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异闻录 > 第238章 老支书还乡

东北民间异闻录 第238章 老支书还乡

作者:野山峰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7 18:19: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村里人都知道,老支书要走了。

刘占山提着两只肥硕的母鸡,步履蹒跚地走在村路上。他那件穿了十几年的军大衣袖口已经磨得发亮,纽扣掉了两颗,用别针胡乱别着。村民们早早聚在了村部门口,男人们闷头抽烟,女人们撩起衣角抹眼泪。

“老支书,真要走啊?”村会计王满仓接过他手里的鸡,声音哽咽。

刘占山笑了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六十年了,该回东北老家看看了。我侄儿来信说,给我留了间房。”

这话没人信。刘家坨子的人都知道,老支书在东北哪还有什么亲人。他十四岁跟着爹娘从黑龙江逃荒到这,爹娘死在路上,是他一个人用破席子卷了,埋在村东头的乱坟岗。后来他当了兵,抗美援朝回来,就成了刘家坨子第一任支书,一干就是三十年。

“这是咱们村的一点心意。”王满仓递过一个布包,里面是村民们凑的二百三十六块钱和三十斤粮票。

刘占山的手抖了一下,没接。“留着给村小学买桌椅,孩子们趴砖头写字,不像话。”

风吹得更急了,卷起的沙土打在人们脸上,生疼。

送老支书走的拖拉机突突突地响着,像垂死病人的咳嗽。刘占山最后看了一眼村部那三间破旧的瓦房,那是他带着村民们一砖一瓦盖起来的。他的目光在第二间屋子的窗户上停留了很久,那是他的办公室,他在那里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走吧。”他说,转身爬上拖拉机,再也没有回头。

村民们站在村口,看着拖拉机消失在尘土弥漫的土路尽头,仿佛看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

刘占山走后的第三个月,怪事就开始了。

先是守夜的狗无缘无故地对着空村部狂吠,然后是村部那部老式手摇电话会在深夜突然响起。王满仓第一个接到这种电话,那是凌晨两点,他睡得正香,被急促的铃声惊醒。他抓起话筒,那头只有滋滋的电流声,像是风吹过空荡荡的山谷。

“谁啊?”他问了好几声,没有回答。正要挂掉,却隐约听见了熟悉的咳嗽声——那是老支书特有的,带着痰音的咳嗽。

王满仓的手一抖,话筒差点掉在地上。

第二天,村民李老蔫在村部门口徘徊,脸色苍白。

“昨晚上,我看见老支书了。”他压低声音对王满仓说,“就在他办公室窗外,背着双手,来回踱步,嘴里还叼着烟袋。”

王满仓心头一紧:“你莫不是眼花了?”

“千真万确,”李老蔫发誓,“虽然模模糊糊的,但那走路的姿势,抽烟的样子,绝对是老支书没错!”

消息像野火一样在村里蔓延。更多的村民声称,在月光明亮的夜晚,看见老支书的身影出现在村部周围。他总是那样不慌不忙地踱步,烟雾从他嘴边升起,融进夜色里。

村部那部电话响得越来越频繁了。每当夜深人静,铃声就会突然炸响,惊醒附近的村民。有人壮着胆去接,那头永远没有回应,只有沉默,或者偶尔传来的叹息。

恐惧在村里弥漫。天一黑,没人敢靠近村部。家家户户早早关门闭户,生怕撞见什么不该看见的东西。

---

王满仓坐在老支书的旧办公室里,手指划过积满灰尘的桌面。自老支书走后,这屋子就没人动过。墙上的奖状已经发黄,记录着刘家坨子村在他的带领下获得的荣誉:1975年“农业学大寨先进村”,1978年“水利建设模范村”...

