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03章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北朝灭国TOP1的铁血人生

朔漠起狼烟,铁骑平川。

饮马长江骨未寒。

佛骨堆中埋霸业,功过谁传?

年少便挥鞭,杀气冲天。

一朝权柄握双拳。

四十七年龙虎气,尽付残垣。

北魏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平城(今山西大同)的皇宫里发生了件不大不小的事——16岁的拓跋焘被推上了皇位。这情形有点像现代公司突然让实习生接CEO的班,满朝文武心里都打鼓:这毛头小子能镇住场子?

但拓跋焘用行动证明,他不是来实习的,是来的——裁掉那些不服管教的邻居。《魏书》里说他性清俭率素,不好珍丽,食不二味,所幸昭仪、贵人,衣无兼彩,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哥们不爱奢侈品,吃饭就一荤一素,后宫妃子穿衣服都不敢穿花里胡哨的。但千万别被这朴素外表骗了,他兜里揣的不是算盘,是战报。

刚继位,北方的柔然就来砸场子。这帮草原兄弟大概觉得新帝好欺负,带着六万骑兵就冲到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把北魏的皇家别墅(行宫)都给烧了。大臣们吓得腿肚子转筋,建议迁都跑路。拓跋焘把桌子一拍:跑?往哪跑?草原狼来了,就得用猎枪轰!

他亲率轻骑兵抄近道,居然把柔然可汗纥升盖杀了个措手不及。《魏书》记载这场仗帝率轻骑袭之,杀其大将于陟斤,可汗遁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拓跋焘玩了把闪电战,斩了对方大将,把柔然可汗吓得连夜搬家。这一仗下来,满朝文武才算明白:这新老板,是个能打的狠角色。

如果南北朝有灭国排行榜,拓跋焘绝对能霸榜。他在位28年,主打一个不服就打,而且专挑硬茬下手。

第一个被他盯上的是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这夏国皇帝赫连昌是个典型的富二代,治国不行,炫富第一名。他在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修宫殿,用蒸过的土筑墙,还号称锥入一寸,杀筑者。拓跋焘听说了,冷笑一声:墙再硬,能挡得住我的刀?

始光四年(427年),拓跋焘亲率大军进攻统万城。赫连昌也是个奇葩,放着坚固城池不守,非要出城打野战。双方一交手,夏军就露了馅——《魏书》说昌军大溃,不及入城,奔于上邽,简单说就是:赫连昌打不过,连家都回不去了,只能往甘肃跑。拓跋焘进了统万城,看着那些华丽的宫殿,跟左右说:一个小国把房子盖成这样,不亡国才怪。(原文:蕞尔小国,而用民如此,虽欲不亡,其可得乎?)

接下来被的是北燕。北燕皇帝冯弘是个墙头草,一会儿跟北魏好,一会儿又勾搭柔然。拓跋焘不耐烦了,直接派兵把北燕都城和龙(今辽宁朝阳)围了。冯弘派人求和,拓跋焘就一句话:投降可以,把你女儿送来当人质。(《魏书》载:弘遣使求救于高丽,高丽使其将葛卢等率众迎之)结果冯弘跑去找高丽人当靠山,最后还是被高丽王给杀了,北燕就这么没了。

最狠的还是灭北凉。北凉王沮渠牧犍表面上对北魏服服帖帖,还娶了拓跋焘的妹妹武威公主。但背地里却跟嫂子通奸,甚至想毒死武威公主。拓跋焘气得差点掀桌子,直接发兵十万西征。沮渠牧犍还想顽抗,结果手下将领直接把城门打开了。《魏书》里写得特解气:牧犍与左右文武五千人面缚请降,帝释其缚,待之以藩臣之礼。简单说就是:沮渠牧犍捆着自己投降,拓跋焘没杀他,但北凉彻底成了北魏的地盘。

这几场仗打下来,北魏的版图直接从黄河流域扩展到了西域,拓跋焘也成了南北朝时期最能打的皇帝。史书上说他每战必被坚执锐,身先士卒,赏罚分明,活脱脱一个从战场上拼出来的铁血帝王。

