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异闻录 > 第68章 替死道

东北民间异闻录 第68章 替死道

作者:野山峰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7 18:19: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06年的秋天,大兴安岭已然披上了厚重的金黄外衣。孙大海驾驶着他那辆老旧的解放牌货车,行驶在林区公路上。这条路他跑了七八年,熟悉得闭着眼都能摸清每一个弯道。

车是老车,人是老人。孙大海四十七岁,脸上刻着与年龄不符的皱纹,那是长年握方向盘、熬夜赶路留下的印记。他这趟从加格达奇出来,要送一批日杂货到最北的村镇去。货主催得急,答应多加二百块钱,他才接了这单棘手的活儿——必须在日落前赶到,否则结了冰的路面不好走。

车轮碾过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孙大海摇下车窗,点了支烟。林区的空气清冽得刺肺,带着松脂和腐烂树叶的混合气味。他看了眼腕表,下午三点多,天色却已经暗了下来。大兴安岭的秋季白日短得可怜,太阳早早地就向西山头滑去。

“妈的,这天黑得真快。”他嘟囔着,加快了车速。

老解放发出沉闷的轰鸣,在林间公路上颠簸前行。孙大海打开了收音机,调到他常听的频道,却只听到嘶嘶啦啦的杂音。

“又他妈没信号了。”他拍了拍收音机外壳,这招往常管用,今天却毫无起色。

开了约莫半小时,孙大海觉得有些不对劲。这条路他太熟悉了,平时这个时间应该已经过了二道河子,看见那片白桦林了。可眼下,周围的景物却陌生得很。参天的松树黑压压地立在路旁,枝杈交错,仿佛无数双手臂要向公路扑来。

他减慢了车速,仔细打量着窗外。雾不知何时弥漫起来,灰白色的,缠绕在树根处,又缓缓向路面蔓延。孙大海心里有些发毛,但还是安慰自己:兴许是走了神,拐错了弯。

又开了十来分钟,前方出现了一棵歪脖子老松树,树干上系着几条红布条,随风飘动。

孙大海猛地踩了刹车。

这棵树他见过,一刻钟前就见过。那时他还觉得这红布条扎眼,心里还嘀咕过谁这么无聊在林子里系这玩意儿。

“鬼打墙了?”他自言自语,声音在驾驶室里显得异常清晰。

东北林区里跑车的,谁没听过几个“鬼打墙”的故事?孙大海从不信这些,他总觉得那是人们迷路后为自己找的借口。可眼下,他自己却实实在在地遇到了这邪门事。

他掏出手机,果然,一格信号也没有。这也不意外,林区里信号本就断断续续。

孙大海深吸一口气,重新发动车子。这次他开得很慢,仔细记着路边的特征。一棵被雷劈过的枯树,一块像狗熊的巨石...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然而二十分钟后,那棵系着红布条的歪脖子树又出现在了前方。

冷汗从他的额角渗出来。

这次他停下车,决定下去看个究竟。开车门时,他的手有些发抖。

林子里静得可怕。没有鸟叫,没有虫鸣,甚至连风似乎都停滞了。只有那几条红布条在无声地飘动,鲜艳得扎眼。

孙大海走近那棵树,伸手抓住一条布条。布料是那种老式的粗布,已经被风雨洗褪了色,但上面的字却依然清晰可见——

“替死”。

孙大海猛地松开手,像是被烫着了一样。他又抓起另外几条,每条上面都写着同样的两个字,墨迹黑得发亮,仿佛是刚刚写上去的。

“操!”他骂了一声,转身就想回到车上。

就在这时,车载收音机突然自己响了起来。

不是说话声,也不是寻常的音乐,而是那种唢呐吹奏的、凄厉的丧葬调子。呜咽咽咽,忽高忽低,在寂静的林子里回荡,听得人汗毛倒竖。

孙大海冲回驾驶室,拼命按着收音机的开关,却怎么也关不掉那声音。唢呐声越来越响,夹杂着锣钹的敲击,俨然是一支出殡的队伍正在某处行进。

他狠狠一拳砸在收音机上,音乐戛然而止。

寂静重新降临,比之前更加沉重。

孙大海喘着粗气,双手紧紧握住方向盘。他的手背上突然传来一阵刺痛,低头一看,一双苍白的手不知何时覆在了他的手上。那手指细长毫无血色,指甲尖锐得不像活人,正一点点陷入他的皮肉中。

孙大海尖叫一声,猛地抽出手来。那苍白的手瞬间消失了,仿佛从未出现过,只有手背上几道渗血的划痕证明刚才不是幻觉。

他发疯似的启动车子,油门踩到底,老解放咆哮着向前冲去。树木在车窗外飞快后退,雾越来越浓,几乎要淹没整个公路。

不知开了多久,汽油即将耗尽时,前方出现了一点灯光。孙大海几乎是哭着向那灯光驶去,那是一座守林人的小屋。

小屋的主人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姓李,在这林子里住了大半辈子。他给孙大海倒了杯热茶,听着司机语无伦次地讲述经历,眉头越皱越紧。

“你遇到‘替死道’了。”老李头最后说,“那是 wartime Japanese soldiers 冤魂不散,要找替身呢。”

老李头告诉孙大海,1945年日本投降那年,有一队关东军不愿投降,逃进了这片林子,最后全部冻死饿死在了里面。从此以后,这段路就经常出现怪事,特别是每年秋天,他们死去的季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些红布条,”孙大海颤抖着问,“上面写着‘替死’...”

