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二十年前的你 > 第十六章 辍学

二十年前的你 第十六章 辍学

作者:云心若诗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22 19:30: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

日记:

.

1999年9月23日..........星期四..........晴

.

昨天晚上,张德富走了,离开了我们这个班集体,宿舍里的东西都收拾完了。他不再读书了,因为家里没钱供他。东霞把这个刚从男生宿舍传出来的消息告诉我,我简直难以置信。总觉得辍学是只会发生在贫困山区里、电视里或故事里的事,离我们好遥远,从没想过会真实发生在我的生活里。这事犹如一声警钟敲醒了我,原来贫穷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我们就身处底层,随时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那个穷坑里。

震惊之余,回头望向那个曾属于张德富的座位,空空的座位,或许不久的将来它会拥有个新主人,或许它会被搬进学校的储藏室,但现在它就空在那,无言地宣告了张德富的离开。失落感从心底油然而生,张德富走了,这已是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同学一年,与他最大的交集却是在他走了以后的这个时候。失落不断扩大,继而漠然,这也许就是人生吧,谁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东霞在我耳边叨叨着:“听说他还有个上初中的妹妹……听说他妈妈没有工作,他爸爸在一个工厂上班,现在工厂倒闭了,发不出来工资……听说……”

.

上体育课时,史辉脚扭了,送去医院,后来确认为是骨折,教室里又空出个位子。

班上的人接二连三地离开,这是什么事啊?!虽然毕业后大家都会离开,但和这种中途因各种事离开的感受却不一样。

.

1999年9月28日……星期二……晴

.

今天下午是诗朗诵比赛的决赛,赛前临时通知在朗诵前要组织各班拉歌。作为文艺部长,由我组织高二年级拉歌这个事看来是跑不掉了。因为是临时接到的通知,没提前安排下去,只好匆忙到比赛现场到处找各班文艺委员说明情况,人还没找齐拉歌就开始了。

一个年级十几个班上千号人在偌大的操场上,我手上又没个喇叭,纯粹靠嗓子喊,靠在各班前排左右两边跑控制局面。一时间,操场上歌声四起,震耳欲聋,完全盖过我的声音,让我陷入音浪的海洋里,好处倒是听不出我是破音还是跑调了。说是歌声,那是抬举,完全是不受控的几百只野兽出笼的各种嘶吼,是几千人终于找到机会的发泄,是对耳膜的折磨。从开始的“阀门”打开,就注定了无法找到结束的按钮。这声音的洪水奔涌、狂泄,四处侵袭,四处嘈杂,一发不可收拾。面对洪水,我是无力控制的,只能等大家发泄够了,累了,自然平息。好吧,我承认:简直一团糟!拉歌算是搞砸了,这算是我当文艺部长遭遇的第一个“滑铁卢”吧。我很坦然,并不觉得懊恼,也不觉得有什么失职,因为三个年级一样乱,谁也不比谁强。倒是埋怨起临时增加拉歌内容的领导,出的什么馊主意,不给通知安排的时间,也不配发扩音器等工具。

好在拉歌只是序曲,诗朗诵才是正题。拉歌之后各班按年级、班级顺序依次到看台上表演,上下场的时间和表演时间一样长,一切中规中矩。我们班在中后段,台下的老师和学生们大多已失去了观演的兴趣,只等着活动结束去吃饭。所有班级表演完毕,校领导说赛后张榜公布得奖班级,届时获奖班级班长到教务处领奖状,然后就草草结束了活动。以我到校一年来的经验,已经很习惯每次学校组织活动虎头蛇尾的操作,碰到这种处理也没什么可讶异的。

.

去食堂的路上碰到班头,他跟我诉苦,说班主任对他、生活委员徐建、劳动委员陶然和体育委员江丰有点意见,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他和徐建,估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撤了他们几个。老章对陶然和江丰有意见我是知道的,一方面觉得他们不好好学习,总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一方面觉得班上的事他们也不好好管,类似的态度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过多次了,但对于班头和徐建有意见我倒是第一次听说,无论是成绩,还是对班务的热心程度,他俩都算不错的。

班头说:“史辉脚扭伤那天,我去找老班借钱垫付医药费,他不借,之后我又提议动用班费,安排班委去张德富和史辉家家访,他又拒绝了。他老说权力下放,可真到遇到事,班干部们还是没什么权力决定事情,做的也老是得罪人的事。唉!可能因为我和他这些观念上的冲突对我有意见吧。”

听他说的事,我觉得也就是他暂时心里委屈,便安慰道:“老班还是好心的,他可能有他的考虑,估计不会为这么点事就撤换你的。你干得还是挺好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年前的你请大家收藏:()二十年前的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提起精神,笑了笑,对我说:“吃完饭后到教室,我们叫几个班委商量下去张德富和史辉家家访的事吧。”

“嗯!”我应声答应。

.

1999年9月30日……星期四……雨转晴

.

“十一”国庆放五天假,从今天下午开始放,5号下午来上晚自习。一早上,教室就处处洋溢着要回家的欢乐气氛,有些归心似箭的住读生已经把打包好的行李带到了教室,打算第四节课老师一说下课就冲出教室,奔向汽车站。

前天和班上干部们商量好今天下午先去张德富家家访,5号上午去史辉家。原则是去的路费自费,拜访买东西的费用用班费,去的干部人选自愿报名,不强求。前天说的那叫一个热闹,没几个说不去的。可真到要去的时候却没几个人了,住读的干部有说回家的东西还没收拾好的,有说亲戚要来接的,走读的一下课直接骑车回家了,也不知道下午还来不来。

下午,果然没几个人来,只有建国、班头、徐建和我。陶然说平时和张德富就没什么交集,班头说卢小芳家里有事跟他请假了,她5号去史辉家。又等了会,确定没有多的人来,我们四人一行就往汽车站去,班头和徐建在路上的水果摊买了两袋水果。

张德富家在离县城不远的小镇上,一个很小的厂区宿舍,有两三排房子。他家没有电话,班头来之前并没联系上他,也不知道能不能遇到人。跟厂区宿舍进出的人打听,才知道他家是中间那排房子二楼中间的一户。

上楼,走过像教室一样的走廊,数着窗户和门的个数,穿行于走廊上横七竖八放着的各种箱子、盒子、煤气坛子和灶之间,就如同穿行于地雷阵之中。总算走到中间,站定敲门,屋里有人回应,等了会,门吱呀开了,门后站着个拄拐的妇人,她问:“你们找谁?”

