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204章 元文宗:兄弟情难续,权途路渐遥

漠北风云起,燕京帝位摇,

两度登九五,一手弄文潮。

兄弟情难续,权途路渐遥,

可怜文艺骨,终究陷尘嚣。

在元朝那堆“乱成一锅粥”的皇帝里,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绝对是个“奇葩”——他不爱搞权谋,却被逼着两次当皇帝;明明能靠文采在“元朝文坛”C位出道,偏偏被架到权力巅峰上“走钢丝”。今天咱就唠唠这位“文艺青年”皇帝的一生,看看他是怎么在皇位的漩涡里,一边搞创作,一边硬扛职场危机的。

图帖睦尔的人生起点,跟“皇位继承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他是元武宗的二儿子,按元朝“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规矩,本该轮不到他。可元朝的皇位继承,从来都是“谁拳头硬谁上”,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他爹元武宗去世后,叔叔元仁宗继位,转头就把“传位给侄子”的承诺抛到脑后,立了自己儿子元英宗。图帖睦尔这波直接从“皇侄”变“边缘人”,被叔叔打发到海南、建康(今南京)这些“偏远地区”当“闲散王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被公司发配到分公司养老”。

要是换别人,可能就躺平了,可图帖睦尔不一样——他不琢磨怎么夺权,反而在地方上搞起了“文艺创作”,读书、写字、画画样样来,还跟当地文人交朋友,活脱脱一个“被王爷身份耽误的文艺博主”。《元史》里说他“天资英迈,妙悟释典,尝为《法书考》一卷,又善书画”,搁现在绝对是能靠才华圈粉的主儿。

本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岁月静好”了,没想到元朝的“皇位内卷赛”突然把他拽了进来。1328年,泰定帝(元英宗之后的皇帝)在上都去世,权臣燕帖木儿觉得机会来了——他是元武宗的老部下,想把武宗的儿子扶上台,好掌控大权。可武宗的大儿子和世?远在漠北,一时半会儿回不来,燕帖木儿一合计,直接派人去建康接图帖睦尔:“王爷,别搞文艺了,回来当皇帝!”

图帖睦尔当时都懵了:“我只想当个安静的文艺青年,这皇位跟我有啥关系?”可燕帖木儿哪给他拒绝的机会,直接把他架到大都(今北京),九月就拥立他登基,还改了年号“天历”。这波操作,相当于“分公司员工突然被总部空降成CEO”,图帖睦尔全程一脸“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嘛”。

刚登基的图帖睦尔,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这皇位是“捡来的”,一来大哥和世?还在,二来燕帖木儿手握兵权,自己就是个“傀儡CEO”。他没急着摆皇帝架子,反而先干了两件“求生欲拉满”的事:

第一件是“放低姿态”。他登基后没几天,就派人去漠北给大哥和世?送信:“哥,我就是暂时代理一下,等你回来,皇位还给你!”这话看似实在,其实是图帖睦尔的“职场智慧”——既给了大哥台阶,又堵住了别人说他“抢皇位”的嘴,还能暂时稳住燕帖木儿,毕竟燕帖木儿扶他上台,也是因为和世?太远。

第二件是“抱紧大腿”。他知道燕帖木儿是实权派,就天天给燕帖木儿加官进爵,又是封太平王,又是让他当中书右丞相,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了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既然打不过,就加入”,先稳住最强的“合伙人”,再慢慢找机会。

可他没想到,大哥和世?还真信了他的话,1329年正月,和世?在漠北登基,史称元明宗。图帖睦尔这下骑虎难下了——自己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只能硬着头皮去迎接大哥。三月,兄弟俩在旺忽察都(今内蒙古蓝旗)见面,图帖睦尔主动把皇帝印玺交给和世?,还当场表示“以后哥你说了算”。

《元史》里记载,和世?见弟弟这么“懂事”,挺高兴,当场就封图帖睦尔为“皇太子”,还说“以后国家大事,你也帮着参谋”。表面上看,兄弟俩“兄友弟恭”,实则暗流涌动——和世?刚登基就开始提拔自己的人,想把燕帖木儿的权力收回来,这可把燕帖木儿惹毛了。

没几天,就出大事了——元明宗和世?突然“暴毙”,《元史》里就写了一句“明宗崩”,没说原因。后世都猜测,是燕帖木儿怕自己失权,跟图帖睦尔合谋害死了和世?。不管真相如何,图帖睦尔在大哥死后,又被燕帖木儿扶上了皇位,这是他第二次当皇帝。

这一次,图帖睦尔心里更复杂了——皇位失而复得,可“杀兄”的嫌疑却甩不掉。他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追尊大哥为“翼献景孝皇帝”,还把大哥的儿子妥懽帖睦尔(后来的元顺帝)接到身边抚养,想靠这些“补偿行为”洗白自己。可他心里清楚,这皇位,从一开始就沾着“不干净”的东西。

