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电力设计院的日常 > 鞭打快牛,只用不养

孙芸揉了揉干涩的眼睛,电脑屏幕上的变电站设计图纸已经模糊成一片灰白的网格。凌晨一点十五分,办公室只剩下她这一盏灯还亮着。

“就最后一点了,”她喃喃自语,右手鼠标旁的咖啡杯早已见底,杯底残留的咖啡渍像一幅抽象地图,勾勒出她这些年来在电力设计院走过的每一步。

按下保存键的那一刻,孙芸感觉自己的脊椎仿佛一根被过度使用的电缆,随时可能断裂。她慢慢站起身,关节发出细微的咯吱声,像是抗议这每日十六小时的工作制。

办公桌最下方的抽屉里,躺着一本边缘磨损的素描本。孙芸轻轻抚过封面上那片褪色的梧桐叶书签,没有打开它。那里藏着她从未放弃的梦想——植物科学绘画,一种几乎被时代遗忘的艺术。

手机震动起来,是王副院长的消息:“明天八点,带上河西新区变电站全套方案,向我汇报。”

孙芸盯着那行字,没有表情。这样的深夜通知已经成为常态。三年前她刚入职时,王副院长还会客气地说“辛苦”,如今只剩下**裸的命令。

“好的。”她回复道,然后把手机静音,放进包里。

走出设计院大门,初秋的夜风带着一丝凉意。孙芸抬头望去,办公楼只有王副院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那是她离开前半小时才亮起的。她清楚,那盏灯下没有伏案工作的身影,只有偶尔晃过的影子,和断续传来的电话谈笑声。

“鞭打快牛。”她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在电力行业干了一辈子的父亲,退休那天握着她的手说:“芸儿,设计院是个讲资历的地方,刚开始多干点是应该的,但要记得,电力的价值不在于无休止的输出,而在于可持续的供应。人也一样。”

如今的孙芸,已是设计院里那头最快的“牛”。

——

第二天清晨,孙芸提前二十分钟到达会议室。她将打印好的方案放在每个座位前,投影设备调试完毕,甚至连会议室角落那盆几近枯萎的绿萝都被她顺手浇了水。

王副院长踩着点推门而入,身后跟着两个哈欠连天的年轻设计师。

“开始吧。”他坐下,没看孙芸一眼。

孙芸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解她耗时三周完成的河西新区变电站设计方案。她声音平稳,逻辑清晰,指出创新点和解决的技术难题。在说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生态评估数据结合的设计理念时,她注意到王副院长的眉头皱了起来。

“等等,”王副院长抬手打断,“这些生态数据哪来的?项目预算里可没有这部分。”

“是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的GIS分析,结合环保局的公开数据完成的。”孙芸回答,“这样可以避免变电站建成后对当地候鸟迁徙路线造成影响,也能减少未来可能的生态纠纷。”

王副院长轻笑一声,转向另外两位年轻设计师:“看到没有,孙工这就是典型的‘高射炮打蚊子’。我们是电力设计院,不是环境保护中心。那些鸟啊草的,跟我们有关系吗?”

会议室里响起干涩的笑声。孙芸感到喉咙发紧,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继续点击下一页PPT。

汇报结束后,王副院长站起身:“方案基本通过,但要把那些花里胡哨的生态分析去掉,精简一下,周五前给我最终版。”他走到门口,又回头补充:“对了,城南那片老旧小区电路改造项目,你也接一下,那边催得急。”

孙芸认得那个项目——上周刚被另一位设计师以“工作量饱和”为由推掉的硬骨头。

“王院,我手头已经有四个项目了,加上河西变电站的修改,恐怕...”

“能者多劳嘛。”王副院长脸上堆起熟悉的笑容,“你是我们院的骨干,这些重要项目离了你不行啊。”

那笑容像一层薄薄的油膜,浮在表面,遮不住下面的算计。

——

周五晚上八点,孙芸终于完成了河西方案的“精简版”。她删去了所有生态保护设计,那些她熬夜收集的数据、精心调整的线路,如今变成回收站里的几串代码。

办公室门被敲响。

“孙工还在啊?”行政部的小李探进头来,“下周一又要去山区希望小学做电力安全宣传了,王院说还是你负责,材料老地方。”

