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 > 第71章 旧糖罐里的羊角辫

一九九八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萧索。东北黑土地上,松嫩平原边缘的这个叫做“靠山屯”的小镇子,仿佛被时代的快车遗忘在了最后一站,只剩下满目的灰白和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镇子中心,那栋曾经最气派的红砖房子——靠山屯供销社,也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墙上用红漆刷着的“改制清算,全场处理”的标语,在凛冽的寒风中褪了色,像一道结痂的旧伤疤。

李秀兰裹紧了藏蓝色的棉袄,用那把磨得锃亮却依旧沉重的黄铜钥匙,打开了供销社那扇吱呀作响的木质大门。一股复杂的气味扑面而来——陈年的灰尘、受潮的纸张、残留的煤油味、咸菜缸子挥发出的最后一点咸腥,以及一种只有彻底失去人气后才会产生的、空寂的“老房子”味儿。这味道,李秀兰闻了近二十年,早已刻进了骨子里。如今,这味道也快要散了。

屋里光线昏暗,高高的窗户上积满了尘垢,只有几缕顽强的冬日阳光,挣扎着透进来,在布满脚印的水泥地上投下几块模糊的光斑。货架大多已经空了,露出底下粗糙的木格子。仅剩的一些商品——印着俗艳牡丹花的暖水瓶、搪瓷脸盆、成捆的解放鞋,都蒙着一层灰,无精打采地等待着未知的命运。柜台玻璃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里面曾经琳琅满目的纽扣、针线、橡皮筋,如今只剩下些零零碎碎。

秀兰是店里最后一个留守的店员。其他人,有的调走了,有的买断工龄自谋生路了,只有她,舍不得,也说不清是舍不得这份工作,还是舍不得这浸透了她小半辈子的地方。她拿起墙角的鸡毛掸子,习惯性地在空货架上掸了掸,灰尘在光柱里惊慌失措地飞舞。

清算组的负责人老赵说过,这几天会有县里物资公司的人来,把最后这点东西拉走,这房子,估计也要另作他用了。秀兰想着,心里头就堵得慌。她开始做最后的清理,把角落里那些平日里忽略的旮旯也收拾出来。

在最靠里、最阴暗的一个角落,货架与墙壁的缝隙里,秀兰发现了一个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的物件。那是一个旧玻璃糖罐。不是后来流行的那种塑料糖果箱,而是早年间那种厚重的、带着磨砂花纹的玻璃罐子,罐口用一块暗红色的硬胶皮紧紧塞着。罐身上覆盖着厚厚的、绒毯一样的灰尘,几乎看不出原本的颜色。

秀兰心里“咯噔”一下。这糖罐,她有点印象,好像在她刚来供销社工作时就在那儿了,后来糖果都用透明的塑料包装纸,这种散装糖早就没了市场,这罐子也不知什么时候被遗忘在了这个角落。她费力地把罐子抱出来,沉甸甸的。用抹布擦去厚厚的灰尘,玻璃罐原本的淡黄色显现出来。她凑近了,透过有些模糊的玻璃壁往里看。

里面是大半罐水果硬糖。花花绿绿的糖纸大多已经褪色,粘连在一起,有些糖甚至直接裸露在外,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过于鲜艳的色泽,像是凝固了的、陈年的血。更让人心里发毛的是,几乎每一颗糖,无论是包裹着糖纸的还是裸露的,上面都长满了白绿色的霉斑。那霉斑不像寻常食物**时的那种软烂,而是一层细密的、绒毛状的东西,紧贴在糖粒表面,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一种诡异的、近乎莹润的光。

鬼使神差地,秀兰伸手去拔那罐口的胶皮塞子。塞得很紧,她用了好大力气,才“啵”的一声拔开。一股难以形容的气味瞬间弥漫开来——不是单纯的霉味,而是一种极其甜腻的、混合着浓重土腥气和某种陈旧药物味道的复杂气味,直冲鼻腔,让人有点头晕。

