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 > 第20章 暖尸炕

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 第20章 暖尸炕

作者:灶边闲客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27 13:29: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九七零年的冬天,黑瞎子岭像是被一头白色的巨兽吞没了。靠山屯就匍匐在这巨兽的腹地,几十座低矮的土坯房被厚厚的积雪压得喘不过气,仿佛随时会坍塌,融进这片无边无际的白。寒风不是吹,是刮,是削,像无数把透明的锉刀,打磨着天地间的一切,发出凄厉的尖啸。

陈卫国和王海,两个从北京来的知青,就是在这时候,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进了靠山屯。陈卫国身子单薄,裹着厚重的棉袄依然像风中芦苇,清秀的脸上早已没了血色,嘴唇冻得发紫。旁边的王海倒是壮实,像个铁塔,虽然也冷,但更多的是对这陌生环境的好奇。

屯子支书老李,一张脸被北方的风沙雕刻得沟壑纵横,穿着臃肿的旧棉袄,抄着手等在村口。见到他们,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眼神在他们脸上扫过,在陈卫国身上多停留了一瞬,那目光浑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

“来了就好,路上辛苦了。”老李的声音干涩,没什么热情,“知青点就在屯子最东头,清静。”

他领着两人往东走。屯子里静得可怕,除了风声,只有他们踩在积雪上发出的“嘎吱”声,偶尔有土坯房窗户里透出一点微弱的煤油灯光,也很快被无边的黑暗吞噬。越往东,房屋越稀疏,最后,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土坯房,歪斜地立在岭脚下,背后就是黑压压的、仿佛要倾倒下来的黑瞎子岭。

这房子比屯里其他的更破败,墙皮大块剥落,露出里面黄色的土坯,屋顶的茅草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窗户纸破了好几个大洞,像黑洞洞的眼睛茫然地瞪着风雪。一股难以形容的陈旧气息,混合着泥土和某种**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

“就是这儿了。”老李推开那扇吱呀作响、仿佛随时会散架的木门,一股混合着烟尘和湿气的味道扑面而来。“炕已经让婆娘给你们烧上了,暖和。”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有些生硬,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闪烁,“晚上……早点歇着,没事别瞎跑。”

屋里光线昏暗,只有一盏小煤油灯在炕头的柜子上摇曳。房间很大,却很空荡,墙壁是粗糙的泥土抹的,挂着霜。最显眼的,就是占据了房间几乎一半面积的那张北方大土炕。炕面用泥抹得还算平整,此刻正散发着一股灼人的热力,驱散着从门缝、窗缝钻进来的寒气。

王海欢呼一声,把行李扔到炕上,迫不及待地脱了鞋坐上去:“嘿!真他娘的热乎!支书,这炕烧得可真带劲!”他用力拍了拍炕席,震起一片灰尘。

陈卫国却没他那么兴奋。他打量着这间屋子,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是了,这房子太冷了,不是温度,而是一种……氛围。炕烧得这么热,可墙壁摸上去依然刺骨的凉,甚至墙角还结着淡淡的冰霜。而且,这热炕散发出的味道,除了柴火烟味,似乎还夹杂着一丝极其微弱的、像是东西被烧糊了的怪异气味,又有点像……陈卫国皱了皱眉,像老家旧宅子多年不开的地窖味儿。

老李没再多说什么,又交代了几句屯里的规矩和明天的活计,便匆匆离开了,那背影,竟有几分逃离的意味。

夜里,两人躺在滚烫的炕上。王海沾枕头就着,鼾声如雷。陈卫国却被那过分的燥热烤得有些难受,翻来覆去。炕确实烫得惊人,仿佛睡在一块烧红的铁板上。然而,到了后半夜,情况开始变得诡异。

陈卫国是在一阵难以忍受的寒冷中醒来的。那不是屋外那种干冷的风寒,而是一种阴冷、潮湿的寒意,像无数条冰冷的细蛇,顺着炕板缝隙钻出来,缠绕上他的身体,钻进他的骨头缝里。他激灵灵打了个寒颤,发现自己浑身冰凉,被子仿佛也失去了保暖的作用。

更让他心惊的是,身下的火炕,明明用手摸上去还是滚烫的,甚至有些烫手,可那股阴寒之气,却偏偏是从炕本身透出来的!热与冷,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同时作用在身体上,皮肤被炕烤得发烫,内脏却像被冻僵了。他哈出一口气,竟然在昏暗的光线中看到了一团清晰的白雾。

这怎么可能?屋里烧着这么旺的炕,怎么可能冷到哈气成雾?

