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佑在暗处撬动规则的齿轮,陈山河则在明处亮出了锋利的獠牙。针对商贸城项目主要竞争对手的“清理”行动,在周密计划和耿大壮的高压执行下,如同暗夜中悄然张开的蛛网,迅速而精准地笼罩向目标。
首先承受压力的是几家实力稍逊、组成投标联合体的本地中小开发商。这些人根基在北林,顾虑更多,也更容易被拿捏。
耿大壮派出的“商务代表”——
表面上西装革履,谈吐客气,但眼神里总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戾气——挨个登门拜访。他们不直接威胁,而是摆出“合作共赢”的姿态。
“张总,王总,商贸城这块肉太大,怕你们消化不了,容易噎着。”代表晃着茶杯,语气轻松,话里却藏着针,“我们山河地产和远景资本联合体,志在必得。与其到时候白白浪费精力,不如现在联手?我们山河可以保证,项目拿到手后,土方、砂石这些基础工程,优先分包给各位,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这是利诱,给出了一条看似体面的退路和一点残羹剩饭。
若对方犹豫或拒绝,代表的语气便会转冷:“当然,如果各位非要自己玩……听说王总您城西那个楼盘,预售许可证好像有点小问题?张总您公司最近资金流挺紧张的吧?这节骨眼上,可别出什么岔子才好。”
这是威逼,精准地点到对方最痛的软肋,可能是税务问题,可能是资金链,甚至是某个见不得光的把柄。这些信息,都来自于刘卫东前期细致的情报收集。
面对这种软硬兼施,大部分本地开发商在权衡利弊后,都选择了低头。他们惹不起陈山河这股新兴的狠辣势力,也看不到在强大对手环伺下中标的机会,能分到一点工程,总比血本无归甚至惹上麻烦强。几天之内,这个松散的联合体便宣告瓦解,几家成员公司相继以“战略调整”或“实力不足”为由,退出了竞标。
清理了杂鱼,接下来便是更难啃的骨头。
对于那家资金流充裕的“宏发建材”,耿大壮换了策略。他不再派人谈判,而是直接指挥手下,连续几天到宏发建材位于城郊的主要仓库和几个重要零售门店“找麻烦”。
不是打砸抢,而是更恶心人的手段。今天几辆破旧卡车堵死仓库大门,声称发动机坏了,一堵就是大半天,耽误出货;明天一群混混模样的“顾客”到店里,鸡蛋里挑骨头,各种无理取闹,吓得真正想买材料的顾客不敢进门;后天,税务和消防部门“恰好”接到匿名举报,上门进行“例行检查”,虽然查不出大问题,却也搞得对方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宏发建材的老板气得跳脚,知道是陈山河在搞鬼,却也抓不到实质证据。生意受到严重影响,眼看着竞标在即,他根本无力分心应对这种无休止的骚扰。在坚持了不到一周后,他最终还是憋屈地选择了退出,甚至在公开场合不敢多言,生怕引来更疯狂的报复。
针对“北林建总”这家国企,行动则更加隐蔽和曲折。刘卫东搜集到的关于北林建总内部管理混乱、部分领导存在经济问题(虽然证据不算确凿)的“黑材料”,被匿名寄送到了纪委和其主要竞争对手宏图集团的案头。虽然暂时没有引发直接调查,但在北林建总内部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和猜忌,管理层精力被严重分散,无法全力投入到竞标准备中。同时,一些关于北林建总“效率低下”、“观念陈旧,难以胜任现代化商贸城运营”的负面评价,也开始在相关圈子里悄然流传,动摇着评审专家们对其的印象分。
一时间,北林市的商界风声鹤唳。陈山河集团展现出的不择手段和强大威慑力,让所有潜在对手都感到了刺骨的寒意。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谁敢挡在通往商贸城的路上,就要做好被无情“清理”的准备。
威逼与利诱交织,如同冰与火的洗礼,迅速扫清着竞标道路上的障碍。陈山河坐在王朝顶楼,听着耿大壮和刘卫东的汇报,眼中没有任何得意,只有一片冰冷的沉静。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那些省城来的过江龙,以及那个卷土重来的周四海,绝不会像这些小角色一样轻易屈服。更血腥的碰撞,即将到来。而王建军的目光,也必然注意到了这骤然加剧的暗流涌动。
喜欢东北往事:江湖人生请大家收藏:()东北往事:江湖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