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 第143章 河西血刃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第143章 河西血刃

作者:轩辕靖翔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4 18:52:14 来源:全本小说网

敦煌的日头像把烧红的铁刀,劈得人皮肤生疼。郭子仪轻扯缰绳,白马打着响鼻刨开沙砾,露出半截插在沙里的断箭——竹杆上裹着盐粒,尾羽还沾着暗红血痂。他伸手拂过马鬃上凝结的盐霜,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金属刮擦声。

"大帅,您瞧这个。"段秀实用刀尖挑起块焦黑布片,边缘还滴着蜡油。布片中央绣着的狼头徽记已被火焚得模糊,可左下角那道三指宽的缝补痕迹,正是朔方军军旗特有的修补记号。这位留着络腮胡的裨将啐了口带沙的唾沫,"军需官老王头昨儿还说运粮队迷路,敢情是被这帮狗娘养的卖去吐蕃了!"

"都给老子安静!"趴在地上的王老五突然挥手,掌心沾满骆驼刺的绒毛。这个精瘦的斥候把耳朵贴在滚烫的沙地上,喉结随着呼吸上下滚动,"东北方向,三...不,四队马蹄!每队约莫七八百骑,马蹄铁声混着铜铃声——是吐蕃的铁鹞子!"

张老三蹲在雅丹地貌的裂隙里,正用衣角擦拭弩机。这位来自淮南的老兵缺了颗门牙,说话时漏风带着哨音:"怕个鸟!咱早前在盐井泡了十宿的箭镞,专剜这帮龟孙子的甲缝!"他往掌心吐口唾沫,用力扳动弩臂,青铜弩机发出沉闷的咯吱声,弩槽里的三棱箭闪着幽蓝光泽——那是用淮南盐卤和毒蝎汁浸泡过的杀招。

郭子仪摘下头盔,任由汗水顺着花白的鬓角往下淌。他望着远处起伏的沙丘,忽然伸手按住腰间的鱼符——那是玄宗亲赐的金错刀鱼符,此刻在掌心烫得像块火炭。老将转头望向身后二百陌刀手,他们藏在天然形成的沙壁后,黑色陌刀斜插在沙里,刀刃映着烈日,像一排埋在黄沙里的寒星。

"听着,"郭子仪的声音低沉如砂纸磨过石板,"等会儿他们的马踩上蒺藜,必然乱作一团。到时候别管骑兵步兵,先砍马腿!马倒了,人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他忽然提高嗓门,"段秀实!你带前队从左翼包抄,别让一个漏网之鱼去报信!"

"得令!"段秀实猛地捶胸,铁甲相撞发出闷响。他转头看向队尾那个新兵,小伙子脸色发白,手里的陌刀握得太紧,指节都泛着青。段秀实大步走过去,用刀柄敲了敲对方的头盔:"小子,叫啥?"

"回、回将军,俺叫赵铁柱..."

"赵铁柱?"段秀实咧嘴一笑,露出被羌人打缺的犬齿,"听着,赵铁柱。等会儿刀砍下去别闭眼,血溅脸上就当洗把脸。看见那边沙丘上的骆驼刺没?扎人疼不?比那更疼的咱都受过,怕啥?"他忽然压低声音,"你哥赵铁柱是不是上个月在玉门关战死的?"

新兵猛地抬头,眼里闪过泪光:"将军认得俺哥?"

"当然认得。"段秀实从腰间扯下酒囊,往沙地上倒了些酒,"你哥临死前还攥着半块干粮,说要留给家里老娘。现在机会来了,砍一个吐蕃兵,就当给你哥多挣半块饼——明白?"

赵铁柱突然握紧刀柄,喉结滚动着咽下口水:"明白!"

莫高窟的洞窟里飘着陈年香火味,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焦糊味。上官婉儿举着火把,火光照在她素白的裙裾上,映出跳动的橙红影子。她的指尖轻轻拂过石壁上的《张议潮统军图》,壁画上的甲胄纹路清晰可见,甚至能看见战马鼻孔里喷出的白气。

"萧姐姐你看,"她用簪子尖指着壁画中前排士兵的阵型,"这五人一组,两刀两盾一弩的排法,和郭大帅在河西用的鸳鸯阵简直一模一样。难不成张议潮当年..."

"何止阵型。"萧绾绾的红绫突然卷来块带血的甲片,抛在火把旁的沙地上。这位身着红衣的女子半跪在壁画前,发间金步摇随着动作轻晃,"你看这甲片边缘的三角刻痕,分明是朔方军兵工厂的标记。可张议潮是百年前的人物,难道..."