他推了推旁边的王海:“海子,海子!你冷不冷?”

王海迷迷糊糊地嘟囔:“冷?扯淡……炕这么热……睡你的……”翻了个身,鼾声又起。

陈卫国蜷缩起来,心脏莫名地加速跳动。他盯着那巨大的、在黑暗中如同蛰伏巨兽般的火炕,第一次感到了深入骨髓的不安。这炕,有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诡异的状况愈演愈烈。

白天出去跟着社员们刨粪、修水利,累得几乎散架。晚上回到这土坯房,王海总是第一时间把炕烧得极旺,柴火不要钱似的往里塞,嘴里念叨着:“烧热点,驱驱寒,这鬼地方!”

可结果总是适得其反。炕越烧越热,甚至炕席都有些发黄卷边,但屋里的温度却越来越低。那种湿冷的阴寒之气如同实质般弥漫在空气中,墙壁上的冰霜非但没有融化,反而更厚了。窗户上结满了厚厚的、形态狰狞的冰花,隔绝了外面微弱的天光。他们晚上睡觉必须穿着厚厚的棉衣,盖上所有的被子,即便如此,陈卫国还是经常在半夜被冻醒,牙齿打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仔细检查过火炕,炕面平整,似乎没什么异常。但有一次,他蹲在炕边添柴时,鼻子靠近炕板的缝隙,隐约闻到一股极其淡薄,却又无法忽视的气味——那不是柴火灰烬的味道,而是一种混合了陈旧木料、湿土和某种难以名状的、类似霉菌**的气味。这味道让他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东西,比如……古墓。

某天夜里,陈卫国睡得极不踏实,梦境光怪陆离。他梦见自己在一片漆黑冰冷的泥沼中挣扎,无数只冰冷的手在拉扯他。在梦里,他拼命想抓住什么,手臂无意识地垂到了炕沿外面。

就在那时,他的指尖清晰地触碰到了某种东西。

那不是老鼠,也不是任何他认知中的物体。那是一只手。

冰冷、僵硬、皮肤的触感干涩而黏腻,仿佛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半凝固的黏液。五指的形状分明,甚至能感觉到那长长的、可能带着污垢的指甲,轻轻地抵在他的指腹上。

“嗡”的一声,陈卫国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冲上了头顶,又在下一秒冻结。每一个毛孔都在刹那间炸开,冷汗涔涔而下。他猛地从睡梦中惊醒,心脏狂跳得像要挣脱胸腔,手臂像被电击般缩了回来。

他几乎是滚下炕的,颤抖着划亮火柴,点亮煤油灯。昏黄的光线摇曳着,照亮了炕沿下的地面。空无一物。只有凹凸不平的泥土地面,和几根散落的柴火。

什么都没有。

“怎么了卫国?”王海被他的动静吵醒,揉着惺忪的睡眼坐起来。

“手……我摸到一只手!炕沿下面!冰凉的!”陈卫国声音发颤,指着那片空地。

王海探过头看了看,不以为然地躺了回去:“做梦呢吧?要不就是耗子,这地方耗子个头大,冰天雪地的,浑身冰凉,你摸错了。”

“不是耗子!我确定那是人手!”陈卫国激动地反驳,那种触感太过真实,至今还残留在他的指尖,带来一阵阵恶心与寒意。

“行了行了,睡吧,明天还得上工呢。”王海打了个哈欠,显然没把他的话当回事,“你就是想太多了,读书人脑子活络。”

