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6章 成人之美的杨玄感之乱

大唐凌烟志 第6章 成人之美的杨玄感之乱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到了公元612年,隋炀帝杨广又开始讨伐高句丽。高句丽作为一个强大的边疆政权,一直对隋朝的统治构成着严重的威胁。

在公元613年、614年,杨广又进行了两次征讨。三次征讨高句丽,隋军虽稍有胜利,但损失惨重,第一次出兵征讨后,隋军仅余2700人返回。

这场战争再一次极大地消耗了隋朝的国力,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它不仅未能达成隋炀帝杨广的军事目标,反而对隋朝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隋朝过早地步入了衰亡的进程。

隋炀帝杨广在政治、军事及施政方面的失误,却意外地为李渊的崛起创造了良机。

这一关键节点正是隋炀帝首次东征高句丽之际,李渊被委以重任,负责督运兵粮,以确保大军的后勤补给。李渊被派遣至前线,负责这一至关重要的任务,要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件工作直接关乎战争的胜败。

当时,身为朝廷命官的李渊,对于身为皇帝亲戚的杨广还算是忠心耿耿,最起码还未展露出自己的雄心壮志。他不仅圆满完成了兵粮督运任务,确保了前线供给无虞,还及时采取措施成功协助平息了一场叛乱。

这场叛乱的主角非同小可,名叫杨玄感。那么,这位杨玄感究竟是何许人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身世背景吧。

史料记载,杨玄感出身于弘农杨氏,弘农杨氏在隋朝时期是地位显赫的权贵家族,家族成员在朝廷中均担任要职,对隋朝的政治和军事有着重要的影响。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隋朝的重要军事家和政治家,被封为楚国公。由于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等大国,所以“楚”在汉朝之后是地位最高的封号之一。在隋朝,皇子都很难得到“楚”的封号。因此杨素被封为楚国公,是隋朝皇帝对其极大的恩宠和认可。杨素官至司徒(司徒职位相当于总理、教育部长和民政部长的综合职位,其职位相当于宰相),是隋朝位高权重的重臣,同时也是关陇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

杨素(544年—606年),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隋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出身于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

隋朝建立后,杨素以行军元帅身份率军攻灭陈朝,以功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公元590年,又率军平定江南李棱、高智慧等反隋势力后,以功拜尚书右仆射(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和左、右仆射,其中尚书令是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左、右仆射则是尚书令的副手,从二品,共同负责尚书省的日常政务,相当于今日的国务院副总理),与尚书左仆射高颎同掌朝政。

杨玄感在隋炀帝时期担任的职务是礼部尚书,并且袭封为楚国公。礼部尚书在隋朝是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为正三品,不仅负责国家的礼仪、祭祀、教育等事务,还涉及外交工作,是连接内外、沟通上下的重要桥梁。

那么,杨玄感身居要职,地位显赫,小日子过得应该不错,他又为何不好好享受幸福生活,非要去搞这个祸国殃民的叛乱呢?这就要从他的老父亲杨素说起。

隋炀帝杨广继位初期,杨素家族拥有着强大的权势,面对这位开国元老,多疑成性的隋炀帝早就起了警惕之心。有野史称,杨素在隋炀帝即位后被毒死,因为杨素知道太多隋炀帝的秘密,隋炀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决定除掉杨素。

据唐代杜宝所撰记录隋炀帝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大业杂记》讲述,杨素没有被毒死。书中记载,当年杨广为了让杨素早死,设毒酒“款待”杨素,然而由于一旁服务的宫女出了差错,居然将毒酒置于隋太子杨昭面前,结果太子被毒死。

这件事发生后,隋炀帝杨广对杨素尽管表面上礼遇有加,但实际上已开始采取措施架空其权力,虽然加封杨素为楚国公,赐予其巨大财富,但实际上却削弱了他的实权,限制了他参与政务的机会。

杨素知道自己受到隋炀帝的猜忌后,曾对其弟杨约(杨约在隋朝参与了废立太子杨勇的阴谋,协助杨广夺取皇位,隋炀帝杨广继位后,曾任内史令,后因偷偷祭拜杨素之墓而被弹劾免官)说:“我恐怕活不长了。”

不久后,随着隋炀帝的猜忌日益加深,杨素内心不堪重负,为了自保,选择效仿箕子、孙膑之典故,拼命购买田产房屋,早晨拆掉房屋,晚上又重建,试图通过以挥霍钱财、装疯卖傻的方式来韬光养晦,避开祸端。

当隋炀帝杨广得知这位“爱臣”生病后,竟也很默契地配合着杨素的表演。以“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的方式,安排御医给杨素看病开药,非常关心体贴的送去了虚心假意的关怀。杨素呢,也很入戏,故意表现出对调养身体的不在意,拒绝服药,并摆出一副看破红尘、一心要死的虚弱之态。以求杨广卸下防备之心,保住性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是,以隋炀帝杨广猜忌成性、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怎会轻易放过?杨广频繁派遣御医探望,表面上是在关心杨素的健康状况,实际上是在行佛口蛇心之事,盼着他早日去世。《隋书·杨素传》记载:“素寝疾之日,炀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可谓是“仁义岂有常,肝胆反为贼。”

