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66章 宋宁宗赵扩:南宋余晖下的守业者

绍熙内禅继皇统,庆元党禁起风波。

嘉定和议终难挽,南宋余晖岁月磨。

话说在南宋时期,乾道四年(公元1168 年)十月十九日,王府中一声啼哭,划破了秋日的宁静,赵扩诞生了。他的母亲慈懿皇后李氏,曾梦到太阳坠入庭院,她伸手将其托住,不久后便有了身孕,这奇妙的梦境仿佛预示着这个孩子未来不平凡的命运。

乾道五年五月,赵扩有了自己的名字,十一月十三日,被授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彼时的他,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童,便踏上了这充满未知的皇室成长之路。淳熙五年(公元1178 年)十月二十八日,他迁为明州观察使,封为英国公 ,逐渐崭露头角,进入众人的视野。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扩到了求学的年纪,淳熙七年二月,他开始从师就学,开启了知识的探索之旅。时光匆匆,淳熙九年正月,赵扩满十五岁,已然是个少年郎,到了成人的年纪。淳熙十年九月初七,他开始同大臣一道到朝廷参见皇上,正式踏入政治舞台的边缘,也开始对这朝堂上的风云变幻有了最初的感知。

淳熙十一年,按照惯例,赵扩应当出门合,但两宫都十分喜爱他,舍不得他搬到宫外居住,于是在东宫侧面建造府第,十月十九日,他迁居于此,在这特殊的住所中,继续着他的成长与历练。

淳熙十二年三月初二,赵扩迁为安庆军节度使,封为平阳郡王,他在仕途上又迈进了一步。八月十一日,他娶夫人韩氏,成家立业,人生的画卷也逐渐展开。

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光宗受禅即皇帝位,这对于赵扩来说,是命运转折的关键节点。三月初九,他被授为少保、武宁军节度使,进封为嘉王,身份地位再次攀升。自幼尊敬老师的赵扩,此时开始设置翊善,任命沈清臣担任,继续在学问与品德上不断修养。

绍熙元年(公元1190 年)春,宰相刘正请求立赵扩为皇太子,这本是赵扩迈向皇位的重要一步,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

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孝宗逝世,这本是国之大事,举国哀悼之时,却发生了意外。光宗因疾病不能出来主丧,这让朝堂上下陷入了混乱。宰臣们心急如焚,先是请求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可太皇太后并未应允;又请求代行祭奠之礼,这才得到采纳。

十八日,宰臣们上奏说:“皇子嘉王,天性仁孝。应该确立皇位继承人,从而安定人心。”短短几句话,却道出了朝廷上下的担忧与期望。此后六天,奏疏三次递上,终于被采纳。又过了一天,宰臣们草拟诏旨进呈,似乎一切都在朝着立赵扩为太子的方向发展。

然而,当晚光宗交给宰相的御札却让事情再生波折,上面写着“历事岁久,念欲退闲”。这突如其来的御札,让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七月初二,刘正因病辞退离去,这无疑让局势更加动荡。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见留正离开朝廷,心中焦急万分,于是派遣韩侂胄通过内侍张宗尹,向太皇太后请求让光宗禅位给嘉王,可没想到,这次请求却没有成功。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韩侂胄遇到了提举重华宫关礼,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韩侂胄向关礼诉说了自己的想法,关礼听闻后,随即进入宫内,他声泪俱下地向太皇太后请求,太皇太后这才醒悟过来,命令关礼告诉韩侂胄“:好为之!”韩侂胄出来后,赶忙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赵汝愚,赵汝愚立刻命令殿帅郭杲夜里分兵把守南北宫,为即将到来的大事做准备。

第二天举行除服祭礼,赵汝愚率领文武百官到孝宗皇帝灵柩前,太皇太后垂帘。赵汝愚率臣僚两拜后,上奏:“光宗皇帝患病,不能主丧,臣等请求立皇子嘉王为太子,从而安定人心。”说罢,还奉上御批八字一起上奏。太皇太后说道:“既然有御批,你们应当遵守奉行。”可赵汝愚深知内禅事关重大,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命令,太皇太后答应下一个命令。赵汝愚从袖子中拿出早已拟好的诏令进呈,说:“光宗皇帝因病不能主丧,曾经亲笔书写诏书,说自己想退闲让位,皇子嘉王赵扩可以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皇后为太上皇后。”太皇太后看完后,点头称“很好”。

赵汝愚出来后,把太皇太后的意思告诉宁宗,可宁宗却力辞说:“恐怕会拖累我仁孝的名声。”赵汝愚赶忙劝说:“天子应当以安定社稷、国家为孝,今天朝廷内外忧心忡忡,害怕混乱,万一发生意外变乱,置太上皇于何地?”众人苦劝之下,才把宁宗扶到素殿,披上黄袍。宁宗正在后退尚没有坐下,赵汝愚率领同僚朝拜两次。宁宗到经筵殿,哭着尽哀。不久设立仪仗完毕,催百官按位次排列,宁宗穿丧服出来,站在重华宫东边走廊临时宫殿里,在内侍的扶持下,才坐定。百官起居完毕,才进行除行服祭祀。随后,下诏建造泰安宫,让太上皇、太上皇后居住。赵汝愚此时请求召回留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初六,太皇太后命令立崇国夫人韩氏为皇后。初七,大赦天下,百官晋升一级,奖赏各军。诏令五日朝拜泰安宫一次,文武百官每月朝拜两次。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后,宁宗正式即皇帝位。一场皇位的更迭,在波折与忙碌中落下帷幕,赵扩从此登上了南宋的最高权力舞台。

