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01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从草原弃儿到北魏开国君的硬核人生

朔漠狼烟起少年,提刀跃马定幽燕。

平城肇造三分势,参合陂前万骨寒。

功业未竟心魔扰,龙座终成断头台。

莫言霸主多狠戾,乱世求生本就难。

公元371年,拓跋珪出生在代国(北魏前身)王室。他爹是代王拓跋什翼犍,老妈是贺氏。按说这出身够硬了,可命运这玩意儿从不按剧本走。六岁那年,前秦苻坚带着大军打过来,代国瞬间崩盘。更狗血的是,他亲叔叔拓跋寔君为了抢王位,居然把亲爹拓跋什翼犍给杀了——这操作,连后来的李世民都得喊声祖师爷。

苻坚一看代国乱成一锅粥,干脆把地盘分给匈奴的刘库仁和刘卫辰,顺带把拓跋珪母子当吉祥物给了刘库仁。好在刘库仁还算厚道,没把这对孤儿寡母怎么样。可刘库仁一死,他弟弟刘显就动了歪心思,觉得拓跋珪这前朝余孽迟早是祸害,打算先下手为强。

关键时刻,拓跋珪他妈贺氏上演了一出教科书级自救。《魏书》记载后乃令珪避之,夜中,贺氏饮显使醉——简单说就是:贺氏先让儿子跑路,自己则设宴灌醉了刘显的使者,为拓跋珪争取了逃跑时间。这波操作,既有当妈的狠劲,又有政治家的手腕,难怪后来能成献明皇后。

拓跋珪一路逃到姥姥家贺兰部,才算暂时安全。这时候的他,虽然才十几岁,却已经看透了草原的生存法则:要么杀人,要么被杀。史书说他沉毅有大度,喜怒不形于色,说白了就是:这孩子经历太多,早就学会了藏住情绪装大人。

公元386年,机会来了。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北方各族纷纷独立,草原上又是一片群雄逐鹿的热闹景象。这年正月,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被部落首领们推为代王,同年四月改国号为——这就是北魏的由来。那一年,他才十六岁,放到现在刚够考驾照的年纪,已经开始学着当皇帝了。

但这皇帝当得一点不轻松。当时的北魏,说白了就是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内部有叔叔拓跋窟咄争位,外部有刘显、刘卫辰等势力虎视眈眈。拓跋珪明白,光靠代王后裔的招牌没用,必须得靠拳头说话。

他的第一战就怼上了亲叔叔拓跋窟咄。这位叔叔被前秦送回来抢王位,还拉上了刘显当盟友。拓跋珪兵少打不过,就想出个借刀杀人的招——派人向后燕皇帝慕容垂求援。慕容垂正想在北方找个小弟,一看拓跋珪这小伙子有潜力,立马派儿子慕容麟带兵来帮忙。两边夹击之下,拓跋窟咄兵败被杀,《魏书》只轻飘飘一句窟咄奔高车,遂为其众所杀,仿佛在说这货死得不冤。

收拾完内部,拓跋珪把矛头对准了贺兰部。这贺兰部是他姥姥家,按理说该给点面子,可草原上的规矩是拳头硬者当老大。贺兰部首领贺讷(拓跋珪的舅舅)觉得这外甥太狂,不服管。拓跋珪也不客气,直接带兵打了过去,把舅舅按在地上摩擦。贺讷没办法,只能光着膀子去认错,《魏书》记载讷乃执送其叛者,谢罪请降——这波操作告诉我们:在绝对实力面前,亲戚关系不好使。

接下来轮到西边的死对头刘卫辰。这刘卫辰跟拓跋家是世仇,当年就帮着苻坚打代国。公元390年,刘卫辰派儿子刘直力鞮带九万骑兵来砸场子。拓跋珪亲率五千精锐迎战,在铁岐山南打得对方满地找牙,《魏书》说获其器械辎重牛羊二十余万。刘卫辰想跑,结果被自己部下杀了,脑袋还被砍下来送到北魏。拓跋珪还不解气,把刘卫辰宗族五千多人全杀了,尸体扔进黄河——史书里那句黄河为之不流,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经此几战,拓跋珪彻底站稳了脚跟,从一个流亡少主变成了草原上让人胆寒的新霸主。

