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东汉不三国 > 第811章 生为劲敌 殁归沧溟

东汉不三国 第811章 生为劲敌 殁归沧溟

作者:随风扶摇九万里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01 16:08:25 来源:全本小说网

徐州刺史府的议事厅内,檀木炭盆烧得噼啪作响,却暖不透陶应周身的寒意。自吴郡惨败归来,他始终裹着褪色的玄铁甲,破损的护心镜上还残留着暗红锈迹,每当起身,腰间残缺的剑穗便扫过空荡荡的剑鞘——那是被江东将领斩断的耻辱印记。当斥候带来孙策死讯,他猛然掀翻矮几,精美茶盏在青砖上炸成碎片,滚烫的茶水蜿蜒成河,仿佛重映当年战场上的血色。

"父亲!这是天赐良机!"陶应踉跄着扑向舆图,枯瘦的手指死死戳住建业城标记,"儿愿领五万精兵,定要踏平江东!"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眼中重燃疯狂的光火,全然不顾兄长陶商沉如水的脸色。

陶商缓缓起身,玄色锦袍上的金线暗纹随着动作流转,似江上翻涌的暗流。他按住腰间完好无损的长剑,声音冷得像彭城冬天的冰:"二弟忘了吴郡之败?若不是当年及时撤兵,徐州军早成江东亡魂。"他的目光扫过舆图上孙权新布的防线,"这一年多的安宁,是用多少儿郎的命换来的。"

陶应猛然扯下披风,破损的玄铁甲在烛火下泛着暗红锈迹,他指着陶商鼻尖,声音里裹着吴郡战场上的硝烟:“我亲自领兵征战在外,虽遭大败,可何时被江东吓破过胆?!”他胸口剧烈起伏,旧伤处的绷带似要渗出血来,“兄长稳坐徐州城,饮着暖酒、听着捷报,又怎知战场上的尸山血海、箭雨如蝗?!”

他突然抓起案上的青铜酒樽,狠狠砸向墙壁,碎片飞溅间,嘶哑的怒吼震得廊下铜铃乱颤:“如今孙策已死,大好良机摆在眼前,兄长却还在畏惧江东兵锋!何其可笑!何其懦弱!”他踉跄着逼近,眼底血丝密布,“你这缩在龟壳里的懦夫,当真不配姓陶!”

陶商垂眸敛去眼底翻涌的情绪,将被陶应掀翻的舆图重新抚平。陶谦望着次子染血的护腕与长子完好的锦袍,苍老的手掌重重拍在檀木书案上,震得青铜镇纸叮当作响:"放肆!在你兄长面前,岂容你指手画脚?"

陶应猛然转头,父亲鬓角新添的霜白刺得他眼眶发烫。自吴郡兵败归来,他在病榻上咳血半月,却再没等到父亲彻夜守在床前的身影。此刻陶谦望着陶商整理舆图的背影,眼神里分明是藏不住的信任。

"父亲!"陶应梗着脖子向前半步,甲胄碰撞声混着压抑的喘息,"儿在江东九死一生,难道说错一句都不行?"他忽然扯开衣襟,露出结痂的箭伤,"这道疤在我心口发疼,您当真看不见?"

陶谦的指节捏得发白,喉结滚动半晌才挤出话来:"先听你大哥分析。"他别过脸不去看陶应通红的双眼,苍老的声音里裹着不易察觉的疲惫,"行军打仗,岂是凭着一腔血气?"

陶商终于抬起头,指尖抚过舆图上孙权新筑的烽火台标记:"二弟可知,孙权继位后已将江东防线增至三重?程普扼守柴桑,黄盖坐镇豫章,更有周瑜旧部暗伏各处......"他的声音平稳如寒江,"徐州经吴郡一役,府库空虚、兵甲未复,此时贸然出兵,正中孙权下怀。"

陶应的拳头死死攥住腰间残剑,望着父亲微微颔首的动作,突然觉得刺史府的炭火都成了寒冰。原来在父亲眼里,那个从未上过战场的大哥,才是执掌徐州的天选之人。

对于毗邻江东的诸侯而言,孙策之死或许会掀起一阵暗流。边境的势力平衡被打破,领土争端、战略布局都需重新考量,每一位野心家都在暗中盘算着如何从这场权力更迭中攫取利益。然而,在中原腹地,无论是心怀天下的曹操,坐拥冀州雄兵的袁绍,还是盘踞汉中的张鲁,江东掌舵者从孙策换成孙权,不过是地图上一个名字的更迭。他们深陷于逐鹿中原的旋涡,忙着整合势力、谋划征伐,对这些远在长江下游的变动,顶多投去一瞥漠然的目光。

在这些枭雄眼中,江东的新旧交替不过是棋盘上无关紧要的一步棋。他们各怀问鼎天下的野心——曹操志在荡平群雄、一统北方;袁绍图谋吞并四州、成就霸业;张鲁则固守汉中,试图在乱世中保全一方净土。孙策的英年早逝,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少了一个未来可能崛起的对手,省下几分应对的精力。

但当他们听闻那位曾以“小霸王”之名威震江东的少年将军骤然陨落时,心底仍不免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那个年纪轻轻承袭父志、仅用数年便横扫江东六郡的豪杰,曾如划破夜空的流星般耀眼夺目。他率领千余将士,以破竹之势席卷江东,让蛰伏的世家豪强俯首称臣,将孙氏的旗帜插遍江南沃土。可这份锋芒太过锐利,这份光芒太过璀璨,以至于命运也生出妒意,让他如流星般在最辉煌的时刻倏然消逝,只留下无数未竟的壮志与后人的叹息。

