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40章 唐懿宗李漼:内忧外患的“亡国伏笔”

父业炳千秋,国泰民安,

偏偏嫡子堕风流。

酒色笙歌迷昼夜,万事皆休。

藩镇又生忧,灾疫横流。金樽满饮忘民愁。

三十九年如一梦,遗臭唐周。

大中十三年八月,长安城的秋意刚漫过大明宫的宫墙,宫里就炸开了锅——唐宣宗李忱,那个被称作“小太宗”的勤政皇帝,驾崩了。

消息传出来时,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躲在十六宅的偏院里,抱着酒坛啃卤味。听到太监来传旨,他打了个酒嗝,满手油光地问:“传我干啥?父皇不是还好好的吗?”

这就是李漼,宣宗的长子,后来的唐懿宗。

按说长子继承皇位,天经地义。可李漼这太子之位,来得一点都不“硬气”。

宣宗活着的时候,根本没把这个大儿子放在眼里。为啥?因为李漼太不争气了。别的皇子忙着读《贞观政要》、练骑射,他倒好,整天扎在声色犬马堆里:要么拉着宫女太监玩投壶,要么偷偷溜出宫去逛平康坊的酒楼,要么把乐师召到府里,从早到晚奏乐喝酒,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

《旧唐书·懿宗纪》里明明白白写着:“帝少无令誉,长亦骄奢。”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懿宗小时候就没好名声,长大了更是骄横奢侈。宣宗看着这个大儿子,心里直犯堵,好几次想立其他儿子为太子,可架不住宦官们“搅局”。

宣宗一驾崩,宦官头子王宗实就跳了出来。他心里打着小算盘:李漼这小子又傻又能玩,要是把他扶上皇位,自己不就能攥着实权,想干啥干啥?于是,王宗实带着一群宦官,拿着伪造的遗诏,硬是把还在啃卤味的李漼拽到了龙椅旁,宣布立他为皇太子,主持朝政。

大臣们一听,都懵了:立这么个“纨绔子弟”当太子?这不是把大唐的江山往火坑里推吗?可宦官们手握兵权,大臣们敢怒不敢言,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大中十三年八月十三日,李漼正式登基,改元“咸通”,史称唐懿宗。

登基那天,长安城里的百姓挤在大街上看热闹,有人小声议论:“听说新皇帝以前天天逛酒楼,真的假的?”可当他们看到李漼穿着龙袍,却时不时地走神,甚至差点踩错礼仪步伐时,心里都凉了半截——这哪是能治国的皇帝,分明是个“甩手掌柜”!

懿宗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飞自我”——把朝政扔给宦官,自己专心吃喝玩乐。

唐朝中后期的宦官本就嚣张,到了懿宗这儿,更是无法无天。王宗实因为“拥立有功”,被封为骠骑大将军,不仅掌管禁军,还能随便干预朝政。他想提拔谁就提拔谁,想贬谁就贬谁,大臣们要是敢反对,轻则被骂,重则丢官。

有次,宰相白敏中想提拔一个有才干的官员当刺史,王宗实不同意,说:“这小子没给我送礼,凭啥当官?”白敏中据理力争,说:“选拔官员要看才干,不是看送礼多少!”王宗实当场就火了,指着白敏中的鼻子骂:“你个老东西,是不是活腻了?”白敏中气得浑身发抖,可也没办法,最后只能放弃。

《资治通鉴》里记载:“懿宗即位,宦官益横,帝昏庸,不能制。”这话一点都不假。懿宗对宦官的胡作非为视而不见,甚至还觉得他们“贴心”——毕竟宦官们从不拦着他玩,还会帮他找乐子。

除了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也死灰复燃。

宣宗在位时,好不容易压下了党争,可懿宗一上台,牛党和李党的人又开始互相掐架。牛党说李党是“奸臣后代”,李党说牛党是“只会拍马的小人”,朝堂上天天吵得跟菜市场似的,正事一件没干。

有次,河南发生水灾,百姓们颗粒无收,大臣们联名上奏,请求懿宗下令赈灾。可牛党和李党却在朝堂上吵了起来:牛党说要派牛党成员去赈灾,李党说要派李党成员去,吵了半天,愣是没吵出个结果。懿宗坐在龙椅上,听着他们吵架,不耐烦地说:“吵啥吵?随便派个人去不就行了?朕还等着去听戏呢!”