她忽然住口,盯着壁画中某位将领的腰带——那是条嵌着绿松石的牛皮腰带,形制竟与郭子仪常系的那条别无二致。萧绾绾瞳孔微缩,突然伸手握住上官婉儿的手腕:"婉儿,把火把凑近些。"

火光照亮壁画角落,那里有处颜色稍深的痕迹,像是被人用刀刮过。萧绾绾从袖中取出一枚银针,轻轻刺入痕迹中央——石粉簌簌落下,露出里面隐约的木纹。

"暗格!"上官婉儿低呼一声,下意识伸手去摸。萧绾绾却突然拽住她的手,红绫如灵蛇般缠上暗格边缘,猛地一拉——朽木断裂声中,暗格里掉出几卷泛黄的舆图,边角用朱砂画着麦穗图案。

"河西十二州粮仓分布图。"萧绾绾展开其中一卷,指尖划过玉门关的标记,"这些图...至少有五十年以上的年头。可为何会藏在张议潮的壁画里?"

上官婉儿突然指着舆图右下角的小楷:"萧姐姐看这个!'宇文恺监制'——竟是隋代那位大匠师的笔迹?"话音未落,洞窟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夹杂着金属碰撞声。

"小心!"阿史那云的暴喝从洞口传来。这位回纥女将撞开石门,狼牙套在她腰间哗啦作响,链上串着的三只耳朵还在滴血。她手中的密信浸透了暗红液体,封口处的蜡印正是梅妃常用的梅花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请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赞普的狼旗已到三十里外!"阿史那云将信拍在沙地上,"还有这个——今早从吐蕃斥候身上搜来的。"信纸上用炭笔绘着奇怪的符号,像是展翅的鸟,又像是扭曲的藤蔓。

上官婉儿脸色剧变:"这是...梅妃娘娘妆奁盒上的暗纹!当年她教过我,这是..."她突然住口,抬眼望向萧绾绾,却发现对方的脸色同样凝重。

萧绾绾指尖抚过信纸上的符号,忽然冷笑一声:"看来咱们的好妹妹,果然没那么简单。阿史那云,传我的命令:烧掉所有粮草辎重,带百姓退入莫高窟后洞。告诉郭子仪,吐蕃人想要的不是粮食,是..."

她的话被突然炸开的箭雨打断。一支弩箭擦着上官婉儿鬓角飞过,钉在壁画上嗡嗡作响。阿史那云咒骂一声,拽着两人躲到石柱后,狼牙套已经挥出,在洞口织出一片铁网。

扬州码头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腐臭味。陈玄礼皱着眉掀开轿帘,眼前的景象让这位禁军统领也忍不住捂住口鼻——江面上浮着密密麻麻的尸体,肿胀的身躯在水中起伏,偶尔有乌鸦扑棱着翅膀落下,啄食发白的眼珠。

"大人,怎么办?"王老五举着火把,火苗在江风中点得忽明忽暗。这个年轻士兵的靴底沾满淤泥,每走一步都发出"咕唧"声,"刺史大人说要焚尸灭疫,可这...这堆里指不定有活人呢!"

陈玄礼盯着江面,突然看见一具尸体的手指动了动。他猛地抽出横刀,刀光一闪,那只手便无声落入水中。"活人的话,早该喊救命了。"他的脸被醋泡面巾捂得发白,声音闷闷的,"王老五,你记住:在瘟疫面前,心软就是送命。去年长安闹时疫,你亲眼见过街坊邻居变成什么样子——咬人的、啃树皮的,比鬼还可怕。"

"可俺听说..."张老三突然插话,弩箭在他指间微微颤抖,"昨晚有人看见李嫂子在巷子里走,披头散发的...脖子上还有牙印..."

"放你娘的狗屁!"陈玄礼突然暴怒,刀鞘重重砸在张老三肩头,"李嫂子前天就埋了!你要再敢乱嚼舌根,老子先把你舌头割了喂鱼!"他转头望向江面,语气稍缓,"点火吧。多泼些火油,烧干净些。"

王老五咬咬牙,将火把掷向最近的尸体堆。火苗腾地窜起,瞬间吞没几具尸体,油脂燃烧的"滋滋"声中,突然传出一声闷哼。众人惊觉那竟是活人呻吟,只见一个满身血污的汉子从尸堆里爬出来,怀里还抱着具女尸。

"别烧!求求你们!"汉子膝盖以下已被啃得见骨,却仍用残缺的手掌往前爬,"这是俺媳妇...她没断气...求你们..."

张老三的弩箭"噗"地扎进汉子肩头,他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大人说得对,这娘们昨儿半夜还在啃赵屠户的胳膊。你闻闻她身上的味——绿头苍蝇都绕着走,能是活人?"

