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97章 过把皇帝瘾就死的宇文化及

大唐凌烟志 第97章 过把皇帝瘾就死的宇文化及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上一章我们讲到元宝藏带领魏州全部郡县的归降了唐朝,这一事件是隋末唐初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唐朝的统一大业和宇文化及势力的衰败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宝藏作为隋末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和地盘,他的归降不仅直接增强了唐朝的军事实力,还使唐朝对整个河北地区的军事控制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占据魏县的宇文化及则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其势力迅速走向衰败。

元宝藏的归降为不但为唐朝带来了显着的军事优势,而且还使唐朝军事布局占据了有力的地缘优势。魏州郡县地处河北要冲,是连接中原与河北的重要枢纽。元宝藏的归顺使唐朝得以控制这一战略要地,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兵力和资源,还切断了宇文化及与其他割据势力之间的联系。宇文化及原本打算依赖河北地区的支持,但随着元宝藏的归降,他的势力范围被大幅压缩,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因此,元宝藏的归降对宇文化及本就不稳定的军心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动摇。元宝藏作为魏州一方豪强,其归降向宇文化及的部下和其他割据势力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唐朝正在逐步成为天下共主,而宇文化及的势力难以持久。这种心理上的动摇导致宇文化及内部军心涣散,许多将领和士兵开始对前途感到迷茫,甚至出现了叛逃的现象。军心的不稳进一步削弱了宇文化及的战斗力,使其在对抗唐朝和其他对手时更加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唐朝皇帝李渊迅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即部署军事力量,对占据魏县的宇文化及发动进攻。李渊作为杰出的领袖和军事家,当然明白魏县的重要性,若能攻下此地,不仅能彻底消灭宇文化及势力,打出为隋炀帝杨广报仇的好牌,还能进一步巩固唐朝对河北地区的控制。

元宝藏及魏州郡县的归降,如同一记重锤,彻底动摇了宇文化及在河北的根基。消息传到长安,唐高祖李渊大喜过望,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李渊站在大殿之上,对群臣说道:“元宝藏归顺,河北门户已开,宇文化及孤立无援,此乃天赐良机!若不趁势剿灭,更待何时?”

随即,他下达军令,命山东道安抚大使、淮安王李神通立即率精兵攻打盘踞魏县的宇文化及。

前文中我们曾讲到过,李渊登基称帝后,任命李神通为右翊卫大将军,封郑国公,后又改封永康郡王、淮安王,任命为山东道安抚大使,同时下令唐朝在山东地区的各路兵马都接受他的节制和调度。

李神通接到命令后,立即整军备战。他站在军营高台之上,望着麾下将士,高声说道:“宇文化及弑君篡逆,天怒人怨,今日我等奉陛下之命,讨伐逆贼,正是为国除害、建功立业之时!诸位随我一同杀敌,必当名垂青史!”

将士们闻言,士气大振,齐声高呼:“愿随大王剿灭逆贼,扬我大唐威名!”

大军浩浩荡荡开赴魏县。宇文化及得知唐军来攻,心中惶恐不安。他召集部下商议对策,但众人皆面露难色。一名将领低声说道:“唐军势大,我军粮草匮乏,恐难以久守。”

宇文化及闻言,脸色阴沉,怒斥道:“休得胡言!魏县城高墙厚,岂能轻易被破?传令下去,全军死守,违令者斩!”

然而,他心中却清楚,自己已是穷途末路。

战斗打响后,唐军攻势猛烈。李神通亲自督战,命弓箭手万箭齐发,压制城头守军,随后派精锐步兵架云梯攻城。宇文化及站在城头,眼见唐军如狼似虎,心中愈发绝望。他咬牙下令:“放滚木礌石,绝不能让唐军登城!”

然而,守军士气低落,抵抗渐渐无力。最终,唐军攻破城门,魏县陷落。宇文化及见大势已去,只得率残部仓皇东逃,直奔聊城。

李神通攻下魏县后,清点战果,斩杀并俘虏了宇文化及两千多人。斩杀并俘虏两千多人在唐朝初年的战场上属于一次较为显着的胜利,尤其是在局部战役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战术意义。然而,从整体战争规模和影响力来看,它可能还不足以被称为“大型胜利”。大型胜利通常需要具备更大的规模、更深远的影响,或者直接改变某一地区的战略格局。

李神通站在魏县城头,望着东方的地平线,对身旁的副将说道:“宇文化及已是穷寇,若不趁势追击,必成后患。传令全军,即刻追击,务必将其彻底剿灭!”