最后,赈灾的事不了了之,河南的百姓们只能卖儿卖女,逃荒要饭。有百姓在皇宫外哭着喊:“宣宗皇帝在的时候,哪会让我们受这苦啊!”可懿宗听到了,只当没听见,转身就去了后宫的戏台子。

懿宗不仅不管朝政,还特别“大方”——对自己人大方,对百姓抠门。

他的女儿同昌公主出嫁时,懿宗把皇宫里的奇珍异宝都搬了过去:用金线织成的地毯,铺了整整一院子;用珍珠串成的帘子,挂了几十扇;就连公主的嫁妆里,都有两斛“夜明珠”,晚上能把屋子照得跟白天一样亮。

《新唐书·诸帝公主传》里写:“同昌公主出降,倾宫中珍玩以为资送,赐第于广化里,窗户皆饰以杂宝,井栏、药臼、槽匮亦以金银为之,编金缕以为箕筐,赐钱五百万缗,他物称是。”这嫁妆的奢华程度,简直刷新了唐朝的纪录。

可对百姓呢?懿宗却抠得不行。咸通元年,江南发生旱灾,百姓们连水都喝不上,地方官上奏请求朝廷拨款赈灾,懿宗却批了一句:“百姓自己不会找水喝吗?朝廷的钱是用来办宴会的,不是用来救穷鬼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臣们见懿宗如此昏庸,都急得不行。有个叫刘瞻的大臣,实在忍不住了,上书劝谏懿宗:“陛下,现在百姓们生活困苦,藩镇也蠢蠢欲动,您要是再沉迷于酒色,大唐的江山就危险了!”

懿宗看完奏折,气得把奏折扔在地上,骂道:“你个老东西,敢管朕的闲事!”当场就把刘瞻贬为康州刺史,还下令不许其他人再劝谏。

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说懿宗的坏话了。朝堂上,宦官们胡作非为,党争不断;地方上,百姓们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大唐的江山,在懿宗的“折腾”下,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要是论吃喝玩乐,懿宗绝对是唐朝皇帝里的“天花板”。

他登基后,就把大明宫改成了“娱乐中心”:宫里的戏台子建了一座又一座,乐师、舞女招了一批又一批,每天从早到晚,宫里都歌舞升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懿宗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想喝酒,就立马摆宴。有时候一天要办好几场宴会,一场宴会就要花掉几万缗钱——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百姓一年的生活费,也不过几缗钱。

有次,懿宗在宫里办宴会,喝到兴头上,让乐师们演奏新曲子。乐师们一时没准备好,懿宗就发了火,把乐师们骂了一顿,还说:“要是明天还弹不出新曲子,你们都别想活了!”乐师们吓得连夜赶制新曲,直到天亮才勉强交差。

《旧唐书·懿宗纪》里说他:“游宴无节,左藏库空竭,乃赐两军内库钱,动以万计,国用益窘。”意思是懿宗游宴没有节制,国库都被他花空了,还把禁军的钱拿来赏赐,一次就是几万,国家的财政越来越困难。

除了喝酒听戏,懿宗还特别喜欢打猎。他每个月都要去长安城外的猎场打猎好几次,每次打猎都要带几百个士兵,还有几十只猎犬、猎鹰,阵仗大得吓人。

有次打猎,懿宗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摔断了胳膊。大臣们都劝他好好养伤,别再去打猎了,可懿宗却说:“打猎多有意思,断了胳膊算啥?养几天就好了!”没过多久,他胳膊上的伤还没好利索,又带着人去打猎了。

懿宗对后宫的妃子们也很大方。他后宫里有上千个妃子,每个妃子都有自己的宫殿,宫殿里的家具、首饰都是最好的。要是哪个妃子讨他欢心,他随手就能赏下去几十两黄金、几百匹绸缎。

可对百姓的死活,懿宗却毫不在意。

咸通三年,河南、河北发生蝗灾,蝗虫飞过的地方,庄稼全被啃光了,百姓们只能吃树皮、草根,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地方官把灾情上报给朝廷,请求朝廷开仓放粮,懿宗却慢悠悠地说:“蝗虫有啥可怕的?它们吃完庄稼,自己就会飞走了,百姓们再等等就行了。”

结果,因为朝廷没有及时赈灾,河南、河北死了几十万人。有逃荒的百姓路过长安,看到宫里灯火通明,听到里面传来的歌舞声,都忍不住哭着说:“皇帝天天在宫里享乐,哪知道我们老百姓的苦啊!”

懿宗不仅不管百姓的死活,还特别迷信佛教。他觉得自己能当皇帝,是佛祖保佑,所以对佛教特别痴迷。

咸通十四年,懿宗下令迎奉法门寺的佛骨。为了迎奉佛骨,他动用了几十万士兵,还花费了几百万缗钱,把佛骨从法门寺一路护送到长安。沿途的百姓们被要求跪拜迎接,要是谁敢不跪,就会被士兵打骂。

《资治通鉴》里记载:“上遣敕使诣法门寺迎佛骨,群臣谏者甚众,至有言宪宗迎佛骨寻晏驾者。上曰:‘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广造浮图、宝帐、香舆、幡花、幢盖以迎之,皆饰以金玉、锦绣、珠翠。自京城至法门寺三百里间,车马昼夜不绝,民力耗竭。”

迎奉佛骨的队伍到长安那天,懿宗亲自到城门迎接,还对着佛骨跪拜磕头,嘴里念叨着:“佛祖保佑朕长命百岁,保佑大唐江山永固!”可他不知道,他这么折腾,不仅没保住大唐的江山,反而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懿宗天天沉迷于酒色,不管朝政,大唐的内忧外患越来越严重。