搞定了草原上的对手,拓跋珪把目光投向了南边的后燕。后燕皇帝慕容垂是他的,当年帮过他,但这俩人的关系,就像战国时的秦和楚——表面称兄道弟,实则各怀鬼胎。慕容垂觉得拓跋珪是自己扶起来的,就得听招呼;拓跋珪却觉得翅膀硬了要单飞,俩人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公元395年,慕容垂派太子慕容宝带八万大军北伐,想教训一下这个白眼狼。拓跋珪一看对方人多,玩起了敌进我退的战术,把主力撤到黄河以北,还故意截杀了后燕的使者,让慕容宝没法跟后方通信。

慕容宝大军在黄河南岸待了三个多月,粮草快吃完了,又听说慕容垂病重,心里慌得一批,赶紧下令撤退。这时候拓跋珪露出了獠牙——他亲率两万精锐,偷偷跟在燕军后面。到了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附近),燕军正在河边扎营,拓跋珪选了个清晨发动突袭。

《魏书》里这段写得特精彩:帝以轻骑袭之,尽俘其众。宝等单骑遁走。简单说就是:北魏骑兵像天降神兵,后燕军队根本没反应过来,八万大军瞬间崩溃,慕容宝只带了几个亲信逃跑。拓跋珪怎么处理俘虏?更狠——尽坑之,死者四五万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参合陂这一战,彻底改变了北方的格局。后燕元气大伤,北魏则一跃成为强国。但这事儿也成了拓跋珪的黑历史,后来他被儿子刺杀,有人就说这是坑杀降卒的报应。

公元398年,拓跋珪做了个影响深远的决定——把都城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还正式称帝,改元。这一步,标志着北魏从一个游牧部落联盟,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中原王朝。

为了站稳脚跟,拓跋珪搞了一系列改革:

- 仿照中原王朝建立官制,设置尚书省、门下省等机构,让鲜卑贵族学着当公务员;

- 把被征服的部落迁到平城附近,让他们放弃游牧,改成种地;

- 重用汉族士大夫,像崔宏、邓渊这些人,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魏书》说他初建台省,置百官,封拜公侯、将军、刺史、太守,这些操作看着简单,实则难度极大。要知道,鲜卑贵族习惯了逐水草而居,让他们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看公文,跟要了命似的。但拓跋珪手段硬,谁敢不服就收拾谁,硬是把这事儿给推行下去了。

他还特别重视文化建设,下令搜集儒家经典,设立太学,让鲜卑子弟学习汉族文化。有一次,他问博士李先:天下什么东西最好,可以增长智慧?李先说:书籍。拓跋珪立马下令:那就把天下的书都找来!——这觉悟,比后来某些焚书坑儒的皇帝强多了。

可惜,这位开国皇帝的晚年,却成了一部高开低走的悲剧。大概是权力太大没人管,又或许是早年的经历留下了心理阴影,拓跋珪晚年变得越来越多疑、暴躁,甚至有点精神失常。

他开始杀功臣,当年跟着他打天下的老将,像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说杀就杀,理由都懒得找。《魏书》记载帝末年多猜忌,忍于杀戮,大臣们每天上朝都提心吊胆,不知道哪句话说错就脑袋搬家。

更奇怪的是,他迷上了——就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五石散。这玩意儿吃了会让人精神亢奋,但副作用极大,长期服用会导致性格暴躁、神志不清。拓跋珪吃了之后,经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对着空气说话,还说自己能看见鬼神。

他对身边的人更是疑神疑鬼。有一次,他看到贺夫人(太子拓跋绍的妈)有点不顺眼,就把她关起来,说要第二天杀了她。贺夫人赶紧派人给儿子拓跋绍送信,拓跋绍当时才十六岁,是个被宠坏的愣头青,一听老妈要被杀,连夜带着人翻墙进宫。

《魏书》里这段写得惊心动魄:绍乃夜与帐下及宦者数人,逾宫犯禁。帝惊起,求弓刀不及,遂遇弑。就这样,这位五十四岁的开国皇帝,死在了自己儿子手里,结束了他传奇又悲剧的一生。

拓跋珪的一生,就像北方草原的天气,既有晴空万里的辉煌,也有暴风骤雨的残酷。他十六岁复国,四十多年里统一北方大部,建立北魏,为后来孝文帝改革和北魏统一北方打下基础,也算得上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参考《魏书》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