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84章 李密桃林兵变被杀,实乃死于自身的“羞耻心”

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长安城笼罩在初冬的薄雾中,银杏叶泛着金黄树叶金黄,犹如披上了一层“金甲”。太极殿巍峨的飞檐上,晨霜未曦,在朝阳下泛着微光,熠熠生辉。

殿内正在进行大型朝会,这是唐朝开国后的第一个冬至大朝会,意义非凡。皇帝李渊非常重视此次大朝会,新朝初立,急需一场盛大的典礼来昭示天命正统,于半个多月前便已安排专人精心准备。

而在这场精心设计的政治仪式中,一个特殊人物的出现,为这场朝会增添了几分微妙的气息——他就是三个月前归降的瓦岗军首领李密,此刻正以从三品光禄卿的身份,准备完成他人生中最具讽刺意味的一次使命。光禄卿主要职责之一便是负责皇宫的日常饮食和操办宫廷酒宴、大型礼仪等。这个职位在唐代是一个从三品的官职,虽然地位较高,但对于李密来说,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羞辱。

朝堂之上,李密站在百官行列中,绯色官袍下的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玉带銙,心中五味杂陈。

在五更三点(约凌晨4时),皇宫承天门外已是一片肃穆。百官身着朝服,依品级列队。李密也已站在九卿之列,深绯色的公服在晨曦中格外醒目。他的目光扫过队列,昔日的瓦岗旧部徐世积、秦叔宝、王伯当等人,如今都已换了新朝官服。

寒风中,李密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象牙笏板,指尖触到冰凉的质地,心中泛起一丝苦涩:曾几何时,他手持百万雄兵,如今却要在这朝堂之上执庖厨之役,他感觉光禄卿的铜印在腰间愈发沉重。

辰初(7时),鼓乐齐鸣。太极殿内,李渊端坐龙椅,冕旒下的目光深邃难测。太常卿奏起《昭和之乐》,群臣三跪九叩。李密随着众人俯身行礼,额头触地的瞬间,他仿佛听见了自己心跳的回响。礼乐声中,他分明感受到无数道目光在自己身上游移——有审视,有讥讽,也有同情。

鸿胪寺引导诸州朝集使、蕃邦使者进献祥瑞。当徐世积献上黎阳嘉禾时,李密的瞳孔微微收缩。那金黄的稻穗在殿中熠熠生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瓦岗军昔日的辉煌。他注意到多位大臣的目光在嘉禾与自己之间来回游移,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笑意。

巳正(10时),典礼进入**。李密率光禄寺属官二百人,以朱漆食床抬御膳入殿。子夜时分,他已亲自验看过"太牢"三牲(牛、羊、豕各一),用银匕一一试毒。此刻,他手持象牙笏板前导,八名主膳抬着鎏金步辇,内置青玉食案,食器铭文武德年号的唐制云纹。

行至丹墀九阶,李密止步,由殿中省尚食接递。他跪地奏道:“光禄臣密,谨奉天膳,伏惟陛下饮和食德。”

李密的声音在殿中回荡,他感觉自己的尊严仿佛也随之消散在空气中。

当他捧着金漆食盒趋步丹墀时,分明听见身后传来压抑的嗤笑——昔日统领百万瓦岗军的魏公,如今竟在御前执庖厨之役。

据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载,当日御膳特设“混一南北”之菜——洛阳水席头汤"牡丹燕菜"与太原醴酪同案而陈。

太原醴酪,又称醪糟,是一种传统的山西小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根据《礼记·礼运》中的记载,“以烹以炙以为醴酪”,说明在古代,醴酪是帝王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食品。

在寒食节期间,太原地区有食用醴酪的习俗,这与纪念介子推的传说有关。虽然传统的醴酪制作技艺在当代有所演变,但其作为太原特色小吃依然深受人们喜爱。

这道菜品的寓意再明显不过,皇帝李渊要以李密为媒介,收服山东势力。李密望着案上的菜肴,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这不仅是一顿御膳,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而自己,不过是这场大戏中的一个道具。