他打开抽屉,里面整齐地放着老支书的工作笔记。随手翻开一页,是1972年的记录:

“三月十五日,春荒严重,七户断粮。从公社争取到救济粮二百斤,先分给老人孩子。

三月二十日,刘老栓媳妇难产,连夜抬去县医院,保住了大人,孩子没了。村卫生室必须建起来。

四月二日,开荒二十亩,种土豆。饿死也不能饿死一个人。”

王满仓的眼眶湿润了。他记得那年的春荒,记得老支书把自己家的口粮分给贫困户,自己啃树皮吃野菜,最后浮肿得厉害,差点没挺过来。

他又翻开一页,是1976年的记录:

“七月二十八日,凌晨地动,房屋摇晃。立即组织村民撤离,无一人伤亡。检查全村房屋,十七户成危房,安排暂住村部。

八月三日,公社拨来救灾帐篷十顶,不够用。我家也让出来,住窝棚。

八月十五日,开始重建房屋,必须在入冬前完成。”

王满仓记得那场地震,记得老支书三天三夜没合眼,带着村民们抢救物资,搭建临时住所。他的儿子在那场地震中被掉下的房梁砸伤了腿,因为耽误了治疗,至今走路还有点跛。

“老支书啊,”王满仓喃喃自语,“你都走了,为什么还要回来呢?”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王满仓吓了一跳,现在是正午时分,这是电话第一次在白天响起。

他犹豫了一下,拿起话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依然是沉默,但他能感觉到,那头有人。

“老支书,是你吗?”他壮着胆子问。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微的叹息,然后是一阵忙音。

---

村里的怪事愈演愈烈。不仅有人看见老支书的身影,村部里开始出现烟味——那种老支书常抽的关东烟的辛辣气味。有时早晨村民会发现,办公室外的地上有散落的烟灰。

恐惧变成了恐慌。有村民提议请道士来驱鬼,被王满仓拦住了。

“老支书活着的时候没害过一个人,死了就能害人了?”他说,“我看他是有啥未了的心事。”

不久,从东北来了封信,是黑河地区一个村委会寄来的。信里说,刘占山回到老家后,确实在他侄子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就病倒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希望将他的骨灰带回刘家坨子。

“他说,他在那里还有未完成的工作。”信里这样写道。

王满仓读完信,眼泪终于掉了下来。他明白了,老支书的魂灵之所以徘徊不去,是因为他放心不下这个他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村里召开了社员大会。在煤油灯摇曳的光线下,村民们争论着该如何安置老支书的骨灰。

“按照政策,不能土葬,”王满仓说,“而且老支书生前交代过,他死后要火化,骨灰撒在村子的土地上。”

“这不合规矩吧?”有人质疑,“他不是咱们本地人,能这么做吗?”

“怎么不是本地人?”李老蔫站起来,“老支书在刘家坨子生活了六十年,带领咱们开荒种地,修渠引水,盐碱地变成良田,饿死人的年月都挺过来了,他不是刘家坨子人,谁是?”

会场沉默了片刻,然后响起了赞同的声音。

“对,老支书就是咱们刘家坨子的人!”

“不能让他做孤魂野鬼!”

“接老支书回家!”

---

一九八三年春天,刘家坨子村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迎接老支书的骨灰回乡。

没有敲锣打鼓,没有红旗招展,村民们默默地站在村口,看着王满仓捧着一个红布包裹的骨灰盒,一步一步走进村子。

就在骨灰盒被安放在村部办公室的当天夜里,一场罕见的春雪突然降临。雪花静静地飘落,覆盖了村庄、田野和道路。

第二天清晨,王满仓推开村部的门,惊讶地发现,在厚厚的雪地上,有一行清晰的脚印,从村部门口一直延伸到村东头的乱坟岗,那里埋葬着刘占山的父母。

更令人惊奇的是,那行脚印旁,还有一行小一点的脚印,仿佛有人陪伴着他。

王满仓顺着脚印走到乱坟岗,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座新坟前,有烧过的纸钱痕迹和洒在地上的酒——那是村民们偷偷为老支书的父母修的衣冠冢。

从那天起,村部的电话再也没有在深夜响起,老支书的身影也不再出现。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