久而久之,杨素被隋炀帝杨广的猜忌和打压折腾的身心俱疲,装病变成了真病,连气带怕,于公元606年在豫州飞山里第(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留固镇前庄营村)去世。庆幸的是,杨素的墓志铭在20世纪50年代末被发现,墓志记述的内容,既弥补了史书的一些缺憾,又提供了新的史料线索,对研究隋朝历史和杨素生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合正史史料记载,杨素之死,虽然和杨广脱不开干系,但并非是被杨广直接毒死或是赐死的,杨广的猜疑也不是杨素之死的唯一原因。

笔者认为,杨素之死,一是死于其自身太过于优秀,且不懂得功成身退;二是死于其存在排除异己,扩张势力的行为,这触动了杨广敏感的神经;三才是死于杨广的小心眼和猜忌。

杨素作为两朝重臣,在隋朝建立和统一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还有关陇贵族集团的身份背景,其地位和影响力,多少会让隋炀帝杨广觉得他对皇权构成了潜在威胁。杨素扶持杨广上位后,理应低调做人,忠心侍主,但他却忘记了历史中的前车之鉴,开始利用自己的权势排除与自己政见不合的朝臣,甚至诬陷他们为蜀王杨秀的党羽并严加惩处,以此巩固自己的权力。

他的这一行为被一心想要巩固皇权的杨广看在眼里,结合平时杨素又有功高震主之嫌的表现,以杨广的脾性,若不采取措施除掉他,反而不正常了。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皇帝能够容忍身边存在着一个一手遮天的权臣。

再者,杨广即位后,一心想要打破隋朝政坛的“关陇本位”格局,而杨素又是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是打破这一格局的主要障碍之一,杨素的权势与杨广的集权统治形成了直接的冲突,加剧了杨广对杨素的猜忌。

通过杨素之死,我们已基本了解了杨玄感起兵造反的动机。当然,杨玄感的起兵造反,也不只是其父杨素的死与杨广有关,他更担心的是杨广闲暇时腾出手来,再对其家族来个“斩草除根”。正赶上当时隋炀帝暴政不得民心等因素,杨玄感综合考量后决定起兵反抗。

公元613年6月,也就是隋炀帝杨广第二次东征高句丽之时,任命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督运粮草。谁知杨玄感趁机联络了部分对隋炀帝不满的贵族和官吏,密谋起兵反隋。

在起兵之前,杨玄感曾试图通过伪造诏书的方式,谎称隋炀帝已经驾崩,以此煽动民心。然而,这一计策很快被识破,无奈之下,杨玄感只好硬着头皮起兵。

他利用家族的声望和财富,迅速招募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与武贲郎将(负责统领皇宫的禁卫军)王仲伯、汲郡(今卫辉市西南)赞治(负责协助地方长官处理政务的官员)赵怀义等人密谋起兵,很快控制了黎阳(今河南省浚县),并吸引了大量农民起义军加入,短时间内,部众迅速发展到十几万人。

在叛军围攻洛阳之际,这场暴动吸引了包括贵族子弟在内的多人加入,尤其是隋朝末年群雄之一李密,这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成为了杨玄感的军师。

李密(582年-618年12月30日),字玄邃,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是西魏八柱国李弼曾孙,北周太师、魏武公李曜之孙,司徒、观国公李崇之子。李密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师从大儒包恺。他曾在隋炀帝身边担任侍卫,但因不满隋炀帝的暴政,称病自免,开始了他的反抗之路(另有记载是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在见到李密时,注意到他的眼白太多,眼神有狡诈之像,告诉左右将他辞退)。

李密为杨玄感提出了三条计策:上计是攻占临榆关,夹击隋军;中计是攻取长安城,号召天下英雄反抗隋朝;下计是夺取洛阳城,争取在第一线和隋军决战。然而,杨玄感认为洛阳是隋朝的中心,拿下这里就能号令群雄,便忽略了上计和中计,偏偏采纳了下计。

叛军攻至弘农(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西部和陕西省东部一带,历史上曾是重要的行政区划和军事政治要地),因杨玄感的部队主要由后勤部队和新加入的老百姓组成,战斗力有限。负责守卫弘农的太守杨智积利用杨玄感心高气傲的特点,与其打消耗战,并不断辱骂杨玄感。根据历史记载,杨智积在城头对杨玄感进行了辱骂,但具体辱骂的内容并未详细描述,只是提到他“破口大骂,污言秽语,不堪入耳”,成功牵制住了杨玄感的叛军部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