“陛下圣安。”李密的嗓音有些发涩,手中的青瓷碗盏映出他微颤的眉峰。

(注以上内容是作者按照《大唐开元礼》溯推当时情景,有不足之处读者朋友们可以提出修改建议)。

殊不知,此次献食成为李密叛唐导火索。《隋唐嘉话》载其退朝后愤言:"吾手持百万貔貅,安能作长安庖人!"未及半月即借收抚旧部之名东出潼关,终酿桃林之变。司马光评曰:"高祖使密典膳,实察其志,若养鹰饱则扬去,惜乎调饥未得其术。"

这场充满象征意义的冬至朝会,既展现唐初礼制建设成就,亦暴露新朝整合山东豪强的困境。李密在献食仪式中的尴尬处境,恰成隋末唐初权力重构的鲜活注脚。

退朝时,李密特意绕道西内苑。西内苑是唐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太极宫的北侧,具有军事防卫、游乐、生产等功能。苑内筑山,挖有四处池沼,沿池建有亭阁楼榭,为帝王日常游憩场所。根据历史描述,西内苑的范围南北约一里,东西与宫城齐。

李密进入西内苑,却见左武卫大将军王伯当早已候在那里。王伯当与李密在瓦岗军时便十分亲密。李密当即把心中的委屈和感受到的耻辱告诉了王伯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伯当心中郁结难平,眉头深锁,这位左武卫大将军解下兜鍪,露出鬓角斑白,对李密沉声道:"魏公,天下大势尽在您运筹帷幄之中。如今东海公徐世积坐镇黎阳,襄阳公张善相据守罗口,河南各郡精兵强将,皆是我瓦岗旧部。这些力量,只需您一声号令便可调动,岂能长久困居长安,屈居人下?"

暮色渐深时,李密独坐府中,案上摊着山东诸郡的舆图。襄阳王弘烈在罗口屯兵五万,张善相镇守伊州,秦叔宝、程咬金的旧部散落河南道各州——这些名字在他舌尖滚过,恍若当年金墉城头猎猎作响的旌旗。

更漏三响,李密忽然起身,蘸墨在奏疏上写下:"臣虽驽钝,愿效班超之志,宣圣威于山东......"

次日太极殿内,次日朝会,他整肃衣冠,向李渊进言道:"陛下对我恩重如山,但我一直闲居京城,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实在感到惭愧。山东地区的将领们,大多是我以前的部下,他们都可以为朝廷效力。我请求前往招抚他们,借助陛下的威望,一定能一举平定王世充。这个逆贼盘踞在洛阳,表面上看起来势力很大,实际上外强中干。在我看来,打败他易如反掌,就像弯腰捡起地上的小草一样简单!"

皇帝李渊早就得知李密的旧部将士大多不想依附王世充,虽有张善相等将领表面归顺王世充,实则心怀异志。退朝之后,李渊便找来近臣商议批准李密去收抚他们。

李渊端坐御案之后,目光深邃。

裴寂率先进言:“陛下,李密此人,狡诈多端。昔日在瓦岗,先投翟让,后夺其位;归顺宇文化及,又反戈一击。今若放虎归山,恐难再制。”

萧瑀附和道:“正如将鱼放入清泉,纵虎归于山林,必不复返。”

陈叔达更是直言:“李密素有枭雄之志,山东旧部十万之众,若使其重掌兵权,恐生肘腋之患。”

阶下谏议大夫魏徵正色道:“昔者韩信归汉,终遭未央之祸。陛下岂不见宇文述旧事乎?”