火油顺着江面蔓延,尸体堆中突然腾起滚滚绿烟。那烟带着刺鼻的甜腥味,陈玄礼瞳孔骤缩,猛地推开身边士兵:"是毒烟!后退!快!"他横刀劈砍,试图劈开烟雾,却见刀刃上泛起诡异的青黑色。

"五姓七望的手段..."他咬牙切齿,突然听见运河对岸传来号角声。转头望去,只见数十艘战船顺流而下,船头高挑的"范阳卢"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最前面的战船上,立着个戴鬼面的将领,手里提着串血淋淋的人头——正是今早被他派去押运盐粮的盐工。

"陈大人别来无恙?"鬼面人抬手抛来个油纸包,落在陈玄礼脚边散开,里面竟是半块发霉的米糕,"听说扬州缺药引子,张某人特地带了些'新鲜货'。您看这盐工的血,是不是比死尸的更合用?"

陈玄礼盯着那串人头,突然注意到每颗头颅的耳后都有个十字刀疤——那是范阳军特有的标记。他握紧刀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卢知猷,你竟敢私通吐蕃!就不怕陛下诛你九族?"

鬼面人突然大笑,笑声混着江风传来,说不出的阴鸷:"陛下?等您看完这个,恐怕就不这么想了。"他抬手一挥,战船甲板上突然竖起块木牌,上面用血浆写着几个大字:李琰非李氏血脉,正统在范阳!

骊山地宫的寒气像无数细小的针尖,顺着衣领往骨头缝里钻。李琰紧了紧身上的玄甲,却止不住牙关打颤。他望着眼前结着薄冰的《九州鼎图》,突然发现图上用朱砂标注的九鼎位置,竟与脚下地砖的纹路一一对应。

"上官女史,这图..."他话未说完,便见上官婉儿已跪坐在冰面,用体温焐热冻得僵硬的绢帛。这位才女的指尖冻得发紫,却仍用金簪在冰上刻划:"陛下可知,隋代宇文恺曾言九鼎'藏于龙脉,互为磁引'?安禄山之所以能屡败屡战,怕是找到了九鼎中的..."

"找到了又如何?"萧绾绾突然冷笑,红绫如毒蛇般缠住李琰脖颈。她的妆容在地宫幽光中显得格外艳丽,眼底却透着刺骨寒意,"陛下可知道,当年梅妃娘娘为保双生子,将真正的'雍州鼎'沉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请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轰——

地宫突然剧烈震颤,头顶的浑天仪发出刺耳的齿轮摩擦声。李琰踉跄着扶住石壁,只见浑天仪的磁针疯狂旋转,最终直指东北方向——正是敦煌的位置。上官婉儿手中的金簪"当啷"落地,在寂静的地宫激起回音。

"潼关告急!"阿史那云的怒吼从地宫入口传来,她的回纥马踏碎冰块,带来满身风雪,"安禄山的叛军已过函谷关!更奇怪的是...那些本该战死的士兵,竟又爬起来冲锋!"她掷出的战报带着葡萄美酒的香气,羊皮卷上用狼血画着个双头狼图腾,正是韦妃当年在冷宫墙上刻下的符号。

李琰猛地扯下腰间玉佩,露出胸口那枚梅花胎记——直径三寸,中心有个细小的凹陷,恰似被剑尖刺破的痕迹。他望着萧绾绾手中的红绫,突然想起十年前那个雪夜,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玉佩里,曾藏着半张舆图,上面同样画着这个胎记。

"陛下在看什么?"萧绾绾的红绫突然收紧,李琰能看见她眼中自己的倒影,扭曲得不成人形,"您以为这胎记是天生的?当年梅妃娘娘为了区分双生子,特意用..."

"够了!"李琰突然暴喝,一把扯开胸前甲胄。寒风吹过胎记,竟泛起淡淡金光。他转头望向上官婉儿,却见对方正盯着他的胸口,眼中闪过震惊与痛楚:"原来...原来您才是..."

地宫深处突然传来隆隆水声,像是有什么庞然大物正在苏醒。阿史那云的狼牙套突然绷直,指向东南方向:"有东西过来了!好多人...不,是好多'东西'!"

李琰深吸一口气,从墙上摘下锈迹斑斑的陌刀——那是隋代名将史万岁的佩刀,刀鞘上刻着"雷火"二字。他握紧刀柄,胎记在掌心传来灼热感,仿佛有岩浆在血管里奔涌:"传朕旨意:打开地宫火药库,用'雷火阵'迎敌。至于九鼎的秘密..."他转头望向萧绾绾,目光如刀,"等退了叛军,朕再好好问问萧姐姐,当年母亲究竟为何将你留在宇文恺身边!"

萧绾绾瞳孔骤缩,红绫"刷"地收回腰间。她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几分癫狂:"陛下终于想起来了?也好...等你见到安禄山的真面目,或许就会明白,我们为何要守着这个秘密了..."

