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75章 窦建德农民起义军的崛起和衰败

本章,我们再来说一说隋末唐初窦建德势力的情况。

前面章节我们提到窦建德的军队攻陷了冀州。当时冀州守官麴棱听信女婿的法术以抵抗窦军,可谓“弄巧成拙”,不但救了麴棱的性命,也救下了满城百姓,免遭贼寇屠戮。麴棱也被窦建德任命为内史令。

窦建德当时在河北扩张势力时,并不是十分顺利,其中就有隋朝河间郡丞王琮誓死坚守郡城,拼死抗拒各路起义军的攻击侵扰。

隋朝河间郡主要包括现今的河北省河间市及其周边地区。河间郡城在隋朝时期被称为河间县,治所在现今的河间市区,历史上曾多次变迁,但主要治所一直位于河间市。

今河间市是河北省辖县级市,由沧州市代管,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河间市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期属燕国之域,战国时期分属燕、赵二国,秦属巨鹿郡。自西汉文帝至武帝400余年间,河间国时郡时国,历经多次更迭。隋至唐,属河间郡或瀛州,五代时瀛州归契丹辖,宋置高阳关路安抚使,大观二年罢瀛州改府,河间属之。元改府为路,仍领河间。明去路存府,河间属京师河间府辖。

在抗日战争时期,河间城中伪政府和抗日民主政府并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间属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改隶天津专区,后又改隶天津市,1961年5月津、沧分后,称沧州专员公署,河间属之,1990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河间撤县设市,由沧州地区代管。

河间市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属于湖积冲积平原,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因地理因素,河间市盛产多种粮棉瓜果,尤以金丝小枣、天津鸭梨等着名。而且,当地工业产品种类很多,化工、纺织、电缆均较突出,形成了以电线电缆、保温材料、汽车配件、建材、花卉、餐具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

河间市是河北省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美食。不但有河间府署、毛公书院等古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而且河间驴肉火烧、豆腐脑、熏肉等特色美食也享誉全国。

窦建德率领的起义军自起义不久,便对河间展开了长时间的猛烈攻打,已经一年有余,却始终未能攻克此城。

后来,江都风云突变,传来隋炀帝被勒杀的噩耗。郡丞王琮闻此,悲痛欲绝,立刻率领手下的官吏士兵和城中百姓,身着白麻丧服,以寄哀思。那守城的将士们,目睹此景,无不涕泗横流,哀伤之情弥漫在整个河间城池。

窦建德听闻此事后,遂派人送去吊唁的信函。王琮见此契机,便借着使者的到来,诚恳地请求投降。窦建德见其诚意,便命军队退去,并精心准备了丰盛的酒食,热情地邀请王琮前来营寨中商榷接纳投降事宜。

七月下旬的一日,王琮亲自带领河间郡主要官员前往窦建德营中赴宴。席间,王琮谈及隋朝的灭亡,不禁涕泗滂沱,趴在地上,悲痛至极。窦建德见状,也为之动容,不禁怆然涕下。

此时,窦建德的将领们愤愤不平地说道:“王琮抗拒我们大军已久,其间杀伤我军无数。如今他力量耗尽,走投无路才投降,实在是罪大恶极,请求将军将他烹了,以泄众恨。”

窦建德听后,却正色道:“王琮真乃忠臣也。他坚守城池,为君主尽忠,本就是义举。如今我正要广施恩德,奖赏忠臣,以激励天下所有侍奉君主之人,又怎能杀害他呢?想我窦建德昔日虽在高鸡泊聚义为盗,行事或许有些鲁莽,但如今我已立志安定百姓,平定天下,又怎会做出伤害忠良之人的愚蠢之事。”

为了让全军将士都明白他的决心,窦建德又在军中严正宣告:“此前与王琮有怨之人,若是胆敢妄动,伤得其身,休怪我窦建德无情,定将其灭族!”

随后,窦建德任命王琮为瀛州刺史。瀛州即河间郡,窦建德势力沿用的是北魏时期太和年的建制,故其称河间瀛州。

当时,对出身于农民起义军的首领窦建德来说,他的这种做法,着实有着不可忽视的进步性。在那个乱世之中,诸多将领为了一时意气或个人私欲,常常滥杀降卒,失了民心。而窦建德却能有如此宽广的胸怀和大局观,不因王琮曾经的抵抗而斩尽杀绝,实属难得。他知道百姓渴望安定的心理,明白忠臣的可贵,以礼相待王琮,更是借此向天下昭示自己的仁德之心,希望更多的郡县能够归附,这种策略不仅稳定了军心,也赢得了民心,为其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王琮的事迹不仅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智慧,也展示了他在乱世中的生存之道。通过顺应时势,王琮不仅保护了自己和百姓,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格局和进程。