唐军士气高昂,一路追击至聊城,将宇文化及团团包围。

隋唐时期的聊城,即今天的山东省聊城市,位于魏县北一百二十余公里。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隋朝在聊城设立博州,治所在王城(今聊城东昌府区城东),同时设聊城县,治所亦在王城,呈现出州与县同城办公的局面。

到了唐朝,聊城继续属于博州管辖,成为山东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唐朝政府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中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今聊城市是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山东省内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聊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夏商周时期,聊城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

明清时期,聊城因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而繁荣一时,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1997年,聊城地区撤销,设立地级聊城市。

这里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东昌湖,湖水清澈,景色秀丽,与光岳楼交相辉映。光岳楼是中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气势恢宏。还有历史悠久山陕会馆,雕刻精细,是了解聊城运河文化的重要场所。以及以清末民初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东阿阿胶城,被誉为“江北第一影视基地。聊城市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山东省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通过不断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聊城正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宇文化及逃入聊城后,心中万分焦虑。他知道,仅凭手中残兵,根本无法抵挡唐军的攻势。于是,他心生一计,命人取出城中珍宝,派人前往海曲一带,引诱盗贼首领王薄前来支援。王薄见财起意,率领部众赶到聊城,与宇文化及一同防守。

宇文化及对王薄说道:“若能助我击退唐军,珍宝美女,任君挑选!”

王薄大笑:“好!我王薄最喜热闹,今日便与唐军一战!”

然而,尽管有了王薄的支援,聊城的局势依然岌岌可危。李神通指挥唐军日夜攻城,箭如雨下,杀声震天。宇文化及站在城头,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唐军,心中充满了绝望与不甘。他喃喃自语:“难道我宇文化及,今日真要葬身于此?”

而城下的唐朝将军李神通则信心满满,对左右说道:“贼军已是强弩之末,破城之日,指日可待!”

这场攻防战,不仅是实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博弈。宇文化及的绝望与挣扎,李神通的自信与果断,交织在一起,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与可读性。

在唐军攻打聊城的同时,自称夏王的窦建德也为这场战役增添了复杂的变数。窦建德原本在冀州一带活动,但被罗艺击退后,退回自己的夏国都城乐寿(今献县)休整。此时,他得知唐军李神通正在围攻聊城,宇文化及困守城中,聊城形势危急。

窦建德召集部下,慷慨陈词:“我是隋朝的百姓,隋朝是我的君主;如今宇文化及弑君叛逆,是我的仇敌,我不能不讨伐他!”这番话可不是为了表明他对隋朝的忠诚,他出兵聊城有其自身的目的,但他对宇文化及的深恶痛绝确是真的。

窦建德虽然出身草莽,但他一直以“义军”自居,宣称自己是为隋朝讨伐叛逆。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是隋末公认的逆贼,窦建德以此为借口攻打聊城,既符合他的政治立场,也能赢得更多民心和支持。

此外,聊城地处河北要冲,是连接中原与河北的重要枢纽。窦建德若能攻下聊城,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还能在河北地区树立更高的威望。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唐军李神通正在攻打聊城,若让唐朝占据此地,将对他在河北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他必须抢在唐军之前攻下聊城,以巩固自己的地盘。

而且窦建德还考虑到宇文化及虽然已是穷途末路,但他手中仍掌握一定的兵力和资源。窦建德若能击败宇文化及,不仅可以消灭一个潜在的对手,还能缴获其兵力、粮草和珍宝,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实力。

窦建德深知唐朝正在迅速崛起,李渊父子志在统一天下。他若能在唐军之前攻下聊城,不仅能打击宇文化及,还能向唐朝展示自己的实力,为日后与唐朝的博弈争取更多筹码。

此时,窦建德加入这场聊城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当时历史中政治上的博弈。

再说回李神通这边,在他率领的唐军强势围攻聊城,宇文化及粮草耗尽,为求活命,他写了投降信,请求投降,李神通却不答应,意图一举将其消灭,因为他的心中也异常讨厌宇文化及这个弑君逆贼。

李神通看了降信后,非常生气,大骂道:?“宇文化及这个弑君的逆贼,还想要屈膝求生啊?”

安抚副使崔世干劝李神通接受宇文化及的投降,李神通说:“将士们长期在外征战,敌人粮草耗尽,计谋已穷,胜利就在眼前,我应当攻下城池以展示国威,并将城中的财物分给将士们作为奖赏。如果接受投降,这些财物还能作为军赏吗?”