潼关城头的投石机发出刺耳的吱呀声,李琰手扶城墙往下望,只见安禄山的叛军如黑色潮水般涌来。那位号称"三箭定范阳"的叛将骑在黑马上,金甲在火光中泛着暗红,像块刚从熔炉里取出的生铁。

"李二郎!"安禄山的吼声震得城砖簌簌掉落,他手中的金背大刀指向李琰,"你娘当年和突厥小可汗私通的事,整个长安都知道!你以为那块胎记能证明什么?不过是野种的记号罢了!"

城下叛军爆发出哄笑,有人甚至捡起石块往城墙上扔。李琰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想起今早收到的密报,说安禄山每次重伤后都会"浴血重生",难道真如萧绾绾所言,与九鼎有关?

"陛下,该动手了。"段秀实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位裨将的陌刀上还沾着敦煌之战的血,此刻正滴在城砖上,洇出深色痕迹。他身后站着三百名壮汉,每人肩头扛着个陶罐,罐口用蜂蜡封着,里面装的是扬州运来的"药引子"。

李琰望向天际,只见乌云正从西北方向涌来,隐隐有雷声轰鸣。他突然扯开衣襟,露出胸前胎记——在火光中,那梅花竟泛起妖异的红光。"传朕令:放天雷!"

三百个陶罐同时抛出,在空中划出暗红弧线。安禄山抬头望着天空,突然瞳孔骤缩——那些陶罐不是普通的火油罐,里面竟裹着燃烧的毛发和碎肉!

"不好!是..."他的惊呼声被爆炸声淹没。陶罐砸在叛军阵中,溅出的绿色火焰瞬间点燃周围的人。那些火焰遇肉即燃,沾到铠甲上竟能烧穿铁网,发出"滋滋"声和皮肉焦糊味。

"这是...扬州的瘟疫尸油!"安禄山的副将惊呼,"他们用病死的百姓炼油!"

城头上,段秀实望着下方的火海,喉咙动了动。他想起今早陈玄礼送来的密信,里面写着:"若战况紧急,可启用扬州秘火。切记,此火有伤天和,慎用之。" 他转头望向李琰,却见陛下脸色苍白如纸,眼中却有疯狂的光。

"段将军,"李琰的声音沙哑,"你说朕是不是野种?"

段秀实猛地跪地,陌刀重重磕在城砖上:"在末将眼里,陛下当年在灵武重整旗鼓,带着我们从回纥借兵收复长安,就是实打实的真龙天子!至于那些流言..."他抬头望向火海,"都是安禄山的奸计!"

李琰突然笑了,笑声混着雷声,说不出的苍凉。他伸手按住段秀实的肩膀,却发现对方的铠甲早已被冷汗浸透。城下的喊杀声渐渐变弱,绿色火焰开始熄灭,露出满地焦黑的尸体——其中有些尸体还在蠕动,却再也爬不起来。

"陛下!"上官婉儿的惊呼从身后传来。李琰转身,只见萧绾绾的软剑已架在婉儿颈间,红衣女子的发丝散乱,却笑得格外从容:"妹妹现在知道,为何宇文恺当年选我做'钥匙'了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请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软剑轻挥,上官婉儿的罗裙散开,露出纤细的脚踝。在她足踝内侧,竟有个与李琰一模一样的梅花胎记,只是颜色稍浅,像是用朱砂新点的。

"你们...是双生子?"李琰感觉喉咙发紧,突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泪,"可为何...为何朕从未见过她?"

萧绾绾冷笑:"因为你是'鼎',而她是'钥匙'。当年梅妃娘娘为了防止九鼎落入奸人之手,特意将你们分开抚养。可惜啊..."她瞥了眼上官婉儿,"妹妹太过天真,竟以为能凭一幅壁画解开千年谜题。"

上官婉儿突然抬头,眼中闪过决然:"萧姐姐错了。我早已解开壁画中的秘密——张议潮的军队之所以能重现郭子仪的阵法,是因为宇文恺当年就将阵法刻在了..."

轰——

又是一声巨响,这次不是来自城下,而是地宫方向。李琰感觉大地在颤抖,远处的华山似乎都晃了晃。阿史那云策马冲来,狼牙套上还滴着血:"陛下!骊山地宫方向传来异动,浑天仪的磁针...指向了您的胸口!"

李琰突然感觉胎记处剧痛难忍,仿佛有什么东西要破体而出。他望向萧绾绾,却见对方红绫早已缠上上官婉儿,两人的胎记在火光中交相辉映,竟渐渐融为一体。

"原来如此..."萧绾绾轻声呢喃,"九鼎的磁脉需要双生血脉牵引。李琰,上官婉儿,你们才是打开九鼎的钥匙..."

她的话被突然响起的马蹄声打断。潼关西门方向,一支打着"朔方军"旗号的骑兵正在冲杀,领头的白马之上,正是浑身浴血的郭子仪。老将手中的陌刀还在滴血,却远远地朝李琰举起——刀身上,赫然映着半轮即将升起的圆月。

喜欢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请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