孙芸点点头,心里却泛起一丝苦涩。那是设计院与公益组织合作的项目,本是轮流负责,却因她第一次做得太过出色,成了她固定的“附加任务”。

锁上办公室门,孙芸没有直接离开。她绕到后院,那棵百年银杏树下,有一只玳瑁色野猫正在食盆前埋头苦干。孙芸又掏出一小包猫粮,轻轻撒在盆中。

这是她与自己的秘密约定——每当完成一个不情愿的任务,她就做一件小小的、只为自己内心的事。有时是画一片树叶,有时是喂流浪动物,有时只是多走一站路,看看街边的花。

猫吃饱了,蹭了蹭她的裤脚,消失在暮色中。孙芸抬头,看见王副院长办公室的灯又亮了——他总是在员工加班离开后才出现,制造自己也工作到很晚的假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电力设计院的日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只用人不养人”。她脑海里突然冒出这六个字,像锈蚀的电缆,刮擦着她的神经。

——

山区希望小学的电力安全课异常成功。孩子们被孙芸带来的卡通电路模型吸引,争先恐后地回答她的提问。在课上,她注意到教室后方坐着一位白发老人,正微笑着记录什么。

课后,校长找到她:“孙老师,那位是省博物院的郑教授,今天正好来我们学校做自然课讲座。”

老人走过来,向孙芸伸出手:“你的课讲得真好,深入浅出。我有个冒昧的请求——我看到你笔记本上的植物素描,非常专业。我们正在做一个《濒危植物图谱》的编撰项目,急需像您这样既懂科学又有绘画功底的人才。”

孙芸下意识合上笔记本:“只是业余爱好。”

“业余?”郑教授推了推眼镜,“你这笔触,这细节处理,没有多年功底是不可能的。考虑一下,项目为期三个月,每周可能需要占用你两个下午。”

回城的路上,孙芸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电线杆,心里反复咀嚼着郑教授的提议。她想起五年前大学毕业时,曾在植物研究所和电力设计院之间犹豫不决。最终,在父亲“先有稳定工作再发展爱好”的劝说下,她选择了后者。

如今,“爱好”被她锁在抽屉最深处,而“稳定”成了压得她喘不过气的重负。

——

“什么?你要减少工作量?”王副院长的笑声在办公室里回荡,“小孙啊,是不是最近太累了?给你放两天假调整一下。”

“不是放假的问题,”孙芸坚持道,“我接手的项目已经超出正常负荷,而且质量要求...”

“所以你是觉得我分配工作不公平?”王副院长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设计院不是幼儿园,还要按哭闹声分糖果。你是能干的人,能干的人自然要多担当。这是组织的信任。”

熟悉的套路,用“信任”包装“利用”,用“担当”掩盖“剥削”。

孙芸深吸一口气:“我理解,但我最近确实有些个人事务需要处理,可能无法像以前那样全天候待命。”

王副院长站起身,走到窗边:“小孙,你知道院里明年就要提拔新的副总工了。你是候选人之一,这个时候‘减少工作量’,岂不是自毁前程?”

利诱,接着是威胁。孙芸清楚地看到了那套操纵人心的手段。她突然意识到,这些年她之所以被不断加码,不仅因为她能干,更因为她从不推活儿,从不提要求。她像一台设计精良的发电机,默默承受着不断增加的负荷,直到某天烧毁为止。

“我考虑清楚了。”她说。

王副院长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恢复平静:“那好,尊重你的选择。不过城南小区电路改造项目你得做完,临时换人对项目不利。这也是为居民负责。”

又一张道德牌。孙芸点点头,退出办公室。

——

城南老旧小区的电路问题比想象中更复杂。老龄化严重的社区里,电线如蜘蛛网般缠绕在狭窄的巷道上方,变压器超负荷运行,夏季用电高峰时曾两次起火。

孙芸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实地勘察。大多数居民对改造表示支持,唯独住在巷子深处的陈奶奶坚决不同意新线路从她家外墙走。

“二十年前就这么弄的,现在怎么就不行了?”老人坐在门槛上,不肯让施工人员进门测量。

孙芸没有像其他设计师那样强硬交涉,而是蹲下身,耐心询问老人的顾虑。

“那些电线盒子,丑得很,挡我家窗户。”陈奶奶嘟囔着,“而且我孙子说,有辐射。”

孙芸想了想,从包里掏出素描本:“奶奶,我给您画一下新线路的走向和电箱的样子,如果您觉得不合适,我们再调整。”

她寥寥几笔,勾勒出建筑轮廓和线路布局。陈奶奶凑近看了半天,突然指着素描本边缘的一朵小花:“你这玉兰画得真好。”

孙芸一愣,那是她随手添上的装饰。

“我年轻时也在纺织厂画花样,”陈奶奶语气柔和下来,“后来机器代替了手工,就没再画了。”