宁宗刚刚即位,朝堂之上便风云涌动。侍御史张叔椿弹劾留正擅自离开相位,这一弹劾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诏命张叔椿为吏部侍郎,而对于留正的处置,也引发了众人的关注。

初九,宁宗诏求直言,希望能广纳谏言,了解朝堂的真实情况与民间的疾苦。派遣郑湜出使金国报告禅位消息,这一举措旨在稳定与金国的关系,避免因皇位更迭引发两国之间不必要的纷争。

初十,任命赵汝愚兼参知政事,赵汝愚在这场皇位更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被委以重任。十一日,召秘阁修撰潭州知州朱熹到行在,朱熹是当时的大儒,宁宗希望借助他的学识与智慧,为国家的治理出谋划策。

然而,朝堂之上的争斗并未就此停歇。韩侂胄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逐渐崭露头角,他起用为阶官,担任汝州防御使,权力不断扩大。而赵汝愚与韩侂胄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两人在朝堂上各执一词,形成了两派势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侂胄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开始排挤赵汝愚一派。侍讲朱熹因上疏违背韩侂胄意愿被罢免,赵汝愚力谏,却没被采纳;台谏、给舍官交相上章请留朱熹,也同样没有被采纳。这一系列事件,让朝堂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宁宗夹在两派之间,也深感无奈。

在这期间,宁宗也在努力推行一些政策,试图稳定国家局势。他命令三省官赈济抚恤各路郡县水旱灾民,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加安南国王李龙翰为思忠功臣,维持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下诏每年减免广西盐额十万缗,减轻百姓的负担。

然而,这些努力在复杂的政治局势面前,显得有些杯水车薪。朝堂上的争斗依然激烈,不同势力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止,南宋的未来,也在这风云变幻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庆元元年,南宋的政治舞台上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暴——庆元党禁。这场党禁,让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韩侂胄在与赵汝愚的权力争斗中逐渐占据上风,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开始对赵汝愚一派进行打压。右谏议大夫张叔椿再次弹劾留正擅自离开相位,留正被免除观文殿大学士职务,赵汝愚也被罢相。

韩侂胄还将朱熹等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朱熹是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和言论在士大夫阶层中有着广泛的影响。韩侂胄担心朱熹的影响力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对朱熹及其追随者进行迫害。他将朱熹的理学称为“伪学”,禁止传播,许多支持朱熹的官员也被罢官、流放。

在这场党禁中,许多正直的官员受到牵连,他们的政治生涯毁于一旦。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官员们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怕被卷入这场政治旋涡之中。南宋的政治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国家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宋史》中记载:“侂胄用事,患善类不利于己,凡不附己者,指为道学,尽逐之。”这段记载,深刻地反映了庆元党禁时期的黑暗与残酷。韩侂胄为了一己之私,不惜破坏国家的政治秩序,打压异己,使得南宋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宁宗作为皇帝,在这场党禁中,虽然并非完全被动,但也未能有效地阻止这场政治灾难的发生。他或许也有自己的无奈与苦衷,面对韩侂胄日益膨胀的权力,他也有些力不从心。这场庆元党禁,不仅是南宋政治的一次大倒退,也为南宋的灭亡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庆元党禁的阴影还未消散,南宋又面临着来自北方的巨大压力。此时,金国的势力依然强大,不断侵扰南宋的边境。南宋在军事上难以抵挡金国的进攻,不得不寻求议和。

嘉定元年,宋金双方开始了和谈。在这场和谈中,南宋处于劣势地位,金国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他们要求南宋增加岁币,割让土地,还要南宋向金国称臣。这些条件对于南宋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但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南宋朝廷内部也出现了分歧。

一些官员主张坚决抵抗,不愿接受金国的屈辱条件;而另一些官员则认为,南宋在军事上无法与金国抗衡,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只能选择议和。宁宗在这两种意见之间犹豫不决,他深知议和意味着国家的尊严受损,但抵抗又没有十足的把握。

最终,在权衡利弊之后,宁宗还是决定接受金国的条件,签订了嘉定和议。根据和议,南宋每年向金国增加岁币,由原来的二十万两匹增加到三十万两匹;一次性向金国支付犒军银三百万两;将韩侂胄的首级函送金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宋史》记载:“嘉定和议成,增岁币为银绢三十万,犒军银三百万两。”嘉定和议的签订,标志着南宋在对外关系上的又一次失败。这不仅让南宋的经济负担更加沉重,也让南宋的国家尊严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百姓们对朝廷的不满情绪也日益高涨,南宋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宁宗在这一事件中,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骂名,他的统治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嘉定和议之后,南宋的局势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内部政治**,党争不断;外部金国的威胁虽然暂时缓解,但蒙古的势力却在悄然崛起,对南宋构成了新的威胁。

宁宗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和国家危机后,身体和精神都逐渐衰弱。他开始对朝政感到疲惫和无奈,虽然也曾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显着的成效。

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 年),宁宗在临安宫中驾崩,结束了他波澜起伏的一生。他在位期间,虽然努力想要维持南宋的稳定和发展,但却始终未能摆脱政治纷争和外部压力的困扰。

对于宁宗的评价,历史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在面对政治斗争和国家危机时,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和坚定的信念;也有人认为他身处乱世,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能够维持南宋的统治多年,已经实属不易。

《宋史》中对宁宗的评价是:“初,宁宗以韩侂胄为腹心,而不知其权之震主;以史弥远为肺腑,而不知其奸之蠹国。”这段评价,既指出了宁宗在用人方面的失误,也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复杂性。宁宗的一生,就像南宋历史的一个缩影,充满了无奈、挣扎与遗憾。他在南宋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

参考《宋史》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