李渊轻抚长须,目光扫过众臣,缓缓道:“卿等所虑,朕岂不知?然帝王之位,自有天命。纵使李密有二心,也不过是蒿箭射蒿,终难成事。今王世充盘踞洛阳,李密素有旧怨,若使二贼相争,我军便可坐收渔利。”

皇帝李渊深思熟虑后,决定派遣李密前往山东,去收拢那些还未归降的李密旧部。命人将李密召入宫中,告知准予其招抚计划。

李密听闻此讯,心中既激动又忧虑,因为自己已另有打算,边伏地叩首边向皇帝请求道:“此番前去任务艰巨,臣希望贾闰甫能与我一同前往。”

皇帝李渊沉吟片刻,见李密态度坚决,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又命人将贾闰甫召入宫来。

殿内焚着龙涎香,李渊命李密、贾闰甫两人一同登上御榻,这在当时是莫大的殊荣。内侍奉上金樽美酒,李渊亲自为二人夹菜斟酒,语重心长道:"朕与卿等共饮此杯,以示同心。大丈夫一诺千金,朕既许卿东行,必不相负。纵有朝臣反对,朕亦当力排众议,朕愿以真心相待,绝非他人能够离间我们君臣之情。望卿等勿辜负朕的心意,建功立业,以报国恩。”

李密、贾闰甫闻言,赶紧跪拜受命,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李渊看二人神色,随即又命王伯当为副使,率精兵三千随行,并特赐李密御马"飞白",以示恩宠。

李密与贾闰甫详装感动不已,连忙再次拜谢接受命令。

是夜,李密与王伯当密议于府中。王伯当低声道:"主公,李渊此举,名为重用,实为试探。我等当如何应对?"

李密凝视着案上的地图,手指划过潼关、桃林,沉声道:"李渊欲使我与王世充两败俱伤,我岂能如他所愿?待出潼关,自有计较。"

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一日,长安城外朔风凛冽,旌旗猎猎。李密一行整装待发,随行有贾闰甫、王伯当等心腹,以及三千精兵。

临行前,皇帝李渊特赐御酒,又命李密将半数部众留驻华州。

唐初的华州,即现今的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理战略地位。华州(古称郑国)在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设立,当时称为华山郡,治所在郑县(即华州区)。在华州的历史中,名称曾多次变更。例如,唐武德年间一度改名为太州,但不久后又恢复为华州。此外,华州还曾改名为华阴郡,但使用时间也不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华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华州。唐初,华州辖郑县、华阴、下邽三县。唐末,还曾短暂地将栎阳县划归华州,但时间很短。

华州位于长安以东180里,是关中地区的重要门户,东距洛阳670里,是唐代长安与洛阳之间驿道的必经之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华州被称为“通化门前第一州”。由于华州地处关中军事要地,唐肃宗时期在此设立了镇**节度使和潼关防御使,管辖华州和华州的军事事务,确保这一战略要地的安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华州在唐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华州也因此成为当时的文化重镇。唐代许多着名诗人都曾吟咏过华州,如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王昌龄等,留下了大量名篇佳作。杜甫在任华州司功参军期间,还写下了《题郑县亭子》等着名诗篇。

唐初的华州不仅在地理和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丰富的文化和文学成就也使其成为唐代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皇帝李渊命李密将半数部众留驻华州的决定,笔者觉得,唐高祖当时是不是唯恐李密不乱?这一决定看似是对李密的信任与重用,实则暗藏深意。这一举措,既是对李密兵权的削弱,也是对其忠诚度的试探。

李渊早已觉察李密心思,也明白放虎归山易,收虎入笼难。此举既可防止李密坐大,又可观察其反应。

李密何等精明,岂会不知其中玄机?当他接到这道命令时,心中警铃大作,暗自思忖:“李渊真是老狐狸,此举分明是要断我臂膀。若我抗命,便是授人以柄;若我顺从,则实力大损。"

于是他面上不显,只是恭敬领命,甚至主动表示:“臣蒙陛下厚恩,自当谨遵圣意。留驻华州之部众,将以待陛下调遣。”

这种表面恭顺、内心警惕的态度,正是李密在政治博弈中的生存之道。在长安这个权力漩涡中,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因此,他选择隐忍不发,暗中筹谋,等待时机。这种微妙的心理活动,既展现了李密的政治智慧,也预示了后续事态的发展。