陈卫国看着重新打起鼾的王海,又看了看那平静得可怕的炕沿下,一股巨大的孤立无援感攫住了他。那不是梦,他无比确信。

他开始有意无意地向屯里的村民打听这间土坯房的事。每当问起,那些原本还算朴实的脸上立刻会浮现出警惕、回避,甚至是一丝恐惧。支吾几句“老房子了”、“没啥特别的”,便匆匆借故离开。这房子,以及房子里的炕,在靠山屯似乎是一个不能言说的禁忌。

直到那天下午,他在屯子西头遇见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的刘奶奶。刘奶奶是屯里最年长的人,据说祖上是萨满,平时寡言少语,眼神总是浑浊地望着不知名的远方。陈卫国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递上一块从家里带来的水果糖。

刘奶奶没接糖,只是用那双几乎被松弛眼皮完全覆盖的眼睛看向他,那目光似乎能穿透他的身体,看到他身后的什么东西。

“娃子,住得惯吗?”她的声音苍老得像风吹过干枯的树枝。

陈卫国心里一动,斟酌着词句:“房子……还行,就是炕有点怪,烧得再旺,也觉着冷。”

刘奶奶沉默了很久,久到陈卫国以为她不会再开口。风雪在她花白的发丝间穿梭。

终于,她动了动干瘪的嘴唇,声音低得几乎被风声掩盖:

“那口炕啊……是口‘饥渴’的炕……”

她顿了顿,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诡异的光,

“它要吃‘火’,吃得越多,它越‘饿’,你也越冷……那不是给人睡的炕……”

说完,她不再看陈卫国,重新将目光投向虚空,仿佛刚才什么都没说过。

陈卫国站在原地,浑身冰凉。“饥渴的炕”、“要吃火”,刘奶奶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恐惧的闸门。那冰冷的触摸,阴寒的气息,越来越清晰的抓挠声……一切都不是错觉。

刘奶奶的暗示像一颗种子,在陈卫国心里疯狂滋生。他不再试图从村民口中获取信息,而是将目标转向了屯里存放旧物和少量文件资料的仓房——那几乎算是个简陋的档案室。凭借知青的身份和帮忙整理杂物的借口,他获得了进去翻找的机会。

仓房里堆满了破旧的农具、泛黄的报纸和一些早已不用的宣传画。灰尘厚重,蛛网遍布。陈卫国花了几个下午,像寻宝一样在故纸堆里翻检。大部分都是些毫无价值的东西。就在他几乎要放弃时,在一个堆满废旧账本的角落,他发现了一本用牛皮纸包裹着、没有封面的手写笔记。笔记本的纸张已经发黄发脆,墨迹也有些褪色。

他小心翼翼地翻开,里面是用毛笔小楷记录的,似乎是靠山屯早年的一些大事记,时间能追溯到清末民初。记录者文笔朴实,甚至有些琐碎。陈卫国一页页地看下去,心也一点点地沉下去。

笔记中零散地记载着,靠山屯东头,也就是现在土坯房所在的位置,曾经并不是民居。那里原本是一座孤坟,属于前清一位驻防此地的旗人官员的妾室。笔记里语焉不详地提到,这位妾室“死得不大清白”,“怨气颇重”,因此未能葬入家族墓地,只草草埋在此处。年代久远,坟头渐渐平了,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直到“破四旧”那几年,屯里要平整土地,有人提出了这座孤坟。当时风气如此,几个愣头青带着家伙就去刨坟。笔记到这里笔迹有些凌乱,似乎记录者也心怀恐惧。坟刨开了,里面有一口棺材,阴沉木的,埋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完全腐烂。有人提议把棺材也烧了,但当时的老村长(笔记里没直呼其名,只用“主事者”代替)不知是出于对阴沉木材质的不舍(这木头极珍贵),还是真的相信某种说法,他阻止了烧棺。理由是“怨气太重,烧了恐生变故”。