自此,河北的其他郡县听说后,争着归附窦建德起义军,这也使得窦建德起义军在隋唐交替之时成为了一个不容小觑的军事势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窦建德大军凭借猛然增强的军事实力开始在河北一带攻城略地,一路披荆斩棘,势如破竹。其虎狼之师所到之处,城郭纷纷沦陷,没多久,景城也被窦建德大军的铁骑踏破。

隋唐时期的景城是现今的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这里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金丝小枣的种植。金丝小枣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沧县出产的金丝小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而驰名中外。

沧县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在春秋战国时期沧县为燕、齐、赵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设立沧州,此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变更,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景城改为平县置,属瀛州。

大业初年,景城属河间郡。唐朝时期,景城继续作为瀛州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行政地位。在唐朝后期和五代时期,景城出现了两位着名的历史人物——严庄和冯道。严庄是唐朝节度使安禄山的军师,心腹谋臣,策动安史之乱的关键人物之一。冯道则是五代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宰相,历经十个皇帝。

着名的沧州铁狮子铸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沧州铁狮子和旧城遗址公园是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展示了沧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沧县还被誉为“武术之乡”、“书法之乡”和“曲艺之乡”,拥有深厚的武术文化、书法和曲艺底蕴,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多样的民俗活动而闻名。

当窦建德身着战甲,意气风发地踏入景城时,城中断壁残垣间弥漫着战火的硝烟。他率众于城中巡视,审视着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城市。就在这时,有兵卒押来一人,此人正是担任户曹一职的张玄素。

张玄素,原名张朴,字玄素,是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生于隋初,在隋朝末年曾任景城户曹,为官清廉。负责掌管捕盗捉贼,维护治安。他初任户曹不久,就有百姓状告恶霸梁某窃取了他家的耕牛,张玄素调查获取梁的罪证后,不畏权势和外界压力,将其逮捕归案,坚持让梁某伏法,从而受到百姓高度尊敬和拥戴。

在窦建德攻打景城时,张玄素作为城中坚决抵抗的将领之一,这无疑成为了窦建德眼中一个潜在的威胁。窦建德本欲秉持着斩草除根,下令将张玄素斩杀,以绝后患。

然而,临刑前,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城中却突然出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城中百姓听闻了这个消息,如同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召唤,从四面八方、大街小巷纷纷涌来。他们如同潮水一般,聚集在刑场前,跪拜在地,号啕大哭,哭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冲破云霄,震碎苍穹。

百姓们怀着满腔的悲痛与对清正之士的由衷崇敬,纷纷诉说着张玄素平日的种种善举。他们声泪俱下地对窦建德哭诉道:“张玄素户曹为官清正廉洁,犹如澄澈的湖水,毫无杂质;他为人谨小慎微,行事公正,从不偏袒任何一方。其品德风范堪称楷模,实乃我们所敬仰的贤德之人。大王您乃一代雄主,若是不辨是非地杀害了他,日后这世间又有何榜样与准则去激励人们行善积德呢!如今这乱世之中,百姓生活困苦,我们需要这样的清正之人来引导我们、安抚我们啊!”

窦建德见此情景,心中不禁被深深触动。他望着那跪拜在地的千余百姓,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他考虑到目前的局势不仅仅关乎张玄素一人的生死,更关乎着自己势力的根基与未来。窦建德本就有着雄韬大略和非凡的识人用人之明,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

此时又有人说道:“张玄素清慎若是,今倘杀之,乃无天也。”

窦建德听后,最终改变了主意,下令立即释放张玄素,不仅如此,窦建德通过此事,也非常敬重张玄素的高尚品德。于是,他当场任命张玄素为治书侍御史。

然而,张玄素生性高洁,他坚守着自己的高尚气节,认为自己身为隋朝官吏,坚决推辞不受。他目光坚定地看着窦建德,言语掷地有声地说道:“吾身为正义之士,岂能与敌对统治同流合污,愿大王另寻贤能,玄素断难从命。”

此时,因江都兵变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局势,在瞬息万变的历史进程中,各方势力此消彼长,局势变得愈发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窦建德展现出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气度,过了几日,他再次力排众议,在众多将领和谋士的反对声中,毅然决然地将张玄素任命为黄门侍郎。

此时的张玄素也已得知隋炀帝杨广在江都已经被弑杀,再结合窦建德的不凡气度与用人之道,他对窦建德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心中暗自思忖着,或许这位曾经的敌人真的能够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大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欣然接受了这一任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