张宝德也随行在列,此人素来谨慎。张宝德是李密麾下的长史。在李密决定叛唐并离开长安去收抚山东豪杰时,张宝德作为李密的部下,他注意到李密与旧部频繁密会,又见其将家眷秘密安置,再观皇上的“用心”安排,心中愈发不安。他预见到李密此行必定会反叛,因为他已经决定归附唐朝,不想再跟随李密四处流亡或遭受败亡的命运。

是夜,张宝德在驿馆中辗转反侧,终于提笔写下密奏:“李密素有枭雄之志,今得东行,如鱼入海,必不复返。臣恐其借招抚之名,重聚旧部,届时山东必乱。”

皇帝收到张宝德密奏之后,一点都不感到吃惊,李渊不但没有采取补救措施,比如派使臣将李密截回,或是派出精锐军队就地将李密截杀,反而降下敕书派一小卒慰劳刚出发的李密,并告知其留下带走的部队慢慢前行,让李密自己单人匹马回朝,然后再委以他重任。

李密率部行至距长安约200公里的稠桑(今河南灵宝西),正值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就在此时,皇帝李渊的使者快马加鞭送来敕令,命其即刻返回长安。

营帐中,李密展开敕书,脸色骤变,立即召来心腹贾闰甫密议道:“李渊先是允我东行,如今又无故召还。”

李密将敕书重重拍在案上,继续说道:“前日他还说'有人坚决反对,朕必力排众议',今日却出尔反尔。这分明是有人进了谗言!我若回京,必是死路一条。不如攻取桃林县,收其兵粮,北渡黄河。待消息传到熊州,我等早已远遁。若能抵达黎阳,大事可成。闰甫以为如何?”

贾闰甫闻言,神色凝重,思虑片刻回答道:“明公,皇上待您不薄。况且图谶所示,天下终将一统。您既已归顺,何必再生异心?任瑰、史万宝分据熊、谷二州,若听说你此时有变,朝发夕至。即便我们攻下桃林,也来不及集结兵力。一旦被定为叛逆,天下之大,何处可容身?您不如暂且奉诏返回,以示忠心,待来日再图山东不迟。"

李密听后勃然大怒,斥责道:“李渊以我与周勃和灌婴之流并列,这是在羞辱我,我岂能忍受!”

李密之所以说李渊将他与周勃、灌婴同列是一种羞辱,是因为周勃和灌婴是西汉初期的名臣,曾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后来在吕后去世后,他们联手铲除吕氏势力,拥立汉文帝,成为功臣中的功臣。而李密则认为自己有着与生俱来的领导才能和显赫的家世,不愿意被视为普通的臣子,尤其是与那些在他看来是草根出身的功臣相提并论。同时,他对李渊的安排感到不满和失望,认为这是对他才能和地位的贬低。

李密接着愤慨道:“谶语“李姓为王”所示,天命在我。李渊至今未能杀我,还让我东行,正说明我是王者不死!即便唐朝平定关中,山东终将还是归我所有。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你是我的心腹,为何如此畏首畏尾?若不与我同心,我先杀了你再走!”

贾闰甫泪如雨下,哭诉道:“明公您虽应图谶,但近来天时人事已变。如今天下大乱,人人自危,强者称雄。您初来乍到,谁会听命?自翟让之事后,众人都说您背恩忘本,谁还肯将兵权拱手相让?他们必会担心您夺权,反而抗拒。一旦失势,何处容身?若非深受明公大恩,我岂敢直言!望明公三思,只怕大福不再。若明公执意如此,贾闰甫甘愿以死相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密听后,更是怒不可遏,拔刀相向,立即就要斩杀贾闰甫。

王伯当等人急忙劝阻,贾闰甫才得以脱身,随后他找到时机逃往了熊州暂且不提。

王伯当则继续劝道:“义士之心,不以存亡易节。明公若执意东行,伯当愿与您同生共死。只是此举恐无益于事。”