那天下午,孙芸坐在陈奶奶家的小院里,听她讲了几十年的花样变迁,也了解了她真正的担忧——电箱会挡住她每天下午晒太阳的位置。

回到设计院,孙芸修改了方案,将电箱位置移动三米,既不影响技术参数,又保留了陈奶奶的“阳光角”。

项目顺利推进。在最后的协调会上,社区居民代表特意送来锦旗。王副院长满面红光地接过锦旗,在镜头前侃侃而谈设计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孙芸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被王副院长紧紧握在手中的锦旗,那面红色的丝绒布仿佛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系统的荒诞——干活的人隐于幕后,邀功的人站在台前。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震动,收到一条银行短信。工资到账,数额与上月相同,没有任何额外奖金或补贴。她完成五个项目的季度绩效,似乎又被“平均”掉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电力设计院的日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周末,孙芸如约来到省博物院。郑教授带她参观即将开展的濒危植物标本馆,玻璃柜里那些静谧的植物标本,在专业灯光下呈现出惊人的美感。

“这是桫椤,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我省目前仅存三个自然分布点。”郑教授指着一株蕨类植物说,“我们不仅要保存它们的标本,还要用最精细的绘画记录它们的生命状态。”

孙芸俯身仔细观察标本的每一个细节。当她抬头时,发现郑教授正微笑着看她。

“你知道吗,你观察植物时的眼神,和你在电力设计院做方案时完全不同。”

孙芸怔住了。

“我查过你的资料,”郑教授坦白,“你在设计院完成的变电站项目,获得过行业内的创新奖。但刚才说到植物图谱时,你的眼睛里有种不一样的光彩。那不仅仅是专业,是热爱。”

热爱。这个词像一根细针,轻轻刺破了这些年来包裹她的那层麻木。

——

周一清晨,孙芸站在王副院长办公室门口,手里拿着两份文件。一份是城南电路改造项目的结题报告,另一份是省博物院项目的合作邀请函。

王副院长漫不经心地翻看结题报告,直到看见邀请函,才抬起头:“这是什么意思?”

“从下周开始,我每周三和周五下午需要去博物院参与项目工作。已经和院里人力资源部报备过,他们表示只要调整工作时间,完成本职任务即可。”

王副院长的脸色沉下来:“孙芸,你这是正式向我提出要求了?”

“是的。”

办公室陷入沉默。墙上挂钟的秒针滴答走过一圈,又一圈。

“你知道吗,电力系统最怕什么?”王副院长突然问,“最怕‘过负荷’。那些自以为是的发电机,以为能无限承受负荷,直到某天烧毁,连带整个系统崩溃。”

孙芸平静地回答:“电力系统设计的第一原则,就是在过负荷前安装保护装置。聪明的工程师不会责怪发电机太敏感,而是会反思为什么没有及时切断负荷。”

王副院长愣住了,他从未听过孙芸用这种语气说话。

“城南项目结束后,我将重新调整我的工作安排。”孙芸继续说,“我会继续认真做好每一个项目,但不会再接受无限制的加码。电力的价值在于可持续供应,人也一样。”

她转身离开,关门的动作轻柔而坚定。

——

三个月后,《濒危植物图谱》新书发布会在博物院举行。孙芸站在自己的画作前,回答着观众的提问。那些细腻到可见叶脉纹理的绘画,与变电站设计图纸仿佛来自两个世界,却又出自同一双手。

“孙老师,听说您本职是电力设计师?”有记者好奇地问。

孙芸微笑点头:“是的,电力设计和植物绘画看似无关,实则都需要精准的观察和结构的理解。”

发布会结束,孙芸在博物院门口遇到了前来“偶遇”的王副院长。他手里拿着一本图谱,神情复杂。

“院里最近接到了几个生态敏感区的电力规划项目,”他说,“需要既懂电力又懂生态的人才。”

孙芸等他继续。

“你那些被删掉的生态分析,也许可以重新加入方案。”王副院长递过图谱,“我女儿很喜欢你的画,能签个名吗?”

孙芸接过书,在扉页上画了一株简笔的银杏,并在旁边签下名字。那一刻,她明白了一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而另一些东西,已经开始不同。

回设计院的路上,孙芸注意到路边的梧桐树已经开始发芽。她想起父亲退休时说的另一句话:“电网再强大,也需要开关的保护。做人也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断开,才能保证长久运行。”

她掏出手机,给郑教授发去一条信息:“我愿意参与下一阶段的湿地植物绘图项目。”

然后,她继续向前走去,步伐不急不缓,如同一股稳定输出的电流,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电压。在负荷与断开的平衡点上,生命才能绽放最亮的光彩。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电力设计院的日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