然后,笔记里出现了让陈卫国头皮发麻的记录——那位“主事者”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压胜”之法:既然不能烧,也不能任其暴露,那就用活人的阳气镇住它。他们没有移动那口棺材,只是将坟坑重新整理,然后用青砖就着原坑,粗糙地在棺材外围垒砌起来,直接将棺材变成了火炕的炕洞核心,在上面盘了炕,建起了这间土坯房,最初是给屯里最穷的孤老住,后来孤老死了,便一直空着,直到他们这批知青到来。

“压胜”……陈卫国终于明白了。用活人的阳气,通过火炕的热力,去镇压棺材里的阴煞之物。但他立刻想到了刘奶奶的话——“它要吃‘火’”!这根本不是镇压!这口棺材,或者说棺材里的东西,它在**吸收**火炕的热量,吸收活人的阳气!火炕的热量非但没有形成压制,反而像是在给这口沉寂多年的棺材“加热”,滋养着里面那经年不散的怨念!

一个冰冷的循环:活人烧炕提供阳气(热量)→棺材吸收阳气,滋养阴煞→阴煞之气反渗,导致屋内阴寒,侵蚀活人→活人觉得冷,烧更旺的炕→提供更多阳气……

这根本不是一个平衡,而是一个缓慢燃烧的献祭!他们这两个知青,就是这口“暖尸炕”最新的祭品!

那位含冤而死的年轻女子,她的怨魂就在他们身下咫尺之遥的棺材里,被日复一日的烟火炙烤,却也因此汲取着力量,逐渐苏醒。那冰冷的触摸,那抓挠声,都是她怨念的延伸,是她试图冲破这禁锢的征兆!

陈卫国合上笔记,手脚冰凉。窗外,天色暗沉,风雪更大了。他必须告诉王海,必须离开这里!

陈卫国几乎是跑着回到土坯房的。他冲进屋里,语无伦次地将自己的发现和推断告诉了王海。

王海起初不信,骂他看书看傻了,胡思乱想。但当陈卫国把那份发黄的笔记拍在他面前,指着上面关于“阴沉木棺”、“原地盘炕”、“压胜”的记载时,王海的脸色也慢慢变了。联想到这些日子以来屋里诡异的寒冷,以及陈卫国之前提到的“摸到手”,这个憨直的汉子心里也开始发毛。

“妈的……这……这世上真有这种事?”王海的声音有些干涩。

就在这时,仿佛是为了印证陈卫国的话,一阵极其细微,却又清晰可闻的声音,从炕板下面传了出来。

“嚓……嚓嚓……咯……咯……”

像是有人在用指甲,非常缓慢、非常用力地刮擦着炕板内部的砖石和木板。间或夹杂着某种硬物摩擦的“咯咯”声,听得人牙酸。

两人的汗毛瞬间都竖了起来。

王海猛地跳下炕,抄起靠在墙边的铁锹,紧张地盯着炕面:“什么东西?!”

那抓挠声时断时续,在死寂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屋外,狂风卷着雪沫,疯狂地拍打着窗户,发出“哐哐”的声响,像是在为炕下的东西助威。

温度在急剧下降。煤油灯的火苗剧烈地摇曳着,颜色变得有些发绿。呵出的气已经不再是白雾,而是一小团一小团的冰晶。炕还是那么烫手,可屋里的空气已经冷得如同冰窖。

“不行!得去找刘奶奶!她可能知道怎么办!”陈卫国声音发抖。

“这么大的风雪,怎么去?出去就得冻僵!”王海吼道,紧紧握着铁锹,指关节发白。

抓挠声变得越来越急促,越来越清晰,仿佛那东西已经不耐烦,马上就要破土而出。炕板甚至开始微微震动,落下细细的灰尘。

突然,“喀喇”一声脆响!靠近炕沿的一块炕板,猛地崩开一道裂缝!一只手——一只青灰色、毫无血色、皮肤紧贴着骨头、指甲又长又黑的手,猛地从裂缝中伸了出来,五指扭曲地张开,在空中徒劳地抓挠着!