“这里是张德富家吗?”班头礼貌地问。

妇人点点头问:“你们是——?”

“我们是张德富的高中同学,想来看看他。”班头回答,并拎了拎手上的水果。妇人面露微笑,赶紧把我们让进屋,说:“哦,他啊,这会出去了,还没回来,你们坐一会,先坐一会。”然后转身往客厅里放热水瓶的柜子挪动,打算给我们倒水。看着她行动不便,我们赶紧拉着她制止,说:“别忙了,不客气!”但最终推脱不过她的热情,给我们每人倒了杯白开水,没有茶叶。

我们各自拿了凳子在客厅落座。一开始,我陌生而尴尬得不知说些什么,只好拿着水杯打量这间屋子。这是间不大的两室一厅,其实就是三个连在一起的单间,没有单独的厨房和厕所。屋里不算敞亮,看起来还是十几年前的装修风格:一米以下的墙裙刷着绿色油漆,厅里靠墙放着一张小茶几,两侧是一套的靠背藤椅,墙脚的边柜上放着一对红双喜的热水瓶,柜子下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两间房里除了衣柜和床,剩下的空间都被各种杂物堆满。

还是班头先开口搭茬:“德富干嘛去了?我们是听说德富不上学了,想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忙的。他成绩在班上算不错的,都已经上了一年了,这个时候不上了怪可惜的……”

“唉!”妇人叹了口气道:“不是你们能帮得了的忙啊!也不是我们不想让他上学,也是实在没办法。这两年他爸上班的厂垮了,一年里正经发不了几个月工资,老本也吃得差不多了。我们也算是街面上的人,又不像农村里,还有几亩地,可以不愁吃的。再说他是哥哥,他妹妹还小,女孩子在外面跑我们也不放心。他真要是考上大学,学费也是个难题……”她说着说着,觉得有些说不下去,换了个话头说:“今天谢谢你们来啊,谢谢你们关心他,待会德富回来了让他去买几个菜,你们吃了饭再走!”

妇人的热情和硬撑的客气让我觉得窘迫而尴尬,我们的到来没解决任何问题,反而给这个家增加了更多的负担,我向徐建和建国使使眼色,他俩马上心领神会地说:“阿姨,不客气,我们坐会就走了,家里离得远,走晚了怕赶不上车。”然后闲扯了几句家长里短,我们就退了出来。

走到厂宿舍门口,我们正好碰到一身灰的德富从外面回来。乍一看到我们,他很惊讶,赶紧拍了拍身上的灰,整理了下衣服。班头说:“你就这么走了,我们还挺舍不得的,就来看看你。你……还有可能回学校吗?”他摇摇头说:“算了,我先顾着生活吧。你们好好学,好好考吧!”回程的路上,大家都很沉默,总觉得我们能做些什么,总觉得能劝说他回来,可看到他家的情况,活生生的现实摆在眼前,我们都无能为力。各自回家前,班头怕去史辉家又没几个人,又再次嘱托我5号要去。

.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年前的你请大家收藏:()二十年前的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工作十几年后,在一个房地产项目投标的场合,意外碰到了张德富。第一眼见他时,我并未反应过来,他看我的眼神迟疑了好一会,在他犹豫和吃惊的反应中,我意识到我们应该认识。我在脑海里拼命搜索合适的名字,迟疑地问出:“你……是张德富吗?”他笑着点头,并叫出了我的名字。故人重逢的惊喜立刻拉近了投标场合冷淡的距离。

谁能想到当年辍学的他竟和我是同行,十几二十年后会从不同的城市为同一个项目到同一个地方相遇。人生竟有如此的巧合,又如此令人捉摸不透。我通过对他的刨根问底得知:他当年跟镇上的老乡一起去南方打工,先是进了工厂,后来觉得不自由,老乡就介绍他去做些泥瓦匠的活。其间碰到个很好的老师傅是专门做园建施工的包工头,看着他灵光,就教他手艺并带着他去做工程。刚开始很累,每天跟水泥、砖石打交道。慢慢项目做得多了,不仅技术上得心应手,还时不时与项目管理人员聊天,谈哪些施工细节可以改进。施工企业的领导看他年纪轻轻却很懂现场的施工工艺,就招他当了施工员。他后来去考了B2驾驶证,偶尔在工地兼任水车司机。在项目现场摸爬滚打,公司领导对这个好学又肯担当的年轻人越发看重,他从施工员一路做到项目经理,当年的施工企业也一路从私人小公司做到行业全国前50强。老板看重他十几二十年来对企业的忠诚、脚踏实地做事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他去进修个函授管理,学成后安排他做了片区副总。而让我们相遇的项目,正是他作为片区副总带队参与投标的第一个项目。

现在,他已在南方安家,父母和妹妹投靠他在南方生活。他与妹妹都已结婚,各自有两个可爱的孩子。

人生就是如此有趣,你不走完全程,便不会知道在哪里会有怎样的故事在等待你。

喜欢二十年前的你请大家收藏:()二十年前的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