然而李密心意已决。这个曾与李渊争天下的枭雄,终究难逃命运的捉弄。稠桑之夜,成为他人生最后的转折点。

《旧唐书》记载:“密既负其才智,常怀觖望。”这场惊变,不仅改变了李密的命运,也影响了唐初统一战争的进程。

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二十日凌晨,寒风刺骨。李密在稠桑驿馆中扣押了前来传诏的唐朝使者,将其斩杀。李密终于还是撕下了最后的面具,再次成为欲与李渊争霸天下的枭雄。

按照李密的暴动计划,黎明时分,他亲率数十名男扮女装的亲信军兵来到桃林县城下。

唐初的桃林主要指位于潼关的桃林塞,即今日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位于潼关的东北方向,两地相距约60里(30公里)。这一地区在春秋时期是重要的军事要地。据《左传》记载,晋文公曾在春秋时期派詹嘉驻守桃林塞,以断绝秦国与东方诸侯国的联系。此外,唐初桃林塞隶属弘农郡华阴县东的潼关,这一地区在唐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唐玄宗时期,桃林县被改名为灵宝县,因为唐玄宗认为此处有灵宝符,与道教有关。

李密率众来到桃林城下,他神色自若地对守城官员说:“本官奉诏暂返京师,家眷欲暂居县城,请行个方便。”

守官见是光禄卿李密亲至,不知有诈,亦不敢怠慢,连忙开门相迎。

李密身后跟着数十名男扮女装的“女眷”,皆着宽大裙裾,头戴幂篱(一种面罩)。这些“女眷”步履轻盈,举止端庄,守军不疑有他。待入县衙后,忽闻一声哨响,“女眷”们掀开幂篱,露出精壮面容,从裙下抽出利刃,瞬间控制了县衙。

守官这才发觉这些妇人都是李密精心挑选的死士,假扮女眷混入城中。占据桃林后,李密立即开仓放粮,招募壮丁。他深知时间紧迫,不敢久留,当即率众出城,直奔南山险道。但李密命随行将士对外宣称其部队将东进洛阳。

此处南山指的是位于今河南省卢氏县官道口镇的邢公山附近的熊耳山,是李密南逃的必经之路。

熊耳山海拔1569米,是秦岭的一条支脉,也是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因主峰双峰向中倾斜,状似熊耳而得名,自古为道教圣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今熊耳山风景区不仅有秀美的山水,还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温泉常年水温49.5度,富含硫、氟、钙等二十多种微量元素。景区内有多个景点,如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大孤山、小孤山、梳妆楼、朝阳洞等。

熊耳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道教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文化遗产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适合广大读者朋友们携老人、孩子前往游玩,感受道教文化,享受独特的温泉。

临行前,李密派士卒乘快马赶往伊州,命旧将张善相率兵接应。

张善相是唐初的一位重要军事将领,他生于隋炀帝大业末年,是今河南许昌市襄城县人。张善相在李密战败后,以许州归唐。

隋唐时期的许州,即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许州治所在颍川县,大业初年改为颍川郡,辖14县,包括长葛、许昌、鄢陵等。唐朝时,武德四年(621年)恢复许州的名字,并在天宝元年(742年)一度改为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恢复为许州。

许昌(许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许昌自古以来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繁荣。许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称为“许”,因许由在此牧耕而得名。夏朝时,这里曾建都阳翟(今禹州市)。春秋战国时期,许地为郑、楚所据,先后分属韩、魏、楚等国。秦朝时设立颍川郡,治阳翟。东汉时期,曹操迁都许都,许昌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进一步促进了许昌的经济发展。三国时期,许州为魏五都之一,魏文帝曹丕改为许昌。

许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唐代着名画家吴道子。今许昌还是中国花木之乡,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及众多旅游景点,如曹魏古城、春秋楼、灞陵桥、许昌博物馆和许都公园等。曹魏古城是三国时期曹操的治所,充满了历史气息;春秋楼是着名的古建筑群,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美艺术;灞陵桥因三国传说而闻名;许昌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今日许昌更有商界传奇“胖东来”,胖东来大型超市,其影响力不仅限于许昌,其“虹吸效应”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消费者,带动周边商业发展。通过与当地文化的结合,胖东来提升了许昌的城市形象,成为许昌的一张亮丽名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