首先是藩镇叛乱。

宣宗在位时,好不容易把藩镇收拾得服服帖帖,可懿宗一上台,藩镇们又开始蠢蠢欲动。咸通九年,徐州的武宁军发生叛乱,士兵们杀了节度使,拥立粮料判官庞勋为领袖,开始反抗朝廷。

庞勋带着叛军一路攻城掠地,很快就占领了徐州、濠州、泗州等十几个州府。叛军所到之处,百姓们因为受不了朝廷的压迫,纷纷加入叛军,叛军的人数很快就达到了十几万。

消息传到长安,懿宗正在宫里办宴会。他听说藩镇叛乱了,满不在乎地说:“一群乱兵而已,派点人去收拾了就行了,别扫了朕的兴致。”

可他派去的军队,因为长期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刚和叛军交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叛军趁机继续扩大地盘,甚至威胁到了洛阳。

懿宗这才慌了神,连忙任命康承训为行营都招讨使,让他率领二十万大军去镇压叛军。康承训倒是有点本事,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平定了庞勋叛乱。可这场叛乱,不仅让唐朝损失了几十万士兵,还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使得唐朝的国力更加衰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旧唐书·懿宗纪》里说:“庞勋之乱,自徐至海,缘淮千里,民无宁居,上不之恤,方务游宴。”意思是庞勋叛乱,从徐州到海州,沿着淮河千里之地,百姓们无法安居乐业,可懿宗却不体恤,还在忙着游宴。

除了藩镇叛乱,民变也越来越多。

懿宗时期,赋税越来越重,百姓们根本交不起税,只能逃亡。地方官为了完成征税任务,就把逃亡百姓的赋税摊到其他百姓身上,导致更多的百姓逃亡。久而久之,百姓们忍无可忍,纷纷起来反抗。

咸通七年,华州发生民变,百姓们杀了华州刺史,占领了华州城;咸通十年,陕州发生民变,百姓们焚烧了官府,抢夺了粮仓;咸通十二年,湖南发生民变,百姓们围攻潭州,吓得潭州刺史连夜逃跑。

这些民变虽然都被朝廷镇压下去了,可却像一颗颗种子,在百姓们的心里埋下了反抗的火苗。后来的黄巢起义,就是在这些民变的基础上爆发的。

除了内忧,外患也越来越严重。

唐朝的边境,一直受到吐蕃、回鹘等少数民族的威胁。宣宗在位时,还能派兵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可懿宗时期,因为军队战斗力下降,财政困难,根本无力抵御外敌。

咸通元年,吐蕃入侵河西走廊,占领了瓜州、沙州等地方;咸通二年,回鹘入侵天德军,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和财物;咸通三年,南诏入侵安南,占领了交趾城,杀死了唐朝的安南都护。

唐朝的边境,一片狼藉。可懿宗却不管不顾,依旧在宫里吃喝玩乐。大臣们上奏请求他重视边境问题,他却说:“边境离长安那么远,他们打他们的,朕玩朕的,有啥关系?”

就这样,在懿宗的“治理”下,唐朝的内忧外患越来越严重,就像一座快要倒塌的大厦,随时都可能崩溃。

咸通十四年七月,懿宗因为长期沉迷于酒色,又吃了不少丹药,身体越来越差。刚开始只是咳嗽、发烧,后来发展到卧床不起,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宦官们见懿宗快不行了,又开始忙着拥立新皇帝。他们选中了懿宗的第五子李儇,因为李儇当时只有十二岁,还是个孩子,容易控制。

咸通十四年七月十九日,懿宗在大明宫的咸宁殿驾崩,享年四十一岁。

懿宗驾崩后,李儇登基,史称唐僖宗。僖宗比懿宗还荒唐,他整天沉迷于打马球,把朝政完全交给宦官田令孜。没过多久,黄巢起义爆发,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长安,僖宗只能仓皇出逃。

唐朝的江山,在懿宗和僖宗的“折腾”下,彻底走向了灭亡。

后人对懿宗的评价极差。《旧唐书·懿宗纪》里评价他:“懿宗以庸主之才,承宣宗之业,而乃怠于政事,耽于声色,侈靡无度,赋役繁重,民不聊生。自懿宗以来,唐之亡形已具矣。”

《新唐书·懿宗纪》也说:“懿宗昏庸,骄奢淫逸,宠信宦官,党争复起,藩镇叛乱,民变迭兴,唐室之衰,始于懿宗。”

老百姓们更是恨透了懿宗。在懿宗统治的十四年里,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编了一首歌谣骂懿宗:“咸通,咸通,百姓空空!官也贪,吏也凶,皇帝天天醉梦中!”

懿宗的一生,是荒唐的一生,也是败家的一生。他继承了宣宗留下的大好江山,却不知道珍惜,反而用自己的昏庸和奢侈,把唐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他就像一个“富二代”,继承了父辈的家业,却只会挥霍,最后把家业败得一干二净。

参考《旧唐书·懿宗纪》《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资治通鉴》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