凛冽的朔风卷着长安城头的旌旗猎猎作响,腊月的霜雪尚未消融,一封来自江东的密函却如星火般点燃了未央宫的死寂。天子刘辩握着素绢的手指微微发颤,玄色绣金的龙袍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苍白的面庞上竟泛起久违的血色——这是自马超身死、西凉军举族复仇以来,他第一次感到胸腔里燃起希望的火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汉不三国请大家收藏:()东汉不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个月前,他错估了西凉铁骑的战力,以为凭刘备麾下关张二将的武勇,辅以吕布的并州狼骑,足以在右扶风、左冯翊的黄土高原上筑起铜墙铁壁。然而马超的父亲马腾率领的复仇之师,裹挟着羌人部落的怒火与西凉健儿的悍勇,如汹涌的潮水般冲垮了汉军防线。八百里秦川烽烟蔽日,败报如雪片般飞入长安,就连素来不可一世的吕布,也在陈仓道上伤了两员大将,狼狈退守至灞水之畔。

未央宫的宫墙在马蹄声中震颤,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三公九卿们表面上恪守君臣之礼,私下里却频繁出入各个权臣府邸。就在天子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的危急时刻,孙策暴毙的消息不啻为一剂强心针。那个占据江东、隐隐有争霸中原之势的“小霸王”突然殒命,意味着天下格局或将重新洗牌。若能借此良机稳住长安局势,说不定能寻得转机……想到此处,刘辩猛地握紧了案上的玉镇纸,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蟠龙柱上,恍惚间竟又多了几分帝王的威仪。

寒夜如墨,未央宫的飞檐上垂挂着冰棱,在摇曳的宫灯下泛着冷光。天子刘辩却全然不顾深冬的刺骨寒意,袍角翻飞间匆匆穿过九曲回廊,命内侍敲响景福殿的铜钟。钟声划破死寂,惊起檐下寒鸦,也惊醒了沉睡的长安城。

荀彧是第一个被传唤入宫的。这位素以沉稳着称的尚书令,此刻披着玄色大氅疾步而来,广袖间还沾着未及掸落的雪粒。紧接着,白发苍苍的太师王允拄着雕花象牙杖,由两名侍从搀扶着踏入殿门,浑浊的老眼因急促喘息泛起血丝。当刘备策马狂奔而至时,铠甲上的霜花尚未融化,腰间雌雄双股剑在宫灯下折射出幽冷的光。

刘辩手持密信立于丹墀之上,玄色冕旒随着他的动作轻晃,眸中燃起灼灼光华。他猛地展开素绢,烛火映得字迹鲜红如血,声线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诸位且看!虽因错估西凉军力,我军暂处下风,连日来卿等殚精竭虑,朕皆看在眼中。然马超已死,只要守住这波攻势,西凉群龙无首,覆灭不过朝夕之事!"

他疾步上前,袍角扫过青玉案几:"而今江东孙策暴毙,更是天助我大汉!那江东小儿曾放言踏平长安为马超复仇,不过月余便命丧黄泉。他一死,江东必然内乱,再无力觊觎关中!"说到此处,刘辩突然放声大笑,笑声震得殿内铜雀烛台嗡嗡作响,"此消彼长之下,西凉贼军必人心惶惶。待朕平定西北,天下诸侯中,唯有袁绍尚敢螳臂当车。但以我大汉天威,覆灭他不过是迟早之事!"

刘辩抬手抚过腰间象征皇权的玉珏,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中兴汉室,指日可待!待到那时,诸位皆是力挽狂澜的开国元勋,功绩必将永载史册!"话音未落,他已激动得咳嗽起来,指节却仍死死攥着密信,仿佛握住了重铸大汉江山的钥匙。

荀彧率先整肃衣冠,广袖伏地行稽首大礼,声如洪钟道:"陛下圣明!此乃天命垂青大汉,孙策之死、西凉势颓,皆陛下之功。臣愿效犬马之劳,定当辅佐陛下重铸高祖荣光!"话音未落,他鬓角已沁出细密汗珠,藏在袖中的手指却微微发颤——这乱世岂有天命之说,不过是弱肉强食的修罗场罢了。

王允颤巍巍拄着象牙杖起身,浑浊老眼泛起泪光:"老臣侍奉三朝,今日终见中兴曙光!昔日董贼祸乱、诸侯割据,唯有陛下能挽狂澜于既倒。待天下平定,老臣纵死九泉,亦可含笑向先帝禀报了!"枯槁的手指死死抠住杖头螭纹,浑浊瞳孔深处却闪过一丝算计,暗忖计划是不是该进行了,如若等真的大汉中兴则晚矣。

刘备按剑长身而起,虎目含泪慨然道:"备本织席贩履之辈,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今观陛下雄韬伟略,备愿率关张二弟为陛下前驱!待踏平袁绍、西进凉州,定当亲执长剑为陛下开道!"

刘辩被三人恭维得满面涨红,踉跄着扶住蟠龙柱仰天大笑,冕旒撞得叮当作响:"好!好!待朕一统山河,必裂土封疆,与卿等共享天下!"他忽然抓起案上酒樽仰头饮尽,酒水顺着下颌滴落,在龙袍上晕开深色痕迹,"守住这波西凉对长安的攻势,天下,终究是我刘氏的天下!"癫狂的笑声穿透殿宇,惊得檐下守夜的宫娥浑身发抖,却无人敢道出这烈火烹油般的盛世,不过是虚妄的泡影。

喜欢东汉不三国请大家收藏:()东汉不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