如果说拓跋焘的前半生是战神模式,那后半生就有点了。这一切都跟一场宗教争端有关。

南北朝时期,佛教特别火,和尚尼姑多到能组成一个集团军。拓跋焘本来对佛教没啥意见,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叫崔浩的大臣。崔浩是个坚定的道教徒,天天在拓跋焘耳边念叨:陛下,佛教这东西不好,和尚不种地不纳税,还占用大量土地,纯属社会累赘。

真正让拓跋焘对佛教动杀心的,是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的盖吴起义。盖吴是个关中的少数民族首领,起兵反魏时居然得到了不少寺庙的支持——和尚们不仅给起义军提供粮草,还把寺庙当成了据点。拓跋焘亲征平叛时,在一座寺庙里搜出了大量武器和酿酒设备,甚至还有和尚跟宫女私通的证据。

这下拓跋焘彻底炸了。《魏书》记载他当时的反应:帝既忿沙门非法,浩时从行,因进其说,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拓跋焘本来就气和尚不守规矩,崔浩在旁边一煽风点火,直接下令:长安的和尚全部杀光,佛像全砸了!

这还不够,第二年他又下了道全国性的灭佛令诸有佛图、佛像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魏书·释老志》)意思是:所有寺庙、佛像、佛经全部销毁,和尚不管老少一律活埋。这道命令下来,南北朝的佛教差点被团灭,史称太武灭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崔浩本来以为自己赢了,没想到这事儿最后把自己也坑了。他仗着拓跋焘的信任,编国史的时候居然把拓跋家祖宗那些不光彩的事儿全写进去了,还刻在石碑上公开展览。拓跋焘一看,气得差点吐血:你小子是想让全天下都知道我们老拓跋家的黑历史?

结果可想而知,崔浩被判处夷五族——不仅自己被杀,连亲戚朋友都被株连。行刑那天,崔浩被关在囚车里游街,路上的人都朝他扔垃圾。《魏书》里说他号哭失声,闻者莫不哀之,一代权臣就这么落了个凄惨下场。有意思的是,崔浩是道教徒,最后却因为被杀,而他力推的灭佛运动,也成了拓跋焘一生最大的污点。

人一旦站得太高,就容易犯疑心病,拓跋焘也不例外。晚年的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前半生有多英明神武,后半生就有多猜忌残暴。

最典型的就是杀太子拓跋晃。拓跋晃是个好孩子,从小就跟着老爹处理政务,《魏书》说他**强识,闻则不忘,本来是个合格的接班人。但拓跋焘晚年听了宦官宗爱的谗言,觉得太子想抢班夺权,就杀了太子身边的几个亲信。

拓跋晃本来就胆小,被老爹这么一吓,居然忧惧而死,年仅24岁。这事儿后来成了拓跋焘心里的疙瘩——毕竟是自己亲手逼死了儿子。有一次他去太子墓前祭拜,哭得稀里哗啦:是我害了你啊!(《魏书》载:帝追悼太子不已,每思之,辄流涕)

但他没意识到,更大的危险就在身边——那个搬弄是非的宦官宗爱。宗爱怕拓跋焘哪天醒悟过来收拾自己,干脆先下手为强。正平二年(452年)二月,宗爱趁拓跋焘熟睡时,派人把他给杀了。这位叱咤风云的铁血帝王,最终居然死在了一个宦官手里,时年45岁。

《魏书》里写他的结局:夜,宗爱弑帝于永安宫,短短九个字,道尽了一代雄主的凄凉。他一生灭国无数,却没能防住身边的小人;他让北魏成为北方霸主,却落得个被刺杀的下场。

拓跋焘这辈子,活得像一团烈火——燃起来能烧遍万里江山,灭下去却只剩一堆灰烬。

他的功劳不用多说:灭夏、破燕、平凉,统一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乱局;改革吏治、劝课农桑,让北魏从一个游牧部落变成了真正的中原王朝;甚至还派使者出使西域,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魏书》评价他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意思是他的功业超过了历代帝王,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算太离谱。

但他的残暴也是出了名的:灭佛运动杀了无数和尚,晚年猜忌成性,杀了不少功臣,最后连自己的儿子都逼死了。就像一个优秀的CEO,业务能力超强,却总在人事问题上犯糊涂,最后把自己的公司带向了危机边缘。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去吧!

参考《魏书》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