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唐仵作笔记 > 第161章 暗箭伤人,内患隐现

夜,北邙山麓的风,刮过神策军营地,砭人肌骨。火把明明灭灭,营帐间的人影幢幢,透着一股难言的压抑。

狄仁杰独自站在高岗上,久久注视着远处那座沉默的古寺。

李多祚麾下的神策军锐士,纵然悍勇,也快被那些怪物耗尽了心力。

“守陵人”不知疲倦,不惧死亡,一轮又一轮地冲击着脆弱的防线。

而大周的士卒,终究是血肉之躯!会疲惫,会倒下!

“狄公!”

“讲。”

“第三批军资……在偃师县外三十里铺……出事了!”校尉的声音抖得厉害,几乎不成调。

“押运的五百府兵,昨夜子时,遭遇了一伙不明身份的匪人袭击!”

“粮草……全完了!被他们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我们的人……死伤过半!那伙天杀的……就留下满地尸首,然后就没影了,连个鬼影都找不到!”

夜风吹过,刮得人骨头缝都透着寒气。

狄仁杰这才慢慢转过身,什么也没说,但那股无形的压力,却让校尉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匪人?”狄仁杰终于开口。

校尉猛地低下头,不敢去看。

“回……回狄公,送来的急报上……是这么写的。”

“蠢材!”狄仁杰骤然一声怒斥,让校尉浑身一颤。

“天下何处来的匪寇,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动我大周的军资?”

“又是何样的匪寇,劫掠不图金银财帛,偏要将粮草付之一炬?”

“再者,寻常山野草寇,几时有了这等通天本事,能在一夜之间,便将五百府兵精锐杀伤大半,自身却能来去无踪,不留半点痕迹?!”

这三问,一句比一句尖锐,一句比一句沉重。

校尉再也支撑不住,“噗通”一声直挺挺跪了下去,额头上的冷汗珠子一般滚落,瞬间浸湿了前襟。

“卑职……卑职失言!卑职该死!”

狄仁杰胸膛剧烈起伏,一股怒火在他胸中翻腾不休。

两天前,开封汴水石桥,“意外”垮塌,后续重甲与攻城器械,被迫绕行。

昨天,虎牢关前锋营,“突发”疫病,数百士兵上吐下泻。

烧粮、断桥、放疫。

一次是意外。

两次是巧合。

三次,便是蓄意谋杀!

这分明是有一只手,在他们背后,在援军通往洛阳的生命线上,精准地插刀!

裴元澈不知何时来到狄仁杰身侧,声音像是从齿缝中碾出。

“内鬼!”

他双拳紧握,骨节捏得发白。

“我们的弟兄在前面拿命去填,后面却有人在捅刀子!”

裴元澈的胸膛剧烈起伏,怒火几乎要从眼眶里喷薄而出。

这些天,他亲眼看着不良人一个个倒下,用血肉为大军争取时间。

如今,有人想让他们的牺牲白费。

狄仁杰阖上双目,那股混杂着血腥、腐臭与草木寒气的味道,钻入他的鼻腔,反而让他混沌的思绪清明了几分。

怒火攻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元澈。”

“我需要你的人。”

裴元澈一怔:“狄公,地宫入口那边……”

“不。”狄仁杰打断了他,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不是在此地冲杀。”

他微微侧身,声音压得更低,却透着一股森然的寒意:“是去我们的背后。”

“从你麾下最精锐的不良人中,挑选五十名好手。”

“让他们换上便装,化整为零,立刻秘密潜入后续各路援军的序列之中。”

狄仁杰的语气陡然凌厉起来:“把那些藏在阴影里,在我们背后下毒手、捅刀子的鬼魅,给老夫一个不剩地揪出来!”

“不管他是谁,官居何位,背后站着什么人!”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裴元澈胸膛剧烈起伏,牙关紧咬,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末将,遵命!”

他再不多言,猛地一抱拳,转身便大步流星地离去,甲叶碰撞之声在夜风中铿锵作响。

裴元澈的身影很快隐没于黑暗之中。

狄仁杰站在原地,北邙山的寒风吹拂着他的官袍,他却浑然不觉。

他的思绪,早已飞向了千里之外的长安城,飞向了那座巍峨的紫宸殿。

真正的风暴,或许不在洛阳。

长安,紫宸殿。

清晨朝会,气氛压抑。

洛阳战事胶着,如巨石压在众人心头。

武后端坐龙椅,凤目微垂。

一名御史大步出列,手持笏板。

“陛下!”

“臣,有本奏!”

“臣以为,洛阳之事,疑点重重!”

“所谓‘噬魂之国’,亘古未闻。狄仁杰仅凭北邙山一座地宫,几幅壁画,便言其乃‘心腹大患’,调动神策军主力,致京畿空虚,实乃小题大做,危言耸听!”

此言一出,如石击水。

数名官员立刻出列附和。

“王御史所言极是!狄国老位高权重,如今又在外手握重兵,不得不防啊,陛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仵作笔记请大家收藏:()大唐仵作笔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中一人尖声附和,正是前几日因小过被申斥的张侍郎。

另一位须发花白的户部官员跟着叹息:“崔氏谋逆,株连甚广,朝堂动荡。狄仁杰身为宰相,不思安抚百官,稳定朝局,反而远赴洛阳,大动干戈,其意图,令人深思!”

“臣听闻,洛阳前线,伤亡惨重,却寸功未立。长此以往,国库空虚,民心动摇,恐非社稷之福!”

声音此起彼伏,多是崔氏倒台后利益受损,或与关陇旧族有牵连的官员。

他们不敢直指女帝,便将矛头对准远在洛阳的狄仁杰。

上官婉儿立于武后身侧,秀眉微蹙。

她看向龙椅上的女帝。

武后依旧面无表情,端起茶盏,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

瓷器轻碰,叫嚷声渐息。

群臣屏息。

武后饮了一口茶,缓缓放下茶盏。

“说完了?”她开口。

王御史硬着头皮,躬身:“臣等……皆为大周江山计,请陛下明察!”

“为江山计?”武后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很好。”

“朕也想问问诸位。”

“援军粮草在偃师被烧,押运将官的军报,为何称遭遇‘山匪’?”

“汴水石桥垮塌,工部的勘验文书,为何称‘年久失修’?”

“虎牢关军中疫病,太医署派去的御医,缘何至今查不出病因,只道是‘水土不服’?”

“诸位爱卿,可能为朕解惑?”

喜欢大唐仵作笔记请大家收藏:()大唐仵作笔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