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异闻录 > 第385章 仓房夜话

东北民间异闻录 第385章 仓房夜话

作者:野山峰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7 18:19: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九九四年的秋天,黑龙江的田野像是被一把烧荒的火燎过,只剩下些枯黄憔悴的茬子。风一吹,带着股凛冽的腥气,那是松嫩平原即将封冻前特有的味道。我们靠山屯的老张家,就窝在这片苍茫的边角上。

张婶,本名秀兰,嫁过来快二十年了,眉眼间还留着点江南水乡的柔润影子,只是早被东北的风雪和岁月磨得粗糙了。她男人,张大炮,人如其名,性子烈,嗓门大,是屯里有名的炮仗脾气。他们家那间半旧的仓房,泥坯墙,茅草顶,就杵在院角,平日里堆放些杂七杂八的物事,入秋后,却成了家里最不安生的地方。

起初是丢鸡。那只芦花大母鸡,最能下蛋的,头天晚上还好好的,第二天一早,鸡窝里就剩几根凌乱的羽毛和几点发黑的血迹。张大炮骂骂咧咧,以为是屯里谁家的野狗祸害。可紧接着,仓房里晾的干蘑菇被拖了一地,装杂粮的麻袋被咬破,金黄的玉米粒撒得到处都是,还混杂着一股子骚哄哄的、尖锐刺鼻的味儿。

“是黄皮子(东北对黄鼠狼的俗称)!”张大炮啐了一口,从仓房角落拎出几撮浅棕色的毛,“还不止一只,这他娘是拖家带口在这儿安营扎寨了!”

那几年,屯子里关于黄皮子“迷人”、“作祟”的传言就没断过。东头老李家的傻儿子,据说就是年轻时掏黄皮子窝被迷了心窍,至今说话颠三倒四。西边老王家,因为打死了只偷鸡的黄皮子,家里接连倒霉,牲口病死,孩子发烧说胡话,最后还是请了人“说道”才平息。这些事,老人们说得有鼻子有眼,成了屯子里不成文的禁忌——对这些有道行的“大仙”,能送走就别招惹。

张大炮不信这个邪。“扯他娘的犊子!几个畜生还能成精了?”他翻箱倒柜,找出半包往年药老鼠的“三步倒”,掺和上玉米面,就要往仓房里撒。“明儿一早,全给它一家老小端了!”

秀兰一把拽住男人的胳膊,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他爹,不能!”她声音压得低低的,带着颤音,“你没听老人们说吗?这东西记仇,万一……万一惹上了,咱家小崚还小呢……”

小崚是他们的独子,刚满八岁,虎头虎脑。

“妇道人家,懂个屁!”张大炮一甩胳膊,“不药死它们,这仓房还要不要了?鸡还养不养了?日子还过不过了?”

秀兰的内心像被两股绳子绞着,一股是现实的烦扰,仓房被占,家禽受损,男人的怒火;另一股是源自这片黑土地深处、代代相传的敬畏,以及对未知祸事的恐惧。她想起小时候,奶奶在油灯下讲的古记儿,那些关于狐仙、黄仙报恩复仇的故事,哪一个不是起于微末,终于家破人亡?她不怕穷,不怕累,就怕那冥冥中的东西缠上自己的孩子。

那天下午,她没再跟男人争辩,只是默默地看着那间沉默的仓房。夕阳给它斑驳的泥墙涂上一层惨淡的橘红色,那扇虚掩的木门,像一只窥伺的眼睛。风吹过茅草,发出簌簌的响声,在她听来,却像是某种细碎诡异的交谈。

夜里,她翻来覆去睡不着。身边的张大炮鼾声如雷,更衬得夜寂静得可怕。仓房那边,隐约传来窸窸窣窣的跑动声,甚至偶尔有一两声类似幼崽啼哭的尖锐鸣叫,刺激着她的耳膜。恐惧像冰冷的藤蔓,缠紧了她的心脏。

最终,母性的担忧压倒了一切。她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傍晚,趁着张大炮去邻屯帮工还没回来,秀兰煮了一小碗金灿灿的小米干饭,又特意挑了几颗红彤彤的枣子放在上面。她端着碗,走到仓房门口三四步远的地方停下。秋风卷起她的衣角,带着透骨的凉意。

她深吸一口气,对着那扇黑黢黢的门缝,用一种近乎祈祷的、轻柔而又带着恳求的语气开了口,声音在空旷的院里飘忽不定:

“大仙……”她顿了顿,这个词带着某种禁忌的力量,让她舌尖发麻,“知道您一家老小在此落脚,修行不易。我们小门小户,就指着这点粮食和鸡鸭过活……您行行好,高抬贵手,别祸害我家了,成吗?”

