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212章 明宣宗朱瞻基:短暂生涯功绩着,"仁宣之治"绽光芒!

仁宣盛世绽光芒,英主朱瞻基领航。

平叛扬威安社稷,革新除弊促繁昌。

丹青妙笔才情显,促织遗风趣事长。

短暂生涯功绩着,史书留墨韵悠长。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瞻基呱呱坠地,他的诞生,仿佛是命运安排的一场惊喜。据说他的母亲诚孝皇后在怀胎时,梦到一位白胡子老者将金龙放入她腹中,等到朱瞻基出生,燕王府满室飘香,瑞鹤齐鸣。这祥瑞之兆,让朱棣欣喜不已。而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梦到父亲朱元璋赐予象征皇权的大圭,并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醒来后朱瞻基就出生了,朱棣更觉得这是上天的旨意,对这个孙子宠爱有加。

朱棣登基后,对朱瞻基的培养更是不遗余力。他找来当时的文坛大家,教朱瞻基儒家经典,培养他的学识与品德。不仅如此,朱棣北征蒙古时,还把年少的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在战火中历练,学习行军打仗的本领。每次出征归来,朱棣还会带着朱瞻基去农户家里走访,让他了解民间百姓的生活疾苦,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位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在这样悉心的培养下,朱瞻基成长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少年英才。他既有满腹经纶的儒雅,又有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果敢。每次随朱棣出征,他都表现出色,让朱棣对他愈发满意。因为这个好圣孙,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几年后又效仿朱元璋,立朱瞻基为皇太孙,为他日后登上皇位铺平了道路。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在北征回师途中驾崩,皇太子朱高炽登基,史称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努力扭转朱棣时期过度征战带来的一些弊端,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但可惜的是,他在位不到一年便因病去世。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朱瞻基正式登基,开启了他的宣德王朝。朱瞻基一上位,就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藩王势力。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一直觊觎着皇位。朱高炽病逝后,朱瞻基即位,朱高煦觉得机会来了,便效仿朱棣,扯起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

朱瞻基可不是吃素的,他早就料到皇叔会有这一招,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果断御驾亲征。这一决定,在气势上就压倒了叛军。原本打算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见朱瞻基亲自带兵前来,纷纷按兵不动。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城,朱高煦见大势已去,只得弃城投降。这场战役,以明军的大获全胜、生擒朱高煦而告终。

群臣都劝朱瞻基将朱高煦正法,以绝后患。但朱瞻基念及叔侄之情,只是将他废为庶人,软禁在西安门内的逍遥城。得胜回朝后,朱瞻基又传召另一个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朱高燧深知朱瞻基的厉害,乖乖地交出了三卫兵马。就这样,明初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得到了妥善解决,中央集权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正如《明史》所评价: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朱瞻基的这一系列举措,为他接下来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明朝的政治格局更加稳定,为盛世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解决了藩王问题后,朱瞻基开始大展拳脚,在各个领域推行改革。

在军事上,他深知军队**是个大问题,于是从宣德元年到三年,派出一批又一批监察官员,去视察和改进各省的军事状况。这些官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清查兵员花名册,确定各军事单位实际的士兵人数,以及所需的军饷和口粮,以此来清除贪污的主要根源。宣德三年,朱瞻基还颁布了关于征兵和扣押逃兵的新规定,条款从8条增加到19条;四年十月,又增加了旨在清除营私舞弊的条款22条。同年,他为了表示对军事和提高军队士气的关心,在北京郊外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公开军事检阅,这场检阅规模宏大,让军队面貌焕然一新,也向天下展示了明朝强大的军事实力。

在经济方面,朱瞻基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改革。他改革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改革货币制度,稳定市场秩序;还设立济农仓,用于储备粮食,在灾年赈济百姓。这些措施使得宣德一朝的经济实力大大提升,百姓生活富足,社会稳定。

在文化领域,朱瞻基本身就是个文艺爱好者,他雅尚翰墨,尤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等。他的书画作品常常赏赐给重臣,还会在上面写上年月及受赐者姓名,并钤上广运之宝武英殿宝雍熙世人等印章。他还下令官办制造宣德炉,每次出炉他都亲自检验、督查。宣德炉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成为宣德朝艺术工艺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令后世追捧不已。不仅如此,朱瞻基还组织编写了为帝的指南《帝训》和教诲官员的手册《官箴》,将儒家的原则和治国理政的经验留给后世,为后世帝王和官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外交上,朱瞻基延续了朱棣时期的对外交流政策。宣德五年,他复命郑和出使西洋,虽然这是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但依然展现了明朝强大的国力和开放的姿态,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让明朝的影响力远播海外。

朱瞻基虽然是个英明的皇帝,但他也有自己的小爱好,那就是斗蟋蟀。他对蟋蟀的痴迷程度,堪称一绝,以至于被后人称为蛐蛐皇帝。

朱瞻基对蟋蟀的热爱,达到了狂热的地步。他下令让各地官员为他寻找优质的蟋蟀,一时间,整个明朝都掀起了一股捕捉蟋蟀的热潮。有的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帝,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寻找好蟋蟀。据说,江南地区有个小官,为了找到一只好蟋蟀,花费了十多两银子,结果还被上司责骂,说他办事不力。

在宫廷里,朱瞻基经常举办斗蟋蟀大赛,邀请大臣们一起观看。比赛时,他兴致勃勃地为自己支持的蟋蟀加油助威,就像个普通的玩家一样。他还会根据蟋蟀的表现,给它们起一些有趣的名字,比如常胜将军黑霸王等等。

不过,朱瞻基虽然痴迷于斗蟋蟀,但并没有因此荒废朝政。他把工作和爱好分得很清楚,在处理国家大事时,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果断的决策力。这也让他在民间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朱瞻基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到了晚年,他也面临着一些危机,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宦官势力的崛起。

为了制衡文官集团,朱瞻基开始重用宦官。他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识字,让他们协助自己处理政务。这一举措在当时看似是为了加强皇权,但却为后来的宦官专权埋下了隐患。

一些宦官开始利用自己的权力,干预朝政,收受贿赂,结党营私。比如后来的王振,就是在朱瞻基时期崭露头角的。王振为人狡黠,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深得朱瞻基的信任。他利用自己在宫廷中的地位,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为他日后专权打下了基础。

朱瞻基虽然察觉到了宦官势力的增长,但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遏制。这可能是因为他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能够掌控局面;也可能是因为他忙于处理其他事务,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宦官势力的崛起,成为了朱瞻基统治后期的一个阴影,也对明朝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朱瞻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这一年,他年仅38岁,正是年富力强、大展宏图的时候,却突然因病驾崩,葬于明十三陵之景陵。他的离世,让整个明朝陷入了悲痛之中,百姓们纷纷为这位贤明的皇帝哀悼。

朱瞻基的一生,是辉煌而又短暂的。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仁宣之治,让明朝迎来了一段繁荣昌盛的时期。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他也有自己的小缺点,比如痴迷斗蟋蟀,晚年还埋下了宦官专权的隐患,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他的光芒。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明朝的历史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的故事,也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参考《明史》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