第二次当皇帝后,图帖睦尔终于不用再“走钢丝”了——燕帖木儿虽然专权,但毕竟是自己人,朝廷里反对他的人也基本被摆平。他终于有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还顺便搞了波“元朝版企业文化建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先说他的“文艺成就”。他在位期间,干了一件影响元朝文化的大事——成立“奎章阁学士院”。这地方可不是普通的“文化机构”,而是集藏书、创作、学术研究于一体的“顶级文化平台”,图帖睦尔亲自当“院长”,还邀请了虞集、柯九思这些当时的文坛大佬来任职。

他搞奎章阁,可不是“玩票”。一方面,他想靠文化提升自己的“人设”——毕竟自己是“二次登基”,需要用“文治”证明自己不是“只会夺权的莽夫”;另一方面,他也想通过奎章阁培养自己的“嫡系人才”,慢慢削弱燕帖木儿的势力。用现代管理学来说,这叫“用文化软实力,打造核心团队”。

他还亲自带头搞创作,写的诗、画的画在当时都很有名。据说他画的《万岁山图》,笔法细腻,意境深远,后来被收藏在皇宫里,成为元朝书画的“代表作”。他还命人编纂《经世大典》,把元朝开国以来的典章制度都整理了一遍,相当于编了一本“元朝公司管理制度大全”。《元史》里说,这部书“凡八百八十卷,目录十二卷”,规模堪比现在的“企业百科全书”,可见他对“制度建设”的重视。

除了搞文化,图帖睦尔在“治国管理”上也有两把刷子。他知道元朝最大的问题是“吏治**”,就出台了“考核制度”——规定官员每三年考核一次,不合格的直接罢免,还严禁官员“吃空饷”“收贿赂”。这波操作,相当于现在公司搞“KPI考核”,谁不行谁滚蛋,一下子就把官场的“摸鱼风气”压下去了。

他还关注民生,知道老百姓最苦的是“赋税太重”。1330年,他下令减免江浙、湖广等地的赋税,还开放粮仓救济灾民。《元史》记载,这一年“赈粮凡数十万石”,相当于给“底层员工”涨了福利,稳定了“公司基层”。

不过,他也有“职场短板”——太依赖燕帖木儿。燕帖木儿仗着自己有拥立之功,越来越嚣张,不仅霸占朝政,还娶了泰定帝的皇后和公主,简直把皇宫当成了自己家。图帖睦尔虽然知道燕帖木儿“越界”,可一来自己的皇位靠他支持,二来也不想再引发权力斗争,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妥协”,也为后来元朝的混乱埋下了隐患。

图帖睦尔的皇帝生涯,只持续了四年。1332年八月,他突然病重,临死前,他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不让自己的儿子燕帖古思继位,而是传位给大哥和世?的儿子妥懽帖睦尔。

他为啥这么做?有人说他是因为“杀兄”心怀愧疚,想靠传位给侄子赎罪;也有人说他是怕燕帖木儿篡权,觉得妥懽帖睦尔年纪小,更容易控制。不管怎么说,《元史》里记载,他临死前对大臣说:“昔者晃忽叉(旺忽察都)之事,为朕平生大错,朕尝中夜思之,悔之无及。”这话算是间接承认了自己对大哥的死有责任。

可他的“遗愿”并没有顺利实现。他死后,燕帖木儿觉得妥懽帖睦尔年纪太小,不好控制,就改立了和世?的另一个儿子懿璘质班,也就是元宁宗。可元宁宗登基才一个月就病死了,燕帖木儿没办法,只能把妥懽帖睦尔接回来,立为皇帝,也就是元顺帝。

而图帖睦尔的儿子燕帖古思,后来被元顺帝流放,最终死在了路上。一代文艺帝王,死后连自己的儿子都保不住,也是够憋屈的。

要是用现在的标准给图帖睦尔打分,他绝对是“文艺满分,权谋及格”。

说他“文艺满分”,是因为他是元朝皇帝里少有的“文化人”——成立奎章阁、编纂《经世大典》、擅长书画,这些成就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能当“文化标杆”。他用文化给元朝“续命”,让这个靠武力建立的王朝,多了几分“书卷气”。

说他“权谋及格”,是因为他在复杂的权力斗争里,能两次保住皇位,还能靠“文化牌”培养自己的势力,比那些只会打打杀杀的蒙古贵族强多了。可他太“软”,对燕帖木儿的妥协,最终让权力落到了权臣手里,也让元朝的“内耗”越来越严重。

《元史》评价他“历数之归,实当正统,而其仁文之治,有足称焉”,这话挺中肯。他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却在元朝最混乱的时候,撑起了一片“文艺天空”;他没能力彻底解决元朝的根本问题,却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个王朝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元史》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