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东汉不三国 > 第914章 分化纳降 谈笑定局

东汉不三国 第914章 分化纳降 谈笑定局

作者:随风扶摇九万里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9 10:37:24 来源:全本小说网

张燕望着李儒指尖轻叩扶手的节奏,喉间泛起苦涩:"先生可知,袁绍趁与公孙瓒交战之际分兵长安,正是算准此处兵力空虚!"话音未落,帐中火盆突然爆出火星,惊得杜雄握刀的手紧了紧。

李儒却仰头大笑:"兵力多寡,与将军何干?"他突然起身,广袖扫过案几上的残酒,"长安驻军虽少,又不是孤立无援,可汉中华雄、张任随时能抽调三到五万精锐。"话语顿住时,帐内呼吸声都似被掐住,"困袁谭小儿在此,不过瓮中捉鳖罢了。"

老谋士的胡须在寒风中剧烈颤动,张燕的断刃在掌心转了半圈。李儒却已整好衣袍,漫不经心道:"不过张将军扶老携幼千里传讯,西凉自当铭记。若无事......"他话音未落,杜雄已撞翻身后的酒坛:"你!"

"杜兄弟!"张燕猛地按住副将肩膀,铁甲碰撞声混着酒液流淌的声响。他望着李儒似笑非笑的眼神,突然意识到对方早已看穿自己,帐中众人面面相觑,原以为能震慑长安的重磅消息,此刻倒像一记打在棉花上的重拳。

张燕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显然是在天人交战,终于,张燕咬了咬牙,扑通跪倒,身上的铁甲轰然撞在冻土上,带起的冰碴溅在面甲上发出细碎声响。李儒看着张燕风霜割裂的面容,鬓角几缕灰白在风中凌乱翻飞。"先生!"他的声音沙哑如破锣,每一个字都似从胸腔最深处挤出来,"自义父牛角公战死,这三十万妇孺老弱的性命,便全压在张某一人肩头!"张燕,不过二三十岁,鬓角却有花白头发,足见压力之大。

杜雄握紧腰间的兵刃,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张燕继续说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这些年,我们在诸侯夹缝中讨生活,每日睁眼便是生死。公孙瓒未败时,尚能勉强周旋;可如今他一败,袁绍岂会容我们?"

"我们虽是黑山军,可说到底,不过是想活下去的穷苦百姓!"张燕猛地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狰狞的旧伤,"我们这苦苦争斗,不过是为了身后的妇孺有口饭吃,袁绍的人说我们是贼寇,可他们又何尝把我们当人看?这乱世,我们不过求一方安身立命之所!"

说到此处,他的眼眶通红,声音几近哽咽:"久闻凉王马超大义当先,视百姓如手足。张某今日不远千里,冒死前来,只求能在梁王麾下,为这三十万老弱谋一条活路!"言罢,他重重叩首,额头撞在地面的冰棱上,渗出丝丝血迹。

帐内一片寂静,唯有帐外呼啸的北风,似在为这一番肺腑之言呜咽。张燕跪在那里,铁甲下的身躯微微颤抖,等待着李儒的回应。此刻的他,不再是那个纵横黑山的首领,而是一个为了部众生存,放下尊严,卑躬屈膝的求生者。

马云禄抬手抹过眼角,指腹沾着未及坠落的泪珠。董白紧咬下唇,玄甲下的指尖深深掐进掌心,却止不住喉头泛起的酸涩——眼前跪地的汉子,与她们记忆中在沙场上厮杀的父亲、兄长,竟有几分相似。

杜雄的狼牙棒轰然砸地,震得案几上残酒泼溅。这位素来暴烈的汉子红着眼眶,重重磕响头:"先生!我家将军所言不虚,我等身后皆是那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老弱妇孺。"老谋士颤抖着说:"袁绍的人说我们是反贼,可反贼......反贼也想活着啊!"

此起彼伏的磕头声中,张燕的额头早已血肉模糊。他膝行半步,铁甲刮擦地面发出刺耳声响:"先生若肯收留,张某这条命,这十万青壮,明日便愿为西凉军先锋!袁谭的五万大军,我等愿用血肉之躯为长安筑起城墙!"话音未落,帐外突然传来幼童的啼哭,与帐内的悲泣混作一团。

李儒起身的声音,打破帐内凝滞的空气。他唇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眼中流转着洞察一切的锋芒:"张将军,若是早早坦诚相告,又何必如此周折?"他袍袖轻扬,缓步上前虚扶,玄色广袖带起的气流卷动火盆中的灰烬,在空中划出细碎的轨迹,"西凉向来以仁义为本,岂会坐视百姓受苦?你且看——"他的指尖依次点过马云禄与董白,"此二位乃凉王之至亲,有他们见证,自不会让妇孺忍饥受冻。不过……"

张燕刚借着力道撑起的膝盖,突然如遭雷击般发软,再次重重砸落在地。坚硬的冻土隔着铁甲硌得他膝盖生疼,寒意顺着尾椎骨直窜后颈。他抬眼望向李儒隐在阴影中的面容,声音发颤:"还请先生明示......"