秀兰看着那些发霉的糖,心里五味杂陈。这糖,怕是比她的工龄还要老了。她记得自己刚上班那会儿,还是个姑娘家,也曾偷偷捏过一颗这样的水果糖,含在嘴里,甜丝丝的,能甜上好半天。那时候,这供销社多热闹啊,人声鼎沸,空气里都是鲜活的人间烟火气。

一种强烈的、近乎荒谬的怀旧情绪攫住了她。她想知道,这被时光遗忘的糖,是不是还残留着一点当年的甜味?她犹豫了一下,伸出手,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绒毛最密集的地方,从罐子边缘拈起一颗相对“干净”的、裸露的红色糖球。糖球入手坚硬,并没有因为年深日久而软化。

她把它放进了嘴里。

一股尖锐的、近乎暴力的甜味瞬间在口腔里炸开,甜得发苦,甜得腻人。紧随其后的,是那股在闻到时就已经领教过的、浓郁的陈腐土腥味,仿佛嚼碎了一块埋在潮湿坟土里多年的朽木。秀兰忍不住皱了皱眉,强忍着没有立刻吐出来。那味道顺着喉咙滑下去,留下一种难以言喻的异物感。

她最终还是把糖吐在了手帕里,包好塞进了口袋。心里却莫名地安定了一些,仿佛完成了一个什么仪式,告别了某种东西。她把糖罐重新塞好,放在了柜台下面,想着等最后移交的时候,一并处理掉。

那天晚上,秀兰睡得很不踏实。屯子里的冬夜,静得吓人,只有窗外北风卷着雪沫,一阵阵扑打在窗玻璃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她做了许多光怪陆离的梦,梦里反复出现那个旧糖罐,罐子里的糖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地看着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后来,她感觉自己醒了,又或者还在梦里。屋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炕桌那边的老座钟,发出单调的“滴答”声。就在这时,她清晰地感觉到,炕沿边,站着一个人影。

她的心脏骤然缩紧,想喊,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想动,身体却像被冻住了一样僵硬。她只能拼命转动眼珠,试图在黑暗中看清。

借着窗外雪地反射进来的一点微光,她隐约看到了一个矮小的轮廓。一个看起来大概七八岁的小女孩,穿着一身臃肿的、洗得发白的旧棉袄棉裤,扎着两个因为静电而有些毛躁的羊角辫。小女孩的脸是青白色的,没有任何表情,一双眼睛又黑又大,空洞地望着她。

然后,一个细细的、带着点怯生生意味,却又异常清晰的声音,在死寂的房间里响了起来:

“婶子……给我颗糖吃吧……”

秀兰浑身汗毛倒竖。她想问你是谁,想呵斥她离开,却一个字也吐不出。

“婶子……给我颗糖吃吧……”小女孩又重复了一遍,声音没有任何起伏,像一段设定好的录音。

秀兰拼命挣扎,不知过了多久,那股束缚她的力量突然消失了。她猛地坐起身,大口喘着气,冷汗已经浸湿了内衣。她摸索着拉亮电灯,昏黄的灯光下,炕沿边空空如也,只有她自己剧烈的心跳声,在寂静的房间里“咚咚”回响。

是梦。一定是个噩梦。是因为白天太累,又碰了那诡异的霉糖吧。秀兰这样安慰自己,却再也无法入睡,睁着眼睛直到天亮。

第二天,她强打精神去供销社。看着空荡荡的店堂,昨夜那青白的小脸和索糖的声音,又不合时宜地浮现在脑海。她用力摇摇头,试图把这些诡异的画面甩出去。

然而,噩梦并没有结束。此后的几个夜晚,只要秀兰一躺下,陷入半睡半醒的朦胧状态,那个扎着羊角辫、穿着旧棉袄的小女孩就会准时出现在炕边,用那种一成不变的、细弱的声音反复索要糖果。秀兰的精神开始迅速萎靡,眼窝深陷,脸色蜡黄。她开始害怕夜晚,害怕睡觉。