仓房里寂静无声,但她感觉那黑暗里,似乎有几双亮晶晶的眼睛在盯着她。她鼓起勇气继续说:“我在东山墙根,给您磕开了一个洞,不大,但够您一家出入。外面给您备了点粮食,不多,是份心意……请您……请您挪个地方,另寻个宝地安身吧。我们一家老小,感激不尽。”

说完,她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那碗米饭放在仓房门口,然后快步走到院子的东墙根。那里,她白天已经用镐头轻轻敲掉了几块活动的土坯,露出一个海碗大小的洞口。洞口外面,撒了一小堆黄澄澄的玉米粒。

做完这一切,她像虚脱了一样,赶紧退回屋里,关紧房门,心脏怦怦直跳。她没敢点灯,就抱着膝盖坐在炕上,耳朵竖得老高,捕捉着外面的一切声响。

夜,一分一秒地过去。屯里的狗偶尔叫几声,更添寂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约莫子时刚过,仓房那边突然有了动静。

起先是极轻微的、仿佛爪子踩过干草的细响。接着,声音变得密集起来,像是很多只小兽在快速跑动,夹杂着短促的、彼此呼应的“吱吱”声。秀兰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仿佛能想象出,那些敏捷的、带着尖吻和长尾的身影,在黑暗的仓房里穿梭、聚集。

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杂。有东西被轻轻拖拽的声音,有像是在堆积木的窸窣碰撞声,甚至有那么一两次,她似乎听到了类似小石子滚动落地的清脆响声。这嘈杂并非混乱无章,反而带着一种奇异的、忙碌的节奏感,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小队在进行一场秘密的迁徙。期间,似乎有影子从那个新开的墙洞一闪而过,快得如同幻觉。

秀兰紧紧捂住嘴,连呼吸都放轻了。她既希望它们快走,又对这片未知的嘈杂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紧张。她不确定自己的恳求是否有效,更害怕这举动会引来更坏的结果。每一种声音都被她在脑海里放大、解读,恐惧和期待交织,让她浑身微微发抖。这一夜,格外漫长。

当东边的天际终于泛起一丝鱼肚白,仓房里的声音彻底消失了。万籁俱寂。

秀兰熬得双眼通红,她推了推身边醒来的张大炮。男人嘟囔着,披衣下炕,抄起门边的铁锹,一脸戒备地走向仓房。

“吱呀”一声,张大炮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晨光涌入,照亮了飞舞的尘埃。

仓房里异常整洁。之前被拖乱的杂物规整了,咬破的麻袋堆在角落,那些偷藏的、啃食的痕迹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昨夜那场喧嚣的搬家,只是一场梦。

张大炮愣在原地,举着的铁锹忘了放下。

秀兰跟了进来,目光第一时间投向昨晚她放饭碗的地方。碗空了,干干净净。

她快步走到东山墙根那个洞口。外面,那一小堆玉米粒,也一颗不剩了。

就在这时,一点微弱的反光吸引了她的注意。在仓房正中央、最干净的一块泥地上,静静地放着一个小堆东西。

不是金银,不是钱币。

是十几颗亮晶晶的、五彩斑斓的玻璃珠,小孩们弹着玩的那种,在晨曦中折射着柔和的光晕。玻璃珠旁边,是几枚旧纽扣,有棕色的木质扣,有黑色的塑料扣,甚至还有一枚略显精致的、带着仿玉纹路的白色扣子。

它们堆在那里,安静,突兀,却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郑重。

张大炮张大了嘴,脸上的怒气早已被一种混杂着惊愕和茫然的神情取代,他手里的铁锹“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看看那堆东西,又看看墙角的洞,最后看向秀兰,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秀兰没有动那堆“答谢”。她只是默默地走过去,找来一块干净的旧布,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玻璃珠和纽扣包起来,揣进怀里。它们冰凉,却仿佛带着昨夜那些生灵的温度。

她走到那个墙洞前,默默地拿起几块土坯,仔细地将洞口重新封好,堵死。动作缓慢而坚定。

从那以后,张家的仓房再也没闹过黄鼠狼。屯子里的人偶尔谈起,都说张婶通了灵性,能跟“大仙”说上话。秀兰对此从不解释,只是有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会拿出那个小布包,看着那些在月光下依然亮晶晶的玻璃珠和纽扣。

她明白了,有些东西,比药和铁锹更有力量。那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在生存的艰难与对自然的敬畏之间,达成的微妙平衡,一种来自古老乡野的、沉默的契约。这契约,让她在这个寒冷而又充满灵性的东北村庄里,找到了一丝安身立命的底气。而那个惊心动魄的秋夜,连同那堆亮晶晶的“答谢”,成了她心底一个永不磨灭的秘密,温暖而沉重。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