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57章 窦夏恒山郡守胡大恩归降唐朝

公元620年底至621年初,正是唐朝统一战争的关键转折期。在长安周边广阔的战场上,除瓜州(今甘肃安西)刺史贺拔行威举兵自立、江淮李子通击败沈法兴自称吴帝、岭南冯盎稳定百越之地归附唐朝外,多个割据势力的剧变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发生,深刻重塑了天下格局。

在西北,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原本割据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李轨政权因内部分裂迅速崩溃,其尚书安兴贵作为唐朝密使,策动家族势力于里应外合擒获李轨,但凉州残余势力直至620年末仍在肃清,此役使唐朝一举控制河西走廊,打通西域通道。

中原腹地,洛阳王世充的郑政权虽被李世民大军围困,却因窦建德率十万夏军西援而暂得喘息,三方于虎牢关形成死亡角力;而河北的窦建德在驰援王世充前夕,其北部防线已现裂痕,恒山郡守胡大恩于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底举窦建德行台尚书令之衔降唐,此举虽未立即瓦解夏政权,却牵制了窦建德北翼兵力,为次年虎牢关决战埋下伏笔。

胡大恩是隋末唐初恒山地区(今河北正定一带)的重要人物。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他投身于河北最具实力的起义领袖窦建德麾下,凭借才能获得重用。窦建德在河北建立夏政权后,任命胡大恩为行台尚书令,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职位,相当于夏政权在恒山及其周边区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总管地方事务,这充分说明了窦建德对他的信任和其本人在夏政权中的地位。

然而,形势在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底发生了重大变化。此时,窦建德虽然仍在与唐朝争夺天下,但秦王李世民已在中原战场上接连取得重大胜利,特别是击败了王世充,对河北形成了巨大压力。胡大恩所在的恒山郡,作为夏政权在太行山西麓的前沿地带,首当其冲感受到唐朝的军事威胁和政治攻势。正是在此关键时刻,审时度势的胡大恩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主动向唐朝请降。

腊月的恒山郡,朔风卷着雪粒子抽打窗棂,城中行台尚书府内的炭盆噼啪作响,却驱不散笼罩在胡大恩眉宇间的凝重。案几上摊开的军报字字如刀:秦王李世民已扫平河东,兵锋直指河北;洛阳城下,王世充困兽犹斗,而主公窦建德正倾尽夏军主力筹备西援,整个河北北部防务如同被抽去梁柱的空架子,只留下他手中这万余兵马直面唐军的虎视与突厥铁骑的觊觎。粮仓将罄的消息更如最后一根稻草,压得他心头沉甸甸的。

当夜,府邸密室烛火通明,胡大恩召来了最信任的副将苏烈和掌书记崔文。他推开紧闭的窗,让刺骨的寒气与屋内的压抑碰撞,手指重重敲在案上那份标注着唐军动向的舆图,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说道:“诸位请看。秦王已扼太行咽喉,我恒山悬于河北之北,恰似孤舟困于怒涛。夏王举国之力驰援洛阳,此去凶吉难料,即便功成,我北疆门户洞开,突厥狼骑旦夕可至;倘若……” 他顿了一顿,目光扫过两位心腹紧绷的脸,继续道:“倘若夏王有失,我等便是首当其冲的弃子。更遑论军中存粮,仅够半月之耗。”

副将苏烈,一位跟随胡大恩征战多年的虬髯汉子,猛地捶了下大腿,粗声道:“将军!咱们是夏王的臣子,血战到底便是!唐军虽强,未必啃得下咱恒山这块硬骨头!” 他眼中喷着火,却掩不住一丝对未知前路的焦虑。

“血战?为谁而战?” 掌书记崔文抚着稀疏的胡须说道,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这位素以智谋见长的文士直视胡大恩,“将军,恕卑职直言。夏王此去,胜则洛阳归他,我恒山仍是边鄙;败则玉石俱焚。李唐已据天下大半,其势如日中天。秦王李世民雄才大略,用人唯才。且观其待杜伏威等降将,皆以王侯之礼,绝非虚言。” 他拿起炭笔,在“长安”二字上重重一圈,“此乃大势所趋。困守孤城,粮尽援绝,外有强敌环伺,内无生民之望,徒令恒山父老与我等同殉,岂是智者所为?将军明鉴,归顺李唐,非为背主求生,实为保全一郡生灵,亦为我等及麾下将士寻一条活路,觅一方前程!”