更让她心惊的是,供销社里开始出现不寻常的动静。

起初是极轻微的“窸窸窣窣”声,像是老鼠在啃咬什么东西。秀兰起初并没在意,老房子有老鼠太正常了。她甚至还放了几个老鼠夹子。但夹子一直空着,那声音却依旧每晚响起,而且越来越清晰。

那声音,不再像是老鼠,更像是……一只小手,在耐心地、执着地翻找着货架上的什么东西。声音的来源,似乎就在她发现旧糖罐的那个最里面的角落。

一天晚上,秀兰因为核对账目,在供销社待到很晚。屯子里供电不稳,灯光忽明忽暗。就在她准备锁门离开时,那“窸窣”声又响了起来,异常真切,就是从那个黑暗的角落传来。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直窜上天灵盖。她握紧了手里的铁皮手电筒,深吸一口气,猛地按亮,光柱直射过去。

角落里空空如也。货架上的灰尘依旧,她白天放在那里的几个空纸箱也原封未动。那声音在她手电亮起的瞬间,戛然而止。

秀兰僵在原地,手电光柱微微颤抖。她可以百分之百确定,刚才绝不是幻听。有什么东西,在她看不见的地方,重复着翻找的动作。它在找什么?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恐惧像冰冷的藤蔓,一点点缠紧了她的心脏。她不再认为那仅仅是噩梦或者幻觉。这供销社里,确实存在着某种“不干净”的东西,而且,这东西是被她吃下去的那颗发霉的糖给“招”来的。

秀兰的精神快要崩溃了。她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她不敢再独自待在供销社,更不敢回家面对那可能出现的羊角辫女孩。她想起了屯子里最年长的孙奶奶,九十多岁了,是屯子里的“活字典”,从旧社会一路走过来,知道很多陈年旧事。

在一个下午,秀兰提了两瓶水果罐头,敲响了孙奶奶家的门。坐在烧得暖烘烘的炕上,伴着孙奶奶那杆长长的烟袋锅冒出的辛辣烟雾,秀兰斟酌着词语,隐去了自己吃糖和见鬼的细节,只说是清理供销社时发现了个很老的糖罐,心里好奇,想打听打听供销社早些年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尤其是……关于小孩的。

孙奶奶眯着昏花的老眼,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沉默了许久,久到秀兰以为她睡着了,或者不愿意说。就在秀兰准备放弃时,孙奶奶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秋风吹过干枯的玉米秆:

“供销社啊……早先那可是屯子的心窝子……小孩?嗯……好像是有过那么一档子事……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反正是刚建社没多久,物资还紧巴的时候……”

孙奶奶断断续续地回忆着,说好像有一年冬天,特别冷,雪下得埋了门槛。有一户从南边逃荒过来的人家,临时在屯子边上找了个废弃的窝棚住下了。那家人里,有个七八岁的小丫头,病恹恹的,扎着两个羊角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丫头……好像是得了啥急病,那时候缺医少药的……没挺过去。”孙奶奶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怜悯,“人就没了之后,那家人才想起来,小丫头临死前一直念叨着想尝口供销社里卖的水果糖,甜嘴儿。可那时候,糖是金贵东西,那家人穷得叮当响,哪买得起啊……”

“后来呢?”秀兰紧张地问,感觉自己的手心都在冒汗。

“后来?那家人草草埋了丫头,没多久就又走了,兵荒马乱的,谁还记得清。”孙奶奶磕了磕烟灰,“好像……有人说,那丫头不是病死的,是冻死的?记不清喽……都多少年的事了。你问这干啥?”