“啊!!”王海吓得大叫一声,往后踉跄了几步。

陈卫国也是魂飞魄散,那手的模样,和他梦中、和他那天夜里摸到的触感,一模一样!冰冷、死寂,带着浓浓的怨毒!

那只手疯狂地抓挠着,试图将裂缝扩大。更多的炕板碎片被抠了下来。紧接着,第二只手也探了出来!两只手一起用力,炕板的裂缝在不断扩大,一个模糊的、被干枯黑发覆盖的头顶,正试图从下面钻出来!

阴寒之气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淹没了整个房间。煤油灯“噗”地一声熄灭了,屋内陷入一片黑暗,只有窗外雪地反射进来的一点微弱惨白的光,勾勒出炕上那恐怖景象的轮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完了……”王海面如死灰,铁锹“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陈卫国也绝望地闭上了眼睛,冰冷的恐惧攫住了他的心脏,几乎无法呼吸。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吱呀”一声,房门被猛地推开了!狂风卷着雪花扑进屋内,一个佝偻的身影堵在门口,是刘奶奶!

她似乎完全不受那极致阴寒的影响,浑浊的眼睛在黑暗中似乎能看清一切。她手里端着一个粗陶碗,里面盛着满满的米。她口中念念有词,是一种古老而晦涩的音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她抓起一把米,猛地撒向那正在不断扩大的炕板裂缝!

“嗤——!”

仿佛烧红的烙铁烫进了冰水,一阵剧烈的、无形的冲击在空气中荡开。那两只疯狂抓挠的青灰色人手猛地缩了回去,伴随着一声极其尖锐、充满怨恨的嘶叫,但那嘶叫又像是直接从他们脑海里响起,而非通过空气传播。

炕板下的抓挠声和骚动暂时停止了,但那浓郁的阴寒之气并未散去,仍在屋内盘旋,仿佛在积蓄力量。

刘奶奶快步走进屋,看也不看瘫软在地的王海和瑟瑟发抖的陈卫国,她走到炕边,将剩余的米沿着炕沿撒了一圈,形成一个简单的屏障。然后,她转向二人,语气急促而严肃:

“压不住了!这‘压胜’的法子早就错了!它的怨气被你们的阳气越养越凶!必须在天亮前,‘送’走她!不然谁都活不了!”

“怎么送?”陈卫国挣扎着问道,声音嘶哑。

“解开她的怨结!她死得冤,魂灵不安,困在这棺中百余年,又被烟火炙烤,怨气冲天!光靠外力压不住的!”刘奶奶看着那炕板的裂缝,“你们必须撬开这炕,打开那棺材,找到她怨气的根源!是缺了陪葬,还是尸骨被损?或是心愿未了?必须化解它!”

撬开炕?打开棺材?直面那东西?王海吓得连连摇头。陈卫国也是脸色惨白,但看着刘奶奶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感受着屋内越来越重的阴寒,他知道,这是唯一的生路。

求生的本能压倒了恐惧。陈卫国捡起王海掉落的铁锹,王海也挣扎着爬起来,找来了镐头。在刘奶奶的指引下,两人咬着牙,开始疯狂地撬动那已经被破坏的炕板。

泥土、碎砖、烧黑的炕坯被一块块撬开。每撬开一块,那股混合着腐朽木头、湿土和阴煞的恶臭就浓郁一分。终于,在破碎的炕坯和青砖之下,一口漆黑的、巨大的棺材轮廓显露了出来。棺材的木质果然非同一般,阴沉木,在火光(刘奶奶重新点亮了油灯)下泛着幽暗的光泽,虽然边缘有些腐朽,但主体依旧完好。棺材盖上,残留着一些模糊不清的刻痕,像是某种被磨掉的纹饰。

棺材盖板,靠近头部的位置,赫然有几道新鲜的、深可见骨的抓痕!正是刚才那双手留下的!

“开棺!”刘奶奶命令道,她的脸色也异常凝重。

陈卫国和王海对望一眼,深吸一口寒气,将铁锹和镐头插入棺盖的缝隙,用尽全身力气!

