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94章 夏神宗李遵顼:状元皇帝的跌宕治国路

西夏风云起,状元登帝基。

附蒙侵金国,内乱国势危。

弃位留憾事,青史叹兴衰。

一生多跌宕,功过后人评。

李遵顼出身可不一般,他是西夏宗室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打小,这李遵顼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对各类书籍那叫一个痴迷,整天捧着书钻研,活脱脱一个“学霸”。别的孩子还在外面撒欢玩耍呢,他就已经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了。而且,他不仅学识渊博,书法造诣也相当了得,一手隶书和篆书,写得那叫一个飘逸潇洒,在当时的西夏,那也是小有名气。

到了西夏天庆十年,李遵顼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参加科举考试。这科举,那可是古代读书人改变命运的独木桥,竞争相当激烈。可李遵顼一点都不怵,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出色的发挥,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廷试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高中状元!这一下,李遵顼可就成了西夏的风云人物,整个都城都在传颂他的事迹,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位才华横溢的状元郎。

可李遵顼的志向,远不止做个文人墨客。凭借着宗室的身份和状元的光环,他很快在西夏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不久之后,他袭封齐王,又被提拔为大都督府主,手握军权,统领军兵。这下,李遵顼在西夏皇族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他站在权力的舞台中央,望着远方,心中涌起了更大的野心,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悄然滋生……

当时在位的夏襄宗李安全,日子可不好过。漠北的蒙古铁骑就像一阵狂风,呼啸而来,频繁进犯西夏边境,好几次都兵临都城中兴府城下。李安全被吓得不轻,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只能像个受气包一样,倾尽府库中的金银财宝,向蒙古人求和。这还不算完,西夏和多年的盟友金朝也闹掰了。当年蒙古围城的时候,西夏向金朝求援,结果金朝不但不帮忙,还在一旁看笑话,这可把西夏人给气坏了,从此两国便结下了梁子,战火一烧就是十三年,打了二十五场大大小小的战役,百姓们被折腾得苦不堪言,国家也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

李遵顼瞅准了这个机会,他就像一只潜伏在暗处的猎豹,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终于,在皇建二年七月,李遵顼觉得时机成熟了,他果断发动宫廷政变,带领着自己的亲信,冲进皇宫,废黜了夏襄宗李安全,自己则黄袍加身,登上了皇位,史称夏神宗。这一场政变,来得如此突然,就像一场暴风雨,瞬间改变了西夏的政治格局。李遵顼从一个宗室子弟,摇身一变成为了西夏的最高统治者,他站在宫殿的最高处,俯瞰着整个都城,心中充满了壮志豪情,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西夏在自己的统治下,走向繁荣昌盛。

可谁能想到,这李遵顼一上台,就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他不但没有吸取夏襄宗的教训,停止战争,休养生息,反而变本加厉,继续推行附蒙侵金的政策。他觉得,只要跟着蒙古人混,就能在乱世中分得一杯羹。于是,他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数万兵马,气势汹汹地围攻金朝的东胜城。这金朝皇帝金宣宗也不是好惹的,哪能任由李遵顼欺负,当即就派出大军援救东胜,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从光定元年开始,李遵顼就像着了魔一样,要么主动进攻金国,要么应蒙古的征调,频繁地发动战争。这一年又一年的战争,就像一个无底洞,不断地消耗着西夏的国力。西夏的军队在战场上疲于奔命,百姓们也被繁重的赋税和劳役压得喘不过气来。可李遵顼却像没看见一样,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发动战争。

更让人无语的是,蒙古人狡猾得很,每次打仗,都把西夏士兵当成炮灰,往最危险的地方派。攻城的时候,让西夏士兵冲在前面,面对敌人的强弓劲弩,西夏士兵死伤无数;和敌人正面交锋的时候,也让西夏士兵顶在前面,自己则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这李遵顼也不反抗,就这么任由蒙古人摆布,乖乖地当起了蒙古人的马前卒。

朝堂上的大臣们可看不下去了,纷纷站出来反对李遵顼的政策。他们苦口婆心地劝说李遵顼,这样下去,西夏迟早要被拖垮。可李遵顼呢,就像被猪油蒙了心,根本听不进去,还把那些反对他的大臣骂得狗血淋头。他觉得自己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只要再打几场胜仗,就能让西夏成为强国。