秀兰勉强笑了笑,搪塞了过去。从孙奶奶家出来,她的心沉甸甸的。虽然信息模糊,但时间、地点、小女孩的年纪、羊角辫,尤其是对糖果的渴望,似乎都对得上。那个萦绕不散的幽灵,很可能就是几十年前那个没能吃上糖、带着遗憾死去的小女孩。

秀兰心里生出一丝同情,但更多的还是恐惧。她尝试着,在晚上离开供销社前,在店里,尤其是在那个角落的货架上,放上几颗新买的水果硬糖,花花绿绿的,散发着现代工业制造的甜香。

她心里默默祈祷:拿了新糖,就走吧,别再来了。

然而,第二天早上,她推开供销社的门,发现那几颗新糖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连位置都没有移动分毫。而到了晚上,那翻找的“窸窣”声依旧准时响起,甚至带上了一种焦躁的意味。

它不要新糖。它只要那个旧糖罐里的,已经发霉长毛的糖。

秀兰明白了。这执念,源于几十年前的遗憾,早已定格在过去的时空里,与那个落满灰尘的旧糖罐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新的事物,哪怕再香甜,也无法慰藉那份陈年的渴望。

必须把糖罐送走。

这个念头一旦清晰,就变得无比坚定。直接把罐子扔掉?秀兰不敢。她怕那样会激怒那个小小的幽灵,引来更可怕的后果。她需要一个稳妥的,带有某种“安置”意味的方法。

她想到了屯子里的小学校。学校有个小小的“校史陈列室”,其实也就是一间空教室,里面放着一些反映屯子历史变迁的老物件,比如旧农具、泛黄的照片、老账本什么的。把这糖罐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供销社文物”送过去,似乎合情合理。

秀兰找到学校的老校长,说明了来意。老校长正愁陈列室东西少,欣然同意。于是,在那个北风呼啸的下午,秀兰亲手抱着那个沉甸甸的、蕴含着诡异过往的旧糖罐,把它端端正正地放在了小学陈列室的一个玻璃柜里。柜子里还有其他一些老物件,糖罐混在其中,并不显得特别突兀。

看着糖罐被锁进玻璃柜,秀兰长长地、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她心里默念着:给你找了个安稳地方,就别再跟着我了,安生待着吧。

那天晚上,供销社里异常安静。没有了翻找的“窸窣”声,没有了那种如芒在背的窥视感。秀兰躺在炕上,提心吊胆地等待着,直到深夜,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也没有出现。后半夜,她终于踏实地睡着了,这是这么多天来的第一次。

此后几天,一切如常。供销社彻底清空,移交给了镇上的资产办。秀兰也办好了手续,离开了工作近二十年的地方。那个诡异的插曲,似乎随着糖罐的移走而彻底结束了。偶尔想起,秀兰心里还会泛起一丝后怕和难以言说的怜悯。

生活仿佛回到了正轨。直到一个月后,秀兰去小学帮厨,路过那间陈列室。她鬼使神差地走过去,隔着窗户玻璃,看向那个放着糖罐的柜子。

糖罐还在原处,在一堆老物件中间,静默无声。

正好有几个三年级的学生下课跑过,叽叽喳喳。其中一个瘦瘦的小男孩,突然对同伴说:“哎,你们发现没?有时候放学路过这儿,能看见那玻璃柜子里,有个扎俩小辫儿的小姑娘的影子,一晃就没了,可快了!”

另一个孩子嬉笑着推他:“瞎说!你又骗人!肯定是你看花眼了!”

“真的!我没骗人!”小男孩急着分辩,“就穿着个旧棉袄,脸白白的……”

秀兰站在窗外,午后的阳光照在她身上,却让她感觉不到一丝暖意,只有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梁骨,慢慢地、慢慢地爬了上来。她默默地转过身,离开了那里,再也没有回头。

陈列室里的老糖罐,依旧静静地待在玻璃柜深处,那些长着白绿色绒毛的霉糖,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或许正做着一个个甜腻而陈旧的梦。而那个关于羊角辫和水果糖的执念,似乎并未完全消散,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在这片它未曾离开过的黑土地上,继续着它无声的、漫长的等待。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