崔世干又劝说道:“现在窦建德即将到来,如果宇文化及未被平定,我们内外受敌,必定会失败。与其冒险攻城,不如接受投降,这样功劳来得更容易,何必贪图那些财物而不接受投降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神通听后大怒,以崔世干是在扰乱军心为由,将其囚禁在军中,继续加紧攻打聊城。

不久,宇文士及从济北运来粮草,聊城内的宇文化及军队稍得恢复,于是继续组织抵抗。

聊城虽然被唐军李神通和窦建德的军队包围,但围城战并非完全密不透风。古代围城战中,攻城方往往难以彻底切断城内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当守军仍有部分外围据点或盟友支持时。宇文化及在聊城被围期间,仍控制着周边的一些小据点或交通要道,使得宇文士及能够通过隐秘的路线运送粮草。

宇文士及是宇文化及的弟弟,也是隋末重要的将领之一。他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和资源调配能力。在聊城被围之前,宇文士及已经预见到粮草短缺的问题,并提前在济北等地储备了粮草。济北(今山东茌平一带)距离聊城较近,位于聊城的东部三十公里处,且地势相对平坦,适合快速运输。宇文士及可利用骑兵或轻装部队,通过夜间行动或隐秘路线,成功将粮草运入聊城。

李神通督军攻城,贝州刺史赵君德率唐军奋勇攻城。

赵君德原本是清河地区的农民起义军贼帅,后率众归附瓦岗军,之后又随李密归附唐朝,被任命为贝州刺史。

隋唐时期的贝州,其治所主要在现今的河北省清河县一带。具体来说,隋朝初年,贝州的治所在武城县,后改为清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清河属贝州。天宝元年(742年),贝州改为清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贝州。

到了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因王则起义,宋廷改贝州为恩州,此后贝州之名不再使用。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靠京杭大运河,与山东省的武城、夏津两县隔河相望,西邻威县,北与故城县、南宫市为邻,南与临西县毗连。因此,隋唐时期的贝州大致对应今天的河北省清河县及其周边地区。

今清河县隶属于邢台市,是邢台市的副中心城市。该县以发达的羊绒产业闻名,被誉为“中国羊绒之都”,并且是张姓的发源地和武松的故乡,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清河之名始于汉代,因境内有清河流经而得名。这里拥有唐代古刹隆兴寺,被誉为“北方第一禅林”。这里也是华夏张氏祖庭张姓的发源地,展示了张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清河是全球张氏宗亲寻根祭祖的核心地,每年举办“中华张氏祭祖节”。清河县还是《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乡,建有武松公园和打虎雕像。此外这里还是唐代名相张文瓘、宋代诗人张耒的故乡。

赵君德即将攻破聊城时,然而,李神通却在关键时刻鸣金收军,赵君德后无援兵,只好大骂着率兵退出有利战场。他回到军营,气恼的责问李神通道:“城池将破,为什么收军!?”

李神通糊弄道:“窦建德的兵马快到了,恐腹背受敌,只得放弃进攻。”

赵君德远远望去,却没有发现任何动静,就知道是李神通妒忌自己,怕自己抢了他的战功,才鸣金收兵,致使此战错失良机。但自己身为副将,又能如何?便怒叹一声,退出帅帐。

又过了一夜,唐军才听到营外数里鼓声震天,窦建德的军队此时才真正赶到。

李神通见窦建德军队气势正盛,自己率领的唐军已苦战多日,恐遭疲兵必败,连忙带领唐朝军队撤出聊城战局。

窦建德此时入局暴打宇文化及,可以说是捡了个“大漏”,聊城内的官兵被唐军和窦建德军队连续攻打,早已军心涣散,内心惧战,宇文化及象征性的出城与窦建德军队比划几次,明知捞不到便宜,便退回聊城内像个缩头乌龟,不在出城应战,闭门坚守。

窦建德率军四面急攻,王薄等将领在城头督军坚守,唯独不见宇文化及前来。

夜幕降临,聊城城头火光摇曳,映照出守军疲惫的面容。王薄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心中焦虑万分。窦建德的军队在白天未能攻破城池,但他们的攻势一波接一波,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王薄知道,若是继续这样下去,城破只是时间问题。

他转身对身旁的副将说道:“窦建德今夜必定会加紧攻城,我们必须全力防守,命令全军戒备,加强防御工事,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副将领命而去,王薄则紧紧握住手中的长刀,目光凝重地注视着城下的动向。

果然,到了深夜,窦建德的军队再次突然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战鼓声震天动地,箭矢如雨般射向城头,攻城梯被迅速架起,敌军如潮水般涌向城墙。王薄指挥守军奋力抵抗,滚木礌石纷纷砸下,火油倾泻而下,试图阻挡敌军的攻势。然而,窦建德的军队士气高昂,攻势一波比一波凶猛。

王薄眼见形势危急,心中愈发不安。他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恐怕难以抵挡窦建德的猛攻。于是,他急忙唤来一名亲信,低声吩咐道:“快去请宇文化及大人前来助战!若是他再不现身,城池恐怕难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