“那是以前的人想的土法子,写上字系在树上,告诉冤魂已经有人替死了,别再找活人麻烦。”老李头叹了口气,“不过管不管用,就难说了。”

老李头接着说,1953年、1978年和1991年,都有人在这段路上失踪,最后只找到空车,人就像蒸发了一样。官方记录说是野兽袭击或者迷路冻死,但林区老人都知道真相。

“你得在天亮前离开这里,”老李头严肃地说,“否则就永远走不了了。”

孙大海吓得面无人色:“可我的车没油了,怎么走?”

老李头从床底下拖出一桶汽油:“我这儿常年备着些,就是防着这种情况。”

加完油,老李头递给孙大海一张黄纸符:“把它贴在车内后视镜上,无论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东西,都不要停车,不要回头,一直往前开。鸡鸣时分,你就能开出这段路。”

孙大海千恩万谢,接过符纸的手依然抖得厉害。

“记住,”老李头最后叮嘱道,“那些都是找替身的冤魂,你心里要是怕了,犹豫了,它们就能趁虚而入。心里要想着最放不下的人,才能守住心神。”

孙大海重重地点点头,钻进驾驶室。贴好符纸后,他发动了车子。

开出不久,雾又弥漫起来。后视镜上,那黄纸符发出微弱的光芒。收音机又自动打开了,这次不再是丧乐,而是无数人的窃窃私语,夹杂着日语和中文的哀求与咒骂。

“带我走...” “好冷啊...” “替我吧...”

孙大海咬紧牙关,目光死死盯着前方。他想起了老李头的话,心里开始想自己最放不下的人——女儿小慧。妻子早逝,他一个人把女儿拉扯大,如今小慧在哈尔滨读大学,是他全部的骄傲和指望。

“一定要活着出去,”他喃喃自语,“小慧还在等我呢。”

雾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影。孙大海下意识要踩刹车,却想起老李头的警告,硬着头皮冲了过去。人影穿过车身,毫无实质感。

接着出现更多人影,穿着破旧的日本军服,面色青白,眼神空洞。他们站在路两旁,无声地注视着货车经过。

最可怕的是,孙大海在那些面孔中看到了之前失踪的司机——1985年失踪的王师傅,1991年不见了的李小子...他们都站在那些日本兵中间,眼神同样空洞。

“停下来吧...” “加入我们...” “不再寒冷不再饥饿...”

耳边的低语越来越响,孙大海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手背上之前被划伤的地方开始隐隐作痛。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前方路边站着一个小女孩,背对着他,穿着小慧小时候常穿的那件红色棉袄。

“爸爸,”女孩转过身来,果然是小慧的脸,“停下来陪我吧,我好冷啊...”

孙大海的脚几乎要踩上刹车,但就在那一刻,他瞥见了“女儿”眼底一闪而过的青白色光芒。

“不!你不是小慧!”他大吼一声,油门踩得更深了。

那“小慧”的面孔扭曲起来,变成了一张青面獠牙的鬼脸,发出刺耳的尖啸。

孙大海不顾一切地向前冲,耳边是各种尖叫和咒骂。雾浓得几乎看不清路,但他凭着多年驾驶的本能,勉强保持着方向。

就在他几乎要崩溃的时候,远处传来了一声鸡鸣。

刹那间,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雾也开始迅速散去。孙大海看向后视镜,只见那些身影在晨曦中如烟般消散不见。

前方出现了熟悉的路标——他已经开出了那段死亡公路。

朝阳从东方的山巅跃出,洒下万道金光。孙大海把车停在路边,伏在方向盘上,嚎啕大哭。

后来孙大海多次带人回到那片林子,想找到那位救他的老李头致谢,却始终找不到那座守林人小屋。问遍林业局的人,都说那片区域从来没有守林人驻扎,更没有什么姓李的老头。

只有一次,一个老林业工人告诉他:1953年,确实有个姓李的守林人在那片区域失踪了,官方找了一个月也没找到,最后认定为被野兽袭击。

孙大海不再跑大兴安岭的线路了,哪怕加再多钱也不去。他在手背上纹了几个字,盖住了那几道疤痕——那是小慧哈尔滨大学的地址。

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他总是摇摇头:“有些路,走一次就够了。有些人,见一面就值得感恩一辈子。”

他的收音机永远停在一个音乐频道,再也没换过。而每当秋雾弥漫的早晨,孙大海总会早起,面朝北方点三支烟,插在泥土里。

没人知道那是敬给谁的。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