崔文的话语像冰冷的锥子,刺破了苏烈一腔热血下的迷茫。苏烈张了张嘴,想反驳,最终却只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颓然坐下,盯着跳跃的烛火出神。

胡大恩的目光在舆图上唐军控制的区域与标注着“突厥”的广袤草原间反复逡巡。他沉默良久,密室内只闻炭火爆裂声与窗外呼啸的风雪。终于,他转过身,眼中那份沉重的犹豫已被一种下定决心的清明所取代。他走到苏烈面前,按住这位老兄弟的肩膀,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说道:“苏烈,我知你忠勇。然忠义,非止于一人一姓。夏王待我恩重,我胡大恩铭记于心。但今日之势,守,是坐以待毙,赌上全城性命;降,或可存续薪火,保境安民。李渊乃李唐开国之主,气度恢弘。我等携恒山归附,助其安定北疆,共御突厥,亦是男儿建功立业之途!这非怯懦,是担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目光灼灼,转向崔文,接着说道:“崔先生所言,句句切中要害。与其坐困愁城,玉石俱焚,不如顺应天命,为生民,也为跟随我们多年的弟兄们,挣一个前程!” 他猛地抽出一支令箭,“啪”地一声折为两段,掷于地上,斩钉截铁,“我意已决!向长安,上表归降!”

苏烈看着地上断裂的令箭,又抬头望向胡大恩坚毅的脸庞。将军眼中那份为全局而忍痛的担当,最终消融了他心中最后的不甘。他霍然起身,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末将……遵命!将军所指,便是苏烈刀锋所向!”

崔文亦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激动,说道:“将军明断!卑职即刻草拟降表!”

腊月的寒风依旧凛冽,但密室内的烛火,仿佛因这艰难而重大的决定,燃烧得更加明亮。不久,一骑快马背负着恒山行台尚书令胡大恩的降表,冲破茫茫雪幕,向着长安的方向疾驰而去。

胡大恩在这个风雪之夜做出的选择,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轨迹,也如一颗投入河北棋局的石子,悄然加速了天下归唐的进程。这对于唐朝瓦解窦建德后方、加速统一河北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唐高祖李渊对胡大恩的归附极为重视并大加褒奖,不仅立即接受其投降,更在不久后(武德四年初)破格册封他为定襄郡王,这是唐朝早期极为罕见的异姓封王案例,既是对胡大恩实力与地位的认可,也是唐朝招抚河北人心的高明策略。

归顺唐朝后,胡大恩被委以重任,出任代州总管,负责镇守山西北部(今山西代县一带)这一防御突厥南下的战略要地。其身份从夏政权高官转变为唐朝郡王和边疆大吏,胡大恩肩负着守卫新朝北疆的重任。

然而,他的结局却充满了悲壮色彩。武德五年(622年)四月,突厥颉利可汗联合依附突厥的割据势力苑君璋大举南下进犯代州。胡大恩率军据城坚守,初期成功抵御了敌军进攻。但在判断战场态势时,他可能因求胜心切或信息有误,误判突厥军队因粮草匮乏而撤退。未等到朝廷援军抵达,胡大恩便决定率部出城追击,意图扩大战果。不幸的是,这正中突厥下怀。当他的军队行进至代州城外的恒安镇(今山西大同附近)时,陷入了突厥精心设下的埋伏圈。唐军仓促应战,在突厥优势兵力围攻下最终全军溃败,胡大恩本人也在激战中力竭殉国。他的战死令唐高祖李渊深感痛惜,朝廷追赠其为代州都督,以表彰其尽忠职守、为国捐躯的壮举。

纵观胡大恩的一生,他活跃于隋末唐初风云激荡的乱世,曾是窦建德夏政权在北部边疆的柱石。在唐朝展现出强大势头、河北局势未明之际,他敏锐地把握时机,于窦建德败亡前数月主动归唐,这一选择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也为唐朝迅速稳定河北北部立下功劳,因此获得了异姓封王的极高殊荣。最终,他以唐朝封疆大吏的身份,血洒抗击外侮的边疆战场,其经历浓缩了那个时代将领在乱世中抉择、奋斗与牺牲的典型轨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