李遵顼的一意孤行,不仅让大臣们寒了心,也让自己的儿子李德任和他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有一次,李遵顼又派太子李德任出兵抗金,李德任看着国内疲惫不堪的百姓和日益衰落的国力,实在不忍心再让百姓受苦,于是就对李遵顼说:“金兵太强了,咱们现在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不如讲和吧,先休养生息,等咱们强大了再做打算。”这话可把李遵顼给激怒了,他觉得李德任简直是胆小怕事,辜负了自己的期望。他当场就大发雷霆,冲着李德任吼道:“你懂什么!不打仗,咱们怎么能强大起来?你要是不敢去,就别当这个太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德任也很倔强,他觉得自己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着想,没有错。他毫不退缩地和李遵顼争辩起来,父子俩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李遵顼被气得满脸通红,他一怒之下,直接就废掉了李德任的太子之位,还把他囚禁起来,眼不见心不烦。

这一下,朝堂上下都炸开了锅。大臣们纷纷为李德任鸣不平,可李遵顼根本不理会,他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发动战争。他就像一个固执的赌徒,把西夏的国运当成赌注,押在了一场又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上。

李遵顼这么折腾,西夏的国力越来越弱,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终于,李遵顼也意识到了自己不能再这么盲目地跟着蒙古人瞎干了。有一次,蒙古又来征调西夏的兵力,让他们一起攻打金朝。李遵顼这次犹豫了,他想着,再这么打下去,西夏可就真的要完蛋了。于是,他一咬牙,拒绝了蒙古的要求。

可他没想到,这蒙古人哪能咽下这口气。成吉思汗一听李遵顼敢拒绝自己,顿时暴跳如雷,他大手一挥,下令攻打西夏。蒙古大军就像潮水一样,朝着西夏涌来,很快就包围了中兴府。李遵顼这下慌了神,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个拒绝,会招来这么大的灾祸。他吓得屁滚尿流,连都城都顾不上了,带着几个亲信,偷偷地逃到了西凉,留下太子李德任守中兴府。

李德任虽然被父亲囚禁,但在这危急时刻,他还是挺身而出,承担起了保卫都城的重任。他带领着城中的军民,顽强地抵抗着蒙古人的进攻。可蒙古人太强大了,李德任拼尽全力,也难以抵挡。好在蒙古人攻城许久,也未能成功,最终退兵了。

李遵顼听说蒙古退兵了,这才灰溜溜地回到了中兴府。经过这次惊吓,他终于清醒了一点,意识到蒙古才是西夏最大的威胁。于是,他采纳了枢密都承旨苏寅孙的建议,想要和金国修好,一起抵抗蒙古。可他之前把金国得罪得太狠了,金国根本不买他的账,直接拒绝了他的求和请求。李遵顼这下可没辙了,他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在朝堂上急得团团转。

眼见着联金抗蒙的计划泡汤了,李遵顼又把目光投向了宋朝。他想着,既然金国不愿意和我合作,那我就找宋朝。从光定八年起,李遵顼就几度派使者前往四川,和宋将联络,商量着一起夹攻金朝。可这李遵顼做事一点都不坚定,和宋朝的合作也是时断时续,摇摆不定。有时候,他觉得和宋朝合作有希望,就积极地筹备战事;可有时候,他又担心宋朝靠不住,就又犹豫不决,不敢轻易出兵。

这一来二去,不仅宋朝对他失去了信任,西夏国内的百姓和大臣们也对他失望透顶。大家都觉得,这个皇帝太不靠谱了,整天变来变去,把国家当成了他的玩具。在这种情况下,西夏的国力越来越弱,内忧外患也越来越严重,国家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小船,随时都有可能沉没。

随着西夏的局势越来越危急,反对李遵顼依蒙抗金政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朝堂上,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李遵顼改变政策,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可李遵顼此时已经是骑虎难下,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看着满朝文武愤怒的眼神,听着百姓们的声声抱怨,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终于,在光定十三年十二月,李遵顼在朝中一片反对声中,不得不宣告退位。他把帝位传给了次子李德旺,自己则躲到了幕后,做起了太上皇。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状元皇帝,在位仅仅15年,就以这样一种狼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统治生涯。

退位后的李遵顼,日子也不好过。他看着西夏在蒙古的铁骑下,一步步走向灭亡,心中充满了悔恨。他后悔自己当初的决策,后悔自己没有听大臣们的劝告,后悔自己把西夏推向了深渊。可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他只能在悔恨中度过自己的余生。

不久之后,蒙古军攻陷了西夏的河西诸城,西夏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就在这个时候,李遵顼病死了,终年64岁。他死后,谥号英文皇帝,庙号神宗,被葬于今宁夏贺兰山平羌堡西北西夏王陵第161号陪葬墓。

回顾李遵顼的一生,他从一个才华横溢的状元,到成为西夏的皇帝,本有着改变国家命运的机会。可他却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和错误决策,把西夏拖入了战争的深渊,让国家和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统治者的错误决策,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在历史的长河中,李遵顼的名字或许并不响亮,但他的经历,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参考《西夏书事》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