古文字创造满文,解决了女真族没有文字的问题。以前女真族开会,只能靠比划或者用蒙古文、汉文,现在有了自己的文字,就可以制定法律、记录历史,相当于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

第二件是“开矿,采金银,置铁冶”。万历二十七年,他开始开采金银矿,建立炼铁厂,解决了军费和武器问题。以前女真族的武器大多是骨器、石器,偶尔有几件铁器也是从明朝买的,现在自己能炼铁了,武器装备水平一下子提上来了。

第三件是“限民田”。万历三十四年,他规定“每丁给田五晌,五晌之外,馀田皆为官田”——按人口分配土地,多余的土地归国家所有。这既解决了土地分配问题,也增加了国家税收,相当于建立了自己的“经济体系”。

万历三十六年,明朝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这是明朝在辽东地区的最高武官头衔。努尔哈赤表面上对明朝感恩戴德,每年都派人去北京朝贡,实际上却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这一年的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正式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这一年,他五十八岁,从二十五岁起兵,用了三十三年时间,终于从一个丧家之犬,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君主。

《清史稿》记载,这一年“恩格德尔会蒙古五部使来朝贡,尊太祖为神武皇帝”——蒙古五个部落的使者来朝贡,尊努尔哈赤为神武皇帝。虽然这有点自吹自擂的成分,但也说明努尔哈赤已经得到了蒙古部落的认可。

称汗后的努尔哈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在牛录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只有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又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每旗下辖五个甲喇,每个甲喇下辖五个牛录,每个牛录有三百人,一旗就是七千五百人,八旗总共六万人。

八旗制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还是生产组织。平时大家种地、打猎,战时放下锄头拿起刀枪就能打仗,相当于“兵民合一”。这种制度在当时非常先进,比明朝的卫所制度强多了——明朝的卫所士兵,平时种地,战时打仗,但军官吃空饷、士兵逃亡的问题很严重,战斗力低下。

接下来,努尔哈赤开始准备对明朝动手。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他以“七大恨”告天,正式起兵反明。“七大恨”的内容主要是:明朝杀了他的祖父和父亲、明朝支持叶赫部欺负他、明朝不许女真族在边境放牧等等。虽然这些理由有些牵强,但在当时却起到了很好的动员作用,女真族上下同仇敌忾,都想跟明朝干一场。

同年四月,努尔哈赤率两万大军攻打抚顺。抚顺守将李永芳是个软骨头,看到后金军队兵临城下,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努尔哈赤没杀他,反而“妻以孙女”——把孙女嫁给了他,还封了他一个副将的官职。这招叫“招降纳叛”,很快就有很多明朝官员和士兵投降了后金。

明朝得知抚顺失守后,派杨镐为辽东经略,率十万大军(号称四十七万)分四路攻打后金,史称“萨尔浒之战”。这一战,明朝军队兵分四路,分别由杜松、马林、刘綎、李如柏率领,企图合围赫图阿拉城。

努尔哈赤得知消息后,制定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他先派大贝勒代善、四贝勒皇太极率主力去打杜松的西路军,杜松是个急性子,不等其他三路军队到来,就率先发起进攻,结果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被后金军队包围,“全军覆没”,杜松本人也战死了。

接着,努尔哈赤又率主力去打马林的北路军,马林是个胆小鬼,看到杜松战败后,就龟缩在尚间崖(今辽宁抚顺北)不敢动,结果被后金军队包围,“大败,马林仅以身免”。

然后,努尔哈赤又派代善、皇太极去打刘綎的东路军,刘綎是明朝的名将,战斗力很强,但他孤军深入,又遇到了后金军队的埋伏,“力战而死,全军覆没”。

最后,李如柏的南路军得知其他三路军队都战败后,吓得魂飞魄散,没怎么打仗就撤退了。萨尔浒之战,后金军队以少胜多,歼灭明朝军队四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

这一战,是明朝和后金的转折点。明朝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主动进攻后金;而后金则声威大震,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乘胜追击,先后攻占了开原、铁岭、沈阳、辽阳等重镇,把后金的都城从赫图阿拉迁到了辽阳,后来又迁到了沈阳,改名“盛京”。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努尔哈赤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多疑和残暴。他晚年做了两件错事,给后金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第一件是杀了长子褚英。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骁勇善战,很早就跟着努尔哈赤打仗,立下了不少战功。努尔哈赤原本想立褚英为继承人,但褚英性格暴躁,跟其他兄弟和大臣的关系都不好,还想提前夺权。努尔哈赤多次劝他,他都不听,最后努尔哈赤没办法,只能把他囚禁起来,后来又把他杀了。

杀褚英这件事,虽然是褚英咎由自取,但也反映了努尔哈赤在继承人问题上的失误。他没有建立完善的继承人制度,导致后来皇太极、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人争夺皇位,内耗严重。

第二件是对辽东地区的汉人实行高压政策。努尔哈赤攻占辽东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编汉为奴”的政策,把汉人变成女真贵族的奴隶,还强迫汉人剃发易服。这种政策引起了汉人的强烈反抗,很多汉人纷纷起来造反,后金的统治陷入了危机。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率大军攻打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宁远守将袁崇焕是个硬骨头,他率领一万多明军,凭借着红衣大炮,顽强抵抗后金军队的进攻。后金军队攻了三天三夜,死伤惨重,却始终没能攻破宁远城。努尔哈赤本人也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史称“宁远之败”。

宁远之败是努尔哈赤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他征战四十多年,从来没有败得这么惨。同年八月,努尔哈赤在回盛京的路上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了汗位。皇太极继位后,改革内政,加强集权,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还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政策,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

努尔哈赤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从一个丧家之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功绩,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统一女真各部,结束了女真族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在努尔哈赤之前,女真族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三大部,每个部下面又有很多小部落,彼此之间互相攻伐,战乱不断。努尔哈赤用了三十多年时间,统一了女真各部,使女真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这在女真族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第二,建立了八旗制度,提高了女真族的战斗力。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的一大创举,它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还是生产组织,实现了“兵民合一”。这种制度在当时非常先进,使女真族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后金的扩张提供了强大的军事保障。

第三,创造了满文,促进了女真族的文化发展。在努尔哈赤之前,女真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这严重阻碍了女真族的文化发展。努尔哈赤命人创造了满文,解决了女真族没有文字的问题,使女真族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促进了女真族的文化发展和民族认同。

第四,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不断扩张领土,先后攻占了抚顺、开原、铁岭、沈阳、辽阳等重镇,控制了辽东地区。他还多次打败明朝军队,削弱了明朝的实力,为后来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顺治帝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努尔哈赤也有一些过错,比如他晚年对辽东地区的汉人实行高压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他在继承人问题上的失误,导致后金内部出现了争夺皇位的斗争等等。但总的来说,努尔哈赤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功绩远远大于过错。

正如《清史稿》对他的评价:“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迨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馀年,建国践祚。萨尔浒一役,翦明兵十分之七,遂移师伐明,开疆拓土,为清代之基业。”这段话虽然有些溢美之词,但也客观地评价了努尔哈赤的一生。

参考《清史稿》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