“嘎吱——呀——”

沉重的棺盖被撬开了一条缝。一股极其浓烈的、无法形容的**气息冲天而起,几乎让人晕厥。棺盖被完全推开。

棺材里,躺着一具完整的骸骨。骨架纤细,属于一个年轻女性。骸骨身上穿着早已腐烂成碎片的丝绸衣物,颜色暗沉。骸骨的姿态显得很僵硬,双手指骨微微蜷曲,像是在挣扎。

陈卫国强忍着恐惧和恶心,仔细查看。在骸骨的颈骨处,他发现了一样东西——不是陪葬品,而是一根已经锈蚀发黑,但依稀能看出形状的**长命锁**,银质的,但锁身似乎被什么东西强行扭曲了,而且,锁是**打开**的,并未合拢。

按照习俗,长命锁给孩童佩戴,寓意锁住生命,平安长大,通常是扣上的。这打开且扭曲的长命锁……

刘奶奶凑近看了看,又看了看那女性骨盆骸骨的状态(陈卫国后来才明白,她是在判断其是否有过生育),然后长长叹了口气。

“是了……我听老辈人模糊提过……这位,怕是当年被冤偷人,受了私刑,被强行灌下堕胎药,一尸两命……那男人,为了保全名声,对外只说她是暴病而亡。这长命锁,怕是给她那未出世的孩子准备的,被人强行扭开,意味着‘锁’不住那孩子的命了……怨哪……滔天的怨哪……”

真相大白。并非缺了陪葬,而是蒙受奇冤,母子俱丧,连象征性的“长命”都被粗暴地破坏。这怨气,如何能平?

陈卫国看着那具骸骨和那扭曲的长命锁,心中的恐惧竟奇异地淡化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悲悯。他想了想,脱下自己的棉袄内衣(那是他从北京带来的,最好的衣服),小心翼翼地盖在骸骨之上。然后,他对着棺材,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前辈,”他的声音依旧颤抖,却带着真诚,“冤有头,债有主。害你之人,早已化作尘土。我们是无心闯入的后辈,无意冒犯。请你安息吧。这长命锁……”他轻轻拿起那锈蚀的锁,试图将其合拢,但锁扣早已锈死。他只好将其小心翼翼地放在骸骨的心口位置,用手轻轻按住,“……我帮你合上了。孩子……也自由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海见状,也学着样子,笨拙地鞠了个躬。

就在陈卫国话音落下的瞬间,屋内盘旋不去的阴寒之气,如同潮水般开始消退。那口漆黑的棺材,似乎也不再那么狰狞。炕板下不再有任何声响。

刘奶奶默默地点了点头,开始用一种更显平和、悠远的语调,吟唱起古老的调子,像是安魂的曲谣。

窗外,肆虐了一夜的风雪,不知何时,渐渐停息了。

天亮了。风雪彻底停止,久违的、惨白的冬日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户,斜斜地照进土坯房。屋里一片狼藉,碎裂的炕板,暴露的棺材,但那股纠缠不去的阴寒,已经消失无踪。空气虽然冰冷,却是那种正常的、属于北大荒寒冬的干冷。

陈卫国和王海协助刘奶奶和闻讯赶来的、面色复杂的李支书,将那口阴沉木棺材小心地起出,在刘奶奶的主持下,在屯子外找了一处向阳的坡地,重新妥善安葬,没有墓碑,但总算入土为安。

那间土坯房后来被拆了,原址再未建过新房。

经历此事后,陈卫国和王海都成熟了许多。他们依然在靠山屯插队,直到几年后返城。但那一夜土坯房炕下的经历,那冰冷的触摸,那青灰色的手,那口吞噬阳气的棺材,以及最终那悲凉的真相,如同一个无法磨灭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生命里。

很多年后,陈卫国依然会想起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想起那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真正感受到土坯房里迎来温暖阳光的清晨。那阳光,驱散的不仅是严寒,还有那萦绕在心头、来自另一个时代的沉重阴霾。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