"长安连遭战火,一时之间难以将数十万军民安置一处。"李儒踱步至悬挂着羊皮地图的帐壁前,竹骨折扇轻轻敲击着长安城的标记,发出笃笃声响,"依我之见,不如将部众分散安置于城中各处,如此彼此照应也更为便捷。"话音未落,手指重重抵在魏延驻守的营帐图标上,"凉王出征前,已将留守重任托付于魏延将军。自今日起,张将军麾下所有兵马,皆需听从魏将军调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汉不三国请大家收藏:()东汉不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死寂瞬间笼罩整个营帐。杜雄腰间的兵刃几乎要被攥得变形,青筋在粗糙的手背上暴起,老谋士却如老树盘根般死死按住他的臂膀。张燕的目光死死钉在李儒锦袍下摆的暗纹上,袁绍铁骑踏碎黑山村落的惨状在脑海中不断闪现。帐外,积雪压断枯枝的脆响突然传来,惊得他浑身剧烈一颤——三十万妇孺的生死,此刻全系于眼前这位谋士轻飘飘的几句话中。

老谋士佝偻着身躯,颤巍巍凑近张燕。枯树皮般的手指悄然勾住对方铁甲缝隙,浑浊的眼珠警惕地扫过帐中李儒的身影,沙哑嗓音压得极低:"将军,长安看似底气十足,实则定是兵力空虚!"他的指甲几乎掐进张燕皮肉,"骤然接纳数十万老弱,光是安置粮草便是天大难题,更别提将军麾下数万青壮......"

张燕浑身一僵,感受到脖颈后泛起的寒意。老谋士继续低语,喉结剧烈滚动:"在他们眼中,咱们既是雪中送炭的援手,更是卧榻之侧的隐患!若执意保留部众独立,西凉岂会安心。"话音戛然而止,他重重扯了扯张燕衣角,凹陷的眼窝里满是警告。

帐外寒风呼啸,却掩不住张燕粗重的喘息。他望着李儒若有若无的笑意,终于明白对方为何对袁谭军情如此轻描淡写,他不光防备着袁谭,还在防备着他这数十万人——这看似妥协的安置之策,实则是将黑山军连根拆解的毒计。而此刻,除了点头应允,他们早已无路可退。

"好!好!好!"张燕额头重重叩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冰雪混着血渍在他额头绽开斑驳的印记,"先生深谋远虑,张某愿一切听从安排!"他本也就是想带着这些人在乱世中求一条活路,再说他们这么多人,人家防备他们也是应该的。

"好汉子!"李儒手掌重重落在张燕肩头,看似亲昵的动作却暗含力道,"日后在凉王麾下,建功立业的机会多的是!"他转身望向帐外流民营地中星星点点的篝火,竹骨折扇轻点,语气似感慨又似威胁,"至于那些老弱妇孺......总算能在西凉的庇佑下,睡个安稳觉了。"

李儒倚着座椅,手指轻叩膝盖,目光扫过帐外连绵的流民营帐,突然轻笑出声:"云禄姑娘,你与董白即刻启程回长安。"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告知你父亲,命魏延将军整理军帐,安置大军。还有,整理出来百姓住的地方——三十万百姓,总不能让他们冻死在城墙根下。"

马云禄攥着缰绳的手指微微收紧,清亮的杏眼蒙上一层困惑:"军帐倒是简单,之前我兄长在长安之时,至少驻扎十几万大军,怎么都好安排,但是安置数十万百姓,需调配粮草、划分居所、搭建临时棚屋......这般繁杂事务,父亲怕是难以周全。"

李儒却不慌不忙,将折扇在掌心转了个圈,扇骨敲在案几上发出脆响:"白儿,你说呢?"

董白歪着头,玄甲上的麒麟纹随着动作轻晃,朱唇微启:"我虽跟着姑父学了些谋略,可这等民生大事......确实无从下手。"她水汪汪的眼眸望向李儒,带着几分撒娇的意味。

"长安卧虎藏龙,岂会无人能担此重任?"李儒突然起身"荀彧荀文若,当日辅佐刘辩治理长安,仅凭一纸政令便能让商贾开仓放粮。自刘辩......"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阴霾,"故去后,他虽闭门谢客,可那治国安邦的本事,总不会跟着埋进土里!"

李儒看着董白露出狡黠的笑意:"你去请卢婉同行——他给心系刘辩,不肯出山,偏偏咱就把卢婉叫去,凭卢婉之前皇后的身份,再加上你这未来凉王妃的身份......"他突然压低声音,扇骨指向帐外瑟缩在风雪中的流民,"直接将荀令君架上城头!让他看看那些冻得发紫的孩童,瞧瞧啃着树皮的老妪!我倒要看看,这位心怀天下的荀令君,还能否袖手旁观?"

董白眼眸顿时亮起,清脆的笑声惊飞檐下寒鸦:"还是姑父妙计!荀令君见不得百姓受苦,定会全力相助!"李儒抚须大笑,帐内的众人皆觉得这老头多智如妖。而此刻帐外,风雪依旧呼啸,三十万流民的命运,却在这场谈笑间悄然转向。

喜欢东汉不三国请大家收藏:()东汉不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